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556章 后宫
夜间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窦老太后召见天子刘荣,自然引得朝堂内外的高度关注。


        

但是,自先孝景皇帝年间起,窦老太后做主的长乐宫,便始终是各方无法沾染的禁地。


        

——就连先帝赖以为‘眼睛’‘耳朵’的绣衣卫,都从不曾将沙子成功掺进长乐宫。


        

所以,对于长乐宫长信殿内所发生的事、所出现的话语,朝堂内外可谓是一无所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荣对待皇长子的态度,也逐渐让朝堂内外回过味来。


        

刘荣给皇长子取名:刘玄。


        

且亲自为这个‘玄’字,给出了相对不太积极——至少与‘远大期望’毫无关系的解读。


        

另外,皇长子生母曹良人,也并没有按照往常的惯例,被一举进封为皇后之下最高品秩的夫人,而是仅进封为:美人。


        

按照《汉官制·后宫》的明确规定,皇帝后宫的女人,共分八等。


        

——第一等,自然是作为皇帝嫡妻、后宫之主的皇后。


        

众所周知,皇后只能有一个。


        

而如今汉室,皇后固定居住于椒房殿。


        

——第二等,则是作为皇帝妾室性质的夫人。


        

其身份地位仅次于皇后,在后宫除了惹不起一个皇后,便不惧其他任何女人。


        

——第三等,则是美人。


        

虽与‘夫人’一样,同为妾室,但从二者的称呼,也不难隐约窥见二者的区别。


        

夫人,显然更正式,更庄重,一听就是正儿八经纳的妾。


        

美人,则相对轻佻了些,乍一听,更像是从不大正经的地方买回来、抬进来的妾室。


        

事实也确实如此。


        

在过去,汉家的后宫,除了一个固定的皇后之外,其他的女人,都以夫人、美人之位为最高目标。


        

以夫人为目标的,大都是选秀入宫,出身正经的良家子。


        

以美人为目标的,则多是皇帝在宫外临幸,而后带回宫的,所谓‘来路不明’,或出身不够正经的女人;


        

亦或是陪嫁滕妾、宫女,还有姬嫔亲族之类。


        

像先帝年间的大、小王美人,便都不是正常渠道选秀入宫。


        

大王美人王娡,先是抛弃了自己的原配夫君,而后塞钱贿赂选秀官员,才得以凭借‘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实则却并非良家子。


        

小王美人王儿驹,更是姐姐王娡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才从宫外接进宫里,塞到先帝被窝里的、滕妾性质的姬妾。


        

所以,姐妹二人在诞下皇嗣后,先后成为美人。


        

且只有‘大王美人’王娡得以晋升为夫人,甚至还是因为原配金王孙闹舆论,先帝为了平息物论的缘故。


        

小王美人更是哪怕连生三个儿子,也没能在先帝有生之年,捞到一个夫人的位份。


        

——第四等,是良人。


        

选秀入宫的良家子,入宫便是良人的位份起步。


        

就连‘良人’这个名分,也是源自拥有这个位份的,大都是入宫选秀的良家子。


        

从这第四等的良人开始,就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皇帝的女人’了,而是要开始兼备一定程度的女官性质。


        

说好听点是女官,说难听点,就是宫女。


        

当然,并不是说选秀入宫的良人,和寻常宫女一般无二。


        

而是说,从第四等的良人开始,一些属于宫女的工作内容,也要被这些位份低的后宫姬嫔承担一部分。


        

第四等的良人,大概需要负责一些缝补衣物之类的工作。


        

第五等的八子、第六等的七子,则需要负责摘菜、洗菜之类的工作。


        

第七等的长使、第八等的少使,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宫女了,宫女需要做的脏活累活,都归这两个位份的女人去干。


        

事实上,汉家的后宫姬嫔与宫女,并没有太过明显的分界线,且共用同一套位份制度体系。


        

毕竟宫里的女人,都是皇帝潜在的临幸对象、可能诞下皇嗣的潜在姬嫔。


        

所以,在这八等的后宫女人品秩体系当中,哪怕是最低的八等少使,纯粹意义上的宫女,也同样会怀揣得到天子临幸、成为皇嗣生母的野望。


        

而这分为八等的后宫女性品秩体系,便是以第四等的良人作为分界线。


        

