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太皇太后:下发!立刻下都堂!
夜间

我在现代留过学

        

元丰八年六月戊辰(初六)。


        

诏: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范纯仁为兵部侍郎,陕西转运副使范纯粹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庆州。


        

兄弟两人,同日升迁,一时朝野传为佳话。


        

但也有些不合时宜的声音,在朝中冒起来。


        

“这个司马光!”太皇太后重重的将手里的奏疏,摔在了案台上。


        

“他怎么敢的?”


        

“他怎么敢如此?!”


        

即使是素来在宫里面以脾气好著称的向太后,也铁青着脸。


        

弥英阁那个地方,是个什么样子,她可是亲眼看过了。


        

狭窄、逼仄的宫室,窗子都没有几个。


        

内部陈设也很破旧!


        

汴京城里,稍微有些钱的人家的孩子读书,都不会在那个地方!


        

可这个司马光,却上书说什么‘天子新即位,宜当减损宫室,为天下作则’。


        

如今他听说了,两宫认为弥英阁破旧不可为天子经筵之殿,所以‘大为不解’!认为一定是有‘奸佞之臣,摇惑两宫’,‘意在阿附’,应该将这个人逐出宫廷!


        

若只是这样,向太后也还不至于如此生气。


        

毕竟,文臣士大夫们,啰啰嗦嗦的和宫里面提意见,在大宋是常事,属于政治生态的正常一环。


        

向太后虽然很不开心,但还不至于生气。


        

然而,司马光在奏疏中后面写的东西,就真正刺激到了向太后了!


        

他直接干涉了大内!


        

司马光表示:天子读书,乃天下大计,经筵之后,宜当留经筵官禁中,随时可候天子垂询。


        

他还细心的给两宫提出了方案:白天两个,晚上一个,日夜跟随在天子身边。


        

这还算正常,勉强捏着鼻子还能认可。


        

可随后,司马光就把手伸向了天子禁中身边的人。


        

他认为,天子聪俊仁圣,千古罕见,因此不可早近犬马声色之事。


        

所以,司马光请求,将天子身边的宫女、内臣全部换掉!


        

最好都换成四十五岁以上,细心、老成、稳重的老人。


        

除此之外,宫中用度,也当‘质朴为上’,不可有奢靡之物,以免天子圣心‘为物欲所摇动’。


        

向太后看到这里,没有忍住发飙已经是这些年念经参禅,心性已经足够平和。


        

但,她再平和,看到司马光其后的言论,也终于爆发了。


        

司马光居然说,要选‘忠厚内臣十人,侍奉圣躬左右,记录圣躬言行’!


        

他要做什么?


        

监视天子吗?


        

于是,即使向太后也被激怒了!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看向太皇太后,问道:“娘娘,如何回复?”


        

太皇太后冷着脸,说道:“还要如何回复?”


        

“他司马光这么厉害,不如干脆请到宫里面,亲自教老身和太后如何听政,如何照顾、抚养官家好了!”


        

向太后听着,也被吓了一跳,连忙劝道:“娘娘,不至于如此!”


        

真按照太皇太后的处理办法。


        

司马光今天晚上就得抹脖子。


        

“即使是看在大行皇帝和官家的面子上,也该有个体面!”


        

向太后虽然也很生气。


        

但,她到底知道轻重!


        

这种事情,皇室是绝不能这么简单粗暴的回复的。


        

司马光可不仅仅是大行皇帝生前亲自点名的‘师保’。


        

同时还是旧党赤帜在天下士人心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


        

所以,是绝不能这么对待的。


        

太皇太后冷笑一声,不再说话。


        

她本来就对司马光很有意见了!


        

只是靠着过去的滤镜,勉强维持着对司马光最后的几分好感。


        

如今,不止是过去的滤镜,完全碎掉了。


        

便是仅剩的好感,也彻底被消磨了!


        

在这位太皇太后眼中,司马光在这个事情上,不仅仅没有给她半点面子。


        

还是在直接挑战她的权威!


        

是可忍,孰不可忍!


        

向太后看着太皇太后的神色,叹息了一声,赶紧给旁边的石得一使了个眼色。


        

她知道,现在唯一能劝得了太皇太后的也就只有六哥了。


        

……


        

赵煦坐在御花园内的一个僻静角落的凉亭中,享受着盛夏的上午阳光。


        

他选的这个凉亭周围,载着几颗树木,微风吹动树叶,让缕缕阳光落到他身上,如此一来,他就既可以晒到阳光,也不至于要去直面盛夏的烈日。


        

赵煦知道,适当的晒太阳,是有益健康的。


        

尤其是他这样的孩子!


