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127 招摇过市
夜间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石头哥,这路也太难走了吧。”


        

晃荡的地排车上,杨小涛拿起水壶灌了一口热水,随手递给杨石头。


        

此时,两人已经离开四九城大半天,路上行人稀疏,道路也由平坦的土路变的坑坑洼洼,速度快不起来,驴车还颠簸的厉害。


        

建国后许多基建还没完善,哪怕是四九城周围也是如此。


        

杨小涛第一次出远门,习惯了柏油马路水泥道,在这种土路上坐车,简直就是遭罪。


        

“没事,这点还好,以前到咱们庄子更难走!”


        

杨石头喝一口水,看着手上的水壶,满是稀罕。


        

这东西他们村可没有,大家伙平日里上工都是用木桶装水,渴了就拿瓢舀水喝,夏天还好,到了秋天喝下去冰凉。


        

将水壶送回去,又宝贝似的看了眼车里的东西。


        

尤其是那一袋子透着殷红的血肉,从杨小涛那里得知,这些都是他用钱票买的。


        

他也不知道真假,只以为是城里生活,心中羡慕。


        

这堆肉,以他来看最少也得十斤,更听说里面还有羊肉和牛肉,听着肚子里就倒腾起来。


        

最后是在杨小涛脚下的那些酒,杨石头再次舔吧嘴唇,上次太爷回家带回去的酒都和几个爷爷分了,他只能捡个瓶底,装上散酒喝了个痛快。


        

心里琢磨着,这么多酒,怎么也得弄俩瓶底吧。


        

中午时候,两人都没吃饭,主要是颠簸起来也没心思吃饭。


        

杨小涛看看日头,拿出一把奶糖递给杨石头。


        

又是好东西。


        

杨石头眼睛放光,双手擦擦,小心接过。


        

“小涛,你这糖可真甜。”


        

接过杨小涛的奶糖,仔细一数八颗,吃了一颗后,剩下的都装兜里。


        

回家给对象吃一颗,保准……


        

杨小涛点头,“石头哥,咱们什么时候到?”


        

杨石头看看左右,“走了大半了,再有一会儿就到曲家皂户了,过了皂户就是秦家村,然后是高家庄,过了走五里,就到咱们庄了!”


        

杨石头数着沿途的几个村子,杨小涛脑海中浮现出几个地方影像。


        

一条河,大柳树,土坡,山岭。


        

前身的回忆,在这一刻让杨小涛有些近乡情怯。


        

深吸一口气,眼睛随着驴车前行,看着四周灰黄而又荒芜的土地,打量着陌生的年代。


        

杨石头看杨小涛沉默起来,觉得可能是勾起了回忆,便开解小涛,“小涛,你这次回村可是要好好住两天。”


        

“一起长大的人,就你一个出息了,可得给大伙好好讲讲城里的事。”


        

杨小涛点头,脑海里又传出几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


        

说到这里,杨石头有些扭捏,觉得拿了杨小涛这么多好处,不告诉他有些说不过去。


        

但想到太爷的严厉,最终只是从旁侧击说道,“小涛,村里可是给伱备了一份大礼呢。”


        

杨小涛疑惑,村里还能给他什么?


        

有心问清楚,可杨石头转头甩着鞭子,一副不能说的样子。


        

杨小涛被这半截子话给勾起了兴趣。


        

村里能拿出来的,无非就是吃的,用的。


        

钱就不用想了。


        

除此之外。


        

杨小涛突然打个哆嗦,“不会是给个媳妇吧。”


        

杨石头被杨小涛突然的声音吓了一跳,听到后却是不说话,继续赶路。


        

而这番模样却越发坚定杨小涛的猜测。


        

心里突然变得纠结,真要是给说媳妇,那到底是要呢还是不要呢?


        

车轱辘嘎吱嘎吱的压着泥土,车上的人怀着纠结的心思,一直来到一条河边。


        

不远处,几个半大小子在冰面上蹿腾,热火朝天的模样就是北风也被叫热了。


        

车子停下,杨石头砸开河边冰面,让驴自跟去喝水,杨小涛则是走到河边。


        

“石头哥,这不是咱们村的河吧。”


        

仔细回忆一番,这才说道。


        

“嗯,这是条小河,过了秦家村,咱们村和高家庄比着一条大河,上下游呢。”


        

杨石头提上裤腰带,将驴子拉回地排车,从车上取了一小把炒豆子,小心的喂着。


        

杨小涛就在一旁看着,他小时候见过毛驴,但家里没有养过,也不知道这毛驴的习性。


        

杨石头见他来了兴趣,便介绍起来。


        

“这黑皮可是村子集体的,但养在我家。一个月给十斤黄豆,其他的都是去地里吃草。”


        

“别看它个头不高,可是拉车碾磨的好手,咱们村里拉车干活就数着它勒!”


        

说起毛驴,石头有些上瘾,话越说越多,杨小涛听得也在味,两人仿佛有了共同话题,有说有笑。


        

车子再次启动,这次吃饱喝足的黑皮走起来更带劲了,或许是靠近了村庄,道路好起来,车子也没那么颠簸了。


        

车子来到村头慢慢走进,一个正在扫大街的汉子抬头看过来。


        

“石头,这是干啥去了?”


        

汉子嗓门老大,拄着没头的掃柱大声喊着。


        

杨石头嗷起嗓子,“大柱哥,去城里了,接人呢!”


        

车子靠近,附近几个人都看过来,顿时瞪大眼睛。


        

车子上装的东西可都是好东西啊,尤其是鼻子尖的闻着肉味,羡慕的不行。


        

“小涛,这是曲栓柱,皂户村的小队长!”


        

“大柱哥,这是小涛。我家老根叔的!”


