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零三章 两宫的不同
夜间

我在现代留过学

        

当赵煦带着傅尧俞,到了庆寿宫的时候。


        

太皇太后被惊动了!


        

傅尧俞,可是英庙唯一承认的孤臣!


        

其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独步天下。


        

哪怕是王安石那样的奸臣,都对其敬畏有加。


        

太皇太后对其,自然是充满了信任。


        

所以,当她看到傅尧俞跟着自己的孙子,一起走进来的时候,立刻起身:“中司怎来了?”


        

“来人,快给傅中司赐座、奉茶!”


        

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爱憎分明的很!


        

尤其是章惇,南征大胜,虽有所瑕疵——比如说放纵大军,杀掠士人。


        

直到公主去世后数年,才终于被官家惩治。


        

“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


        

不喜欢的人,厌弃至极!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这位太皇太后在傅尧俞去世后,可是伤心的流泪说:“傅尧俞金玉人也,惜不能拜为宰相!”


        

昔年灭蜀,王文斌放纵军士劫掠,生生的逼反了本已经安定的蜀地,更酿成后来的王小波、李顺之乱,打的蜀地几乎成了白地,费了数十年才恢复。


        

赵煦则走到帷幕中,坐到两宫面前,勉强笑了笑,问道:“臣听说,太母、母后因为御史弹劾御史台刑讯逼供,恰好傅卿就在福宁殿,和臣汇报御史台近来查知的相关情况……”


        

灭南唐的时候,要不是统兵大将是曹彬和潘美这两位善于约束军纪,比较注意爱护百姓和民生的大将,说不定也会出现类似的乱子。


        

比如王安石,比如吕惠卿、吕嘉问、邓绾、李定(过去还有章惇、曾布、邓润甫、李清臣在名单上。)


        

不过近来,这些人都被两宫从黑名单里移除了。


        

早已经脱离了黑名单,变成了——吾家能臣。


        

赵煦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才会想法设法的将傅尧俞卷入这个案子来。


        

没有!


        

以这位太皇太后的为人,她既说了这样的话,肯定就对傅尧俞有着宰相的期望。


        

这章惇,还真是有手段的。


        

非但没有,他的子孙王诜甚至还能尚公主。


        

作为高家人,太皇太后还是知道一些,大宋兵马的恶习的。


        

先帝,让她最不喜欢的一点就是,疏远嘉佑、治平的老臣,亲近那些奸臣小人。


        

意思是,他再活几年,肯定要拜宰相。


        

“御史台,绝无刑讯逼供之事!”


        

原因嘛?


        

当然是这些人,把她们哄开心了。


        

可问题是——大宋自祖宗以来,那次征讨敌国得胜后不是这个做派?


        

所以讲道理,章惇只是放纵士兵,杀掠士民,抢一抢那些士大夫家里的妻子财帛。


        

喜欢的,喜欢到底。


        

傅尧俞躬身谢恩,然后坐了下来。


        

因为她们都听出来了,傅尧俞心里面憋着火呢!


        

这可不像是傅尧俞的为人。


        

帷幕中的两宫,听着傅尧俞的话,互相看了一眼对方,都很惊讶。


        

“所以就自作主张,将傅卿带了过来。”


        

利用的不仅仅是傅尧俞的名声——他就不可能徇私舞弊!


        

尚了公主后,还敢凌辱公主,迫害公主!


        

他本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没办法,章惇太能干了。


        

也太给她长脸了!


        

“中司……”向太后隔着帷幕,看着临襟正坐的傅尧俞,问道:“卿既随官家而来,想必,卿对左正言等人的弹劾,别有见地?”


        

也利用傅尧俞在这位太皇太后面前的信任度。


        

傅尧俞连忙起身,持芴而拜:“奏知太皇太后、皇太后,臣不敢苟同,左正言等人的议论。”


        

可王文斌有受过什么惩罚吗?


        

“还请太母、母后,莫要怪罪。”


        

官家不发赏,那就挥刀向百姓——这可比五代进步多了,五代那会,官家不发赏,那就换官家!


        

所以,世人蔑称禁军为贼配军、丘八……不是没有道理的。


        

甚至可能已经准备好了拜相的程序,只是时机不成熟。


        

而没有让大军,在整個交州北方大肆劫掠,把北方各州逼反了。


        

自然章惇在这位太皇太后心目中的地位,蹭蹭蹭的上涨。


        

太皇太后轻轻摸了摸赵煦的头,微笑着道:“官家能亲近老臣,老身和太后欢喜都来不及!”


