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98章:天赋怪怎么比得过挂b
夜间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讲武堂章程下放,苏定方拿到章程后,看到上面的讲师名单,感觉到压力山大。


        

这里头的人,陛下太子抛开不谈,李靖也不谈。


        

其他的,比他的上司都还要大上一级。


        

“太子待我甚厚,不知何以为报啊。”


        

苏定方心惊胆战,又倍感殊荣。


        

裴行俭建议道:“将军,听说太子也要去当讲师,将军何不把自己的心得,整理成册,献给太子呢。”


        

跟随苏定方学习多年,裴行俭知道师父的军事才能,绝对不亚于那些名将们。


        

只是得不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已。


        

太子都没读过几天兵书,现在讲学肯定空白,苏定方献的心得,就等于帮着太子备课了。


        

哪怕是照本宣科,谁也不能说太子讲得不好。


        

“好想法。”


        

苏定方肯定后,连夜为太子赶制备课内容,次日一早,就送往东宫。


        

李承乾对此哭笑不得。


        

他自然有自己的准备,否则怎么去招揽心腹。


        

“这份心得,孤且收下了。”


        

“殿下若有不明之处,可随时唤臣注释。”


        

“好,有劳苏将军了。”


        

“这是臣的本分。”


        

苏定方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太子的形状了,毕竟这份恩情来的太重。


        

李承乾感觉,如果自己拉着苏定方去谋反,估计是会跟着一起的。


        

苏定方走后,李承乾拿起兵法心得看了看。


        

确实是干货满满,其中还有不少引经据典。


        

历史上,苏定方的功绩主要体现在唐高宗时期。


        

西灭突厥,东平百济,南镇吐蕃,纵横万里,“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西域诸国震慑降服。


        

更难得的是,苏定方在人生的最后时光却依然被委以重任,“为诸将节度”,以七十多岁高龄默默镇守在吐蕃战场的最前线。


        

而后边疆病逝,配享太庙。


        

可以说自李靖死后,大唐军神的头衔就到了苏定方这里。


        

现在的苏定方,在军事能力其实已经很是成熟,欠缺的只是表现自己的机会。


        

跟他差不多的,还有一人。


        

下午。


        

陈云超告诉太子:“殿下要的人,明天即可抵达了。”


        

“明早安排他直接进宫。”


        

“是,殿下。”


        

这就是薛仁贵了。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世族,是山西绛州龙门人。


        

绛州就在洛阳边上,距离长安也就隔了两个州。


        

来回有个十来天的功夫就行了。


        

——


        

夜。


        

灞桥驿。


        

“今晚宵禁,进不了城了,明日一早,咱们就进城。”


        

“这趟差事,也算是完成了。”


        

“说起来,你小子运气真好,也不知太子殿下从哪里听到你的名字,竟然直接点名道姓要见你。”


        

“想来这往后,薛兄弟受太子赏识,跟我们这些卫士不同,必定要飞黄腾达,青云直上。”


        

“届时再见了,可莫要装作不认得。”


        

为首的东宫卫士笑呵呵的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亲近巴结。


        

原本他以为是哪个世家子弟,到了地方才发现薛仁贵家里不仅不富,还很穷困,连个饱饭都吃不到。


        

当然,这跟薛仁贵的饭量也很有关系,要是敞开肚皮吃,怕是早把家里给吃垮了。


        

这些日子在驿置吃饭,办差的他们自然都是免费吃喝。


        

然后他们就被薛仁贵惊人的饭量惊吓到了。


        

一人吃七八个人饭量,这是个什么鬼玩意,简直跟个饿死鬼投胎似的,怕是饿死鬼投胎都没这么能吃吧。


        

一碗碗米饭上还不够,最后薛仁贵直接抱着木桶吃。


        

这样的人,看着都怕。


        

先前卫士们还以为薛仁贵饿久了,后来发现每餐都这么吃。


        

闲暇之余卫士们好奇,比试力气。


        

结果三个人都拉不动吃饱的薛仁贵。


        

那就更不用说拳脚功夫,刀剑功夫了。


        

“定不敢忘记诸位兄弟。”


        

薛仁贵拱手,神情肃穆。


        

卫士们哈哈笑着:“搞这般正式干嘛,早些休息,明日天不亮就要起床了。”


        

“见了殿下没精神,还以为是我们亏待你了。”


        

晚间,薛仁贵躺在床上,看着窗外明月,心里憧憬期待。


        

薛仁贵是世家子弟,可惜到他这辈家道已经没落,且父亲早亡,自小过着贫寒的生活。


        

一直在家务农的薛仁贵,三十岁的时候,听别人说迁移祖坟能给人带来好运,就想把自己家的祖坟迁移一下,希望借此带来好运。


        

妻子柳氏说,有才华的人要把握好时机,而不是去靠运气,现在皇帝亲征辽东,正是用人之际,你学了那么多的本事,为什么不去军队建功立业?等将来立功回来,再改葬父母也不迟啊!


