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风起明末 > 第三百八十三章: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夜间

风起明末

        

中军帐外,风声愈急,卷起旌旗千层。


        

中军帐内,灯火摇曳,照的众人的身形飘忽难定。


        

孙传庭低垂着头,站在沙盘的前方,用手按着沙盘的边缘。


        

他的脸有大半都被隐藏在阴影之中,让人难以看清脸上的表情。


        

陈望保持着行礼的姿势,朝向着孙传庭,等待着孙传庭的回应。


        

虎大威和方国安两人目视着孙传庭,等待着孙传庭的军令。


        

萧慎鼎、郑嘉栋两人神色阴郁,愁眉不展,等待着孙传庭的决断。


        

大帐之中,沉寂的可怕。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的时间,中军帐内的灯火好像都黯淡了许多。


        

而孙传庭也终于是在最后抬起了头来。


        

孙传庭抬头的动作,将众人的目光全都拉拢了过来,汇聚在了他的脸上。


        

孙传庭的神色疲惫,眉宇之间再不见昔日的锐气。


        

眼见着满目的疮痍,眼见着机会的渺茫,眼见着国势的衰弱。


        

所有的一切,都让孙传庭感觉越发的疲惫。


        

孙传庭缓缓开口,直起了身躯,目光从身前一众军将的身上缓缓扫过,逐渐的变得坚定了起来。


        

最后目光停留在了陈望的身上。


        

看着陈望挺拔的身姿,孙传庭的神色复杂。


        

勤王之役前,只在陕西、湖广、河南千里之地转战的陈望,能够称的上是一名合格的总兵,能力可以节制一镇,但是也仅仅是节制一镇。


        

不过现如今的陈望,眼光却是不再仅仅局限一地一城,统筹安排皆属一流,行军布阵井然有序,有大将之风。


        

勤王之役时,他就有意提点陈望,将自己对于战阵的研究,调兵遣将、指挥阵斗的本事都教给了陈望。


        

很多时候,陈望担任的是他副手的职责。


        

“回师宿州,确实是眼下最好的办法……”


        

陈望想出的办法,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也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粮道被断,大军不过九日之粮。


        

欠饷日久,又经断粮,遭遇四面围困,处于绝地之中,稍有不慎便有倾覆之险。


        

此时当机立断,立刻回师撤援,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只是……


        

时局至此……


        

如何能撤……


        

他们一撤,凤阳城内的明军便真如瓮中之鳖,釜中游鱼。


        

如今东南地方内乱不休,张献忠乘势进入江西一带。


        

天灾本就不断,民怨本就积压许久,兵祸战端一起,江西因此爆发了大规模民变。


        

此前南直隶的战事使得朝廷下诏,诏发东南诸省之兵驰援南直隶。


        

江西大量的战兵因此被抽调,余下的卫所兵多不堪战,对于民变根本无能为力,只能龟缩在城池卫所之中。


        

很多城池甚至被起义军打破,江西省内到处都是风声鹤唳,官绅地主们只能编练团练,勉强联盟自保。


        

如今江西北部已是遍地烽火,战乱不休。


        

张献忠一路南下,经由多地进入江西。


        

这一次的张献忠,不再如同之前一般烧杀抢掠,而是开始消防万民军的举动。


        

开仓放粮,高举义旗,打出了均田免粮,荡平中土,剪除贪官污吏的口号。


        

张献忠以本部精骑为主力,遍练了大量的步卒。


        

不再如同之前一般快速的流窜,而是开始有序的行军。


        

在转进的路途之上,大量因为天灾人祸失去了土地、没有了生计的百姓相继加入了张献忠的部队之中。


        

而同时江西各地的义军,也不约而同向着此时风头正盛的张献忠靠拢。


        

前不久从江西传来消息,左良玉、罗汝才在九江与张献忠所部爆发大战。


        

左良玉、罗汝才合兵一万七千人一路追击,先是在九江西部小胜了一阵,而后一路追击至九江城外。


        

不曾想,就在九江城外,张献忠突然下令回师返战。


        

张献忠亲领精骑冲阵,追击的明军前锋猝不及防之下土崩瓦解,作为前锋统领的参将汪云凤被阵斩。


        

追击的前锋受挫之后,一般的情况应该是观察敌情,然后整军再行追击。


        

但是前锋之后,领兵却是罗汝才。


        

罗汝才对于张献忠,可谓是深仇大恨。


        