        

微风徐徐吹来,赵煦缓缓的靠在凉亭的石凳上,假寐着、休息着。


        

“大家……”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耳畔传来了石得一低声的呼唤。


        

赵煦缓缓睁眼,看向恭敬的出现在凉亭外的石得一。


        

对石得一招了招手,忠诚的守卫在凉亭门口的甲士让开了道路。


        

石得一趋步到了赵煦面前,问了安。


        

然后就低声说道:“太后娘娘请大家,马上到保慈宫中……”


        

“哦!”赵煦点点头,问道:“谁惹太母不开心了?”


        

石得一低声道:“是司马公……”


        

“他上书言及大家更换经筵之事……太皇太后震怒!太后娘娘请大家赶快过去劝一劝……”


        

赵煦听着毫不意外!


        

司马光在洛阳修书十五年,十五年间,他一直不断给赵煦的父皇上书。


        

而且每次都以挑战赵煦父皇的底线为乐。


        

因为他没有实际官职和权力,又擅长占领道德制高点。


        

所以,赵煦的父皇也就由他去了。


        

毕竟,一个在洛阳的老臣,在国事上叽叽歪歪几句,不可能对国政造成任何影响。


        

恰恰相反,还可以借此得到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于是,司马光的脾气,就在这十五年里,被越养越犟。


        

同时,因为他一直上书谈论新法的害处,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法令。


        

所以,那些他说错了的事情,无人关注。


        

但他说对了,料对了的事情,却会被迅速传遍天下州郡。


        

这反过来,也加强了司马光对他自身的认知——我说的全都是对的!


        

所以,赵煦知道,更换经筵殿的事情,司马光只要知道了就一定会跳起来。


        

因为司马光确信,他是正确的!


        

也因为,司马光擅长占领道德制高点!


        

所以,赵煦平静的问道:“说说看,司马公都上书说了些什么?”


        

石得一赶忙将他所知道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和赵煦说了一遍。


        

赵煦听完,微笑了一下:“走吧!”


        

就站了起来,在御龙直门的簇拥下,向着保慈宫而去。


        

赵煦到保慈宫的时候,太皇太后的脸色,依然有些难看。


        

他笑着走上前去,和两宫请了安,然后就坐到了太皇太后身边,轻声问道:“是谁惹太母不高兴了?”


        

“孙儿这就命人去将这个家伙起来,狠狠的打他的屁股!”


        

听着孙子童真的声音,也看着这个孩子满脸认真的模样。


        

太皇太后忍不住握住赵煦的手,道:“官家啊!以后你亲政了,可千万要记住!”


        

“像那等名气高绝的大臣,要小心使用!”


        

“不然他们就要凌驾到官家头上了!”


        

赵煦认真的点点头:“孙儿记住了!”


        

然后他再次问道:“究竟是哪位大臣,惹太母不开心了?”


        

太皇太后命粱惟简将那封司马光的上书捡起来,然后道:“官家自己看看吧!”


        

“有些老臣,仗着自己名气高,威望高,连官家身边的事情,也敢插手!也要干预!”


        

赵煦接过奏疏,打开看了一遍。


        

心中不禁冷笑了一声!


        

这算什么?


        

上上辈子,元祐时代,这只能算是个开胃菜。


        

赵煦记得很清楚,直到他亲政前,偌大的福宁殿连一个有色彩的瓷器都没有。


        

帷幕用的珠帘,都是最简单的材料!


        

服侍他身边的人,全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宫女。


        

至于监视?


        

赵煦连在花园里数蚂蚁,都能被程颐知道。


        

连程颐这种经筵官中级别最低的人都知道他私下在做什么,其他人可想而知!


        

整整九年,赵煦毫无个人秘密和隐私可言。


        

所以,赵煦沉默寡言,所以,赵煦只是静静的看着,朝野上的表演,只在心中将一件件事情牢牢记住。


        

而那一切,都是现在这位在他面前,暴怒不已的太皇太后批准的。


        

而如今,同样的人,在同样的事情上,做出了同样的请求,却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这让赵煦不禁感叹,人性果然是复杂而微妙的。


        

将司马光的奏疏看完,赵煦就看着太皇太后,装作很认真的思考的模样,说道:“太母,孙儿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也大略知道了一些……”


        

“司马公似乎是在言经筵之事?”


        

“似乎还说了些,宫里的事情?”


        

向太后趁机问道:“六哥觉得呢?”


        

赵煦摇摇头:“儿不大好说……”


        

“但儿感觉似乎有些不大对劲!”