        

薛仁贵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去绛州城投奔了张士贵将军。


        

现在的薛仁贵二十八岁,比历史上提早了两年,严格来说一年多,毕竟马上就要过年了。


        

其实他是想在家过完年,再来长安的,但妻子柳氏说,太子赏识你,你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哪里还有机会。


        

薛仁贵于是就跟着东宫卫士出发了。


        

“我真的会被太子赏识吗。”


        

带着这份担忧,薛仁贵进入梦乡。


        

次日一早,薛仁贵随着东宫卫士们进城。


        

高大的城墙,宽阔整洁的街道,密集的人群,一直生活在乡下的薛仁贵,哪里见过这样的场景。


        

一直到东宫,人都是懵的。


        

“你就是薛仁贵?”


        

当踏入东宫正殿时,一道声音让他惊醒,连忙跪地磕首:


        

“小民薛仁贵,拜见太子殿下。”


        

“起来说话。”


        

“是。”


        

李承乾打量着薛仁贵,这是个一米九高的魁梧大汉。


        

这样的身材在东宫也不算太过出众,东宫卫士作为太子依仗,基本都在一米八起步,一米九的很常见。


        

“孤听说你很能吃?”李承乾好奇问道。


        

薛仁贵一下子就紧张了,他担心太子因为他太能吃而嫌弃,慌忙回道:“不能吃,不能吃,吃得不多。”


        

“哈哈哈哈。”


        

李承乾顿时被薛仁贵这个样子逗笑。


        

笑完后问道:“你今日吃了早膳否?”


        

薛仁贵犹豫后回道:“没吃。”


        

李承乾吩咐道:“文忠,让人拿二十个羊肉夹胡饼,再来一大碗羊肉汤送来。”


        

“孤且看看,他能吃多少个。”


        

“是,殿下。”


        

不多时,满满两盆子羊肉夹胡饼端了过来,还有一大碗羊肉汤。


        

薛仁贵迟疑着不敢上手。


        

李承乾道:“吃吧,先把肚子填饱了,难道在孤这里,还能让你饿着?”


        

“等你吃完,去孤的演武场,孤要看看你的武艺如何。”


        

听到太子这样说,薛仁贵也不含糊。


        

拿起羊肉夹胡饼就吃了起来,几口下去一个就没了,连汤都不用喝。


        

李承乾都担心他噎着,可薛仁贵就跟个没事人一样。


        

他吃过胡饼,也就吃过两次,还是给儿子买来庆生时,尝过一点。


        

现在这羊肉夹胡饼,别说吃,看都没看见过。


        

放在旁边呢,香气就钻到鼻子去了,那还不得多吃两口。


        

李承乾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看吃播一样,两大盆的羊肉夹胡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减少。


        

什么叫狼吞虎咽,这个词在薛仁贵这里表达得极其立体形象。


        

半刻钟不到,二十个羊肉夹胡饼就进了薛仁贵的肚子。


        

然后就看到薛仁贵端起那盆羊肉汤,比脸还大的盆。


        

咕噜咕噜,一口气给全部喝光,汤汁都没有一滴洒出来。


        

“吃饱了吗?”李承乾好奇问道。


        

“大致是吃饱了。”薛仁贵有些犹豫的回道。


        

他其实更想吃米饭,米饭可比羊肉胡饼更扛饿。


        

李承乾又忍不住笑了出来,对于薛仁贵这般摸样,是真讨喜。


        

“走,既然吃饱了,就去演武场消消食。”


        

“正好,你来给孤推四轮车。”


        

李承乾最开始的说法,就是找个力气大的人,来给他推四轮车。


        

在陈云超的指导下,薛仁贵小心推着太子四轮车,向着演武场的方向过去。


        

心里想着,果然是太子,原来平时脚都不用沾地的。


        

校场上,阳光洒下,熠熠生辉。


        

薛仁贵握刀而立,手腕一抖,刀光如闪电划过。


        

猛踏一步,长刀劈下,势如开天辟地,地面微颤。接着转身挥刀,刀光如银练,密不透风。


        

换长枪,枪尖指天,如沉睡巨龙。身形如猎豹冲出,枪法如蛟龙出海,灵动多变。


        

“给他上战马,强弓。”


        

李承乾很想看看,有着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箭术有多么高超。


        

只见场内薛仁贵翻身上马,一石硬弓在他手里,跟个玩具一样,轻松拉开毫无压力。


        

纵马奔腾,弯弓搭箭,三十步开外,三十枚箭矢赫然定于箭靶中心。


        

“彩!”


