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 第441章 这么抠门,也配诱你投靠?视我为牛马,还想让我当炮灰?天真!
夜间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刘备笑了。


        

萧方的意思已经说的再明白不过,你荀攸不是想诈降么,我就将计就计。


        

先以郭淮起事,放我大军入城,一举拿下晋阳。


        

尔后以重兵于北门外设伏,坐等你五万大军,前来自投罗网。


        

五万秦军全歼,晋阳攻破,并州全境为大汉收复。


        

这场攻取并州之战,以全胜完美收官!


        

“啪!”


        

刘备拍案而起,欣然道:


        

“好,就依丞相之计行事。”


        

“你回去告诉郭伯济,叫他依计行事,他便为朕收复晋阳首功之臣!”


        

黑衣心腹大喜,忙是跪领圣旨。


        

于是刘备便亲自修书一封,对郭淮归降予以赞许安抚,令黑衣心腹即刻回城复命。


        

接下刘备连下号令,调动各营兵马,为全歼曹仁所部做好准备。


        


        

晋阳,州治内。


        

荀攸也拿到了刘备的亲笔回信,并献给了曹仁。


        

此刻曹仁正翻看着刘备那封手书,脸上的兴奋越来越浓重。


        

书信中,刘备对荀攸的来降,表明了欣慰之意,并以九卿之位虚位以待。


        

刘备还承诺,对荀氏一族会向对待其他士家大族那般,皆是一视同仁,不会打压冷待。


        

只要你荀氏一族子弟,参加科考能榜者,一概任用为官,为大汉效力。


        

“荀氏一族乃天下头等望族,在我大秦乃上品士家,人人皆可为官。”


        

“这样的上品大族,在他伪汉国里,却还得参加什么科考,还得中榜才能为官!”


        

“大耳贼也真是可笑,以为用这样寒酸的画饼,就想诱使公达你投靠于他,当真是可笑之极!”


        

曹仁兴奋的表情间,又掺杂讽刺冷笑,口中是一通冷嘲热讽的鄙夷评价。


        

荀攸嘴角亦是扬起一抹讽意。


        

曹仁这番讽刺,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汉国的科举之制,正是他不愿归汉的原因之一。


        

叔父荀彧反对的是曹操废汉称帝,却并不反对曹操的九品官人法。


        

荀彧眼中最理想的局面,乃是曹操在尊奉汉朝的同时,于天下推行九品官人法。


        

如此则天子成为了虚君,名义上乃天下共主,实则朝廷大权皆让渡给了士家。


        

天子为虚君,曹操为实权丞相,与士家分享权力,共治天下。


        

这便是荀彧设想中的理想世界,正好形成了三方平衡。


        

如此一来,则避免了再出现桓帝和灵帝那样的昏君,掀起党锢之祸,搞得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可惜曹操不这么想,非要把汉天子那个虚君踢掉,自己来做皇帝,而且不做虚君,还要做一个有实权的实君。


        

如此一来,秦国便成了天子与士家共治天下,只能实现两方平衡。


        

理想不同,所以荀彧死了。


        

但现今这个局面,荀攸及荀氏一族却是支持的。


        

毕竟九品官人制之下,荀氏这样的顶级大族分的蛋糕最多,身在秦国的几十名荀氏族人,从朝廷到地方,皆是位居高位。


        

可若是转投刘备,这样的优待特权就没有了。


        

想要做官,你只能参加科考,考上了才能出仕为官,考不上你就只能在家里蹲着。


        

荀攸自然有信心,哪怕不靠名气资历,光靠自己的能力,依旧能在新朝爬上高位。


        

三公可能是悬,九卿绝不在话下。


        

他也相信,荀氏一族中,有真才实学,能通过科考做官的优秀子弟,亦不在少数。


        

问题却在于,荀氏子弟那么多,并非人人都饱读诗书,虚有其表的水货同样不少。


        

他们大概率一辈子都不可能通过科考,也就意味着,此生与出仕为官无缘。


        

这些人怎么办?


        

相较于九品官人制的“残酷”,九品官人制之下的秦国,哪怕是荀氏子弟中的那些草包,却照样能靠着家族的门荫为官。


        

汉与秦相比,效忠于秦,明显对荀氏一族大多数人最为有利。


        

故而荀攸权衡之下,自然要拼尽全力捍卫秦国。


        

捍卫秦国,就是捍卫荀氏一族的利益。


        

曹仁当然明白这些利弊权衡,方才有了适才那般讽刺刘备的话。


        

“照目前看来,杨德祖这诈降之计,确实是成功了。”


        

“三日之后,刘备多半会将重兵云集于南门外,等着我夺门放他入城,北门围兵定然空虚。”


        

“骠骑将军,速速做好准备,由北门突围吧。”


        

听得荀攸的判断,曹仁哈哈一笑,当即便责令诸将,为突围事宜暗中做准备。


        

“骠骑将军,还有一件极为重要之事,恐怕要有所部署。”


        

杨修却忽然开口。


        

曹仁忙问何事。


        

