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六十五章 第一茬
夜间

我在现代留过学

        

蔡确推开门,果然看到了严守懃熟悉的身影。


        

“严提点……”蔡确不动声色的拱了拱手,他已经知道,如今严守懃被太后外任,放在汴京水磨务的事情。


        

严守懃连忙起身,拜道:“下官严守懃见过相公!”


        

蔡确连忙上前扶起他:“提点不必多礼!”


        

他是不喜欢接受别人叩拜的。


        

当初,蔡确被韩绛赏识,推荐入京为官时,就是以反对开封府大小官员向开封知府行庭参叩拜之礼而扬名。


        

这是蔡确的扬名之战。


        

也是他安身立命之本。


        

哪怕当了宰相,蔡确也不会让文武官员对他行叩拜之礼。


        

将严守懃扶起来,蔡确就问道:“提举今日特地来见某家……可是有事?”


        

严守懃当即笑了一声,道:“不瞒相公,某此番冒昧来见相公,乃是奉了大家口谕……”


        

蔡确连忙面朝福宁殿方向拱手一拜:“臣恭听陛下指挥!”


        

严守懃凑到他面前,低声耳语了几句。


        

蔡确听着,神色渐渐严肃起来。


        

……


        

元丰八年十一月壬辰(初二)。


        

赵煦下了经筵后,先到保慈宫问了安,然后才回到福宁殿。


        

“大家,宋宣政的奏疏,已经放在您的书案上了!”冯景在将赵煦迎入殿后,就低声报告。


        

赵煦点点头,走到了书案前,拿起那封宋用臣的奏疏,拆开就看了起来。


        

将宋用臣的奏疏看完,赵煦沉吟片刻后,就对冯景吩咐:“替我磨墨,我要亲自给宋用臣写指挥!”


        

“唯!”


        

冯景立刻就去准备,没过多久,便已经将笔墨纸砚都替赵煦准备好了。


        

赵煦便挥毫开始写起了批示。


        

花了些时间,将相关批示写好,赵煦就吩咐冯景:“将它密封好,送去通见司,让狄咏选派忠诚可靠之人,送去京东宋用臣手中!”


        

“诺!”冯景领命而去。


        

赵煦则背过身去神色稍微有些激动。


        

京东,现在可是能臣云集!


        

为了清淤,赵煦让宋用臣这样的治河专家亲自挂帅。


        

更是早早的就将熊本这样的能吏,派去京东路。


        

还想方设法的将包括苏轼在内的一大批擅长地方民政的官员,调了过去。


        

此外,还有数十万贯铜钱和数十万匹的绢布作为经费。


        

自然,他不仅仅是为了治河。


        

治河要不了这么多人,也不需要这样的阵仗,更不需要这么多钱。


        

打着治河的幌子,暗度陈仓,才是他要做的事情。


        

……


        

京东西路,莱州,掖县。


        

王大枪在寒风中,已经被冻得瑟瑟发抖。


        

他带来的盘缠,早已经花光了。


        

就连这些日子在这掖县山林溪流里找到和淘洗的金子,也都拿出来卖了钱。


        

可是,依然是入不敷出。


        

最重要的是,冬天的大地被冻结,过去那些富含黄金的地方,现在连大户人家的铁器都铲不进去了。


        

更不要说他这样,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来这里追逐黄金梦的人。


        

兜里的钱,已经少的可怜。


        

他本该离开这里,可他舍不得。


        

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也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些金子。


        

叫他放弃?不可能!


        

王大枪发誓,他就算是死,也要死在这个充满黄金的乐土。


        

哪怕寒风吹的他发抖,即使肚子咕咕咕的叫着。


        

他也从未产生过任何动摇的心思。


        

因为,他亲眼看到,有人在山上捡到了一块足足半斤重的狗头金。


        

也听别人说过,无数个类似的故事。


        

一夜暴富,就在他身边不断出现。


        

他本人,也确实真的找到过黄金!


        

虽然很少,不到一两,可那也确实是他这辈子一次性赚到最多钱的时候。


        

换成铜钱后,足足有着三十贯呢!


        

虽然这些钱,现在已经被他挥霍的差不多了。


        

可也正是因此,王大枪不肯离开!


        

在黄金的魔力下王大枪的意志,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然而,意志再坚强,他也需要面对现实。


        

兜里没有多少钱了,山里面的金矿,已经被冬天冻结,已经不能再采金。


        

想要采金,要等明年开春以后,冰雪融化,大地开冻。


        

可肚子饿了就要吃东西,困了就得找地方睡觉,冷了就得烤火。


        

更要命的是——小小的掖县县城,一下子聚集了好几万人。


        

什么都在涨!


        

就连烧火的煤炭价格都在涨!


        

王大枪剩下的钱,已经不够租房了。


        

怎么办?


        

这是一个王大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不然,他就可能饿死、冻死在这异乡。


        

尸体能不能回汴京,埋到祖坟里,都不一定。


        

“王兄弟……”


        

王大枪正在想出路的时候,他身后传来了呼唤。


        

他回过头去,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和他一起来到这登州,一起在山林里寻找着金矿,一起幻想着富贵以后,回到汴京,娶个县主叫周围邻居都艳羡的同乡郭贵。


        

“大兄……”王大枪停下来,等着郭贵来到他面前,然后问道:“有事?”


