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32章:魏王比太子差远了
夜间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父皇,我又输了。”


        

太极宫中,李泰有些无奈的说道。


        

在入宫后,父皇就拉着他玩太子设计的游戏,沙盘兵棋。


        

从未见过的玩法,全新的娱乐模式。


        

瞬间就引起了李泰的兴趣。


        

还没上手,李泰就明白为什么父皇昨晚会留宿东宫了。


        

这确实非常吸引人。


        

李泰本身也是懂一些军事的。


        

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在皇家学府的培养里,就有跟军事有关的课程。


        

对于兵法战术这些,自然不陌生。


        

至于军事能力的话,这个就因人而异了。


        

然而李泰本身的水准,顶多就是跟普通的将军差不多,这不是说在领兵作战上面,而是指纸上谈兵这块,理论作战水平。


        

要说起来,比杜荷都要差一些。


        

所以,在吃透了兵棋游戏玩法后,李泰开局就是毫无悬念的三连跪。


        

三局花费的总时间,也就半个多时辰。


        

人跟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跟狗还要大。


        

李世民甚至只需要调动一半的兵力,就能轻易突破李泰的防线,甚至连战术都不需要发挥多少,李泰就招架不住了。


        

虐菜是很爽的事情,但如果接二连三的话,就很无聊了。


        

三局过后,李世民已经没有了兴趣。


        

回想起跟太子的对弈,那才叫一个快乐啊。


        

“青雀让父皇失望了。”


        

李世民没有说什么,但李泰已经感觉到了父皇的情绪。


        

“没事,本来你在这块,也非是擅长。”


        

“今日朕叫你来,是让你多多熟悉这兵棋推演。”


        

“去往高丽的使者已经回来,渊盖苏文果真有不臣之心,征讨高丽在所难免。”


        

“你多熟悉熟悉兵法战术,对你来说是个好事。”


        

“不要想着什么事情都去交给别人,那是你的兵,你要多去看看,否则这领兵的意义又在哪里。”


        

其实李世民掌控的消息渠道,是很广泛的。


        

作为曾经打遍大半个江山的李世民,如何不知道情报的重要性。


        

只是没有后世朱元璋搞锦衣卫那么夸张,基本上想知道的消息,都能打听到。


        

李泰把府兵替换世家精锐这事,李世民没有去管。


        

这本身也是在他的算计之内,相当于另外意义上的抽调世家的兵源。


        

包括扬州打造海船,都有李世民的默许。


        

目前给予李泰的,只有五千兵力,实际上在正式发动对高丽的战争后,李泰这边还是要给予扩兵的。


        

届时扩充的兵源,李泰大概率也是会以世家为主。


        

从战略的层次上来说,李世民这样的做法跟隋炀帝差不多,同样是消耗世家私兵。


        

只是在手段上,比较柔和,没有隋炀帝那么强硬罢了。


        

这样的手段,也非是李世民自己独创,当年其父李渊,就是这么操作。


        

用太子李建成跟李世民的争斗,挑起关陇门阀跟五姓七望的争斗,双方进行投资跟消耗。


        

只不过最后胜出的人是李世民罢了。


        

同样的手法,再次用到了如今太子李承乾跟魏王李泰的身上。


        

而五姓七望显然已经熟悉,跟李世民的配合很是默契。


        

曾经李世民能夺嫡,魏王李泰又如何不能夺嫡呢。


        

只要魏王李泰夺嫡成功,那么五姓七望就能再度回到朝堂,掌权中枢。


        

从世家的角度来看,即便是魏王夺嫡这里,失败了也不要紧。


        

吸取经验,再进行下一次就行了。


        

就算是太子李承乾赢了。


        

还有皇长孙李象,跟皇孙李厥。


        

千年世家,何曾在乎过一朝一代之得失。


        

以他们的底蕴,哪怕是现在亏损又如何,只需要成功一代,所有的亏损就全部能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明知这是李世民设下的陷阱,五姓七望还要往里跳的缘故了。


        

你李世民英明。


        

也许太子李承乾也英明。


        

就算是皇长孙李象继续英明。


        

但之后呢,哪有什么朝代,能代代出明君的。


        

至于世家为什么不等出个昏庸的君主,也是因为世家每一代人,都想自己从自己手上再建辉煌,而不是把希望跟荣耀,留后后世子孙。


        

