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人在全职搞电竞,善挖墙脚 > 或许到此为止会更好吧
夜间

人在全职搞电竞,善挖墙脚

        

嗯,这本书可能到此为止了。


        

原因很简单,我实在没能力去从零开始,构思两场既能够体现出每个人的特点,又不至于被老玩家骂的LOLBO5了。


        

群里的好兄弟一直鼓励我说,只要我能够把这部分剧情撑过去,接下来就可以研究研究其他的电竞项目了。


        

但事实是我压根没有能力将“这部分”撑过去。


        

所以在纠结许久之后,我最终写下了这个章节,来总结我自己的彻底失败。


        

我怎么把这本书给写烂成这样的。


        

细细想来,或许在开书的时候,这本书的命运就已经被定下了。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全职,读过原作,看过一些年代久远的二创,但不混圈也不磕CP。


        

LOL,算是看LPL的老观众,但游戏浅尝辄止,水平甚至是出了人机房就铁定会被暴打的级别。


        

与其说我是作为一个粉丝或者玩家或者读者的身份开了这本书,不如说是我偶然得到的一个灵感。


        

也就是“全职高手的电竞体系到底合不合理。”


        

有关这一点我17年的时候就在B站上看到过有人研究这个的视频,后续几年又陆陆续续地在蓝色高端论坛之类的地方看到过相关的讨论。


        

结合那段时间看电竞比赛比较多的我还算是比较懂电竞俱乐部,比赛等等的运行模式,所以让我写一篇有关这个的议论文,难度还是不大的。


        

与此同时,大概是偶然的工夫,我跑去重温了一下全职高手,发现和中学时初看的感受又不同,最让我想不通的是,为啥叶修不直接和嘉世爆了?


        

无论网上对此有多少种解释,我都没办法让自己去完全信服。


        

两者结合,这本书开头的雏形就在我脑海中显现了。


        

正好那段时间我颇为沉迷于某种娱乐性的写网文开头活动,各种同人的原创的开头写了差不多十来个,这个想法就成了其中不太起眼的一个。


        

开书时候是我大三的清明节,那时候我在北航混着日子,看着自己的绩点好像够不到保研线,正寻思着要不要开始复习了。


        

于是寻思着清明再玩一玩吧,胡思乱想瞎写一点东西,清明结束就该准备复习的事情了。


        

于是我随意地将我那一大堆开头之中的一个拿出来改了改,然后发在了起点。


        

不出意料,最开始那段时间压根没有人签我,书就这样一路滚进了交叉审核之中。


        

我也没打算多想什么,便寻思着4月6号再更新一章,便可以回学校继续复习大业了。


        

结果就在4月7号我上课上到一半,老大在交叉审核中把我捞了起来。


        

手足无措的我那段时间这才正式开启了网文生涯。


        

之后那段时间或许是最快乐的日子了,书的数据很不错,排名每一天都在暴涨,内心狂喜的我也就卯足了劲开始码字。


        

那时候压根没有大纲,想到什么写什么,脑海里浮现什么名场面就写什么名场面。


        

可以说这本书最高光的时刻都在那么前一百章了。


        

一路冲到新书榜前十,杀进三江,在这样一个最高位中迎来首订三千的高光时刻,那时候我真的信心满满。


        

我觉得我一定能够好好写下去的。


        

但是就像我说的一样,祸根从我开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埋下了。


        

这本书的前一段就好像是RTS游戏,作为作者的我和作为主角的裴云腾一起站在高位视角,这里开一个联盟,那里挖一个潜力股。


        

用现实电竞完备成熟的体制去降维打击蝴蝶蓝老师在十余年前那个电竞极度不成熟的年代凭空构思出来的电竞体系,很不体面,但很爽。


        

除此之外,现实和全职里的人物大乱炖组战队,这样的内容我写得来,同样看点也满满。


        

这两大爽点,成为了这本书前期高歌猛进的基础。


        

但无论是构建体系,还是乱炖组队,其实都不是能够写得太长的内容,当这些内容在前期被铺陈得差不多了,后期就势必会要求我给出新的爽点。


        

开书的时候我想得蛮好的,后期就写比赛嘛,哪怕和其他联盟文差不多了,但考虑到有叶修这些全职角色的参与,应该写起来会有意思一点点吧?


