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 2286 杨总?杨部?
夜间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会议室里,众人听杨小涛如此说,不由得心安起来。


        

哪怕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提干,但只要杨小涛有这个态度就行。


        

就说明,他们都是自己人。


        

打虎还要亲兄弟呢。


        

何况他们可是多少年的革命同志啊。


        

“对了,还有一件事!”


        

杨小涛再次开口,众人又投来希冀的目光。


        

他们都想知道,到底还有多少好消息。


        

只见杨小涛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然后说道,“为了帮助咱们九部发展,也是为了展示诚意,七机部的王首长,特意将计算机研究部门,划归到咱们九部了。”


        

闻言,众人吃惊。


        

在座的都不是底层人,作为管理者,当然要了解国家的一些政策还有发展方向。


        

当年中科院研发出第一台103计算机,并且在四九城有线厂生产出来的时候,可是引起了轰动啊。


        

所以这计算机的研究就是前沿科技啊。


        

而且七机部成立的时候,这计算机研究部门就是七机部的龙头之一。


        

即便是在国内,也是仅有的几个研究部门。


        

如今这么大方的给了他们九部?


        

总让人有种不可思议的感觉。


        

“真的?王老会这么大方?”


        

杨佑宁说出众人的心声,杨小涛哈哈笑着,“反正计划材料上就是这样写的。”


        

“而且我向前跟王老确认过了,这事没跑。”


        

杨小涛确认着,一旁的刘怀民却是怀疑道,“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会不会是个大坑?”


        

徐远山也开口怀疑。


        

毕竟王老给人的印象啊,除了脸皮厚,就是不吃亏。


        

这好心,有点反常啊。


        

其他人也是如此神情,杨佑宁更是担心的看向杨小涛,“你跟他打电话了?他啥态度?”


        

杨小涛自然明白众人心思,不过却是无所谓,而且他可是知道,这计算机的发展前景可是广阔无垠啊。


        

至于投入消耗嘛,这跟未来的收益简直没法比。


        

大不了,就勒紧裤腰带呗。


        

总之,这计算机的研究,他搞定了。


        

“已经确认了,项目也没有问题。”


        

杨小涛双手搭在一起,语气严肃,不容置疑。


        

“我跟陈老说了三个重点发展项目,分别是机床,化工和这个计算机。”


        

“不是说其他项目不重要,而是这三个项目未来会成为咱们九部的拳头。”


        

众人听杨小涛如此说也都清楚,这件事是板上钉钉的了。


        

而且他们都知道杨小涛不是无的放矢的人,敢这样说那肯定是有道理的。


        

再说了,他们跟杨小涛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能力,而是,眼光。


        

杨小涛认定的目标,他们跟着干就行。


        

“暂时的情况请就这样,具体的还要上级发文明确后再探讨。”


        

“不过咱们机械厂原先还有许多项目值得深挖。”


        

杨小涛又说道,“像合金的研究,白驹战机为什么能够有如此性能,这里面合金材料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还有军械研究所那边,搞好了,军械这方面咱们也能插一脚进去。”


        

“还有医药,这点我就不说了,只要咱们新药搞出来,那就是棵常青树。”


        

“还有生产飞机过程中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就像这次飞机的安全玻璃,能不能拿来给汽车用?这样的话,咱们就得有汽车厂。”


        

“还有通讯部门,还有石油化工.”


        

“总之,咱们研究的方向很宽泛,咱们要研究的东西还有很多。”


        

杨小涛将心里的东西说了一遍,下方众人却是听得安静,心里立马记下。


        

然后看向杨小涛的目光都变得复杂。


        

杨佑宁更是撇撇嘴,“你这还说没有想法,我看你是早就胸有成竹了吧。”


        

周升红在一旁笑道,“杨部啊,您就是太谦虚了。”


        

杨小涛一愣,这杨部,叫的他毫无准备啊。


        

别说是杨小涛了,就是其他人也是一脸懵逼。


        

然后看向周升红的目光都是不善。


        

这丫的拍马屁前也不打个招呼,好歹大家统一下啊。


        

现在好了,你丫的自己叫杨部,我们还称呼杨总,这不是打脸吗?


        

面对众人古怪脸色,周升红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啊。


        

论对杨小涛的忠诚,他周升红要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就是管志勇都不行。


        

因为他明白,自己一个木工能够走到这一步,都是杨小涛提携啊。


        

否则能出现在这屋里?


