夜间
就爱电子书<>南明靖江王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听政一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听政一(第1页)

九九艳阳天,秋老虎,热,长沙靖王府凉殿内,一片阴凉。

凉殿不大,是乾清宫内的便殿,只能容纳三十人。

宫人们从冰窖里取出几十个大冰块,顿时让殿内一片阴凉。

通过控制冰块的数量,还能够调节凉殿里的温度。

有了这种古代的空调,监国靖王热不着。

朱亨嘉正在听政。

天太热,在奉天门听政受不了,朱亨嘉索性便在这凉殿里,召来了各位大学士和六部相关官员,小范围地听一听,了解一下自己关心的事情。

依照吏、户、礼、兵、刑、工的排序,朱亨嘉先问了一下吏部的考绩。

“顾卿、郭卿,今年的‘京察’和‘外察’情形如何?”

“京察”

和“外察”

是针对京内、京外官员的考核,洪武时规定三年一考,弘治年间改为六年。

朱亨嘉觉得让那些贪官、庸官、冗官,一干就是六年,太长了,谕令恢复太祖旧制,三年一考。

大明朝的“京察大计”

是这样规定的:四品以上官员具疏自陈,交吏部考核,去留由皇帝定夺;四品以下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

六年改三年是极其有必要的,以前因为时间间隔太长,京察几乎流于形式,极少有人因京察丢官。

当然,如果爆发政治斗争就不一样了。

你死我活!

各种访单、揭帖、奏疏;邸报满天飞。

甲派占据上风,则乙派官员所获考评语多为贪、不勤、不能。

反之亦然。

吏部尚书顾奕禀道:“监国,此番吏部考功司京察、外察,共录得称职官员九十六名,拟予加级;不合格官员九十八名,拟分别给予革职提问、革职、勒令致仕、降调”

大明朝的京察、外察,程序十分规范,但是对考核的等级称谓,却五花八门,仅一个不合格,就有“不谨”

、“年老”

、“浮躁”

等多种。

太祖更搞笑,在对外官的大计中,竟然搞起了“殿最”

制。

令官员按考核等级入席吃饭,上等,赐坐而食;中等,站立而食;下等,不得食。

朱亨嘉觉得这样不行,得整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