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第314章 摄政王与太上皇不同
夜间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

        

“......”


        

方修听见这话,懵了,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心里想着,她最近是不是看了什么霸道高手爱上我之类的话本。


        

这么羞耻的话,她是怎么说得出口的?


        

转念一想,似乎很多武侠话本也都有类似的句子。


        

不管怎样,这句话让方修深刻的认识到,唐柔这个中二病晚期患者,大概率是彻底没救了。


        

“咳咳......”


        

方修本想跟她对一下台词,比如“有你在,我便安心了”之类的,但只是想一想就觉得头皮发麻,最后还是没能说出口,只是笑了笑,道:“本相相信你的能力,也相信你的觉悟,给你一天的时间,把第一庄在晋南城的事务转交给你的下属,之后到本相这里报道,从此以后,本相去哪,你就跟着去哪。”


        

唐柔一脸的严肃,郑重的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方修看着她的背影,想起她之前说的那些话,心中忽然升起一些怀疑。


        

这个中二病晚期的少女,真有上官海棠说得那么厉害?


        

天下第一剑......听着就有点儿奇怪。


        

罢了。


        

既然已经做出了决定,就不要再胡思乱想。


        

毕竟,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嘛。


        

方修这么想着,重新躺回到龙榻上,闭目养神起来。


        

与此同时。


        

距离乾清宫不远的文渊阁里。


        

暖阁中摆着几张太师椅。


        

几名内阁大学士就坐在太师椅上,神色忧愁。


        

摆在各处的炉子,散发着阵阵的暖意。


        

内阁大学士的心却是一片冰凉。


        

“一下子革职这么多的官吏,其中还有二三品的大员,无论如何处置,哪怕是补给他们再多的银子,也难免会引起动荡啊!”


        

文渊阁大学士,也是新任的户部尚书张新远忧心忡忡的道。


        

一旁。


        

顶替魏东征出任东阁大学士的礼部尚书郭奎附和道:


        

“是啊,别的不说,就说刚刚出任工部尚书的高公,在朝廷中有诸多的门生,年时又高,只是因为没有出城迎接,便被要求告老还乡,必定会引起诸多的不满,若是他的那些门生闹事,该如何是好?”


        

“革职的这些官吏,哪些人在朝廷中不是有诸多的好友?他们被革职,心中必定有诸多的不满,若是联合百官,一同致仕,到时候我等便是骑虎难下。”


        

“俗话说,唇亡齿寒,这一次没有被殃及的官吏,心里也都清楚,这是一次下马威,他们若是轻易屈服,以后便会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因而,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大学士们议论纷纷,所说的无非是一个论调。


        

那就是一下子革职这么多的官吏,必定会出乱子。


        

毫无疑问,他们所说的,不仅是百官的想法,也是他们自己的想法。


        

能够做到内阁大学士的,哪一个不是人精中的人精,老狐狸中的老狐狸。


        

李邀月和方修一回来,他们就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味道。


        

尤其是所谓大乾与大周议政大臣会议的创建,更是让他们惶惶不安。


        

因为对他们而言,这个大乾与大周议政大臣会议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内阁刚创建时候的样子?


        

虽说这个所谓议政大臣会议,只是起到联络两国朝廷的作用。


        

但是,只要看看议政大臣的人选,便能清楚的知道,这是凌驾于大乾中书省和大周内阁之上的存在!


        

若是一切都遂了方修的愿,从今以后,内阁大学士岂不是形同虚设?


        

整个朝廷,怕是只有谢千这位议政大臣会议的议政理事,能够影响到摄政王最终的决策。


        

因此。


        

他们所说的“百官一同致仕”、“引发动荡”,有一部分是他们自己的想法,目的就是与方修对抗,表达自己的不满。


        

坐在首座的内阁首辅谢千,听着众人的议论,始终沉默不语。


        

直到众人安静下来。


        

他才抬眸环顾众人一眼,紧接着从桌子上端起茶杯,小口的抿了起来,一副不慌不忙的模样。


        

其余大学士见到这一幕,互相对视了一眼,皆能从彼此的眸子里看出一抹诧异。


        

“谢阁老,如今朝廷是您做主,您也说句话啊。”


        

东阁大学士郭奎一脸的焦急,开口道。


        

一旁。


        

文渊阁大学士张新远附和道:“阁老,如今也就只有您能在摄政王那边说上话,臣等的心思,你也该讲给摄政王听一听。


        

朝廷现今的安和来之不易,不能一下子就被破坏啊,就算摄政王想要整顿吏治,也该徐徐图之,不该急于一时......”


