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595章 董卓慌乱欲逃,苏曜出人意表
夜间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所以,那苏曜真的已经渡河了?”


        

在改换门匾的相国府内,下了朝堂的董卓拿着胡轸送来的战报,手都在发抖。


        

“应是没错了。”


        

李儒也是长叹一声:


        

“就在董公上朝的时候,各地的情报都先后送达。”


        

“如果他们没有合起伙来蒙骗的话,那反贼苏曜确实是过河了。”


        

“昨天他趁着夜色不但给洛口仓放了一把火,还抢夺了西边的渡口,大败胡轸在当地的守军。”


        

“见鬼,这姓苏的小子怎么就如此厉害?”


        

董卓闭上眼,按着隐隐作痛的眉头,一脸痛苦又无力:


        

“没有渡船他都能搞出如此麻烦,这让他拿下了渡口,咱们又该怎么办才好?”


        

这一瞬间,戎马一生的董卓竟然萌生了退意。


        

他发现自己对苏曜的预判产生了错误。


        

那个小子一直蹲在伊阙关恐怕并不是他想象中的忌惮自己那般简单。


        

他光想着自己在这洛阳当螳螂,却万不曾想,身后竟然还有只黄雀。


        

“必须要撤退了!”


        

“带不走东西的就不要带了。”


        

“还有那些百姓,没有粮食,带了也是白费。”


        

“即刻通知京中百官,今天就开始迁都!”


        

董卓越想越怕,这诺大的洛阳城现在给不了他任何安全感,他竟然就这么下令,放弃一切繁文缛节和不必要的财物,从速迁都。


        

而董卓的这般表现让徐荣都看呆了,他什么见过董公竟如此恐惧?


        

于是他连忙说:


        

“董公莫慌,那反贼苏曜虽非只身渡河,但所带部众也是绝对之少数。”


        

“就眼下来说,事情不但远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甚至我等可利用其傲慢一举反转乾坤也未可知也。”


        

“哦?”


        

董卓听得一愣,双目闪光:


        

“中郎将可是有退敌良策?”


        

董卓是一把按住了徐荣的肩膀,满脸的期许。


        

这可以说是他眼下最后的救命稻草了。


        

作为唯一的一个,在开战后取得战果的将领,董卓对徐荣寄予厚望。


        

而徐荣果然也没有让他失望,从容说道:


        

“董公,请恕属下逾矩。”


        

“军情紧急,在您上朝的时候,末将得报后便立刻先行发令,命樊校尉即刻发大军前去渡口支援胡轸作战,同时也急令赵校尉出击。”


        

“有此二人出马,只要那苏曜有一刻犹豫,那么他便将坐陷绝境,即便不能将其一举铲除,把他渡河人马消灭殆尽那是绝对不成问题的。”


        

“赵校尉?”董卓一脸迷茫,“此何人也?”


        

午后,洛河上,大小舰船数十艘,横锁河面。


        

“哈哈哈,轻松轻松!”


        

在最大的旗舰上,董卓麾下戈船校尉赵度,站在船头迎着阳光和微风,笑意盎然。


        

他真是万万没想到,竟然能天降奇功!


        

作为董卓麾下的水师将领,赵度一向以水上作战见长。


        

老实说,在过去漫长的日子里,他都觉得自己只能待在这个位置上混饭,了此残生。


        

毕竟,大汉的水师将领,发挥作用的机会实在太少,不管是他这戈船校尉也好,还是楼船将军也罢,大家都差不多。


        

上一次,水师将领大放异彩的时候都要追溯到伏波将军马援的时候了。


        

当时交趾郡(今越南)徵贰造反,攻取郡县,占据六十余城自立为王。


        

光武帝拜时任虎贲中郎将的马援为伏波将军,段志为楼船将军,发长沙、桂阳、零陵、苍梧四郡兵一万余人南平交阯。


        

当时,大军水陆并进,光楼船就有两千余艘,大军在交趾鏖战一年有余,终平定叛乱,在当地立铜柱以为纪念,在上刻下六个大字“铜柱折,交趾灭”广传后世。


        

然而,前人有多牛逼,后人就有多苦逼。


        

伏波将军威震交趾,当地人为之胆寒,至今已过百余年,再也无人敢叛。


        

海波平静,大汉的威胁转向西北边疆,水师将领们无事可做,只能混吃等死,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每每念及此事,赵度都颇有种生不逢时的痛感。


        

实在是无聊透顶!