张献忠逃窜入川,将罗汝才当做诱饵引诱明军,罗汝才麾下的部队因此损兵折将众多。


        

甚至于罗汝才的叔父罗戴恩都在乱战之中战死。


        

最后罗汝才被明军在四川围死在深山老林之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罗汝才最后选择了投降,接受了杨嗣昌所有的招安要求,只提出了一点要求。


        

招安之后,要独领一营,加入追剿张献忠的序列之中。


        

罗汝才本来也是在收拢溃兵,想要重新整兵之后再行追击。


        

但是却好巧不巧,在乱军之中望见了张献忠的大纛。


        

仇人见面,自是分外眼红。


        

罗汝才发了狠,当下命令全军披甲,而后更是亲领甲骑冲锋,向着张献忠杀去。


        

张献忠的本意是因为九江临近,趁机击溃追击的明军前锋,好能安然越过九江城继续南下。


        

却不曾想,罗汝才不管不顾,竟然杀将上来。


        

而这个时候,张献忠自然也是不能退让。


        

一旦退让,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被罗汝才带领的骑兵一举冲溃。


        

张献忠因此硬着头皮迎战。


        

而后局部的战斗逐渐扩大,双方的后续增援也都赶到,局势越发的混乱。


        

一场恶战就此在九江城下爆发。


        

张献忠麾下的部队,一路东进,虽然也颇为疲惫,但是补给充足,也算是勉强能够保持军队的温饱。


        

从各地附从而来随军的百姓,为军队运输辎重,担负盔甲兵器,因此张献忠麾下部队的战兵体能自然是保存的不差。


        

反观明军,人数本就处于劣势,而且连日赶路之下补给短缺,军中缺衣少食,早已经是疲惫不堪。


        

左良玉和罗汝才两人麾下的部队也不能算是精锐。


        

罗猴山一战,左良玉麾下的精锐折损大半,后续又历经多战,折损良多。


        

如今左良玉麾下的部队新旧参半,曾经从昌平带来的边塞老卒,如今更是不过千人。


        

罗汝才本来麾下有一支精兵,但是在明军连番的围剿也是伤亡大半,虽说后续新练了一营的兵马,但是真正的嫡系还是当初投降之时带领的千余精骑。


        

九江城下的大战,最终以张献忠大获全胜而告终。


        

当战场的天枰倾斜之后,左良玉眼见事不可为,带领嫡系兵马撤离了战场。


        

罗汝才眼见与张献忠的距离越来越远,涌来的敌军也越来越多,也只能是无奈放弃。


        

东南的局势,越发的恶劣。


        

张献忠如今纵横江西,无人能制,掀起轩然大波。


        

而此时若是他们撤离凤阳,凤阳的明军将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凤阳明军如果被歼灭,不仅会导致整个南直隶在不久的将来都会陷于敌手,还会导致左良玉的失控。


        

左良玉如今之所以还愿意听令,很大程度都是因为侯询的命令,以及对于张献忠的仇恨。


        

九江一战,左良玉兵败之后便开始徘徊不前,不肯尽心讨伐。


        

侯询若死,左良玉只怕是会不管张献忠,而是专心经营麾下的兵马。


        

如今左良玉麾下节制兵马已有三四万人,刘国能、许可变等一众归降的农民军,皆是只听从左良玉的节制。


        

左良玉如今,已有军阀之象!


        

如今北国大地,满目苍夷,瘟疫横行,天灾不断。


        

南国,尤其是东南,是如今国家几乎唯一钱袋子。


        

若是东南沦陷,道路阻塞。


        

依照如今的处境,只怕……


        

孙传庭握紧了双拳,他根本不敢去想东南沦陷的后果。


        

松锦大战一触即发,西北局势乱作一团,东南已显倾覆之态。


        

这样的处境。


        

如何能退?


        

但是此时不退,又能如何?


        

孙传庭凝视着身前的沙盘。


        

就在这一刻,他彻底的明白了当初的带领孤军进入贾庄的卢象升。


        

他以为卢象升有选择,但是实际上卢象升根本没有选择。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看起来,他孙传庭有选择。


        

但是他孙传庭根本没有选择,


        

“凤阳得失。”


        

孙传庭的目光从众人的身上缓缓掠过。


        

他用手拿过了放在一旁的指挥鞭,向着沙盘之上凤阳的位置上指去。


        

“关乎南国全局。”


        

“风阳失,则南京不保。”


        

“南京若失,南直隶沦落只在旦夕。”


        

“东南局势就此糜烂,万贼军再难可制。”


        

孙传庭所说的话,实际上帐中的众人又何尝不清楚。


        

只是如今之局,如此险境,不撤退返回苏州,又能如何去做?


