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欲加之罪
夜间

我在现代留过学

        

石得一到了开封府,稍微一暗示,蔡京什么人?


        

马上也懂了石得一的意思。


        

赶紧拉着石得一,低声问道:“都知,可还有嘱托?”


        

石得一看着蔡京的精明模样,也是大为惊讶。


        

姓蔡的人,都这么厉害吗?


        

自然,他也不能直接说。


        

只能道:“陛下只和某家交代了这些事情……其他的就真的不知道了!”


        

“龙图只管按照旨意去做事就是了!”


        

可不经意间,他袖子里就有个东西,掉在了地上。


        

蔡京看到了,石得一也知道,他袖子里的东西掉在了地上。


        

他甚至还特意摸了摸袖子,低下头看了看那个掉在地上的东西。


        

可能还确认了一下,有没有掉错东西。


        

但两人都装作没有这个事情。


        

等到石得一离开,蔡京就从地上捡起了那个掉下来的东西。


        

是个纸团。


        

纸团上,有着一个个名字。


        

蔡京看着,舔了舔嘴唇。


        

然后,他就将纸团上的名字,全部牢牢记下来,接着将纸团放到烛台上烧掉。


        

看着纸团变成灰烬,他还不放心,对着灰烬吹了一口气。


        

直到亲眼看着纸灰被吹散,掉得到处都是。


        

蔡京才对门外喊道:“来人!”


        

一个开封府雇佣的杂役走进来。


        

“替本府将房间仔细打扫干净!”蔡京吩咐一声,就施施然的出门,到了开封府判官李士两办公的官廨。


        

蔡京咳嗦一声,李士良赶紧屏退左右,然后关上官廨的门窗。


        

他这才来到蔡京面前,拜道:“明府有何吩咐?”


        

蔡京先是看了他一眼,才道:“李判官,本府刚刚得到官家口谕,官家欲于本月癸丑,恢复至开封府视衙。”


        

李士良赶紧低头,聆听蔡京的嘱托。


        

他最近压力有些大。


        

因为朝堂上,已经有声音,指责他的履历和秩序太浅,不足以担任开封府判官这样的重任。


        

应该将他调去外地,磨砺磨砺。


        

至于开封府判官这样有机会亲近天子的职位?


        

当然,还是得让真正的君子人物来出任。


        

比如说,他们的亲朋好友。


        

不独是李士良,其他开封府大小官吏,也都在承压。


        

好多人都在想方设法的找他们的黑材料。


        

找不到就攻击他们的资序、履历,从细节挑毛病。


        

这让开封府上下战战兢兢。


        

以李士良为例,这次的寒食节,他除了第一天和第二天休息了一下,其他时间都在府衙里呆着。


        

根本不敢松懈!


        

因为他知道,自己只要松懈了,就可能出局。


        

“官家,意欲从癸丑日起,正式署理开封府,亲民断案!”蔡京正色的说着。


        

一边说,蔡京一边走到了李士良的公案前。


        

然后拿着手指,蘸着茶水,在公案上写起了名字。


        

李士良咽了咽口水,立刻低头,仔细的看着蔡京写下来的那一个个名字。


        

这种事情,对一般人或许是难事。


        

可绝难不倒李士良。


        

他可是在都水监做过十几年的官吏,记忆力极为强大。


        

李士良一边看着蔡京写字,一边听着蔡京说道:“官家德音,开封府毋得弄虚作假,毋得阻隔中外!”


        

“卷宗须得真实,百姓的呼声,必须直抵君前!”


        

李士良听着,立刻表态:“下官明白了,下官必定不负陛下托付,不负明府看重!”


        

等蔡京一走,李士良立刻就带着人,到了开封府的文牍房,翻查着卷宗。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蔡京写的那几个名字曾经犯下的案子。


        

而李士良知道,他肯定可以找到。


        

原因很简单!


