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盛唐挽歌 > 第120章 帝王之怒,心证即可
夜间

盛唐挽歌

        

参与会盟铁勒各部的首领与使节,都在两天之内陆陆续续离开了灵州,前往草原。


        

总体上说,李隆基对这次会盟的成果是相当满意的,他完成了当年太宗才有的功绩。大唐帝王之中,太宗第一他第二,现在看应该是没什么争议了。


        

李隆基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是一次几乎没有瑕疵的会盟仪式!


        

如果不把杨玉环失踪算在内的话。


        

当日负责值守的幽州边军十将张巡及以下五十人,如今已经全部下狱。虽然这些人众口一词的说是杨玉环执意要参加黄河以北草原上的宴会而离开,他们并不知道去了哪里也无法阻拦。


        

但是基哥需要的并不是解释,他也根本不想去深究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基哥只要结果!


        

结果满意,他就不追究,结果不满意,那就对不起了。


        

至于这些丘八们是不是无辜的,基哥不太看得上,他觉得无所谓,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杨玉环回来了,那么这些人随便处置一下就行了,甚至轻轻放过也可以。


        

如果杨玉环回不来了,那么这些人陪葬是必然的。


        

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无论是渎职或者阴谋,都无所谓,基哥不想费心思深究。张巡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说辞,基哥甚至都没好好去听,更没有花费力气去审问侦破。


        

唯一可以确认的是,杨玉环一行人,应该是过桥的时候落水了。那座临时搭建的木桥,在宴会召开的当晚无故垮塌!杨玉环一行人极有可能就是在过桥的时候遭遇不测的。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这座临时桥梁,本就是一次性耗材,而且还留了“一键毁灭”的暗门。打仗的时候,敌人骑兵追击,断后的队伍是可以在顷刻之间毁灭这座桥的。


        

方重勇前世的桥梁,也多半有这样的功能,方便拆除。


        

而当地黄河上正儿八经的石桥,则是在更远的地方。真要说起来,基哥也是罪魁祸首之一,是他把宴会地点定在木桥以北的空旷草原上的。这里并不是经常走的道路。


        

这座桥最近太多人走了,光铁勒诸部的首领与使节就有两千人以上,这还不包括幽州边军。木桥的质量本身就很一般,李隆基在过桥的时候就感觉脚下一阵木料摩擦的声音。


        

负责修建木桥的朔方军边将段秀实,这次也被殃及池鱼,一同被拿下审问。不过他的待遇还是要比张巡他们好了不少。


        

三天之后,第一个坏消息传来。


        

在黄河下游的某一段,当地渔民下网捕鱼的时候,捞起来一具穿着宦官服饰的人,正是当初服侍杨玉环的宦官之一。


        

尸体很快就被送到灵州城,由本地最好的仵作负责勘验。


        

仵作并不是官职,它只是民间负责丧葬,经常跟尸体打交道的那些人的统称。这些人偶尔在官府需要时协助验伤、勘验尸体,这一行被称为“仵作行”。


        

参与验尸的老仵作得到了一个十分确定的结论:溺水而死!


        

当李隆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就沉下去一大半!


        

猜测中的截杀,仇杀,阴谋暗杀,或许全都不存在,很可能环环他们就是桥断的时候正好在上面,落水而死的。


        

似乎是在印证基哥的猜想一般,后续这些尸体被陆续找到,几个宦官和宫女的尸体一个不差。也全部都是溺水身亡。


        

唯独没有杨玉环的尸体!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基哥心中期盼着奇迹,但是他也明白,希望很渺茫。


        

春天的黄河,凌汛其实刚刚过去,只是河水里的那些碎冰已经没了。白天还好说,夜里的水温却依然低得吓人。夜里掉进河里,除非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捞人上来,然后烤火取暖,姜茶热身去寒。


        

否则就算不溺死,冻也被冻死了。


        

基哥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就像是楼上的一只靴子落地,在等另外一只也落地罢了。


        

朔方节度府的大堂内,李隆基焦急不安的走来走去。幽州节度使方有德,朔方节度使张齐丘及灵州刺史等人,全都一言不发,低着头看地,谁也不愿意触霉头。


        

正在这时,此番出征的幽州边军行军长史颜杲卿,满头大汗的走了进来。他看了看面沉如水的李隆基,又看了看一旁大气都不敢出的方有德等人,在肚子里酝酿了许久的话,此刻却不知道要怎么去说了。


        

“有消息了么?”


        

李隆基激动的走上前来,一把拉住颜杲卿的衣袖问道。


        

“回圣人,确实有消息……”


        

颜杲卿低下头,不敢跟李隆基炙热的目光对视。


        

一看对方这神态表情,李隆基的心就沉到谷底了。


        

他慢慢的松开颜杲卿的袖口,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龙袍,随即沉声呵斥道:“有什么事情就说吧!”


