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
就爱电子书<>花边文学 > 34 3434□□□34论补

34 3434□□□34论补(第1页)

曼雪

徐先生在《人间世》上,发表了这样的题目的论。

对于此道,我没有那么深造,但&3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34;,所以想来补一点,自然,浅薄是浅薄得多了。

&34;&34;是洋货,五四运动之后这才输入的。

先前林琴南先生译小说时,夹注着&34;此语未完&34;的,便是这东西的翻译。

在洋书上,普通用六点,吝啬的却只用三点。

然而中国是&34;地大物博&34;的,同化之际,就渐渐的长起来,九点,十二点,以至几十点;有一种大作家,则简直至少点上三四行,以见其中的奥义,无穷无尽,实在不可以言语形容。

读者也大抵这样想,有敢说觉不出其中的奥义的罢,那便是低能儿。

然而归根结蒂,也好像终于是安徒生童话里的&34;皇帝的新衣&34;,其实是一无所有;不过须是孩子,才会照实的大声说出来。

孩子不会看文学家的&34;创作&34;,于是在中国就没有人来道破。

但天气是要冷的,光着身子不能整年在路上走,到底也得躲进宫里去,连点几行的妙文,近来也不大看见了。

&34;□□&34;是国货,《穆天子传》上就有这玩意儿,先生教我说:是阙文。

这阙文也闹过事,曾有人说&34;口生垢,口戕口&34;的三个口字,也是阙文,又给谁大骂了一顿。

不过先前是只见于古人的著作里的,无法可补,现在却见于今人的著作上了,欲补不能。

到目前,则渐有代以&34;xx&34;的趋势。

这是从日本输入的。

这东西多,对于这著作的内容,我们便预觉其激烈。

但是,其实有时也并不然。

胡乱x它几行,印了出来,固可使读者佩服作家之激烈,恨检查员之峻严,但送检之际,却又可使检查员爱他的顺从,许多话都不敢说,只x得这么起劲。

一举两得,比点它几行更加巧妙了。

中国正在排日,这一条锦囊妙计,或者不至于模仿的罢。

现在是什么东西都要用钱买,自然也就都可以卖钱。

但连&34;没有东西&34;也可以卖钱,却未免有些出乎意表。

不过,知道了这事以后,便明白造谣为业,在现在也还要算是&34;货真价实,童叟无欺&34;的生活了。

五月二十四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五月二十六日《申报·自由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