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16章 决战前夕
夜间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栾布一番话,无疑是让在场众人——尤其是江都王刘非陷入了沉思。


        

河南地、河西地,看似是牛马风不相及的两个方向,但实际上,却是东西紧紧相邻。


        

如果将黄河在河套一代的流域,形容为‘几’字形,河套地区便是‘几’字内部的区域;


        

而河西,则是在整个‘几’字左侧,即西侧。


        

也就是说河南地、河西地,实际上是以黄河在河套地区的‘几’字型流域当中,‘几’字左侧那一撇为界,隔大河而东西相望。


        

对于河西地区的人来说,河南地,其实不该被称为‘河南’,而是应该称之为:河东,才更恰当一些。


        

在过去,汉家自北向南,依次以上郡、北地、陇右三郡,来作为毗邻河套的边防前线。


        

现如今,河套即将成为汉属‘朔方郡’,原本的西北边陲,也将变成河套地区——或者说是朔方郡西侧,与河西隔大河相望的区域,以及朔方郡正北方向,同样隔大河而相望的高阙。


        

从今往后,这两个方向,将成为汉家整个北方边墙的重中之重!


        

在重新夺回河套地区,让汉属朔方郡重新变回匈奴‘河南地’之前,草原上的匈奴人,几乎不可能将精力,放在其他任何地方。


        

反过来说:从今往后,汉家整个北方边墙的边防重点,都将集中在这朔方一郡。


        

西侧的河西地区,对汉家、对长安朝堂中央而言,是次要的。


        

毕竟这片地区,曾经是月氏人的大本营;


        

匈奴人于河西一战彻底战胜月氏人,将月氏人赶去遥远的西方,不过是短短数十年前的事。


        

虽然草原的秩序,向来都不讲究什么‘经营’‘底蕴’,但匈奴人在得到这片土地后的这几十年里,依旧只有寥寥数个部族迁居至此,一边游牧为生,一边为匈奴帝国扼守这条中原汉土,与西域列国之间的交通要道。


        

也就是说眼下的状况,并非是汉家应该担心河西方面,是否会对河套地区,即还未正式设立的‘朔方郡’产生威胁;


        

而是留守河西的那寥寥几个部族,乃至于匈奴单于庭,需要担心汉家是否会进一步西进,威胁到匈奴人的补血袋、后花园:西域。


        

更甚至是已经初具雏形的古丝绸之路,是否会因为汉家的影响力辐射到西域,而让匈奴人失去了从中牟取暴利的空间。


        

——没错。


        

匈奴人,也做生意的。


        

只是不同于中原汉商的精明,草原上的商人,还都维持着十分原始的经商理念。


        

好比一匹汉锦,从汉室北方流入草原,价值约为五金;


        

草原上的商人们,以五金的成本获取到这样一匹锦,将其一路转运到西域,只需要换回两倍,即价值十金的售价,就会感到非常知足。


        

从后世人的视角来看,百分之百的利润,显然也已经算得上是暴利。


        

但若是知道古丝绸之路,从起点长安,一直到终点所在的欧洲,商品价格是以何种程度暴涨的,恐怕就没人会觉得百分之百的利润,能被称之为‘暴利’。


        

举个十分浅显的例子。


        

——去年春天,即先孝景皇帝六年,有汉商在长安街头,卖出了一袋从西域带回来的胡椒。


        

那袋胡椒,重至多不过六两,即一百余克;


        

最终成交价,却达到了惊人的二十金!


        

折钱二十万!


        

不过百克的异域香料,最终价值等同于两个‘中产之家’的全部家产!


        

那这价值二十金、折钱二十万,重量不过六两的香料,在西域的成本价是多少?


        

不用说旁的,只需要说一点:那个商人在三年前,从长安出发时,大包小包、人背马驼——带走的好几车东西,总价值都还不到二十金!


        

那几车从长安带走的货物,在一年多之后,成为了数量更多的域外货品。


        

而在商人带回的那七八车西域货物当中,仅仅只占据巴掌大一片区域的一小包香料,就让那个商人,收回了这来回一整趟的本钱。


        

这,才是古丝绸之路应有的利润率!


        

一本万利!


        

无论是从中原一路向西的华夏特产,还是自东而来的外域奇货,每过一座山、一条河,甚至是每走上百里路,其价格,都不可能是两成、三成这么涨;


        

而是两倍、四倍的翻!