        

想得很美丽,但现实很残酷。


        

从布局商业体系和建队过渡到正式打比赛,就像是从RTS骤然过渡到RPG或者FPS,期间的转换压根就不是随随便便适应得了的。


        

我的构思让我对每场比赛应该谁胜谁负,应该造成怎样的影响,铺垫怎样的故事有着极其清晰的铺垫,知道什么时候该高潮,该铺垫怎样的情绪。


        

但我就是没能力让这些比赛写出我想要的效果。


        

更要命的是,作为一个十足的电竞菜鸟,一个LOL出人机房就被打到不敢出泉水的废物,我压根没能力写好一场能让大伙看得开心的比赛。


        

我还记得那是上架没多久,LPL揭幕战,蓝雨对兴欣那一场。


        

当我吭哧瘪肚地把长达万字还是两万字的揭幕战大章给放出来的时候,得到的只有大量骂无聊没劲的差评,和雪崩的数据。


        

明明为了写这一场我反反复复观看了比赛内容至少十遍,精确到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技能是怎么放出来的。


        

那时候我心就凉了半截。


        

而后来的现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只要我细写比赛,数据就开始暴跌。


        

这下好了,最关键的比赛内容没写明白,就好像wwe,无论恩怨剧情麦克风再怎么优秀,比赛打得一坨也是白搭。


        

被吓蒙了的我只能够选择将目光放回商战、建队和搞事情上来,去写我的舒适区,尽可能地不去碰比赛。


        

事实上这也确实起到了效果,中期这本书的数据得以稳住没崩,这是让我很庆幸的一件事情。


        

不少读者也说,就爱看这个。


        

但……我能逃避一时,能逃避得了一世吗?


        

这本书的写法就注定了,我必须要去写那几场最重要的大赛,去在上面渲染出角色的最高光,把剧情推向最高潮。


        

无论我写多少商战,多少组队,我都逃不过这一刻。


        

而我有能力写出这样的比赛吗?


        

答案是没有。


        

我原本想着一边写我一边狠狠玩LOL把技术练起来,说不定这样比赛就能够好看了。


        

但事实是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步入大四,开始忙起来了。


        

哪怕那时候月入过万的我并不打算考研,我也必须要去补齐我因为写书耽误的一般专业课学分,以及完成我的毕业设计。


        

在这个基础上,维持写书便已经是极限,哪来的时间打游戏?


        

所以我一直没办法解决这个最为致命的弱点。


        

但我不甘心被这个弱点拖死,所以我还是在逃避。


        

于是我让LPL春季赛被上辅换位的繁花拿下,MSI让繁花以彻底碾压之势夺冠,夏决甚至让喻文州用类似盘外招攻心战的方式赢下来。


        

很不体面,也被骂得很惨,但至少,我不用去那么详细地写比赛内容了。


        

但……最后那场S赛,我还能逃得过吗?


        

当然不能。


        

因为Faker,因为这个LPL命定的克星。


        

用虚拟人物去面对现实冠军本来争议就很大了,如果叶修不是堂堂正正地击败Faker,那这个高潮压根就没有任何意义。


        

尤其是在他碾碎BLG强势拿下第五冠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继续下去了。


        

这个男人真的是叶修可以战胜的吗?


        

当这样的动摇开始出现的时候,我就明白我已经黔驴技穷了。


        

于是越写到接近S赛,或者S赛的前两轮,我的写作速度就越慢。


        

以前我可以用三个小时写完一万字,期间行云流水半点不卡,哪怕是在写我最便秘的比赛也可以做到。


        

但那段时间我一个小时可能就只能憋出一千字,而且大部分都是无意义的灌水。


        

时间来到八强赛,终于,我写出了真正让我对这本书信心开始崩盘的内容:


        

我照搬S6那场SKT和ROX的巅峰BO5,写了繁花和KT的八强战。


        

这一段是有东西抄了,那接下来呢?


        

剩下两个BO5,尤其是决赛面对Faker的BO5,怎么办?


        

这时候有个老读者退群了,并且评论说,如果我没有热情继续下去不如切书。


        

哑口无言,却不仅是因为他的话,还因为他的名字和头像,这是后话。


        

但我还是不想切书,万一写到那时候就有灵感了呢?


