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 第284章 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
夜间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284章 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


        

听到这。


        

隔壁的朱元璋若有所思,无比认可林澈的观点。


        

早先讲到科举改制的时候,他便萌生了普及教育的念头。


        

既然当下的读书人出身优渥,代表了阶级集团的利益,何不从民间重新提拔一批学子出来。


        

不说出身差一点一定能当好官,起码了解百姓的所求所需。


        

再配以林澈的‘因材施教’,全方位选拔各类人才,肯定要比现在的制度好很多。


        

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念至此。


        

朱元璋深呼吸了一口气,不由的干劲十足。


        

“天德啊!”


        

“臣在。”


        

“你说,咱要不要把元廷的理念改进优化一下?”


        

“元廷不是规定五十家为一社,每社立一学堂,择通晓经书者为学师,农隙使子弟入学,如学文有成,申复司照…”


        

朱元璋大手揉搓着下巴,轻声道:


        

“咱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咱也不想收老百姓的钱财,以此牟利。”


        

“咱可以强令天下各州府县设立社学读书,且入学幼童不分贵贱贫富。”


        

“学师,也不必非得是儒生。”


        

“喜欢读书的来读书,喜欢手艺的学手艺,反正,对啥东西感兴趣,那便学啥东西。”


        

“各地开建学堂,花不了多少钱。”


        

“况且,如今中都凤阳停工了,朝廷日子一下子宽裕了,刚好可以用来建学堂。”


        

听朱元璋说完规划,徐达顿时虎躯一震,激动道:


        

“陛下圣明。”


        

“臣觉得没问题。”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


        

“想当年,咱们若是有地方学点吃饭的手艺,还至于拎着脑袋去造反?”


        

“让幼童学习,这绝对没错。”


        

不等他继续,朱元璋食指竖立在唇边,示意老伙计噤声:


        

“咱也知道没错,问题是来自士绅的阻力,定然也不会小了。”


        

“算了,咱还是不问你了,跟你说了也白说。”


        

“改日咱来请教林先生。”


        

徐达:“…”


        

另一边。


        

朱标仔细想了一下,认为林澈说的很有道理,由衷道:


        

“林先生所言极是…”


        

“那,具体应当如何?”


        

“还望林先生示下。”


        

林澈莞尔:


        

“今天讲的东西不少了,剩下的留给伱们当作业。”


        

“记住了,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


        

“以此为前提,回去想一想,下堂课我提问。”


        

“下课!”


        

说罢。


        

林澈伸了个懒腰。


        

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大摇大摆的走出了房间。


        

离开了林澈府邸,朱家父子们先后回到皇宫。


        

负责汇报的太子朱标,惶恐不安战战兢兢,报喜不报忧,专挑好听的说。


        

朱元璋面不改色稳坐钓鱼台,却也没戳穿对方的小心思,揣着明白装糊涂,权当无事发生。


        

待到太子一口气说完,他才不紧不慢道:


        

“还行。”


        

“课上的还不错。”


        

“好歹把先生教的东西全都记住了。”


        

“话说,今天咱没跟你们过去,你几个有无惹先生不高兴啊?”


        

面对老朱没来由的询问,朱标不自觉的紧张了一下,赶忙替弟弟打掩护:


        

“回禀父皇,一切安好。”


        

“林先生担心儿臣们贪多嚼不烂,所以才提前结束了今天的课程,并且布置了课后作业。”


        

“还请父皇放心。”


        

说罢,


        

太子爷拱手作揖,心虚的把头埋了下去,不敢与老朱眼神对视。


        

见状。


        

朱元璋嫌弃的一撇嘴,对此有些哭笑不得。


        

上替先生说好话,下帮弟弟打圆场。


        

大哥做的尽心尽力,但却也真的累,他看了都觉得累,永远有操不完的心。


        

就在他想逗逗孩子的时候,一旁的马皇后抢先开了口:


        

“好了,起来吧。”


        

“老大办事,咱们放心。”


        

“不过,虽然现在已经很熟了,但也不能失了体统。


        

“劳烦林先生教导你们学习,这已是大材小用了。”


        

“等回去,警告弟弟们,不要不识好歹,尤其是老二。”


        

“就说我说的。”


        

说着,马皇后嗔怪的白了老朱一眼,转而换了一个话题。


        

“先生布置的作业,老大可有头绪了?”


        

“说来听听。”


        

朱标如蒙大赦,暗暗松了一口气。


        

“是母后。”


        

“儿臣谨记。”


        

只见,太子恭敬上前,依次为爹娘敬茶,有条不紊道:


        

“林先生说:天下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富国强民的制度。”


        

“故此,儿臣以为,养正之本,教化之源。”


        

“之前蒙元为了更好的控制中原,继而肆意凌辱汉人,强迫接受野蛮的文化,惹得民间怨声载道。”


        

“忽视华夏文化的教育,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以蒙古贵族重大优秀子弟为教育对象。”


        

顿了顿,朱标继续道:


        

“即便兴起了‘社学’制度,也非人人都可读书,主要还是面向地主阶级。”


        

“以上述为前提,儿臣觉得建立府学、州学、县学,将天下才子尽数收入囊中,实乃上佳之选。”


        

“同时辅以林先生的科举改革,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不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想必可以事半功倍。”


        

朱元璋若有所思,听的津津有味,抬颔示意太子接着往下说。


        

“现如今大明立朝不久,又经历了元末的战乱,人口凋零,百废待兴。”


        

“所以儿臣以为,教化这件事不但针对男丁,民间女子一样适用。”


        

“很多官员也会给女儿请先生,从小培养她们的才情气质,民间的百姓为何不可?”


        

朱标目光如注,眼神坚毅:


        

“然,民间更加注重实际,专攻学习女工、刺绣、缝纫等技艺,既可以补贴家用,又可以增长只是提高素质。”


        

“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家中富裕的女娃,还能学习一些琴棋书画,无论招入宫中任职,还是嫁一个好人家。”


        

“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此便是把读书的权利,全部都交给了老百姓。”


        

话落。


        

朱元璋眼底的欣慰都快溢了出来,用力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满意道:


        

“不错。”


        

“想法挺好。”


        

“看来跟着林先生没有白学。”


        

“咱之前也是想的太片面了,如今听了林先生的解惑,醍醐官邸一通百通。”


        

“咱实话跟你说,咱正有打算开设学堂,从根本上解决大明的顽疾…”


        

“既然科举制度必须的改,那何不大刀阔斧去改?”


        

“反正,面对的阻力都是一样的,还不如袖子大干一场。”


        

“你说是吧?”


        

(本章完)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是作者:颠沛人生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