——良人,要么是得到过临幸,从而得以晋升的八子、七子,亦或长使、少使,已经从现实意义上,成为了皇帝的女人;


        

要么,是通过选秀入宫,成为皇帝后宫储备的良家子,属于皇帝的候选妾室,早晚都会是皇帝的女人。


        

通常情况下,但凡是成功通过选秀的良人,皇帝哪怕再不喜欢、再厌恶,也总会临幸那么一两次。


        

而良人以下,哪怕是与良人仅一步之遥的第五等八子,也必定是皇帝没有碰过的女人。


        

简而言之便是:从五等的八子,一直到八等的少使,只要皇帝睡过,且没闹出‘皇帝睡得很不开心’之类的闹剧,就都能进封为良人。


        

而从第四等的良人开始,一直到二等的夫人,则是一步一个大槛。


        

四等良人晋升的硬性条件,是怀上皇嗣。


        

若是非选秀入宫者诞下子女,或是选秀入宫者诞下公主,便会被进封为美人。


        

当然,正经渠道选秀入宫的良人,大都不愿意被进封为美人。


        

所以在诞下公主后,大都会选择谢辞晋升,以求日后诞下皇子,从而一举晋升为二等夫人。


        

至于三等的美人,晋升为二等的夫人,那难度就大了。


        

毕竟三等美人,大都不具备干净、正经的身份家世,亦或是入宫渠道。


        

所以,三等美人晋升二等夫人,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哪怕诞下皇子也不允许。


        

除非是选秀入宫的正经良家子,因诞下公主而进封美人,才能在诞下皇子后晋升为夫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经出生的四等良人,晋升二等夫人的机会,都比出生不干净的三等美人要大得多。


        

当然,既然是‘原则上不允许’,就不难得知有例外。


        

——比如先帝时期的大王美人王娡,实际上出生不正经,但表面上却是良家子出身;


        

且先帝对王娡的宠爱,足以让先帝破这个例,且丝毫不在意王娡‘不大正经’的出身。


        

只有这种情况下,三等的美人,才能被皇权直接抬上二等的夫人。


        

至于一等的皇后,则显然有些特殊。


        

原则上,汉家的皇后,是不可能从宫里的二等夫人、三等美人、四等良人当中遴选进封的;


        

而是要以‘明媒正娶’的礼数,从宫外给天子取一个正妻回来。


        

且不同于其他七等后宫女性,类似‘升官’性质的位封晋升——皇后的册封,是正儿八经的政治活动。


        

具体来讲就是:八等少使,至五等八子这四等,因得到临幸而升四等良人,通常只需要宦者令口头宣布,并且登记在册。


        

四等良人、三等美人升夫人,则需要天子诏书封赏——通常通过口谕的形式。


        

而皇后的册封,却是和储君册立,乃至天子即位一样!


        

是需要东宫太后,通过太后懿旨的形式,以太后印、天子玺二者并用,并祭祖兴典,以昭告天下的!


        

哪怕是极个别情况——如太宗皇帝敕封彼时的窦夫人为皇后,以及历史上的孝景帝,敕封夫人王娡为皇后,也同样是要走天子明媒正娶的全套流程。


        

只能说,在这套分为八个等级的后宫女性品秩体系当中,皇后,是绝对意义上的独一档。


        

毕竟皇后,是属于‘妻’的范畴。


        

而二等夫人到四等良人,则都是‘妾’的范畴,区别只在于出身,以及是否诞下子嗣、诞下的子嗣是男是女。


        

至于第五等的八子,一直到第八等的少使,显然属于‘婢’的范畴。


        

运气好了,主人家睡你一晚,睡得舒服了,给你个妾的名分;


        

若是有幸诞下子嗣,甚至能让你做地位高一点,不用干家务的高级妾室。


        

但妾终归是妾。


        

妻和妾的区别,可远比妾和婢的区别要大得多。


        

毕竟某种程度上来讲,妾,只是高级一点的婢;婢,同样只是低级一点的妾。


        

搞明白了这些,再回过头,看刘荣针对皇长子刘玄母子的封赏,就不难明白个中意味了。


        

——常言道,宰相门房七品官。


        

作为皇后曹淑的族亲,哪怕只是个陪嫁滕妾,皇长子刘玄的生母曹氏,也依旧在入宫的第一时间、在还没有得到刘荣临幸时,就得到了良人的位份。


        

其身份、地位,与正经渠道选秀入宫,且同样没有得到临幸——甚至可能已经得到临幸,却还没有怀孕的良家子们并列!