        

也正是因此,一匹作价千钱的绸缎,从中原一路向西到了欧洲,价值能涨到十二两黄金,仅仅只能换得九两丝绸的程度。


        

——同等重量的黄金,却连等重的绸缎都换不到,而是要以四比三的比例去换!


        

而汉时的‘一匹’绸缎,重足有十一汉斤,折后世两千七百三十克。


        

换而言之:一匹重达两千七百三十克的绸缎,在欧洲能卖出至少三千六百克黄金的超高价。


        

而三千六百克黄金,按照如今汉室的度量衡,大约为:十五金。


        

折钱十五万;


        

在如今汉室、在中原,这些钱能买到至少六百匹寻常布帛、超过三千石粮食;


        

能买到两个壮年男奴、三个女奴,或是七八个童奴;


        

若是换成酒肉,能买到鱼肉万斤、鸡鸭上千只,浊酒百石,美酒千筹。


        

若置办家产,能在距离长安不超过十里的黄金地段,买到六七亩良田,外加一座配套的农院;


        

愿意走远些,到渭南蓝田一带,更或是关东?


        

——别忘了如今汉室,所谓‘中产之家’的全部家产,总共才不过十万钱。


        

而如今汉室‘中产之家’的概念,第一条标准便是:户籍在关中。


        

在关中,你拥有百亩田地,妻儿加你一共五人,能一日两餐顿顿饱,甚至还有余力培养某一个子嗣读书或习武,你家才能被称之为‘中产之家’;


        

你培养出来的子嗣,才能被称之为:良家子。


        

这样一户中产之家,总价产才不过十万钱;


        

至于在关东,拥有同样的生活条件的家庭,家产很可能连七八万钱都没有。


        

而一匹绸缎,却能在欧洲卖出十五万钱……


        

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如今,占据着河西走廊的匈奴人,还是将来,必定会重夺此地的汉家;


        

亦或是往后的每一个游牧政权、华夏王朝——只要是占据过河西走廊的,就不可能不明白掌握着这样一条通道,究竟能得到多么令人匪夷所思的利益。


        

话说难听点:就算是占着这块地方什么都不做,就带着一帮满脸横肉的壮汉,向往来商队收过路费,那也绝对是日进斗金!


        

在过去,匈奴人占据着河套这块天然牧场,将河西走廊丢给了几个倒霉催的部族守着,任由他们从往来行商身上盘剥,再按年从这几个部族手里收取上贡。


        

而今,河套为汉家所有,河西,也不再是汉家只闻其名,不见其形的方外之地。


        

都不用往远了说;


        

——此时此刻,河套战役都还没打完、汉属‘朔方郡’都还没被汉家彻底吞下,江都王刘非得目光,便不可避免的落在了这块区域。


        

“河南地,必然会是我汉家的养马强军之地。”


        

“皇兄口中的‘蒙王’,绝不可能裂河南地之土而封。”


        

“换而言之,寡人的蒙国,要么是在我汉家攻破高阙、兵指幕南后的南池一代;”


        

“要么,便是在我汉家自朔方西进,牟取河西地时的休屠泽一带……”


        

作为汉家的宗亲诸侯、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刘非当然知道无论农耕还是游牧,都必须以水源为依的道理。


        

在草原上,水源更是重中之重。


        

如是想着,刘非便想了想前几日,自己轻装前去远远看过一眼的高阙。


        

——高阙,位于大河对岸;


        

汉军北出河套,或者说是朔方,需要冒着自高阙射下的、遮天蔽日的箭羽先渡大河,而后再背水攻关。


        

和函谷关一样:高阙,同样是以大河作为护城河。


        

唯一不同的点,是函谷关以山脉天险为基,据山涧关隘而守;


        

而高阙,则是以山为基而筑墙,再以关墙为防御工事。


        

毫不夸张的说:高阙,绝非人力所能攻破!