        

“回圣人,太真修士被找到了,遗体已经被清洗干净……”


        

颜杲卿已经快要说不下去了。


        

“都走,让朕静一静。”


        

李隆基颓丧的坐到地上,对着众人摆了摆手说道。


        

无人敢动,谁也不知道李隆基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


        

高力士上前低声问道:“圣人,要不要见太真最后一面呢……”


        

“滚啊!”


        

李隆基对着高力士怒吼道!


        

这下众人都听明白了!


        

张齐丘、方有德等人皆鱼贯而出,府衙大堂内的随从与亲兵等也悄然而退,就剩下李隆基一人枯坐在地上。


        

形如孤家寡人!


        

只有高力士在大堂内的一处角落里,随时等候着李隆基的吩咐。


        

好痛,真的心好痛啊!


        

一时间,李隆基已经不知道要怎么去形容自己的心情。


        

空虚与哀痛,来回循环。想起这一年多与杨玉环在一起的激情与刺激,让他心如刀割。


        

在那里哀叹枯坐了很久之后,李隆基对着墙角处的“透明人”高力士招了招手。


        

“找人给环环化个妆,画得好看点,朕想见她最后一面……”


        

李隆基哀叹了一声说道。


        

黄河里捞起来的人,那样子一定是不堪入目的,身上全是黄色的泥沙。杨玉环的遗体,自然需要人去收敛,化妆,才能让李隆基见到。


        

“奴这就去办,请圣人节哀。


        

太真修士不在了,圣人可以对她的家人好一点。把太真修士的家人接到长安来,也能时常祭拜一下她。


        

更是让外人知道圣人重情重义。


        

特别是太真修士的那几位姐姐,圣人可以册封她们一下,以示对太真修士的恩义。”


        

高力士不动声色的建议道。


        

李隆基眼睛一亮,瞬间回想起几个月前的杨家寿宴上,杨玉环那三位姐姐的绝美容姿。


        

只能说各有千秋,与杨玉环不相上下。


        

他心中的悲痛,顿时被冲淡了不少。


        

“这件事可以早些去办,不必等朕回长安。”


        

李隆基收起脸上的哀叹,面色淡然说道。


        

“奴明白,圣人放心便是了。


        

请圣人不要哀伤,太真修士这样的女人,大唐还有千千万万。


        

可大唐的圣人,却只有您一个。如果圣人因为哀伤,损害了龙体,那才是大唐万千百姓的不幸啊。”


        

高力士苦劝道。


        

李隆基长叹了一声,轻轻拍了拍高力士的手,摇了摇头说道:“朕明白,你不必多说了,去办事吧。”


        

他已经从极度的悲伤中缓过劲来了,现在心中所充实的,不再是伤感,而是愤怒!


        

堂堂帝王,居然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都保护不好!杨玉环身死是小,他这个帝王被人打脸才是大!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呵呵,这些人就等着他的怒火吧!


        

……


        

上好檀香木制成的灵柩里,已经死去多时的杨玉环,安静的躺在里面。她身上已经换上了贵妃才能穿的宫装,脸上画好了贵妃才能画上的浓妆,尸体也被处理过,可以长期存放而不会腐坏。


        

李隆基不会将她埋在灵州,他要带杨玉环回长安,将她埋在长安。


        

看着躺在灵柩里的杨玉环,依然是那么美丽,好像睡着了一样安详。从某个角度看,她从这一段乱伦的虐恋之中解脱了,不用再去想自己应该是寿王妃而不应该是帝王的禁脔。


        

这对她而言,或许只是摆脱了一场欲望与恶念交织的虚幻梦境罢了。她也不必再去承担青史的骂名,不必去忍受来自各方面的诅咒与非议。


        

或许,这对杨玉环而言真不是一件坏事。


        

她还是杨玉环,但已经不会成为杨贵妃。


        

“环环!环环啊!”


        

毫无征兆的,李隆基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无力的捶打着棺木。


        

“环环,你别走啊环环!你走了朕要怎么办啊!”


        

此刻灵堂内只有他一个人,就连高力士都出去了。


        

李隆基扶住棺木大哭起来,像个孩子一样。


        

他上一次这样悲伤,还是自己还年幼,母亲无缘无故被杀的时候。


        

武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皇嗣李旦的两个妃子刘氏、窦氏被武则天召入宫中,最终竟然被杖杀,尸体被随便埋葬。其中窦氏便是李隆基的生母。


        

那一次,李隆基的悲伤逆流成河,却根本不敢哭出来,身边都是武则天派出的密探。


        

很久之后,李隆基终于哭够了,他对杨玉环所有的温情,都随着眼泪流走了,整颗心剩下的,便只有冷硬。


        

李隆基走出灵堂,门外高力士与边军将领们已经等候许久了,谁都不愿意主动上前进言。


        

按照行程,李隆基在灵州已经多呆了十天,他是时候要返回长安了。


        

只是所有人都知道,李隆基心中那口气还没出,该惩办的人还没有惩办,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的!


        

谁提这一茬,必死无疑!