        

这固然是刘荣对正妻:皇后曹淑的尊重。


        

但如此高的起点,却也更显的当下,刘荣对待皇长子刘玄母子的态度,多少有些刻薄寡恩的过分了。


        

——还没得到临幸,刚入宫就得了四等良人,这是正经良家子的路子!


        

而在怀孕之后,良家子们通常就可以无条件进封三等美人,若诞下皇子,更是可以越级升为二级的夫人!


        

甚至于,在此基础上,生下皇长子、长公主的功劳,以及能得到的封赏规格,还要在已有基础上再升一格。


        

——出身不正经的美人,原则上不能升夫人,但诞下皇长子、长公主可以!


        

五等八子及以下的、属于‘婢’范畴的宫女们,原则上只能成为良人,且因为其出生太过卑微,几乎不被允许孕育皇嗣。


        

但孕育皇长子、长公主可以!


        

只要能顺利生下来——生下皇长子,照样能做二等夫人,升长公主,也同样能做三等美人!


        

从这就不难看出:‘皇长子’三个字对后宫女人的意义,几乎不亚于后世玄幻中的至尊骨。


        

无论你出身是尊贵还是低贱,无论是天资是卓绝还是平庸;


        

只要得到至尊骨,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


        

同样的道理——哪怕是最低等的八等少使,只要在天子尚未拥有子女的时间节点,都是被允许怀孕的!


        

甚至于,哪怕天子已经有了公主,唯独没有皇子,也同样允许八等少使怀孕。


        

只要生下皇长子,八等少使一飞冲天,越级升为二等夫人,也同样不是梦!


        

当然,不会是一次性升六级。


        

大概会是:怀孕升七等长使,胎相稳定封六等七子,四五个月不滑胎,为五等八子;


        

即将临盆了,以‘安抚’为由,进封为四等良人;


        

等生下来了,再根据男女,来决定是进封三等美人,还是直接为二等夫人。


        

在此背景下,皇长子刘玄的生母曹氏,在入宫的第一时间就得四等良人,基本等于说:只要怀孕,就保底是美人;


        

只要顺利生产——哪怕剩下的不是皇长子,甚至不是皇子而是公主,都有机会成为二等夫人。


        

毕竟,曹氏能在入宫后直接做良人,是天子刘荣看在皇后曹淑的面子。


        

既然如此,那等曹氏孕育子嗣,那再照顾一次曹皇后的面子,也属题中应有之理。


        

但实际情况却是:曹氏诞下了皇子。


        

而且还是皇长子!


        

八等少使诞下皇长子,都应该被进封为二等夫人!


        

原本为四等良人,由皇后亲自塞给刘荣的曹氏,却在诞下皇长子后,仅仅只是被进封为三等美人。


        

说难听点,这已经是天子刘荣,在打皇后曹淑的脸了。


        

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


        

只不过,从皇后曹淑只惋惜、不怨愤的反应,朝堂内外也不难看出:刘荣此举,至少本意并非打曹淑的脸,而是单纯出于‘皇长子’这一特殊政治身份的考量。


        

皇长子为什么特殊?


        

先帝年间,仅仅只是皇长子的刘荣,为何就能成为兄弟众人中,唯一不被朝堂内外忽视、轻视的那一个?


        

因为皇长子三个字,本身就是储君之位的竞争资格牌!


        

从出身的那一天开始,皇长子就必然聚万众瞩目于己身,并且会成为天子后嗣中,最早得到关注的那一位储君备选。


        

没有珠玉在前。


        

反倒是之后的每一位皇子——哪怕是皇嫡子,也会被朝堂内外公卿百官,下意识拿来和皇长子比较。


        

如此特殊的政治身份,是需要天子在其出生的第一时间,便有所决断的。


        

——要么,明确表露出培养之意,以震慑后宫,从而保护皇长子!


        

要么,就是像刘荣这样,直接明确表示将其排除在‘储君备选’名单之中,断了所有人的念想。


        

除此之外,绝对没有第三种处理方式。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是作者:煌未央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