        

汴京人最喜欢打官司,事无大小,也很喜欢告官。


        

更不怕和官府打官司。


        

遇到那种刺头,不服判决,甚至会越级上告。


        

比如说去年惠信僧,就越级告到了祠部和大理寺。


        

差点就把开封府搞了个灰头土脸。


        

整个僧录司,几乎是一锅端。


        

正月后,才通过公开招录的方式,补全了僧录司的官吏缺额。


        

所以,李士良虽然是去年八月份,才到的开封府。


        

但他确信,他可以在这案牍中,找到那些人的案子。


        

然后,他就只需要做一件事情——从那些案子里挑出最好判的。


        

……


        

张吉骑着马,在开封府府衙之外,看着已经近乎将府衙的门口堵塞住的车辆。


        

车上装着的不是铜钱,就是金银。


        

张信啐了一口:“都是些胆小鬼!”


        

“不像我,我就无所畏惧!”


        

张家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快要掉出勋贵的行列了。


        

这主要怪他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没有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磨勘,甚至还被多次责罚、勒停,到死都只是一个环卫中郎将的官职。


        

于是,他的恩荫起点,就变得非常低了。


        

哪怕磨勘磨了十来年,也才勉强爬到勋卫中郎上。


        

就这,还是因为元丰时郊祭加恩,还有去年新君即位加恩,这两次推恩,让他免费升了两级。


        

否则,根本爬不出他爹给他挖的大坑。


        

这在事实上,就已经判决了他的儿子,将来恩荫的起点,只比平民高一点。


        

除非他或者他的儿子,能立下战功,成为遥郡,不然的话,真庙、仁庙时代,威名赫赫的徐国公家族,就要从勋贵名单里移除了。


        

便是现在,其实也差不多被开除了。


        

所以,张吉是想的开的。


        

什么皇恩,什么官家,都离他太远,本来也没有。


        

怎及孔方兄亲近?


        

他怎舍得,为了那个连面都没有见过的小官家,白白将自家黄灿灿的铜钱还回去?


        

不可能!


        

张吉知道的,这世上啊,只有钱最亲。


        

没有钱,就什么都不是。


        

再说了,天子拥有四海,难道还会缺他这点钱?


        

所以,即使他家的兄弟,哭着求他,他的岳父亲自登门和他讲道理。


        

张吉也是打定了主意——就不还!皇宫的官家,能把他怎么着?


        

贬他的官?


        

罚他的铜?


        

无所谓了!


        

勋卫中郎,一个月才十贯钱俸禄,就这还要被扣掉一半——因为他没有实际差遣。


        

哪怕被扣掉了一半,也不会全发。


        

能落到他手里的就那么两三贯钱,剩下的是不值钱的杂粮。


        

让他为了两三贯俸禄,去还两万多贯?


        

他又不傻。


        

反正,就摆烂,就躺平。


        

有本事,赵官家把他一撸到底啊!


        

让天下人都开开眼,看看赵家是怎么对功臣的!


        

而只要官家不敢明面上怎么着他,那他就没有损失。


        

因为,张家本来也没有什么恩宠了。


        

不存在的东西,何必去珍惜?


        

……


        

李士良拍了拍一份卷宗上的灰尘。


        

他将之拿起来,看着卷宗上的条目,舔了舔嘴唇:“找到了!”


        

他笑起来,卷宗上被告的名字,赫然映入眼帘——开封府左厢兴国坊张吉。


        

时间是:元丰三年三月。


        

他捧着这份六年前的卷宗,放到了案台上。


        

此时,案台上已经摆满了卷宗。


        

涉及六七家人,时间跨度甚至长达二十年。


        

但李士良靠着开封府里的老吏的协助,将它们全部找到了。


        

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卷宗重新整理,重新审查。


        

然后从里面挑出那些证据最清楚,逻辑最完整,同时也最好判的案子。


        

最好,要有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


        

“还是得请人来帮忙!”李士良想着,于是他想起了一个人。


        

当年和他一起在都水监为官的朋友贾种民。


        

贾种民是仁庙时的宰相贾昌期之后,熟谙刑统,熟悉大宋条贯。


        

唯一的问题是,如今,贾种民在驾部担任驾部郎中。


        

想要请他来开封府协助,得和蔡京说一声,得到蔡京许可才行。


        

这样想着,李士良就走出了文牍房,走向蔡京的官廨。


        

(本章完)



我在现代留过学》是作者:要离刺荆轲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