        

于是我咬牙撑着,哪怕日更新从八千降到四千再降到两千,至少也吊着这本书的命。


        

但……我真的喜欢这样没活硬整地硬写书吗?


        

或许对一些老写手来说,他们可以在剧情和内容完全给不了自己情绪价值的前提下,为了挣钱接着稳稳地写下去。


        

但我做不到,不能取悦自己的创作,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当我写更新写到想当场找个墙头撞死的时候,我的彻底崩溃,就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而真正的崩塌,发生在寒假,我刚刚完成毕设的开题调研,回家过年的那段时间。


        

还记得我刚刚说的那个正义怒斥我的老读者的头像和ID吗?


        

他叫长崎素世,头像也是素世的严肃大头。


        

而长崎素世和Mygo,恰好是我大四上那段时期,除了学业和写书之外,有且仅有的两种娱乐了。


        

而另一种,是听歌。


        

准确的说,是听日音。


        

我一直是老日摇粉丝,听ONE OK ROCK入日摇坑,随后逐渐发展到日音杂食。


        

在这本书里我也曾经引用过乐队My First Story的歌曲,以及这支乐队主唱森内宽树和他哥哥,ONE OK ROCK主唱森内贵宽之间的恩怨故事,来影射喻文州喻文波兄弟之间的恩怨。


        

但奈何完全没有人在乎这一点就是了。


        

而在接触到Mygo这部乐队动漫,以及相对应的其他乐队动漫的时候,我的雷达突然动了一下。


        

乐队番中理想化幻想化的乐队体系,对上现实日音中卷到爆炸的乐队生态……是不是和这本书,全职电竞和现实电竞的交织,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我是不是……可以用这个题材发挥一下?


        

这个想法从出现开始就宛如伊甸园的蛇一般在我耳边不住低语,我写着S赛那我自己都不敢回头看的内容,脑海里却控制不住地开始涌现新的场景和想法。


        

于是我在那个寒假,终于没忍住,在隔壁qiezi开书了。


        

而在开始创作的那一刻,我傻眼了。


        

原来……我还是可以一个小时写三四千字的吗?


        

原来我依旧能够一天爆更一万而维持亢奋的吗?


        

原来,以一个真正深入研究过的爱好者身份,而不是纯云狗的身份写书,是这么快乐的一件事情啊……


        

这么说很难听,但新书和老书的写作体验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一个像在ml,一个像在坐牢。


        

那一刻,我无比清晰地领会了,长崎素世小姐说的,有关没有热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说来也有趣,有不少两边兼修的读者,在读到那本书的时候一下子就猜出是我,然后说我文笔进步了。


        

我说我哪是进步了啊,纯粹是找到舒适区了。


        

后来的事情你们也知道了,我彻底放弃了这本书的稳定更新,跟你们请假的理由也几乎是真实的。


        

但我唯独隐瞒了一件事情:我不是没时间写书,而是,没时间写这本书。


        

得益于隔壁不怎么要求爆更,在加上我写那本的速度是真的很快,很得心应手,堪比我写这本书速度的好几倍。


        

毫无疑问,这是个无耻至极的背叛,所以我直到今天才有勇气公开,并无条件接受你们的全部攻击和批评。


        

其实我原本是真的想要把这本书写完的,所以前几章才会说死都要写完。


        

但奈何……我十九号确诊了某种慢性病,不得不投入至少几个月的治疗之中。


        

而且这几个月我还要考研。


        

所以,纠结许久,我最终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宣告了这本书的雪藏。


        

它未来会更新,但不会是现在的主线,而是跳过这几场该死的比赛之后的后日谈。


        

尽管我确信应该不会有人看,但这样,这本书至少会有个蛇尾,而不是彻底断尾。


        

而对于被我残忍辜负了所有期待的你们,我只能说,我之所以没退群,就是为了你们能够把我拉出来肆意辱骂的。


        

所以……请吧,我保证不反抗。


        

新书写完我会回起点发书,但不会是这个账号了。


        

它就应该和我的背叛一起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我也不会通知你们,因为我不配。


        

以上,虽然歉意颇多,但再写下去就是虚伪了。


        

我还是回群里老老实实挨骂吧。


        

以上,背叛者96鱼,最后一次以96鱼的身份,敬上。



人在全职搞电竞,善挖墙脚》是作者:乐不可支96鱼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