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 第698章 董卓求良策
夜间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这,树碑立传?”


        

“全国嘉奖?”


        

苏曜的承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观礼台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世家子弟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个看似冷酷无情的冠军侯,竟然会提出如此诱人的条件。


        

树碑立传,这可是流芳百世的好事!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名望和声誉是他们最为看重的东西之一。


        

能够在县志中留下自己的名字,甚至被全国传颂,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荣耀。


        

“这,这冠军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他为何会如此大方?”


        

“莫非是有什么阴谋不成?”


        

世家子弟们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他们纷纷交头接耳,低声议论,都顾不得看那冠军侯的脸色。


        

不过,苏曜也没跟他们一般见识,他就好像没有听到这些人的议论一般,继续慷慨陈词:


        

“各位,苏某我也并非什么不近人情之人。”


        

“各位身为本地乡绅,弘农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各位的支持和贡献。”


        

“因此,我愿意与大家分享这份荣耀和利益。”


        

“只要大家能够齐心协力,共同为弘农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苏某我也绝不会亏待大家!”


        

嘶——


        

苏曜的话音一落,众人又是发出了一阵阵的吸气之声。


        

他们看着台上那个年轻而英武的冠军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和钦佩。


        

仿佛就像第一次认识了这个年轻的男人一样。


        

此子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一步登天,果然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这家伙不仅仅是武力超人,权术政治上似也有其独到之处。


        

紧接着,马上就有人发出了响应:


        

“冠军侯既然如此慷慨,那我等又岂能落后?”


        

一个清脆的声音仿佛一股清流一般,瞬间打破了场上的沉默:


        

“在下愿意代表我杨家出资,支持君侯的修路和重建工作!”


        

杨家代表的声音在观礼台上回荡,引得人们纷纷侧目,好奇的打量。


        

这不止是因为杨家身为弘农世家之首的地位,更因为他们很清楚,如今杨家的家主杨彪已经被董卓带走,在这里杨家应该是没有一个真正的话事人的。


        

结果这一瞅,就把众人看得是啧啧称奇起来。


        

没想到,说话的人竟然是杨家嫡子,年仅十四岁的杨修。


        

这个少年,直接越过了带他来的族叔,率先响应了苏曜的号召。


        

他站在观礼台上,目光坚定,声音清脆有力,仿佛有一股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


        

对于他带头响应的表态,苏曜的回应也非常积极,直接表示会为他记功,日后定有重赏。


        

其他世家子弟们见状,也回过神来,纷纷表态支持。


        

“我刘家也愿意出资,支持冠军侯的大业!”


        

“我王氏愿意出人出力,协助修路和重建工作!”


        

“我耿氏也愿意……”


        

一时间,观礼台上热闹非凡,世家子弟们纷纷表态支持苏曜的提议。


        

他们都知道,眼下这位冠军侯在这里统治恐怕不可避免,那么为今之计,只有尽早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往后弘农郡中立足站稳。


        

于是乎,很快的,苏曜不但搞到了开路和重建的费用,更补齐了军费粮饷的短缺。


        

接下来,苏曜便让贾诩暂代弘农太守的位置,帮他管理后方,与甄姜一起,保证后勤通畅。


        

而做完了这一切后,他的大军终于再次开拔,目标直指西方的潼关。


        

那里是西去长安的最后一道关卡,也是董卓势力在他面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苏曜知道,要想彻底击败董卓,就必须拿下潼关。


        

只有这样,才算彻底的打通了洛阳与长安的道路,进入那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


        

于是,苏曜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潼关进发。


        

一路上,这里的百姓已经听说了冠军侯在弘农城的表现,又苏曜此番严明军纪,秋毫无犯,顿时赢得了沿途百姓的赞誉和支持。


        

苏曜大军所到之处,百姓们纷纷开门迎接,提供粮食和物资,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甚至还有人主动表示愿意担当先导,引导大军在这严酷的冬季行军。


        

这一切,让苏曜等关东来客很是感受到了一番主场作战的爽感。


        

苏曜对百姓们的投效来者不拒,接受了物资和帮助后也作价支付了补偿。


        

这更引得百姓们纷纷叫好,很顺利的大军便在山谷险路中穿梭,一步一步的逼近他们的目的地。


        

“什么?!”


        

“都要打到潼关去了??”


        

“怎么会这么快!”


        

“废物,都是一帮废物啊!”


        

长安近郊。


        

自洛阳仓皇而逃的董卓还未来得及进城喘息,便先得到了后方苏曜大军再次出击的消息。


        

这家伙,董卓他是暴跳如雷啊。


        

一路上,后方的坏消息可谓是一个接一个。


        

大将徐荣战死,没帮他阻挡多久时间也就罢了,好大侄董璜他可是亲自拨给了精锐的甲兵,还让他守那八关之首的函谷!


        

结果,函谷雄关一日便破,中郎将段煨更是畏敌如虎,不战而逃的弃守了弘农。


        

董卓当时就立即写信怒骂段煨无能,向其问罪。


        

结果,段煨却不但不认罪,反而挺起腰杆的劝谏他。


        

说什么弘农小城,不足以固守,不若集中兵力,退守潼关天险,以阻苏曜锋芒。


        

而且,段煨还说什么,观苏曜残暴好杀,苛待名族,此番让出弘农,必将让其与弘农世家矛盾激化,相互反目。


        

如此,苏曜困顿于弘农内务,西进难行,他们则是坐守潼关,进退自如。


        

当时董卓虽然未完全相信这般说辞,但是在李儒的劝解下,董卓还是默认了此事,让段煨与驻在潼关的中郎将董越一同,务必做好当地防务。


        

然后董卓就急速西进,直奔长安。


        

然而,董卓却没想到,他长安的城门都还没看到呢!


        

后面又报信说什么苏曜平定了弘农,杀了一大帮当地世家,磨刀霍霍的又出发了?


        

其兵锋直逼潼关,竟是一路畅行无阻!


        

董卓闻此噩耗,脸色铁青,双眼几欲喷出火来。


        

他身边的亲信们也是噤若寒蝉,无人敢去触其霉头。


        

不过,董卓到底是以军功起家的豪杰,在短暂的愤怒之后,他还是很快的强迫自己冷静,必须要解决问题才可。


        

“文优可有良策?”


        

董卓一把按住李儒:


        

“倘若那苏贼杀来,再破了潼关,我等便是无路可退矣!”


        

李儒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董公,眼下局势确实危急,但也不必过于惊慌。”


        

“潼关地势险要冠绝天下,易守难攻,险峻更胜函谷!”


        

“而如今,段煨董越两将又各领兵马屯驻其中,只要命他们坚守不出,那苏曜即便再勇猛,定然也难以轻易攻破。”


        

“不过,我们也不能只靠死守,必须主动出击,寻找破敌之机。”


        

“竟还有机会破敌?”


        

董卓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连忙问道:


        

“文优有何妙计,快速速道来!”


        

“此计很简单。”


        

李儒深吸了一口气,拱手道:


        

“请董公大封马腾韩遂、袁绍与袁术等人!”


        

“文优这是何意?”董卓一脸迷茫。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是作者:剑从天降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