        

孙传庭缓缓抬起了头来,收回了放在身前的沙盘之上的目光。


        

他的目光游离,缓缓而动,从中军帐内的一众将校身上扫视而过。


        

“西北虏乱,袭扰不断。”


        

孙传庭的声音低沉而又沙哑,一字一顿。


        

“东南民变,烽火遍野。”


        

孙传庭低下了头,目光向着身前的沙盘看去。


        

“辽东边事,糜烂已久。”


        

“天灾连绵,又起瘟疫。”


        

孙传庭闭上了眼睛,正声言。


        

“兵戈扰攘,民生凋敝。”


        

“倾覆……”


        

孙传庭的声音很低,但是中军帐内的众人却仍然能够听得清楚。


        

“近在咫尺。”


        

孙传庭的话音落下,中军帐内一片死寂。


        

原本微不可察的呼吸声在这一刻却是显得极为清晰。


        

陈望双目微凝,饶是长久以来他的自控力都极为过人,但是孙传庭此话一出,也还是让他的呼吸不由自主的加速了一些。


        

陈望眼神微动,帐中虎大威、方国安等人,已是心神震动,惊惧万分。


        

孙传庭现在所说的话,实属大逆不道,若是御史风闻奏事而上,立刻便要被擒拿下狱。


        

“所以……”


        

孙传庭放下了手中的指挥鞭,目光再度看向帐中的众人。


        

“凤阳,不能退。”


        

陈望眼神微凝,面色不变,目光直视着孙传庭。


        

虎大威、方国安两人神色微沉,两人对视了一眼,而后相继苦涩一笑,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萧慎鼎、郑嘉栋两人眼神惊惧,神色阴郁,两人下意识的后退半步,冷眼皱眉。


        

帐中众将各自的神态无一例外皆被孙传庭收于眼中。


        

身处绝地,人心思活,人心有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孙传庭再度举起手中的指挥鞭,这一次他并没有再指向凤阳,而是指向了南直隶。


        

“浙江、福建、江西三地兵马已经入援南直隶,最快者距离南京不过百里之遥,可以作为后继援兵。”


        

“北地粮道被绝,但是我军可以从南方获取补给。”


        

孙传庭手执指挥鞭,指向临淮。


        

“临淮位于凤阳之东,现在我们占据临淮,只需要沟通南京,便可以获取粮草。”


        

南京城中粮草自然富足,这一点无容置疑。


        

“从东南获取补给确实可行,但是临淮东南一片皆是坦途,凤阳山为万贼军所把持,断绝我军补给再简单不过。”


        

一直沉默不语的方国安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提出了问题。


        

凤阳山,是位于凤阳城南五十里处的山脉。


        

处凤阳南部与定远县北部交界处,近东西走向,绵延八十余里。


        

凤阳被围,无法收到补给,便是因为万民军占据凤阳山,依据着高大的凤阳山,驻兵扎营,截断了从南方输送而来的补给和援助。


        

“我知道。”


        

孙传庭手中落下了手中的指挥鞭,坚定道。


        

“所以,我们必须要攻下凤阳山的东部,保障东南的安全。”


        

孙传庭的语气带着无容置疑的语气。


        

陈望跟在孙传庭帐下的时日许久,他知道孙传庭此时心中已经是下了最终的决定。


        

再多的话,再多的因素影响,都注定无法改变孙传庭的决定。


        

陈望心中叹息了一声。


        

事情,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向着最坏的情况偏移而去。


        

孙传庭的这一选择,其实也在陈望的预知之中。


        

提出撤退返回宿州,是陈望做出的努力。


        

寄希望于孙传庭在经受了一年的牢狱之灾,经受了一年的折磨之后,能够改变一些。


        

但是现在看来。


        

孙传庭,依旧还是那个孙传庭。


        

中军帐内。


        

孙传庭抬起了头,挺直了脊梁,眼神之中锐气再现,亦如黑水裕时,又似青山关般。


        

万钧的重担压在他的身上,却仍旧没有办法使他折服。


        

“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迎着众人的目光,孙传庭丢下了手中的指挥鞭,正声令道。


        

“明日。”


        

“进军!”



风起明末》是作者:罗小明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