        

“大柱哥!”


        

杨石头没有停下,杨小涛也就在车上打着招呼。


        

“这是回村过年啊。买了不少东西呢!”


        

曲大柱看着车里的东西羡慕问道,杨小涛笑着回答,“嗯。今年在家过!”


        

车子向前走,越来越多人和杨石头打着招呼,不时有人问询,杨石头都笑着介绍,一车东西吸引来的目光让他满是荣誉感。


        

尤其是村里碰到的小媳妇,看着车上的俩人眼都变了,毫不忌讳的当面打听两人的情况。


        

这让杨小涛肯定村子里是给自己找媳妇。


        

车子离开曲家皂户,又过了五六里经过了秦家村,不过这次杨石头没有走大路,而是从村子外面小路有着。


        

杨小涛以为是抄近路,便没询问。


        

只是等到了一溜房屋前,看着门口立个眼熟的身影,杨小涛突然明白了杨石头的深意。


        

身体端正,将车里的东西往一边显眼的地方挪了挪,理所应当的配合起来。


        

“呦,这不是老三叔呢,晒太阳呢。”


        

杨石头朝着一个蹲在屋山头晒太阳的老汉喊着。


        

老人四五十岁,穿着打补丁的棉袄,头上鸡窝子似的,一张老脸满是风霜。


        

听到杨石头的喊声,老汉抬头看过来,混浊的眼眸里有些慌张,却是强打着精神,慢慢站起来。


        

“是小石头啊!”


        

“啊,刚去城里,把俺兄弟接回来。”


        

杨石头拔高声音,将其他几个晒太阳的,看热闹的人目光吸引过来。


        

杨小涛看着面前老汉,此人便是秦淮茹的三叔。


        

秦家在村子里算是大户,和杨家在杨家庄希望,本姓人口占了八成以上。


        

秦淮茹父亲辈的本家兄弟有四个,除此以外还有两个姑姑。


        

秦淮茹父亲排行老二,这坐着的就是老三。


        

原本秦家和杨家的关系还算不错,要不然也不会给杨小涛介绍秦淮茹。


        

但现在,两家不说关系破裂,却也是到了冰点。


        

这就是宗族势力的另一种体现,得罪了一家,可能就是得罪整个村子。


        

“这走了大半天呢,车子太重,差点耽误了时间!”


        

杨石头说着,还将车子放慢速度,故意往人前凑候,“可把俺的驴累坏了。”


        

周围人不是聋子更不是瞎子,自然听得出这话里的得意,也看的见车上的东西。


        

打眼一看,都是他们值得羡慕的东西。


        

尤其是显眼的肉和酒,这东西在农村里就是奢饰品。


        

“这么多东西?都是杨家小子的?”


        

一旁人开口询问,杨小涛没说话,杨石头已经开始炫耀起来。


        

“那可是,我这兄弟是轧钢厂的工人,一个月五十块钱。”


        

“油粮米面国家发着,吃穿都在工厂里,买这点东西还不简单?”


        

“这次回家过年,自然得孝敬一番了?”


        

杨石头越说越起劲,杨小涛不动声色的看着左右人,这时候远处的大姑娘小媳妇也都跑来看热闹,赶紧踢了下车梆,杨石头会意。


        

“不说了,急着回家,走了!”


        

杨石头不给众人羡慕的时间,论起鞭子就是一声脆响,驴车加快速度,穿过胡同。


        

等驴车走后,议论声才响起。


        

“一个月五十块啊,我的天呢。”


        

有人感慨着,一旁的人有些见识,连忙开口。


        

“这有什么?人家说工人,五十块都是少的,多的能挣一百多呢。”


        

周围人再次倒吸一口冷气,一百块,他们一年下来能有三四十块就是天大的恩赐了。


        

“怪不得买这么多东西呢,那肉真大,还有那么多酒。”


        

“不止呢,还有面粉,你没看到那小子手上的手表?”


        

众说纷纭,都是羡慕。


        

突然,有人开口,“杨家小子城里人,就是讲究。这模样看起来斯斯文文的,不知道有对象没有?”


        

“应该没有。要不然也不会一个人回来过年!”


        

“听说秦老二的女儿嫁的也是城里人,你说杨家小子这般能耐,她另找的那个,不得更厉害?”


        

杨家和秦家老二间的事,一个村子左邻右舍的早就知道。


        

更明白杨石头不走大路绕过来的目的。


        

但他们着实羡慕啊。


        

这话说出来,众人目光都看向秦老三。


        

此刻,秦老三干黄的脸上有些红色,看看左右起身往家里走去。


        

“厉害个diao,那孩子生了娃,秦老二去了趟被撵回来了,菜都没吃啥,那日子过的不咋地!”


        

有人知道内幕爆了出来,有人立刻诧异,“不能吧,都是工人,还能这样?”


        

“咋就不能,人有高矮,树有粗壮。那家人可没啥厉害的,估计就是在工厂里,也是个小丫流!”


        

议论声传来,秦老三的脸更加难看,低头往屋子里走去。


        

“爹!”


        

刚进门口就被一个女孩叫住。


        

女孩穿着碎花袄,头上用红岗子扎成两个长辫子,小团脸上大大的眼睛满是笑意。


        

“他们可说来了个城里的?人在哪呢?”


        

女孩声音清脆,赶忙抓着问道。


        

秦老三自然清楚女儿的目的,不就是看堂姐嫁到城里了,也想着往城里跑嘛!


        

只是刚才被人背后数落,心情不好,也不说话只是挥挥手就走了屋子。


        

女孩见父亲这样,连忙跑到门口左右看看,发现没了踪影,气的一跺脚。


        

“早知道就不扎辫子了!”


        

(本章完)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是作者:八零阿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