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197章 学着点儿,混小子
夜间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翌日清晨,天都还没完全亮透,天子启便坐在一顶由摇椅改造的露天轿子上,出现在了宣室殿外的长阶顶端。


        

双手自然的落在扶手上,居高临下的俯视向长阶下,那道赤裸上半身,正‘艰难’攀爬御阶的身影。


        

“太子认为,梁王如何?”


        

悠悠发出一问,天子启便自然地将脑袋一侧,斜仰望向身旁,正躬身而立的太子荣。


        

而刘荣此刻,却是稍眯起眼睛,望向正在爬台阶的梁王刘武,眉头恨不能拧巴在一起。


        

“梁王叔,是一个很天真烂漫的人。”


        

“——在梁王叔眼中,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先帝、父皇,还有皇祖母、馆陶姑母,都会给梁王叔。”


        

“若是不给,那便是不能拥有。”


        

“梁王叔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过去,几乎从不曾有过不妥之举。”


        

“偏偏去岁吴楚之乱,原本对父皇无比恭顺的梁王叔,却一反常态的动起了储君皇太弟的心思……”


        

神情阴郁的说着,刘荣终是深吸一口气,将声线又更压低了几分。


        

“儿以为,储君皇太弟之事,关键不在梁王叔。”


        

“与其说这件事,是梁王叔主动生出了不该有的念头,倒不如说是被人怂恿,甚至是做局坑害。”


        

“只要解决了那根结——那蛊惑、怂恿梁王叔的根结,梁王叔便不大可能再兴风作浪。”


        

“但若是那根结去不掉,就算没有梁王叔,儿日后,也会有其他的王叔、王弟,在那‘根结’的怂恿下,闹着要做我汉家的储君太弟之类……”


        

刘荣说话间,目光一刻都没有从不远处,仍艰难攀爬的梁王刘武身上收回;


        

但随着刘荣难掩郁闷的话语声,天子启的目光,却是缓缓投向了宫墙外的东北方向。


        

——长乐宫长信殿的方向。


        

“我汉家以武立国,以仁固国,以忠御国,以孝治国。”


        

“——太子要记住;”


        

“生母是母,祖母,也是母……”


        

意味深长的一声敲打,天子启顺势抬起手,将手中汤碗送到嘴边,小幅度摇晃着头轻轻吹了吹,便接连抿下好几口。


        

循着天子启嘬汤的声音,将目光从王叔刘武身上收回,见天子启手中的汤碗内,整一碗姜黄色的浓汤之上,赫然飘着几根参须……


        

“山参吊命之法,不是父皇这么用的。”


        

“物极必反的道理,父皇教过儿很多次;”


        

“这山参,也是一样的道理……”


        

“——朕知道。”


        

刘荣话音刚落,天子启便冷然吐出一语,又皱眉抿下几口药汤,才面色萎靡的将茶碗递到身旁。


        

待刘荣伸手接过汤碗,便见天子启撑着扶手,不等刘荣反应过来,便已是自顾自艰难起了身。


        

余光瞥见天子启的动作,正在将汤碗递给一旁宫人的太子刘荣,只赶忙回身便要伸手去扶;


        

却见天子启冷然瞥向自己,待刘荣止住动作,才神情阴郁的微一摇头。


        

“太子说过:山参吊命之法,走的是巧夺天机的路子——是把日后的寿数,挪到当日来用。”


        

“太医令也说:山参性烈如天火,乃至阳至补之物;”


        

“——用的量不合适,又或是阴阳不调、虚不受补,便是人世间再猛烈不过的剧毒!”


        

“太子和太医令,更都曾说过:山参吊命之法,非危急存亡之时,便最好别用。”


        

说着,天子启终是缓缓正过身,将双手背负于身后,悠悠凝望向约莫五十级台阶下,已经哭嚎着跪倒在地的梁王刘武。


        

若用后世,某些历史题材游戏中的宣传画,天子启此刻站在御阶顶端,昂着头,居高临下俯视向梁王刘武的身影,无疑应该配上‘睥睨天下’的横批。


        

可即便已经进入了状态,天子启,也还是悠悠道出最后一句:“今日,便是那危急存亡的时刻。”


        

“——今日,便是那危急存亡,稍有不慎,便要顷刻间,颠覆了我汉家宗庙、社稷的要紧时候……”


        

如是一语,将刘荣愣的呆在了原地;


        

不片刻的功夫,刘荣缓过神来,梁王刘武狼狈不堪的身影,便已经来到了距离御阶顶部,只剩不足十级台阶的位置。


        

“臣弟……”


        

“不;”


        

“——罪臣,刘武!”