谁不想青史留名呢。


        

“父皇,青雀知晓了。”


        

“自今日起,定会好生熟悉军事。”


        

李泰听出了父皇的不满,连忙表达道。


        

李世民点点头:“也不要太累着自己了。”


        

他就没想过李泰在军事上能有什么建树。


        

就现在那些世家精锐,也就名义上是听从李泰的话而已。


        

李泰听父皇这么说,心里想着,果然父皇还是关心我的。


        

迟疑片刻,李泰问道:“不知大兄在这兵棋推演上,能在父皇手下坚持多久。”


        

在李泰看来,这等兵法战术,天才能跟父皇对弈之人,屈指可数。


        

这里头肯定是不包括太子的。


        

即便这游戏是太子设计出来。


        

“一个半时辰。”


        

李世民开口说道。


        

他当然不会说,干了个通宵,输了一整夜,就最后一把打了快两时辰,才堪堪取得胜利。


        

这样可太丢面子了。


        

“大兄竟这般强。”


        

李泰下意识的惊呼。


        

他自己玩过,很明白能在父皇手下坚持一个半时辰是什么概念。


        

他自个连半个时辰都没达到。


        

在兵法战术上,一个太子,相当于三个自己有余。


        

“好好努力吧,你大兄正在打造沙盘,也就这几天的功夫,其他的沙盘就能造出来了。”


        

“到时候朕让他给你魏王府送一份过去,你也能在府中多多尝试学习。”


        

李世民没有正面回答李泰的问题。


        

因为太子只会比他想象中的要更加厉害。


        

原先李世民是不看好太子领兵作战的,但是现在就很期待起来。


        

那些运用在沙盘兵棋对弈里的战术,太子真的能把他们在实际战场中使用出来吗。


        

想到讲武堂如今的操练方式,分明就是奔着这些战术去的。


        

难怪太子重点在于操练军队纪律跟服从。


        

只有这样,才能让士兵成为兵棋中听令的棋子一样。


        

——


        

东宫。


        

跟李世民对弈了一个通宵,现在李承乾也没有什么兴趣了。


        

他遇到了跟李世民同样的情况。


        

虐菜已经没有了乐趣。


        

沙盘干脆就让赵节跟李德謇在玩,杜荷下值后,也会凑过去。


        

谁输谁下,三个菜鸟互啄。


        

基本上还是李德謇胜利为主。


        

对于那两个高丽王族,李承乾也没有审讯的意思,先关一段时间再说。


        

天天关在狭隘的牢房里,没人说话,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届时都不需要刑讯逼宫,想让其如何配合,就如何配合。


        

其实就现在来说,都已经是足够了。


        

两人根本不是什么硬骨头。


        

在抓进来的第一天,就已经做好了全部坦白的机会。


        

只是,你倒是派人来审讯啊。


        

此刻。


        

东宫监牢中。


        

饭菜被送进去的同时。


        

“我招,我全招。”


        

“帮我告诉将军,只要能放我出去,他让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高丽王族高卓翰,看到狱卒来送饭,当即大吼着喊道。


        

然而狱卒依旧没搭理他,送完饭就走了。


        

这样的情况不仅仅是他,包括另一名高丽贵族崔宗贵。


        

还有那两个最好的猎命郎君兄弟,同样如此。


        

猎命郎君两兄弟情绪就要稳定多了,至少在刺杀失败后,暂且还能活着,虽然还不知道能活多久。


        

李承乾不差这四口人吃饭,就先养着。


        

房玄龄那边的计划,现在能看到的,就是从齐王谋反这件事上。


        

但这对于李承乾来说,也算不得什么。


        

哪怕是阴弘智跳反,实际上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至于齐王污蔑他,那就更加可笑了。


        

有那个胆子吗。


        

没有直接准确的铁证,这对李承乾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


        

李承乾知道,房玄龄肯定不只是在阴弘智身上安排这么简单。


        

阴弘智跟齐王,很有可能是烟雾弹。


        

他真正的目标,应该是在其他方面。


        

贺兰楚石最有可能,其次就是侯君集了。


        

侯君集是吏部尚书,房玄龄正是他是上司。


        

再就是杜荷,赵节,李德謇,甚至是汉王李元昌都有可能。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房玄龄只是给魏王表个姿态,实际上什么也没做。