        

郭贵叹了口气,问道:“王兄弟可还有钱?”


        

王大枪下意识的捂住了自己那已经不足一贯钱的褡裢,摇头:“没有多少了……”


        

郭贵看了看王大枪捂着的褡裢,先是两眼发光,然后他发现褡裢空荡荡的,就又叹了口气。


        

“奈何!奈何!”他叹道。


        

然后他就看着这县城街道上,那些铺子。


        

卖吃食的卖铁器的,卖簸箕的……就这小县城少数的那几个勾栏和那些半掩门,这一两个月,都是赚的盘满钵满。


        

而他们这些人呢?


        

明明挖到、找到和淘到了不少黄金。


        

可到头来,兜里却连过冬的钱也没几个了。


        

郭贵现在有些怀疑,他这千辛万苦的跑来淘金。


        

到底是给谁淘的?


        

反正,他兜里是没落下什么。


        

王大枪抓着自己的褡裢,也看向县城的街口。


        

哪里,有着不少旗牌立着。


        

都是本地形势户的旗牌,王大枪识得字,自然认得那上面写的是什么?


        

大抵都是些某某家诚聘长短工,食宿皆包一类的文字。


        

什么长短工?


        

说得好听罢了,其实就是招募家奴,用冬天的吃食和住宿,换他们明年去山里面给这些形势户淘金。


        

至于工钱?


        

基本都是月俸一贯到两贯。


        

分明就是趁火打劫,也是看准了他们这些人,现在已经山穷水尽。


        

要想不饿死、冻死,就只能去按了手印,给人家当一年的长工。


        

然后累个半死不活,最后带着十几贯二十贯的钱,离开这里。


        

可,凭什么?


        

王大枪越想越气。


        

他千里迢迢,来这里是为了发财的,可不是给人来当牛做马,帮别人发财的!


        

他正叹息着,城门口传来了喧哗的礼乐声。


        

王大枪回头看去,却见着一队威严的骑兵,从城门口鱼贯而入。


        

在这些骑兵面前,则有着一队差吏,举着一块块官牌和仪牌。


        

王大枪和郭贵赶忙避开来。


        

这里可不是汴京城,没有御史和探事司的逻卒在到处盯着官员的一举一动。


        

在这种远离天子的州郡地方,别说知州了,就是县令,甚至只是一个不入流的押司,也不是他们这样的百姓黔首可以冲撞的。


        

不过,避开是避开了。


        

但王大枪和郭贵还是好奇的躲在了巷子里,看着那威严的仪仗和卫队。


        

那一块块仪牌,让那个他们瞪大了眼睛。


        

因为……


        

来的人,是真正的高官!


        

入内内侍省押班!


        

排在第一的官牌,宣告了来者的身份。


        

作为汴京城长大的,王大枪和郭贵自然知道,入内内侍省是官家最亲近的内臣机构,而押班是内臣高品,从来都是官家的贴己人。


        

接着第二块官牌映入眼帘:宣政使!


        

从五品的武臣资序!


        

然后是第三块仪牌:提举都大东流道清淤大使!


        

已经不用猜了。


        

来的人,正是那位在汴京城中深得两代官家信重的大貂铛宋用臣。


        

只是……


        

这大貂铛现在来这里做什么?


        

王大枪和郭贵已经不需要多想了,因为很快他就知道了宋用臣的来意。


        

一张张告示,在宋用臣入城后没多久,就贴满了县城内外的告示栏。


        

还有官员在告示栏前,给百姓们解释。


        

很简单——官家圣德,心忧万民,尤其惦记黄河两岸百姓,生怕黄河明年再发大水。


        

所以,官家决定了,趁着今年冬天,黄河的枯水期,雇人去清淤。


        

一个青壮,日给工钱一百二十钱。


        

接受日结,也可以月结,凡参与清淤的青壮,都有地方住,同时有两餐供给。


        

顿时,整个掖县轰动。


        

尤其是那些怀揣着淘金梦而来的天下豪杰们,纷纷踊跃报名。


        

有钱赚,还能包吃住。


        

等着干完活,刚好春暖花开,掖县的山林依旧是大家的!


        

那还等什么?


        

于是,宋用臣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在掖县招募到了数万清淤河工。


        

总共费时不过三日,然后他就带着这些人,浩浩荡荡的前往了选好几个河湾。


        

这些地方的淤泥,已经淤积的很严重了,黄河随时可能在这些河湾摆动。


        

一动那可就要淹没附近数十甚至数百里的农田,直到黄河再次恢复平静为止。


        

所以,宋用臣这一次的行动,得到了几乎整个河北东路以及京西东路的州郡支持。


        

地方军州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宽剩钱来购买物资、粮食支援。


        

河湾附近的百姓,也纷纷自告奋勇参与进来。


        

今天下午陪着老婆出门去了,傍晚才回来!


        

今天尽量三更!


        

(本章完)



我在现代留过学》是作者:要离刺荆轲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