        

“恭问陛下圣安~”


        

几乎是从抬脚迈入未央宫开始,梁王刘武便一直在哭。


        

抹着泪走到宣室殿外的御阶之下,更是吭哧吭哧抽泣了起来。


        

就这么一抽一抽的爬上御阶——爬到天子启和太子刘荣,都能清楚看到梁王刘武脸上每一滴泪水的位置,梁王刘武更是已经泣不成声。


        

——极尽凄惨的哽咽着,将这句拜喏说出口,梁王刘武便‘再也支撑不住身体’,瘫软跪倒在地,匍匐在雪白的御阶之上,哼哧哼哧哭嚎起来。


        

而在御阶顶部,天子启依旧是背负双手,挺直胸膛,高昂着头,居高临下的睥睨着梁王刘武。


        

兄弟二人——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二人,就这么一个泣不成声,巍然不动;


        

时间,也仿佛定格在了这一刻。


        

刘武是真在哭,所以并没有察觉到哪里不对;


        

此刻,梁王刘武只知道:只要皇帝哥哥没有开口让自己起身——甚至是只要天子启没有上前,百感交集的安抚着扶起自己,自己就绝不该起来。


        

但在刘荣的角度,即旁观者的角度上来看,眼前这兄弟二人,就好似较上了劲。


        

天子启:我看你能哭多久;


        

梁王刘武:我看你心不心疼?


        

刘荣表示:是真的心疼不起来啊梁王叔~


        

——你这负荆请罪,背上满共就吊了一根荆条不说,便是这孤零零一根荆条,都恨不能削的比廷杖还干净了!


        

要知道哪怕是再笔直的廷杖,上面都难免会生出几根毛刺!


        

可梁王刘武背上这根荆条,却是光滑的恨不能当镜子用……


        

“把衣服穿上说话。”


        

最终,天子启疑似较劲没较过梁王刘武,率先开了口。


        

只是那语调,却冰冷的还不如不开口……


        

“堂堂宗亲藩王,皇宫之内、圣驾当面;”


        

“——坦胸漏乳不说,还背着个木棍?”


        

“若是叫外人见了,还要以为梁王打算暴起挥棍,好刺王杀驾呢。”


        

无比冷漠,又全然不掩饰的阴阳怪气,只引得梁王刘武木然抬起头;


        

当即便要解释自己不是背了個木棍,而是无比诚恳地负荆请罪,待见天子启望向自己的目光中,那从不曾有过的陌生和冰冷,梁王刘武只愣愣低下头,下意识抬起手,解开了那根将荆条绑在自己背上的锦绳。


        

——没错,锦绳;


        

用名贵光滑的蜀锦捏成捆,再几捆绑在一起,制作而成的锦绳……


        

等绳子解开,荆条也被梁王刘武卸下,天子启终是朝身侧一摆手,示意身旁宫人上前帮忙。


        

便见梁王刘武苦着脸低下头,在宫人们侍奉下穿戴整齐;


        

而后怯生生抬头,看了看天子启,旋即便将满带着求助的目光,投向一旁的太子刘荣。


        

见刘荣不为所动,更是当即上前两级台阶,毕恭毕敬的对刘荣大礼一拜。


        

“罪臣刘武,参见太子殿下……”


        

自知躲不过,又十分确定老爷子今天,是要给梁王刘武留下一个终身难忘的恐怖记忆,刘荣思虑再三,终还是没有上前;


        

而是原地拱起手,象征性的将上半身一前倾。


        

“梁王叔。”


        

“——叫梁王。”


        

刘荣话刚说出口,梁王刘武都还没来得及还礼,天子启冰冷的语调,便再度于御阶顶部响起。


        

梁王刘武目光呆滞的转过头,循声将目光投去,便见天子启——自己的皇帝哥哥,正满目寒霜的直勾勾看向自己。


        

只嘴上,仍不忘一字一顿对刘荣说教道:“高皇帝祖制;”


        

“——凡诸刘宗亲,先尽忠,后尽孝;先君臣,后长幼;先尊卑,后上下。”


        

“太子即为储君,更当时刻谨记:储君,也是我汉家的君;”


        

“余者,无论是叔伯,乃至祖叔伯,又或是宗亲长者——但非太后、太皇太后,亦或历代先皇,便都是太子的臣。”


        

···


        

“臣下奉君之礼,君务受之。”


        

“臣之礼,君不受,则为不用……”


        

简短的一段说教,包含的信息量却堪称海量。


        

尤其是最后那句‘君不受臣礼,则为不用’,更是带上了满满的威胁之意。


        

——梁王,还是朕的臣吗?