        

赵煦很清楚他如今要扮演的角色。


        

可以在两宫和外戚的事情上,表现的傻白甜。


        

但在国事上,他必须表现出让朝野上下都能看到的敏感和果决。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忠诚于他的人,继续保持忠诚,同时震慑那些乱臣贼子!


        

人心是个很奇妙的东西。


        

很多时候,信心就是人心!


        

作为皇帝,赵煦在他的上上辈子就已经知道,他必须时刻对周围的人,特别是大臣释放一个信号:朕可以掌握一切!


        

经过在现代的捶打和磨砺以及学习。


        

如今的赵煦,不仅仅比他的上上辈子更成熟,对人心也有了更多的认知。


        

学校、办公室,甚至是考古工地,都是他学习的场所和实践的地方!


        

于是,赵煦不动声色的问着两宫:“可经筵和儿身边的人有什么关系?”


        

他思虑着,想着,也反思着,说道:“难道儿平日用度很多?很奢靡吗?”


        

“梁都知……”赵煦看向太皇太后身边的大貂铛,问道:“可否派人去查查,我即位以来的用度……”


        

“若真的很多的话,就把那些不必要的都减免掉吧!”


        

粱惟简楞了一下,看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却在这个时候,点了点头,然后似乎是想起了什么一样,和赵煦道:“官家说的是!”


        

“是该好好查查!”


        

“然后把官家即位以来,在宫中的吃食用度,都公布下去,让都堂宰执,也让天下人都来看看!”


        

“到底是老身在骄纵自己的孙儿,还是有人连天子吃一顿寻常的饭都要管!”


        

她可是知道的,官家即位前后,在饮食上一直保持着非常俭朴的作风!


        

一顿饭,四菜三汤,已经是很多了,通常都是三菜一汤,而且都是小份。


        

大多数时候,官家早膳不过一碗奶、两个包子,一个鸡蛋。


        

中午、晚上,虽然都有些荤腥,但也不过是汴京城里的中上之家的菜肴罢了。


        

既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用什么昂贵的香料。


        

这些,都是官家自己选的,然后让身边的内臣冯景亲自去盯着的。


        

她这个太母还问过好几次:官家饮食为何如此少?


        

得到的答案是:官家有旨意,不可奢靡浪费,吃多少,做多少!


        

这让太皇太后既欣慰,又自豪!


        

现在,司马光不是说要节俭,要质朴吗?


        

那就让他看看!


        

官家到底还要怎样质朴,如何节俭?


        

饿肚子吗?!


        

……


        

粱惟简领命而去,然后就到了御厨,调出了赵煦这几个的饮食用度和菜谱。


        

然后,这个大貂铛惊呆了!


        

菜式少也就算了!


        

大部分菜式基本都没更换。


        

早餐的牛奶、鸡蛋,雷打不动,区别不过是吃包子还是馒头或者面食。


        

午餐大多数都有一碗骨汤,至少会有一碟蔬菜。


        

晚餐差不多,偶尔会加一条鱼,或者要些河虾。


        

粱惟简看完所有的菜单,他羞愧的低下头去。


        

他家的几个侄子、外甥吃的比官家要好无数倍!


        

粱惟简简单的算了一下,官家吃的这些东西,一个月加起来开销怕是连三十贯都要不了!


        

可粱惟简哪里知道,赵煦的菜单,是他亲自设计的。


        

兼顾健康和营养,主打一个少油少盐。


        

因为,赵煦虽然只有八岁。


        

但已经在为了抵御三十岁后的脑血管疾病侵袭做准备了。


        

于是,当粱惟简将三月以来的菜单、福宁殿的用度,都查出来,然后送到两宫面前。


        

不止向太后心疼不已,太皇太后更是爱怜起来!


        

官家不仅仅吃食上很省!


        

福宁殿日常用度更省!


        

福宁殿三月以后得支用,主打一个狂跌!


        

从开销上看,官家几乎就没支用过除笔墨纸砚外的其他东西!!


        

“下发!立刻下都堂!”太皇太后捧着用度明细,激动起来:“让髃臣们、天下士大夫们都来看看!”


        

“到底是老身要骄纵官家!”


        

“还是有人恶意诽谤君上!”


        

哪怕向太后,在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支出后,也是抱着赵煦,不再想给司马光说话了。


        

真实的数字,足以击碎一切!


        

天子用度都省到这个地步了!


        

士大夫大臣,若还是不依不饶,那就休怪她也不给士大夫体面了!


        

作者君今天打完针依然胃疼,估计得约个胃镜看看了!


        

等下应该还有一章!


        

(本章完)



我在现代留过学》是作者:要离刺荆轲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