        

看的东宫卫士们不由大声喝彩。


        

这是他们自太子后,再见到的一名神箭手。


        

陈云超目瞪口呆,他就是给太子去寻了个推车来的,结果来的是这么个猛将?


        

先前武艺的展示还没太多感觉,这手箭术,已与太子不相上下,堪称离谱。


        

“云超觉得如何?”李承乾笑问道。


        

“臣自愧不如。”陈云超低声回道。


        

他明白,从这一刻起,薛仁贵必然要受到太子赏识,甚至,很有可能超越自己。


        

但他虽然羡慕,却没有嫉妒,这样的才能,在哪里都会发光。


        

羡慕的,是这身武艺,那一手箭术。


        

演练完后,薛仁贵回到太子身边,这般强度的演练,连汗水都没几滴,估摸着就是热热身。


        

古代猛将之天赋,恐怖如斯,简直骇人听闻。


        

李承乾问道:“力气很大,能开几石弓?”


        

薛仁贵摇头道:“臣不知,没试过。”


        

家中贫寒,弓箭都是自制的,没得好弓。


        

李承乾也生起一股好胜心,站了起来:“来,孤跟你比试比试力气。”


        

薛仁贵连忙摆手:“臣不敢。”


        

李承乾笑道:“就掰手腕吧,你若是赢了孤,孤便赐你东宫校尉之职。”


        

薛仁贵眼睛一亮,不由道:“殿下所言可保真?”


        

他是懂行的,东宫校尉,可是从六品上。


        

从一介白衣到从六品上,可谓是飞跃式升官。


        

李承乾道:“君无戏言,可若你要是输了,那就只能当个旅帅了。”


        

内侍文忠,左内率陈云超听太子这般说,眼神迥异。


        

他们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赐旅帅之职,意味着什么。


        

太子这是准备把薛仁贵放到讲武堂去啊。


        

不过从输赢的安排来说,太子对自己的力气,也很有信心。


        

“好,那臣便得罪了。”


        

薛仁贵感觉自己胜券在握。


        

论比试力气,长这般大,他还没输过谁。


        

李承乾起身,一瘸一拐的朝着旁边的石墩子走去。


        

薛仁贵这才知道,原来太子有腿疾。


        

“殿下,这样不公平。”薛仁贵开口道。


        

李承乾问道:“怎么就不公平了。”


        

薛仁贵解释道:“对殿下不公平,掰手腕也要用到腿部的力气,然殿下有腿疾,不能发挥全力。”


        

李承乾笑道:“小瞧孤,那你自己来试试,不就知道了。”


        

薛仁贵小心翼翼道:“殿下,如果是这样输了,你可不能不认账。”


        

面对这番赤子之心,李承乾道:“放心,孤便是有腿疾,也能胜你。”


        

薛仁贵见太子坚持,便也不再推辞,于石墩子上半蹲而立,伸出右臂,摆好姿势。


        

李承乾也伸出手臂,两人的手掌紧紧握在一起。


        

薛仁贵手掌粗大,握在一起,比李承乾要大了一圈。


        

一旁的侍从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大气也不敢出。


        

随着内侍文忠喊开始,薛仁贵当即上了力气。


        

薛仁贵知道自己力气大,不敢用力过猛,生怕伤到太子。


        

然而不断增加的力气,就好像泥牛入海,纹丝不动。


        

“你若只是这点力气,可就是输定了。”


        

李承乾感受到手里的力气,面色如常。


        

“殿下,得罪了。”


        

这一刻的薛仁贵也知道,是自己小瞧了太子,当下不自觉地微微弓起膝盖,身体重心稍作移动,腿部暗暗使力,浑身的力气都压在手掌上。


        

李承乾感觉到手部的力气,也认真起来。


        

屏气凝神,右臂开始发力。


        

薛仁贵眼睛圆瞪,他感觉自己握住不是手,是一块精铁。


        

犹如一座高山压向了自己,即便再怎么反抗,那座大山依旧是稳稳的压下来。


        

哪怕是使出了平生最大的力气,也无济于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腕逐渐落下。


        

胜负已分。


        

卫士们纷纷为太子喝彩。


        

“臣输了。”


        

薛仁贵很沮丧,不是因为自己输给了太子,而是校尉的官职没了,只能当个旅帅。


        

同时也为太子的力气感到极其震撼,在他看来有些瘦弱的太子,竟然蕴藏如此巨大的力气。


        

陈云超站出来笑着说道:“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的旅帅,哪里是校尉可以比拟的,便是我都想去当了。”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是作者:执笔见春秋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