        

即便是最近他投靠了董卓,如此局面也未曾得到改善。


        

甚至可能会更糟。


        

毕竟董卓迁都长安,洛阳的繁华与财富都将随之而去。


        

作为水师将领,连最后可以发挥作用洛河都失去了,在那荒凉的西北,他还有任何可以建功的机会吗?


        

为此,赵度是每日饮酒,苦中作乐。


        

然而,命运却给他开了个大玩笑。


        

在职业生涯即将走到终点时候,巨大的功劳从天而降。


        

就在董卓大军准备撤离的前夕,冠军侯苏曜竟然胆大包天地试图渡河偷袭!


        

这简直是天赐良机!


        

赵度立刻意识到,只要他能成功拦截苏曜,阻止其渡河,那他将成为董卓迁都路上的最大功臣!


        

于是,在得知消息后,他没有任何犹豫。


        

赵度一边向各地渡口发令要求船只集结,一边自己也是亲自出马,带上驻地所有的可用舰船率军前来拦截。


        

此刻,看着河面上横锁的数十艘舰船,还有那些远处地平线上缓缓驶来的支援船只,赵度心中充满了得意与自信。


        

“苏曜啊苏曜,你或许是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在这洛河之上,你终究还是插翅难飞!”


        

“一个马上将军,在水上,你又能有何作用?”


        

“这里是我的主场!”


        

“这里就是你的葬身之地!”


        

赵度站在旗舰的船头,双手背在身后,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河面,嘴角挂着一抹得意的笑容,要不是为了顾忌主将的身份,他真想就这样在船头纵情歌舞一首,庆祝下胜利,感谢苍天的垂帘!


        

美滋滋啊美滋滋。


        

赵度似乎已经看到了苏曜被围困在洛河之上,无力回天的绝望场景。


        

不过嘛,也不是所有人都像赵度这样乐观。


        

他身边的艄公黄波,看着赵度这般模样,就是一脸的尴尬,心中叹道:


        

真是个不学无术的二世祖啊。


        

在忍了片刻,见赵度越来越得意后,黄波不由提醒道:


        

“赵校尉,咱们虽然在水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但是那反贼苏曜却又不一定会来跟咱们决战——他又没有战船是吧。”


        

“我要是他,肯定还是固守渡口码头,在陆地上求一线生机,远比渡河送死强上太多。”


        

“到时候,陆上各地援军赶到,胜败不说,咱们水师我看大抵上也就是混一个封锁的助攻罢了。”


        

作为长期卫戍洛河的艄公,不得不说黄波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有清醒认识的,他才不会去做那些建功立业的美梦。


        

而被一言戳破幻想的赵度则是满脸羞红:


        

“混账,小小艄公你懂个屁!”


        

赵度瞪了黄波一眼,怒喝道:


        

“那姓苏的反贼既然敢渡河偷袭,便不会是个胆小怕事之辈。”


        

“我料定他必会率军前来,与我等决一死战!”


        

“咱们飞黄腾达就在今朝!”


        

艄公黄波闻言不由苦笑。


        

然而官大一级压死人,他也就只能在心中腹诽两句。


        

人家冠军侯出道以来几乎百战百胜,连他这小小艄公都听说了其名号。


        

又岂是那种鲁莽蠢笨之人?


        

这洛水茫茫,他没有战舰,只靠那些大小渡船面对我等这数十艘蒙冲斗舰简直是十死无生。


        

只要有脑子的都知道该怎么选。


        

这赵校尉却一门心思的想着人冠军侯会来舍命给他送战功,实在是异想天开,想出人头地都想魔怔了。


        

于是乎,黄波一边嘴上敷衍应付着,一边转身走开,准备看赵度笑话。


        

谁知,就这时,只听身后赵度一阵大笑传来:


        

“哈哈,哈哈哈哈!”


        

“瞧我怎么说来着!”


        

“那姓苏的果然来了吧!”


        

——“什么?!”


        

黄波猛然回头,就见赵度扶栏大笑,猛地一抽佩剑,爆喝道:


        

“小的们,准备战斗!”


        

“立功的时候到啦!”


        

这时,渡口方向的碧波之上,一艘乌蓬小船正载着苏曜奋力划来。


        

在船上,一袭红袍的苏曜提着巨大的陌刀,骑着黄棕色的战马,正一脸兴奋的催道:


        

“快快快,再快一点,再近一点,我的船,这都是我的船呀!”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是作者:剑从天降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