        

不过即便真是如此,李承乾也不会这么认为。


        

总要防范于未然。


        

暂时来说,李承乾也只能见招拆招了。


        

好在内侍文忠,已经搞定了其府内管家。


        

这个时候,李承乾并不知道那管家已经被房玄龄察觉到了。


        

目前李承乾需要处理的事情,除了讲武堂外,就是煤炭工厂了。


        

“殿下,晋王来坊。”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啊。


        

“快请。”


        

李承乾正好想找晋王聊聊关于开采煤矿的事情。


        

人就自己送上门了。


        

李治是不想来的,但又不得不来。


        

昨天他被李泰拉着,去了金吾将军府。


        

到了才知道,魏王要让他帮着拉人。


        

这下子就骑虎难下了。


        

不答应,就是当面得罪魏王,答应了,太子会怎么想。


        

只是都已经到了,李治也没有办法,只能跟着过去。


        

好在人已经被转移到了东宫。


        

但李治明白,他跟魏王一起到金吾将军府要人的事情,肯定会传到太子耳朵里去。


        

陆仝是太子的人,这在右金吾卫并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今天,李治是来解释,赔罪来了。


        

“昨日之事,请大兄不要误会,当时我并不知晓,四哥也没跟我说是什么事。”


        

要人的事情,李承乾已经听内侍文忠禀告过了。


        

“青雀总是喜欢玩一些歪门邪道,稚奴你可不要跟他学。”


        

“好生把右金吾卫的事务处理好,才是正事。”


        

李承乾笑着说道。


        

昨天听到这事的时候,就没有太当回事。


        

以李治的性格,加上同安大长公主的指导,自然不会轻易的就参与到他跟魏王的争斗中来。


        

即便是参与进来了,李承乾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换个角度说,如果魏王跟晋王联合起来,过于强势,完全对他形成压制的话。


        

二凤又要开始进行平衡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直接把晋王调往封地。


        

从天然的角度上来说,李承乾本身就是立于不败之地。


        

“此番前来,还有一事请教大兄。”


        

见到太子这么好说话,李治也放下心来,便开口说起其他事情。


        

“但说无妨。”


        

“是关于万年县治安之事。”


        

李治组织了下语言,道:“我去看了右金吾卫的甲库,卷宗堆积如山,没想到仅仅万年县,就有如此多的要犯在逃。”


        

“陈年累积的卷宗,整个甲库都要放不下了。”


        

“因此想了一个法子,还请大兄指导,可否能行。”


        

李治接着把想请捉刀人辅助抓捕的想法说了出来。


        

李承乾听完后,点点头道:“是个不错的办法,可行。”


        

“不过要注意,这些捉刀人本身便是不良,手里不少有过人命,若有了权力,更容易造成更大的损失。”


        

“这是一把双刃剑,好用,但要慎用。”


        

“在对捉刀人监督这块,要做好预防措施。”


        

李治拱手道:“谢大兄指点。”


        

李承乾笑道:“想来稚奴应该早有预防措施。”


        

“正好你今日过来,关于晋州那边石炭之事,如今也算是准备妥当,该起手了。”


        

长孙无忌的动作很快,也许两千万钱对他来说不算太大的事。


        

昨天就已经传来了消息,说筹备齐全了。


        

二凤那边就更不用说,直接调用就行。


        

现在开采煤矿的问题在于,需要一整套靠谱的班子,还有包括当地官府的配合。


        

管理班子是很重要的,李承乾已经让内侍文忠去找有类似经验的掌柜了。


        

当地官府这块,自然就问问李治。


        

李治在晋州干了两年,据说政务处理不错,还各个地方去进行了巡查,关注民生。


        

除了这些事情外,寻找一个比较容易挖掘的大型煤矿,也是首要之事。


        

不过就现在来说,露天煤矿还是很多的,毕竟对于煤炭的利用,如今比较匮乏,成本高昂的同时,利润也太少。


        

真正在煤矿行业有所发展的是宋代。


        

后世很难想象,拿着锄头,直接就能挖煤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甚至都不需要开太多的矿洞。


        

都不需要去找那些深埋地底的煤矿。


        

至少以现在的体量来说并不需要。


        

(本章完)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是作者:执笔见春秋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