        

“去节度府议事,朕有话要说。”


        

李隆基撂下一句话便走,众人小心翼翼的跟上,生怕圣人的怒火会发到自己头上。


        

一行人来到府衙大堂,李隆基坐在主座上,环顾众人,此刻的他,已经恢复了帝王的威严。


        

“方爱卿,身为护卫,却让被保护的对象死亡,在军中该当何罪?”


        

李隆基沉声问道。


        

“回圣人,按军法,当枭首。”


        

方有德叉手行礼说道,面色平静。


        

“嗯,那自张巡以下,当夜值守的卫士,统统按军法处理了吧。”


        

李隆基面无表情说道。


        

就像是在杀五十只鸡。


        

“圣人,张巡等虽有大错,但罪不至死啊。留他们一命,让他们上战场立功吧!”


        

方有德跪下恳求道。


        

随后张齐丘等人,包括朔方军边军,全都跪了一地!


        

现在可不是看笑话的时候,兔死狐悲啊!处理完幽州军,下一波就是朔方军了!


        

这个恶劣先例开了,那皇帝找借口杀边将的口子就开了!将来因为后宫的女人不高兴,皇帝岂不是可以随意杀害边军大将?


        

“你们这是都不把朕放在眼里了么?”


        

李隆基猛的一拍桌案,站起身怒斥道。


        

环环都死了,张巡这些人怎么可以还活着!他们也必须陪葬!无论有没有直接关系!


        

“微臣,愿意放弃一切职务,解甲归田,只求圣人饶过张巡等人的性命。请圣人成全。”


        

方有德摘下头盔,放在地上,伏跪着不起身。


        

“你这是在威胁朕么?”


        

李隆基气急败坏的走上前去,一脚将方有德踢倒在地,指着他痛骂道:


        

“朕那么信任你,将环环托付给你的部曲看护,你是怎么报答朕的信任的?啊!


        

朕哪里对不起你了!啊!


        

你的儿子十岁就当刺史,谁家有这个待遇,啊?


        

朕对你们家的恩义,你就是这么报答朕的?”


        

李隆基一边骂,一边对着方有德一阵踢打,后者毫不反抗,甚至都不曾用手去抵挡。


        

“你把环环赔给朕,你把朕的环环送回来啊!朕要你的官帽做什么,那本来就是朕给你的东西啊!”


        

李隆基对着方有德咆哮道。


        

整个大堂内噤若寒蝉,只有他一个人的声音。


        

“臣有罪,请陛下惩处。人死不能复生,恕微臣无能为力,请圣人节哀。”


        

很久之后,嘴角都被打出血的方有德跪在地上恳求道。


        

“滚去岭南!你给朕滚到岭南去!朕不要你辞官,朕要你到那边给朕看着边疆,好好反省你的过错!你欠朕的,一辈子还不完!


        

朕永远都不想再看到你了!你永远都不要回长安!”


        

李隆基对着大声嘶吼,如同发怒的雄狮一般。


        

“张齐丘!你暂代幽州节度使一职,将张巡以下当值军士全部枭首!


        

你麾下段秀实,革除一切军职,面刺字发配边疆,永!不!叙!用!”


        

李隆基扭过头对新上任没多久的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下令道,语气森然!


        

“末将这便去办。”


        

张齐丘叉手行礼说道,人情世故老练的他很明白,方有德只是开了个头而已,自己暂代幽州节度使,不过是李隆基担心边镇军务无人打理而已。


        

杨玉环身死灵州,自己这个朔方节度使还跑得掉?


        

只不过是李隆基现在还不方便动手罢了。他可以肯定,参与修桥的军士,只怕一个都跑不掉,段秀实只是第一个倒霉蛋罢了。


        

“力士,准备回长安吧。带着环环的灵柩一起上路。”


        

李隆基疲惫的对身旁的高力士说道。


        

……


        

后面发生的事情,果然没有超出张齐丘的预料。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就立刻将其贬职,调到河东为刺史,并且一直不得升迁,在河东的几个下州之间轮换。


        

修建木桥的段秀实,被刺配到西域从军,后面没有听到他有什么消息了。


        

参与修桥的数百军士,无论官阶大小,都被兵部集体调动到了最危险的陇右前线,归陇右节度使调配。参与对阵吐蕃人的第一线,这些人多年后十不存一,消失得悄无声息。


        

此番打了胜仗的幽州边军,全军上下不但没有任何赏赐,而且军中大将基本上都被贬职调用。除了个别人跟随方有德去了岭南节度府当边将外,其他的都倒了大霉。


        

张巡等人自不必说,被李隆基亲自监斩。出事那天负责值守的士卒也一并被斩,基哥没有给他们任何解释的机会,甚至连问都懒得过问了。


        

颜杲卿被调到了河北当县尉,许远变成了不入流的文官,依旧在幽州地区基层当差。这次但凡可以被李隆基迁怒的人,一个没跑,不死的全部被收拾。


        

北方一连被干掉两个节度使,其中一个还是打遍北方的名将,大唐北方的格局,也迎来了剧变。


        

随着方有德被处理,幽州边军的人心,也在悄然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大家都不相信爱情了!


        

(本章完)



盛唐挽歌》是作者:携剑远行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