        

一如函谷关,绝非人力所能硬闯一样。


        

所以……


        

“寡人的蒙国,大抵会是在休屠泽了。”


        

“而休屠泽,又是因为休屠部常年栖息于此而得名……”


        

“除了休屠部,河西还有呼延部、混邪部、丘林部、句林部……”


        

片刻间,刘非所有的注意力,都落在了堪舆上的河西地区。


        

暗下,刘非也打定主意:战后回了长安,一定要找典客公孙混邪,好生交流交流感情。


        

——世人皆知当朝九卿:典客公孙混邪,原是北地义渠部的王子,归义汉室而得官禄,平灭吴楚而得封爵;


        

却无人知:公孙混邪,并非公孙氏,而是混邪氏。


        

公孙混邪,是太宗孝文皇帝以汉姓‘公孙’为氏,以原姓氏‘混邪’为名所赐。


        

而公孙混邪这个‘混邪’氏,和河西混邪部的‘混邪’氏,那是实打实一脉相承的血亲。


        

——太宗孝文皇帝初年,匈奴老上单于攻月氏,大胜;


        

河西为匈奴所有,月氏人举部西迁,原本归附于月氏的义渠人,也就自此分成了两脉。


        

曾经的义渠贵族,即公孙混邪这一脉,不屑于归附曾经弱小、卑微的匈奴人,于是举部东附,归义汉室;


        

至于被贵族们丢下自生自灭的民众、奴隶,则为了生存选择归降匈奴,并接受了原属于月氏人的河西部分地区,成为了如今的混邪部。


        

这个秘幸,还是刘非此番入朝时,当今刘荣闲聊提起的。


        

现在看来,恐怕早在当时,当今刘荣就已经对此次河套战役,有了八九成的把握;


        

将这则秘幸告诉刘非,也是再赤裸不过的暗示……


        

“公孙混邪曾为义渠贵族,必然是对如今的匈奴混邪部——对这些冒用‘混邪’王氏的奴隶、部众恨之入骨。”


        

“若寡人再好生同公孙混邪说道说道,那我汉家未来三两年内,在出兵以谋河西——至少是谋休屠泽,便绝非不可能。”


        

“大不了,大军所需粮草、资费,都从寡人的国库里出嘛!”


        

“反正移封之后,寡人就是蒙王了;”


        

“寡人留下的江都国,不是封给老十二,就是封给小十三……”


        

说干就干。


        

中军大帐内,一众将官还在商量着北方的高阙方向、西面的河西方向该如何驻防,江都王刘非就已经神游方外,措辞起写给公孙混邪的书信了。


        

而在刘非神游的间隙,帐内的商措,也大致得出了结果。


        

“若想谋高阙,那我汉家,就必须再做一次像此番,夜渡大河而奇袭河南这般万全、妥当的筹措。”


        

“——这显然并非此战所能完成。”


        

“故而今年入冬之前,我等需要做的,就是将匈奴人堵在高阙、堵在大河北岸——让高阙不单只是我汉家无法北上的阻碍,同时,也得是让匈奴人无法南下、谋取朔方的关隘。”


        

“我的意思,是在大河南岸,与高阙隔大河而望处,修建一城!”


        

“此事早在战前,陛下就曾首肯我和曲周侯、弓高侯相机决断,具体的铸城事宜,也会有少府后续跟进。”


        

“我等需要做的,是在入冬之前,不让哪怕一个匈奴人,从北边的高阙走出,渡大河而南下,出现在大河南岸——踩上我汉家的朔方郡之土。”


        

···


        

“再者,自马邑回援的单于庭主力,大约会在九月十五日前后抵达高阙;”


        

“后续会有什么动作,我们无从得知。”


        

“为确保万无失一——确保明年开春冰化之时,匈奴河南地,能彻底成为我汉家的朔方郡!”


        

“自即日、即刻起,我大军将士,以部都尉、两千兵马为单位,每批次出动十五部,共计三万兵马,沿大河南岸巡视。”


        

“每批次巡视四个时辰,每日三班倒。”


        

“斥候游骑,每班次六个时辰,每日两班倒!”


        

说到最后,栾布面上已是无比的庄严、凝重,望向在场众人的目光,更是带上了满满的使命感。


        

“诸君。”


        

“究竟是河南地,还是朔方郡;”


        

“就看未来这至多不过一个月之内,我大军,究竟能打出怎样的局面。”


        

“——成,则我等开疆拓土,名扬四海,垂名青史!”


        

“败,则此战,我汉家诸般筹谋,尽付诸东流矣……”


        

···


        

“某,且先谢过诸君!”


        

“万望诸君,以赫赫青史之功,以报效宗庙、社稷;”


        

“报太宗、孝景皇帝知遇,当今圣上信重、善任之恩!!!”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是作者:煌未央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