“三日之后,若是城中没有发动兵变,没人为汉军打开南门,刘备必然会心生警觉,修只怕他会即刻对南门发动进攻。”


        

“所以我们尚需部署一支兵马于南门,阻挡刘备攻城,为我们主力突围尽可能的争取时间才是。”


        

杨修的提醒令曹仁蓦然省悟,目光即刻扫向了在场众将。


        

众将们却各自低下了头,有意回避曹仁的注视,生恐被选中去南门殿后。


        

人人都知道,到时要面对刘备重兵攻城,若不能及时撤出,大概率要葬身在南门。


        

这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近乎于炮灰的任务。


        

大家都不傻,又有谁愿意主动去做炮灰呢。


        

曹仁见无人请缨,脸色不由一沉,便只好抬起手来,自己指派一人。


        

“骠骑将军,末将愿担此重任,为我主力断后!”


        

关键时刻,一员年轻武将出列,慨然请缨。


        

请战者,正是郭淮。


        

曹仁大喜,脸上不禁浮现赞许之色,同时失望的目光,却瞥向了乐进朱灵等人。


        

你们这帮老人,都是曹家老臣了,关键时刻却都惜命,做起了缩头乌龟。


        

看看人家郭淮,年纪轻轻,又归顺大秦没几天,却能在生死时刻铤身而出。


        

你们就不觉得脸红吗?


        

乐进朱灵等人,心下皆觉惭愧,干咳的干嚎,扭头的扭头。


        

“郭伯济,本将没有看错你,你果然是忠肝义胆之事!”


        

曹仁起身上前,重重一拍郭淮肩膀:


        

“挡住大耳贼的重任,本将就交给你了,你务必要尽可能的为我主力争取时间!”


        

“到时我会以狼烟向你发信号,一旦狼烟升起于北门外,你即刻率军前来会合。”


        

“此番若能突围成功,你和杨德祖皆位列首功,本将必会向天子请命,重重封赏提拔尔等!”


        

曹仁又是语重心长叮嘱,又是画大饼。


        

郭淮则一拱手,义正严辞道:


        

“末将身为大秦武将,为大秦尽忠赴死,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骠骑将军请放心,末将拼上这条性命,也必为骠骑将军死死拖住刘备!”


        

曹仁很是满意,又拍着郭淮肩膀,大大的赞许了一通。


        


        

三日后,入夜时分。


        

曹仁扶剑立于残破的北门城楼上,凝视着不远处的汉军围营。


        

这座城墙,已是摇摇欲坠,汉军最多再轰击五日,城墙必定全线崩塌。


        

“骠骑将军,我五万兵马已集结完毕,时间紧迫,我们速速出城突围吧。”


        

乐进登上城头禀报。


        

曹仁却并未回应,反是抬手指向北营:


        

“公达,德祖,你们说大耳贼当真中计,将主力调至南门,北面敌营当真兵力空虚了吗?”


        

箭已上弦之时,曹仁却忽然又心虚起来。


        

荀攸目光远望着汉营,却无法给他一个肯定的回答,以安其心。


        

“骠骑将军放心,北面围营中最多只有一万兵马,大耳贼定然已中计!”


        

身旁杨修却斩钉截铁。


        

曹仁目露奇色,回头问道:


        

“德祖,你何以断定,敌营中仅有一万兵马?”


        

杨修抬手遥指汉营,冷笑道:


        

“其实早在骠骑将军决定突围时起,修便仔细观察过北面敌营,细数过汉营上空的炊烟之数。”


        

“今日敌营上空的烟柱之数,足足比前几日少了一倍有余,由此可推断出,北营中汉军数量至少也削减了两到三万。”


        

“修因此才敢断定,北营的汉军数最,最多一万余人。”


        

曹仁恍然大悟,脸上疑色一扫而空,统统变为惊喜赞叹。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没想到,德祖你心思如此细腻,竟能想出以这等手段来判断敌营虚实!”


        

“好好好,如此本将就安心了,区区一万汉军,焉想阻挡我五万雄兵!”


        

大赞过杨修后,曹仁再无犹豫,欣然喝道:


        

“传本将之命,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全军将士,随吾杀出北门!”


        

“我们突围去雁门!”


        

号令传下。


        

紧闭的残破城门悄然打开,吊桥徐徐放下。


        

曹仁跃马而出,荀攸杨修紧随其后。


        

乐进,朱灵等众将,催动五万大军,如潮水般涌出城门,扑向了灯火通明的汉营。


        

此刻。


        

南门城头上,郭淮亦是扶剑而立,目光凝视着北门方向。


        

马蹄声响起,一骑飞奔而至,登上城楼。


        

“启禀将军,曹仁已率主力出北门,杀奔汉军北营而去!”


        

郭淮眼神微动,轻吐了一口气,转身望向了城外。


        

“曹仁,你视我并州人性命为草芥,那就别怪我郭淮背弃你曹家了!”


        

郭淮冷冷一哼,拔剑在手,大喝道:


        

“点起烽火,打开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是作者:堂燕归来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