        

所以这杨部叫的毫无心理负担。


        

咳咳


        

突然的称呼转变也让杨小涛失神一会儿,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老周,这事还没定下,别乱叫。”


        

周升红连忙笑着,“是是,杨部,我知道,知道。”


        

众人听了再次鄙夷。


        

你知道个头啊。


        

知道还叫。


        

“咱们说正事。”


        

杨小涛摆摆手,“三个重点项目,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更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


        

徐远山更是肯定的点头,化工厂的事情这几年他也算是摸头了。


        

前景广阔,但道路泥泞。


        

想要一番作为,就得下决心,一点一点的从基础做起来。


        

如今杨小涛将他们化工列为重要发展项目,这不仅是给他加担子,更是对他的看重啊。


        

就凭着,今后在九部里,就有他的一席之地。


        

所以,他更需要做出成绩。


        

其他人也是如此,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重用。


        

就是木材厂,今后成为九部的一份子,也会有他们的位置。


        

周升红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在杨小涛将自己想法说出来后,会议的进程就加快了许多。


        

主要是众人都听杨小涛说了,觉得根本没啥好补充的。


        

当然,也不是啥事都没有。


        

起码杨小涛说出来的几个方向,他们还是要尽快完成的。


        

于是在会议结束后,杨佑宁还想着将众人留下吃顿饭,结果一群人都吆喝着要回去安排工作,那积极性登时爆发啊。


        

众人只好将这顿酒放在后面当成庆功酒。


        

众人散去,杨小涛跟着回到办公室,这事情一说,心里反而轻松许多。


        

不过这九部的事情想要运转起来,单靠他们几个人,还是略有不足。


        

最起码,他要找个信得过的人,还要有能力的人,将这后勤的事管理起来。


        

而这样的人,他恰好就知道一个。


        

只是这人吧,有点难。


        

还得找个人了解下现在的形势,如果还存在危险的话,那就算了。


        

在办公室里想了一阵,杨小涛心里有了主意,准备找个时间去拜访一下大伯,顺便让大伯指点指点。


        

放下这件事后,杨小涛就拿起纸笔,继续忙着发动机的事。


        

先前答应金陵程副院长尽快完成直升机的发动机设计工作。


        

结果事情是一件接一件啊。


        

最后更是制造飞机了,这答应人家的事总得做吧。


        

何况人家连人都派过来了,再拖下去不合适。


        

再说了,自己这九部马上就要成立了,要是被人在后面说三道四的,多不好啊。


        

有了燃气轮机的路子,先前也做了不少工作,再次拾起后,并没有生疏感,很快就进入了节奏。


        

于是杨小涛就在办公室里安心的工作起来。


        

相比起杨小涛的从容来,刘怀民杨佑宁几人的工作更加繁忙。


        

他们要将机械厂总厂的情况做个总结,然后按照杨小涛的期许做个规划。


        

还要针对其他地方工厂进行了解,这里面包含人员的变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哪一个都不是小事。


        

本来杨小涛也想参与进去帮帮忙的,结果杨佑宁四人直接包揽下来。


        

杨小涛也愿意乐的清闲,关键是也得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啊。


        

九部初创,大把的位置等着内,谁不想最后时刻表现一番?


        

要是他事事都干了,不说累吧,可能还要遭到别人嫌弃。


        

那不是上位者的该做的。


        

至于车间里,在杨佑宁刻意的安排下,几个车间主任也都了解了情况,一个个是摩拳擦掌。


        

车间里的工人听说后,更是干劲十足。


        

就是分厂的那些工人也都憋着劲,想要好好表现一番。


        

工人如此,更不用说那些领导了。


        

宣传科。


        

娄晓娥跟刘丽雪两人凑在一起整理着‘感人事迹’,这不仅是杨小涛让她们做的,更是上级重点关注的。


        

就是杨怀民都为此上心着。


        

“雪,你说杨总,真的,能坐上那个位置?”


        

娄晓娥伸手在刘丽雪屁股上摸了一把,刘丽雪赶紧看看左右,发现没有人注意后,瞪了眼娄晓娥,然后不吃亏的在对方胸口上还回来。


        

“十有八九,我听二爷爷说,很多领导都看好他。”


        

“我二爷爷也投了他票呢。”


        

刘丽雪压低声音说着,说起二爷爷,脸上还带着一抹崇敬。


        

“哦,那,岂不是说,咱们以后不能称呼杨总了?得叫,杨部?”


        

“杨部?差不多吧。”


        

刘丽雪也有些拗口,然后就想到什么,“你说杨,杨总会不会搬出四合院?”


        

“为什么?”


        

娄晓娥下意识的反问,不过很快就寻思过来。


        

这么大的官,早就应该住家属院了。


        

不过想到杨小涛先前的选择,娄晓娥又是摇头。


        

“我觉得不大可能。”


        

“为啥?”


        

“为啥?住在四合院里舒服呗,他们家现在住的,可比一般的家属楼都好,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要我选,我也不会去住。”


        

“而且他们家的院子里还能种点蔬菜水果,周围都是老住户了,关系也不错”


        

说到这里,娄晓娥想到一些印象不好的人,连忙止住话题。


        

但在心里,娄晓娥倒是更希望杨小涛能够留在四合院。


        

那样的话,她去找冉秋叶看端午也方便许多。


        

不像是进军属院,还得经过岗哨的盘查,一点也不方便。


        

听娄晓娥这样分析,刘丽雪想到家里的情况,还真是这样。


        

虽然分的房子不小,但架不住家里的孩子多啊。


        

而且孩子都长大了,也有了自己的隐私。


        

就像她跟娄晓娥,有些事也需要避开家里人。


        

“算了,他爱去哪去哪,咱们先干自己的吧。”


        

“柳州的事情你这鼓捣好了没?”


        

“没,那边的蓝厂长有些难搞.”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是作者:八零阿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