        

说到这,见谢千仍旧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他咬了咬牙,提高声调道:“阁老!太上皇的教训就在眼前啊!这般要紧的事情,怎能如此着急!”


        

此话一出。


        

谢千握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看似浑浊的眸子忽然爆发出一道锐利的精光,直勾勾的望向张新远。


        

饶是见惯了风浪的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面对这样犀利的眼神,也不由的心里一颤,下意识的挪开了目光。


        

这个时候。


        

谢千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


        

“你们嘴上说的,心里想的,老夫全都明白,你们以为老夫得了这个议政理事的职位,就跟你们不一条心了,满脑子就只想着如何奉迎摄政王了?


        

实话告诉你们,老夫比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想一下子革职这么多的人!要知道,他们都是朝廷的栋梁!心里装的都是大周的基业,可是老夫又能如何呢?


        

摄政王殿下已经明确说,无论是谁,哪怕是一品的大员,犯了事也要承担后果!你们以为,老夫去求情,就能有用?


        

老夫在摄政王那里说的话,分量不比你们重!”


        

话音落下。


        

几名内阁大学士皆是沉默。


        

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都腹诽起来。


        

若是你在摄政王那里都说不上话,那朝廷岂不是成了摄政王的一言堂?


        

无非是你贪图厚禄,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敢仗义执言罢了。


        

谢千自然知道他们心里如何想的,紧接着道:“你们刚才说什么,不急在一时,说什么怕百官一起致仕,还拿太上皇做例子......说到底,无非是觉得太上皇如今的处境,和不听你们的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若是摄政王不听你们的话,同你们对着来,你们也能用同样的仿佛对付摄政王,还是那一套老的手段,阳奉阴违。


        

可老夫告诫你们,摄政王和太上皇不同,百官若是一同致仕,太上皇会顾及史书上记下这么一笔,摄政王却不会,你们敢一同致仕,他便敢应允,之后增开恩科,提拔新人,甚至是用乾国的举人与进士。


        

你们不要以为摄政王不敢这么做,就在一年前,摄政王就在乾国做过类似的事情,凡是得罪了摄政王的,最终都不会有好的下场,与摄政王对着来,只有死路一条!”


        

这番话说得极为严厉。


        

几乎是明着告诉他们。


        

你们要是敢乱来,就得做好一同被整治的准备!


        

几名内阁大学士互相对视一眼,脸上皆是露出犹豫之色。


        

乾国的事情,他们自然清楚。


        

毫不夸张的说,乾国上上下下,唯方修之命是从。


        

这可不是简单的是施加恩惠就能做到的。


        

摄政王必定是用了雷霆手段,才能取得这样的成果。


        

前年的时候,乾国贵为三公之一,武官之首的太尉,因为在朝堂上顶撞了方修,都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天牢,至今仍然没有放出。


        

由此可见,摄政王这个人是不怕你同他对着来的。


        

只是......


        

乾国是乾国。


        

周国是周国。


        

摄政王在乾国根基稳固,敢这么做。


        

来到了周国,还敢用同样的手段吗?


        

他就不怕引起的变故,最后闹到无法收场的地步?


        

大学士们这么想着,就听见谢千道:


        

“老夫知道,无论老夫如何说,你们都会觉得老夫是为了自己议政理事和内阁首辅之位,不敢同摄政王理论。


        

老夫也不想辩解,你们这么想就这么想吧,只是老夫要告诫你们,革职一事,摄政王极为看重,一日之内,革职官吏的名单必须列出来,且不能遗漏一人,三日之内必须处置!


        

他们如何闹事,老夫管不到,可是你们最好安分守己!


        

若是你们想要掺和这趟浑水,到时候无论发生什么,都别到老夫的面前,求老夫救你们!