        

——还把朕,当自己的君吗?


        

朕,该受梁王的礼吗?


        

还是该拒绝受礼,以向天下人表明:梁王这个臣子,朕‘不用也’呢……


        

“皇兄!”


        

···


        

“皇兄~”


        

接连两声哭嚎,却依旧没能打动天子启半分,梁王刘武终是豁出去,直接扑到了天子启脚边,一把抱住天子启的大腿。


        

一边哭嚎着,一边也不忘对皇帝哥哥,表达起自己最诚挚的悔恨之意。


        

“弟,悔不该……”


        

“弟!弟万死啊皇兄!”


        

“皇兄……”


        

这一刻,梁王刘武就像是回到了当年,和太子启在三辅大地撒丫狂欢的岁月。


        

——梁王刘武很顽皮;


        

太子启虽然也不逞多让,但好歹也在代都晋阳,经历过那么一段苦日子。


        

等到了先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刘启更是已经八岁——早就过了记事的年纪。


        

痛苦的岁月,总是能给人带来成长。


        

太子启,曾被痛苦磨砺过;


        

但先帝入继大统时,梁王刘武才刚三岁出头;


        

就算是记得那段岁月,也只会记得:整个代王宫上下,只有自己能顿顿吃饱、整个代王宫上下,只有自己不怕没有衣服单薄,不怕冬夜没有被子盖。


        

所以,在那段和太子长兄撒丫狂欢,恨不能把关中掀个底朝天的烂漫岁月,类似的场景,总是会出现在这兄弟二人之间。


        

——梁王刘武惊惧交加,抱着太子长兄的大腿,祈求太子启替自己,向先帝、向薄太后求情;


        

只是眼下,梁王刘武的哭嚎声中,再不见过去的撒娇之调,有的,只是满满的悔恨。


        

当时的太子启,总是会将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太子启也很害怕先帝!


        

但最终,太子启也总会壮起胆子,极具担当的点下头,并说出一句:阿武下次,可别再这样了……


        

“阿武,还会有下次吗?”


        

毫无征兆的一声低喃,将定格的画面再次启动;


        

一声一如往常的‘阿武’,却再不见往日的亲切。


        

天子启望向梁王刘武的目光中,更是陡然涌上一阵骇人杀意!


        

被这抹肉眼可见的杀意吓得一愣,梁王刘武旋即便耸拉下肩,再度朗声哭嚎起来。


        

“皇兄~”


        

“弟,知错了啊~”


        

“皇兄……”


        

···


        

“弟,不想做什么储君皇太弟的啊~”


        

“弟,从不曾想让皇兄,用这般厌恶的眼神看弟啊……”


        

“弟……”


        

“弟………”


        

说到最后,梁王刘武便再度叩首在地,也总算是稍压制下音量,双肩却也随着沉闷的啜泣声,而上下浮动起来。


        

看着眼前的一幕,刘荣只觉得心头发闷。


        

但天子启的目光,却也是在这令人窒息的一刻,再度落在了刘荣身上。


        

天子启,一个字也没说。


        

只是那深邃的目光,分明是在教刘荣:看见了吗?


        

以后,遇到类似的事,就得这么办。


        

遇到不听话的弟弟,又或是没法处理的宗亲,就得这么办。


        

“朕,抱恙。”


        

“梁王便自己走一趟长乐,让老太太安心吧。”


        

···


        

“明日午后,朕移驾上林。”


        

“——邀梁王游猎。”


        

“到了太后那边,梁王,可别再哭哭啼啼的;”


        

“老太太,已经说朕杀了梁王——杀了老太后唯一的儿子了。”


        

“梁王,可别再让老太后,用更阴狠的话来指责朕了……”


        

丢下这句话,天子启便冷冷回过身去,背对着梁王刘武,轻轻一摆手,便算是令梁王刘武退下。


        

待梁王刘武含泪领命,又步履蹒跚的走下御阶,天子启才微微一侧头;


        

用眼角看向身后,正落寞朝着宫门走去的梁王刘武,天子启又再度看向刘荣。


        

“太子说,储君太弟的事,梁王不是关键。”


        

“——那朕,便留梁王一命。”


        

“但日后,若是叫梁王害了我汉家宗社,等到了地底下,太子便自己去向太祖高皇帝、先太宗皇帝解释吧。”


        

“解释今日,为何要朕留梁王一命。”


        

(本章完)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是作者:煌未央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