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1980我的文艺时代 > 第639章 拆一代
夜间

1980我的文艺时代

        

回到燕京半个月了,林为民又恢复了以往的工作和生活节奏。


        

快到年底了,国文社的工作没什么大动作,整天文山会海,林为民和老程、老周三人互相推诿,把“老油条”这三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署里的会,让我去干什么?找老程,找老程去!”“社长去部里开会了。”


        

“老周呢?”


        

“周书记请病假了,说高血压犯了。”


        

“这个老狐狸,抢功的时候比谁都积极。”


        

林为民无情的吐槽,丝毫不把面前的小年轻当外人。“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没让小年轻尴尬几秒,林总编还是非常识大体答应了去开会。


        

国文社的级别不低,按理说努努力当上领导的应该有很多,可现实就是这些年,真正走上高位的领导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太咸鱼。


        

不仅是心态咸鱼,连行动上也是如此。不戳不动戳了也不动。


        

更有甚者,像林为民这样的,牵着不走,打着他还倒退。


        

去署里开会,主持会议的是宋署,开完了会,林为民去跟领导打招呼,领导看到他,脸色严肃,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突出一个不待见。


        

当领导的,心眼儿咋都这么小呢?


        

又过了两天,元旦将至,国文社放假前也开了個总结会。


        

会上老程满面红光,春风得意。


        

别看去上级单位开会他推三阻四,那是因为台上讲话的不是他。


        

这会儿在自己家一亩三分地上开会,表现的那叫一个亢奋。


        

“同志们,1993年这一年,对于我们国文社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大踏步发展的一年。


        

在今年的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当中,我们发掘、推出了一大批广受读者欢迎的作品。


        

布老虎丛书就不说了,《千与千寻》《最后一个匈奴》《八里情仇》等等,每一部都是行销超过百万册,甚至是千万册的畅销书,为我们今年的图书发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也因为有了这些优秀的作品,今年我们社的图书发行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达到了3800余万册。刊物发行量在市场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达到了3200余万份。


        

书刊总体发行量超过7000万册,这不仅创下了我们社的历史新高点,也赶超了绝大部分同行,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林为民觉得,这个“同行”大概率是指旁边的人民社。


        

同行是冤家,更何况是同一栋楼里的冤家。


        

程早春刚才提到了“千万册畅销书”,《千与千寻》自从1月份发行上市,直到11月末销量正式突破了一千万册,花了不到11个月的时间,同样创下了中国出版界有史以来最快突破千万册销量的记录。


        

国文社今年的书刊总发行量超过7000万册,销售码洋3.6亿,实际营收也达到了2.58亿。


        

除了国文社,独立运营的通文社今年也创下了历史佳绩。


        

今年通文社在多个通俗文学细分领域发力,销量稳中有升,图书销量达到了2900余万册。


        

《红豆》杂志经过五个月的发展,单期销量已经突破了200万份,再加上《九州英雄志》的稳定销量,通文社今年的刊物销量达到了5400余万份之巨。


        

销售码洋3.15亿,实际营收1.74亿。


        

算上通文社的收入,国文社今年的营收一举达到了4.32亿元,环比去年涨幅超过了35%。


        

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出版社,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堪称恐怖。


        

现在的国文社,在国内的出版行业已经称得上是庞然大物。


        

总结会结束,程早春仍有些意犹未尽,拉着林为民。


        

“署里的统计结果前两天刚刚出来,今年一整年,我们国家出版界的总印数达到了59.34亿册,比去年下降了约3亿册。


        

各家大型出版社的印数也多有下降,只有我们国文社一枝独秀,接连三年印数大幅上涨。


        

更可观的是我们的定价总金额占比,全国才136.74亿,我们一家就6.75亿,占了五个百分点。


        

整整五个百分点啊!”


        

程早春说到这话,脸上的褶子都藏不住了,一个巴掌伸出来,在林为民眼前晃来晃去。


        

林为民被程早春挡住了去路,他无奈道,“你有事没事?”


        

“又想早退是不是?”


        

程早春一眼就拆穿了林为民的心思。林为民摆烂道:“没错!”


        

程早春:.....都不背人儿了!


        

程早春堵住了林为民,又叫上了老周,国文社三巨头再度聚首,开起了小会。


        

“开完大会开小会,这个月你开会没开够是不是?”林为民吐槽道。


        

“你懂个锤子。开大会办小事,开小会办大事。”老程一句话说完,老周眼睛立刻亮了。


        

“什么大事?”“盖房子!”