        

所以……


        

太皇太后沉吟片刻,问道:“此案可是有着内情?”


        

傅尧俞持芴拜道:“娘娘圣明!”


        

说着,他就俯首在地,将一份份本是要上禀的卷宗,从袖子里一一取出来。


        

然后一份一份的拿起来,向两宫汇报起来。


        

随着傅尧俞的回报,帷幕内的两宫的神色,也慢慢严肃起来。


        

……


        

傅尧俞的汇报,足足用了半个时辰之久。


        

其中,两宫自是不断询问相关细节。


        

同时,也不断的派人去取来傅尧俞带来的卷宗、口供。


        

两宫仔细查看,互相商议。


        

等到傅尧俞将案情汇报完毕,两宫的神色,也都开始愠怒起来。


        

太皇太后愠怒,是因为,居然有人敢在她眼皮底子下,搞这样的小动作!


        

这完全就是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是在将她当小孩子!


        

向太后则完全是因为,那些大臣,在将六哥,视作了一个孩子,不然他们为何敢做这样的事情?


        

之前的疑点,重新在她们心底浮现。


        

和现有的口供、证据互相呼应。


        

那个李雍为什么能告御状?


        

他为什么可以在汴京和开封府,打那么久官司?


        

开封府胡来也就算了。


        

大理寺为何也这般胡来?


        

国家法度,朝廷律令,被他们当过家家一样的戏弄。


        

原本,两宫以为他们是蠢。


        

现在看来,这些人可不蠢啊!


        

相反,他们聪明的很!


        

人家想的就是,用一个李雍来换权知开封府!


        

但这个念头,在两宫心里出现,她们的反应就变得很有趣了。


        

向太后攥紧了拳头。


        

她望着帷幕外,伏地的傅尧俞,用着颤抖的声音确认:“中司……诸般卷宗,确实无误?”


        

傅尧俞拜道:“臣已百般确认,无一字有错!”


        

“若有,乞斩臣宣德门外!”


        

向太后深吸了一口气。


        

“好贼子!”


        

六哥亲领开封府,这些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开封府。


        

竟欲构陷天子身边的辅佐大臣。


        

这是什么?


        

在向太后理解里,这相当于把刀子架在了她儿子的脖子上!


        

于是,她再不犹豫,直接冷声对身边的粱惟简吩咐:“梁御药,去都堂传本宫的旨意,请宰执们来庆寿宫议事!”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贼臣了。


        

必须要重拳出击!


        

但,太皇太后却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赞同。


        

而是等了一会后,忽然叫住了要去传旨的粱惟简。


        

“梁御医,且先不忙去传宰执。”


        

她看向向太后:“太后,兹事体大,该镇之以静才是!”


        

赵煦玩味的看向这个太皇太后,脸上却保持着笑容,就像个好奇宝宝在渴求答案一般。


        

太皇太后也看向赵煦,她轻轻摸着赵煦的头,道:“官家啊……”


        

“就且看太母,为官家演示一番,如何驾驭大臣吧!”


        

赵煦笑着点头,一副好好学生的模样:“诺!”


        

“孙臣一定认真学习!”


        

太皇太后笑起来。


        

她一直在等这样一个机会,一个在这个孙子面前,展示她这个太母智慧、权谋,从而让孙子仰慕她,也更亲近她。


        

现在,这个机会被她等到了!


        

她已迫不及待,想要表演。


        

向太后却在这个时候皱着眉头,她有些想不通。


        

姑后为何阻止她传召宰执?


        

要知道,这个案子的性质可不一般!


        

上纲上线一点,直接可以定性谋逆!


        

哪怕从轻发落,至少也可以定性为:窥伺圣驾、阴坏叵测。


        

就该召集宰执,宣布案情,然后彻查到底!


        

姑后到底在想什么?


        

向太后不明白,可她也不好忤逆姑后。


        

毕竟,她只是儿媳,于是只能勉强露出笑容,让粱惟简回来。


        

而这,就是向太后和太皇太后的不同。


        

一个单纯的只是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护出发。


        

而另一个,则想着,要利用这个事情来攫取一些东西。


        

(本章完)



我在现代留过学》是作者:要离刺荆轲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