        

各位......言尽于此,自求多福。”


        

谢千一脸的庄重,语重心长的道。


        

几位内阁大学士听了,皆是陷入沉默。


        

火炉仍在不断的散发着暖意。


        

窗外有寒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殿内却是静悄悄的。


        

不知过了多久。


        

文渊阁大学士张新远缓缓开口道:“先将名单拟定出来吧。”


        

另外几名大学士纷纷应和。


        

“就依照谢阁老和张阁老说的办。”


        

一个时辰的时间,一份名单送到了乾清宫,方修的手里。


        

方修看过以后,拿起毛笔,蘸了朱红,在上面画了个钩。


        

很快。


        

名单又送回到了文渊阁。


        

在谢千这位吏部尚书的带领下,内阁大学士们又很快商议了革职官吏的方案。


        

这份方案送到方修的手上,已是两个时辰后。


        

天色渐暗。


        

方修拿着烛灯,仔细的看了一遍,没有发现什么乱七八糟的伎俩,便又批了红。


        

方案送回文渊阁。


        

谢千伸手接过,看见披红后,抬眸望向几名大学士,沉声道:“摄政王殿下已经批了红,之后就按照拟定的计划去办吧。”


        

“是,谢阁老。”


        

几名大学士在心里叹了口气,纷纷答应。


        

............


        

入夜。


        

雪仍在下。


        

只是相较之前,小了许多。


        

寒冷的天气,让地面结了一层薄冰。


        

踩在上面,得万分的小心,一个不留神就会滑倒。


        

吏部的差役手里拿着文书,从宫里走出,急匆匆的往城里某处宅邸赶。


        

等到了目的地,已是摔得鼻青脸肿。


        

“吏部给高老爷的信!”


        

吏部的差役叩响了门,看着那门房说道。


        

门房夜里被吵醒,本是不满,但听到吏部两个字,瞬间清醒了过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忙不迭的道:“您稍候,小的这就去禀告。”


        

“是......是要事,快些去。”


        

吏部差役抖得直哆嗦,声音都有点发颤。


        

“好!”


        

门房快步离开。


        

一炷香后,回到了大门前,看向那吏部差役,道:“小的带您去见老爷。”


        

紧接着。


        

两人一前一后,穿过走廊和亭子,来到了屋前。


        

“老爷,人到了。”


        

门房开口道。


        

屋里传来沧桑的声音。


        

“进来。”


        

“是。”


        

门房轻手轻脚的推来了门。


        

差役迈步走了进去。


        

屋子里有暖炉。


        

原先冻的哆嗦的差役,一进屋立刻暖和起来,声音也沉稳了许多,压低声音道:“高大人,这是谢阁老给您的密信,你看过后务必烧了。”


        

所谓的高大人正是工部尚书高宇。


        

他是这一次革职风波中地位最高,且品级最高的。


        

在朝廷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谢阁老的密信?”


        

高宇听见这话,心里一沉,伸手接过了信件,打开以后,自上而下看了起来。


        

越看,他的眉头皱的越紧,一颗心越是沉重。


        

看完以后,已是沉到了谷底。


        

信上的内容,让他觉得震撼,又让他觉得愤怒。


        

他这般年纪,仅仅只是没有冒雪迎接摄政王,就被要求告老还乡。


        

天底下哪里有这样荒诞的事情?


        

女帝陛下和那位摄政王这么做,就不怕在史书上留下骂名?


        

不怕被读书人唾弃?


        

不怕被人称作昏君,奸臣?


        

高宇恼怒了好一会,深吸一口气,方才渐渐的平复了情绪。


        

谢千给他来信的目的很简单。


        

就是让他安心的告老还乡,不要想着惹事,否则便连一家老小的性命都未必能够保得住。


        

言语十分的恳切。


        

已经近乎恳求。


        

谢千是他的同窗,也是他多年的好友。


        

两人一同参加科举,一同考中进士。


        

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情谊远超一般的同僚。


        

因而。


        

高宇心里清楚,谢千给他送来这封密信,必定是已经做出了判断。


        

这一次摄政王下定决心要杀鸡儆猴!


        

他作为工部尚书,就是最有可能被杀的那个!


        

他也知道,这个时候选择避其锋芒,安心的告老还乡,是最好的选择。


        

但他莫名的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一个乾人,竟是做了大周的摄政王,还如此的独断专横!


        

他身为大周的栋梁,岂能视若无睹,坐视不理!



我,女帝相父,开局指鹿为马》是作者:我不是赵高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