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一百七十三章 立教导队,构想军院!
夜间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一支军队。


        

两个主官。


        

军事主官、督察主官。


        

胡宗宪超绝的军事智慧还在展现。


        

张居正、高拱、李春芳、陈以勤心悦诚服。


        

不过。


        

这还不是胡宗宪的全部,胡宗宪望着同僚们,继续述说了对军将的第三条限制,道:“三,非紧急战时集体决策。”


        

“在绝大多数时候,战争状态不是长久的,或者说,战争激烈程度较低。”


        

胡宗宪向张居正几人介绍了军队的常态。


        

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果真进行统计,和平时间,远远超过战争时间。


        

以大明朝为例,偌大的大明疆域,只有九边九镇、东南沿海的军队需要保持长时间且高强度的警戒外,其他边域绝大多数时候是没有什么战事发生的。


        

而且,东南剿灭倭寇后,东南军队已经不再需要时时刻刻盯着无垠的大海。


        

同样,鞑靼俺答封贡后,从宣府镇往西的七座边镇,被劫掠入侵的可能大大降低。


        

蓟州镇更是没有被劫掠入侵的可能。


        

目前来看,整个大明朝疆域,仅有辽东镇仍然受到较大的异族威胁。


        

但那和鞑靼没什么关系,主要是建州女真族,在故意与辽东镇制造不小的摩擦。


        

而建州女真族野性难驯,不排除可能大举进攻辽东镇的可能。


        

除此之外,以胡宗宪的判断,紧绷了二百年神经,早已身心俱疲的大明朝军队可以分批次进行休整。


        

最关键的是,在和平阶段,胡宗宪认为指挥军队的权力没有必要全归于主将一人。


        

如果军政分离如预想中进行,总幕僚部、督察部建立,在和平阶段,军队完全可以三方商量着来,进行集体决策。


        

当然,胡宗宪没有忽略紧急军情的情况,在那些特殊时刻,是没有时间进行集体决策的,那一切军权重归于军事主官,也就是主将。


        

和平阶段互相牵扯,战争阶段以主将命令为主,总幕僚部、督察部竭尽全力配合。


        

这既能有效防止和平时间军将利用手中军权发动叛乱,也能避免战争时间将不知兵,兵不识将,影响军队的战斗力,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要是说督察主官的设立,分化了主将一半的权力,那将阶段分为战时、非战时,又分化了主将一半的权力,甚至是六成的权力。


        

张居正的算术不错,以胡宗宪对军中主将的限制,在紧急战时,军中主将手里的权力其实没有消减,且因为专人专事,能让军中主将展示出十二成,或更多的军事才能。


        

可在非紧急战时,军中主将手里的权力,仅有现在的两成,总幕僚部、督察部,成了压在军中主将肩上的两座大山。


        

如若都这样了,军中主将还能率领己部发动叛乱,要么是总幕僚部、督察部太过无能,要么是军中主将个人魅力冠绝古今。


        

重重限制,足以让心有反意的军将为之绝望。


        

张、高、李、陈几乎同时点点头,表达了认同。


        

军政分离国策中军队非紧急战时集体决策初案通过。


        

杜绝了军将割据一方可能后,内阁的气氛突然间和谐了起来。


        

张居正、李春芳、陈以勤很早以前就表示吏、礼、兵、刑、工五部衙署会配合,如今,高拱也表示了户部会配合。


        

户部掌全国朝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财政是万事之先,户部能够配合,对军政分离国策具有重大意义,嗯,就是给银子,给粮食,给东西。


        

截止到嘉靖四十年春,大明朝在册军队将士数量高达一百八十万人。


        

而实际且有战斗力的将士,据内阁估算,能有八十万人就不错了。


        

吃空晌的,老弱病残的,在大明朝军队里再常见不过了。


        

胡宗宪提议在军政分离之初,对军队进行内肃,立刻就得到了张居正的支持。


        

在提议对大明朝军队进行更换装备时,高拱没有了反对,哪怕胡宗宪提议如能解籍,恢复征兵制征兵,提高军饷、粮饷,高拱也没有反对。


        

内阁的和谐局面,让从玉熙宫归来的内阁中书舍人刘台不禁有些恍惚,以为是走错了地方,退出去看看,是政务堂的匾额没错,人,也是师相、阁老五人。


        

见到门生在门口‘鬼鬼祟祟’的,张居正笑容一滞,冷下了脸,道:“圣上那里怎么说?”


        

“回师相,圣上诏师相和阁老们即刻入宫觐见。”


        

……


        

玉熙宫。


        

张居正领着阁员们觐见,恭声道:“吾皇圣安!”


        

“平身吧。”


        

朱厚熜坐在御座前,望向吕芳,道:“搬绣墩来。”


        

吕芳领命。


        

五个绣墩,左边放了两个,右边放了三个。


        

张居正拉着胡宗宪来到左边落座,军政分离的事,内阁的主角,一个是他,一个是胡宗宪。


        

高拱、李春芳、陈以勤便依次在右边坐了下来。


        

朱厚熜高坐御座。


        

吕芳在旁恭候。


        

大殿内的众人,竟有种熟悉的感觉,似乎严嵩内阁的模样又回来了。


        

一念至此,就不再往下想了,还将这想法抛到了脑后,严嵩内阁早死了。


        

这是张居正内阁!


        

“朕听说内阁在议军政分离国策初案,议到了哪里,议出了什么,和朕讲一讲。”朱厚熜望着几人,露出了笑。


        

圣心愉悦的信号释放出来,内阁五人立时松了口气,胡宗宪站起身,恭答道:“回圣上,臣进言在军政分离后,在军队中建立总幕僚部……”


        

内阁发生的所有事情,胡宗宪娓娓道来,朱厚熜不时点点头,对胡宗宪,对内阁的想法投去赞赏。


        

胡宗宪说完。


        

朱厚熜让吕芳端了杯水过去,然后道:“在军中建立总幕僚部、督察部,朕认为没有问题,户籍解了就解了。


        

非紧急战时集体决策,朕也认为没有问题,但就这样了,军政分离还是简单了些,幕僚部、督察部都建立在大营、边镇级上,却没有深入军中,与普通军士有直接接触。


        

军中的文职,不是高高在上的代表,朕觉得,在百夫长一级及以上设立教导员,去替朕教导和安抚普通军士。


        

等军政分离后,朕希望看到军中将士的晋升有更明确的方式方法,对一些有上进心的军将、军士,朕有个构想……”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是作者:江中斩蛟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