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风起明末 > 第四百三十四章:西军
夜间

风起明末

        

就在陈望大刀阔斧的整编南国诸镇之时。


        

武昌城中,楚王宫内。


        

众将分坐于两侧,而殿上却是摆放着三把座椅。


        

刘文秀居左,艾能奇居中,李定国居右。


        

张献忠死后,西军的军权现在是由三人分别把持。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西军众将校凝重的面容。


        

争论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压抑与焦灼。


        

“困守武昌,就是死路一条。”


        

刘文秀眉头紧蹙,声音清冷。


        

“陈望麾下本就兵强马壮,如今领本部精兵和湖广六营,亲临汉阳,南国诸镇现在皆为其所控,臂如猛虎加之羽翼。”


        

猛如虎被软禁,左良玉归附,改旗易帜。


        

这些事情并非是什么秘密,在左猛两镇,西军自然是埋了一些钉子进去。


        

这几日汉阳府城外,左猛两镇的军兵正在接受汉中军的改编,旌旗也开始进行了更换。


        

“如今我等麾下说是有三十万大军,实际上能战的精卒不到五万人,军械匮乏,如何能够抵挡。”


        

刘文秀环视着殿内的众将,沉声道。


        

“官兵水师锋锐,想要渡河,我军根本无力阻挡。”


        

这段时间,水师几番交战下来,官兵水师损失极小,而他们的水师却是损失惨重。


        

刘文秀的话,得到了不少西军不少将校的赞同。


        

陈望凶名显赫,一路之上所向披靡。


        

“万民军声势最盛之时,集结重兵二十万于凤阳与汉中军大战。”


        

“最终的结果却是万民军一败再败,李岩直接放弃了凤阳,同时还放弃了大量已经占领的区域,领兵向南逃遁。”


        

自家的实力有几斤几两,他们这些人怎么会不清楚。


        

当时陈望在凤阳,麾下只有兵马三万。


        

现在在汉阳,除了直属于陈望麾下的三万多汉中军外,还有南国诸镇的七万多兵马。


        

无论是从哪一点看来,他们都没有丝毫的胜算。


        

“放弃武昌,谈何容易。”


        

艾能奇叹息了一声,语气无奈。


        

“我们现在还能撤去哪里?”


        

“就算我们抛下武昌城中所有的步卒,只带精骑马队出走,但是真的走得掉吗?”


        

张献忠死后,整个军队都已经是出现了问题。


        

汉中军此时大军压境,军中气氛压抑,军心涣散。


        

“强敌在侧虎视眈眈,现在军中人心惶惶,一旦下令撤出武昌,三十万大军崩溃只在旦夕之间。”


        

“我们前脚刚出武昌,汉中军后脚就会渡江,武昌立时之间就会陷落,城中的兵马根本就不会抵抗。”


        

艾能奇神色严肃,摇头道。


        

“左、猛两镇,共有骑兵两万,汉中镇下也有上万的骑兵,必然尾随而至。”


        

若是以前撤走自然可以,但是现在早已经不是当初。


        

当初张献忠带兵东进,与万民军合攻南京,带走了几乎三分之二的精骑马兵。


        

如今武昌城中,称得上是骑兵只剩下了一万五千人,余众基本都是步卒,官兵骑兵两倍于他们。


        

“当初我们能够从陕西一路纵横,最大的原因,是因为那些进剿的兵马彼此之间互不信任,官兵将校大多存着保存实力的心思,才让我们有机会能够突出重围。”


        

但是眼下陈望统管的汉中军与左猛两镇的军兵,自然不会存着相同的心思。


        

汉中军军纪严苛,世人皆知。


        

陈望在军中威望极高,军令既下,千军齐动,无有不从。


        

此番统合南国诸镇,兵进汉阳,明显是要拿他们当试金石来用,怎么会放任他们就此逃跑。


        

“就算我们逃出武昌,逃到更南边,又能如何?”


        

“万民军在南国的泥潭之中挣扎,诸位应当也都看见了。”


        

朝廷放开了团练、社兵之权,整个南国都因此沸腾了起来。


        

南国的那些士绅官僚们为了自保,疯狂的招兵买马,大笔的银钱流出,一车车的粮草被拉出,各城各地都集结着大量的民兵和团练。


        

万民军吞并了他们十余万人的部队,拥兵四十万众,昔日攻伐邳州之战的精锐主力都在。


        

这样的情况之下,到打下南京至今,都还没有彻底肃清南直隶。


        

他们这一万五千人,丢到偌大的南国,又能够掀起多少的波澜。


        

“难不成,到了长江之南,我们就能拉起更多的兵马?”


        

“就算我们到了更南面,又集结了三十万的兵马,等到汉中军再次南下,难不成我们又要落荒而逃?”


        

艾能奇不赞成刘文秀的想法。


        

出走南国根本毫无未来,现在的天下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格局了。


        

陈望坐拥汉中府、掌控河南,南直隶长江以北区域皆为其所控,大势将成。


        

再用十年以前对付官兵的办法对付汉中军无疑是极为愚蠢的。


        

“汉中军不是过往那些进剿我们的官兵,他们绝对会一路追着我们,死咬着不放,直到将我们所有的人都屠戮殆尽,才会终止。”


        

“你们应该都清楚这一点……”


        

艾能奇的话压住了一众原本被刘文秀说动的一众西军将校。


        

“武昌不比凤阳,凤阳虽然城防森严,但是城中山岭连绵,极易架设火炮。”


        

“凤阳之所以陷落,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汉中军仰仗火器之利。”


        

凤阳陷落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城内的那些山岭。


        

汉中军火炮犀利,占据山岭之后,火炮居高临下,直接便可以掌控一地。


        

万民军与汉中军在凤阳几次交战,都是因为被汉中军的火炮沉重的打击了士气,最终才会溃败。


        

凤阳内城有高墙大楼,本来可以阻挡汉中军许久。


        

但是汉中军占据凤凰山后,直接在山顶架设火炮,能够直接打到凤阳的内城之中。


        

万民军因此士气大跌,凤阳也因此陷落。


        

战败的原因,西军的一众将校也都清楚。


        

“武昌城四周几乎一片坦途,根本就没有山岭可以架设火炮,汉中军的火炮难以发挥作用。”


        

“如今最好的选择,就是借助着武昌城坚池固的优势,依托武昌,与汉中军相持,伺机而动。”


        

艾能奇抬起手,重重的敲击一下了座椅的扶手,语气坚决道。


        

“汉中军固然精锐,但我军有武昌坚城,兼有人数之众,未尝没有机会。”


        

“武昌如今乃我军之根基,撤离武昌,将再难起势,犹若饮鸠止渴。”


        

刘文秀心中不快,不过他也知道眼下不是争吵的时候,在艾能奇说完之后,他才接着说道。


        

“我们如果往江西撤离,汉中军大概率不会追击。”


        

“如今明廷旗帜未倒,陈望虽有问鼎之心,但是却不敢明目张胆攻伐别地。”


        

“万民军之所以能够起势,就是因为陈望意欲掌控南国,所以放任万民军不断发展。”


        

刘文秀身躯向后,靠在了座椅上,瞟了一眼坐在一旁的艾能奇,而后缓缓开口道。


        

“陈望如今陈兵汉阳,左、猛两镇易帜已有十日,陈望却迟迟未有进攻武昌,恐怕就是想等我军放弃武昌,进军江西为他做伐明的前驱……”


        

本来说中午发,但是临时发生了一些变故,就耽搁了下来,实在抱歉。


        

最后一段,怎么修改都不满意,所以准备明天修改好,再发,今天暂时就更一点。



风起明末》是作者:罗小明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