        

老程只说了三个字,却如同有魔力一般,连林为民都被他吸引住了。


        

“盖家属楼?”老周不确定的问了一遍。这几年,集资建房已经成了潮流。


        

程早春点了点头,“没错,盖家属楼。”“钱够吗?”老周又问了一个关键问题。


        

“没问题。我们社里就这几百号人,我找人问过,有一两万足够用了。我们JZ建房,钱先由社里垫付,到时候房子按大家贡献高低和出钱多少分。”


        

老程有备而来,连需要花多少钱和怎么分房子都研究好了。


        

“你没算地皮吧?”林为民问道。“地皮还要钱?”老程问道。


        

“为什么不要?我们国文社又没地皮。”“跟上面打个申请不行?”


        

“上面也没地啊,还是得协调,肯定要花钱买的,多少而已。”


        

林为民说完,程早春沉吟了一会儿,“现在地价应该不贵吧?”


        

老程之所以问这话,是因为今年海南那边房地产BL了,全国房地产价格应声而降。


        

“还说JZ建房,这事你都不了解?”林为民挖苦了一句。“说正事说正事。”老程咳嗽了一声,转移话题。


        

“要是按正规渠道买地,居住类地皮楼面熟地价,最贵的七千块。”


        

“一亩啊?”


        

“白给你得了呗?一平!”


        

老程和老周两人倒吸一口凉气,7000块一平,国文社裤衩当了都不够买地的。


        

这两年国文社虽说没少赚,但每年大头儿利润都是要上缴的,自己留块八毛过日子,紧紧巴巴的,老程也是攒了两年才敢动这心思的。


        

“今年公住房出售,不才四五百块钱一平米吗?“老周问道。


        

“商品房还两千块一平米呢,你咋不说?再说了,七千块是燕京最顶级的地段,西单北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北大街、地安门西大街.....基本都是内城地界。”林为民说道。


        

老周松了口气,问道:“那三环边儿上多少钱?”


        

“两三千一平吧。”


        

老程呲了呲牙,“那也不便宜啊!”


        

“不能这么算。拿了地皮可以往高了盖嘛,盖两栋六层的住宅楼,建筑面积就得奔着一万平米去了,都够安置我们国文社全体职工了,能用多少地皮?要是并排着盖楼,连三千平米都用不上。”


        

老程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算,“还是太贵了。”“抠死你得了!”


        

“你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老程的口头语,林为民已经免疫了。


        

老周这时问道:“为民,地价这事你咋知道的这么清楚?”


        

老程也好奇的看向林为民,是啊,这种事正常人谁关心,你小子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那啥,今年西城刚拆了我两套房子。“林为民犹犹豫豫道。


        

周、程二人一听更好奇了,问道:“拆迁了?给多少钱?”


        

“拆迁”这个词对于燕京的老百姓来说还是个新鲜的词汇,尽管从五六十年代就有拆迁行为,但真正的市场化拆迁还是在九十年代初这几年才出现的。


        

“没多少钱。两套四合院,宅基地加在一起一共八百多平米的面积,总共就给了八万多块钱。”


        

老程摸了摸下巴,“那是不多啊!”


        

老周却问道:“我听说,不是还给房子吗?”“给了,一平顶一平。”


        

“啥意思?”老程很傻很天真的问了一句。


        

老周的表情幽怨中带着点羡慕,“就是说,这小子不仅拿了八万多块钱,还得了八百多平的房产,住宅楼。”


        

老程瞪着眼睛望向林为民,有被调戏的愤怒,但更多的是羡慕嫉妒恨。


        

“八百多平的房子,你住得了吗?”


        

林为民一摊手“是啊,我也愁啊!这不让人租出去了嘛!”


        

老程:.....老周:


        

......


        

“好了,好了,不说这个,还是说JZ建房的事。“老周受完了打击,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在这一点上,老程就不行,嘴上聊着JZ建房的事,心里想的全是林为民那八百平米的房产。


        

燕京城的地皮太贵,如果真要掏钱买,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三人商量了好半天,林为民最后出了个主意,国文社完全可以跟有地皮的单位合作建房嘛。


        

让对方出地皮国文社出建设资金,这个想法获得了老程和老周的一致认可。


        

大的方向确定了,这事还不算完。


        

JZ建房这事事关重大,社里要动用资金、职工们也要掏钱。


        

在岗的同志们都好说,关键是那些离退休的老同志们,国文社耆老众多,德高望重,还得跟这帮老头老太太阐明情况,省得闹误会。


        

要说摆平老头儿老太太的本事,国文社里林为民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所以,这件任务被他光(bei)荣(po)的接下这个任务。


        

找地皮的任务则落在了程早春头上,谁让他是社长呢?至于老周,就跟他在社里的定位一样,动动嘴就可以了。



1980我的文艺时代》是作者:坐望敬亭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