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143章:大唐檄高丽及诸国书
夜间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或许对于单瑶来说,复仇便是她的人生全部意义。


        

她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单雄信,在她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单雄信就已经死了。


        

她是个遗腹子。


        

而她的母亲,也在生她的时候难产而死。


        

好在单雄信父亲的亲卫们,把她拉扯长大。。


        

陈奇想要劝说,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陈叔,你不要劝我了,我意已决。”


        

“他们说了,会帮我们安排进入到芙蓉园里。”


        

屋子里,单瑶语气坚定


        

这里的他们,便是一直资助他们这个造反团队的神秘人。


        

在单瑶很小的时候,这个神秘人就已经出现了,每次都会给他们大量的钱财。


        

可以说包括陈奇在内的十多个亲卫,他们结婚生子,家庭用度,都是这个神秘人提供的。


        

单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跟随亲卫们习练武艺,苦练十余年,只为给父亲报仇。


        

听到这话,陈奇无奈道:“我跟老张他们商量商量,看看明天如何行动。”


        

单瑶点点头,没有说话。


        

陈奇见此,也就走了出去。


        

从这边的宅院出了门,走了另一边的宅院里。


        

才刚进去,陈奇就被人一把拉住。


        

“老陈,你疯了吗,你还真让小姐去冒险啊。”


        

拉住陈奇的男子低声呵斥道。


        

“是小姐要去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宿命吧,二十二年前没有逃过,现在也不能逃过去。”


        

“当初没有跟随将军战死,是我一生的耻辱,现在是该要到了结束的时候。”


        

陈奇声音平静的说道。


        

他的话让老张也有些沉默。


        

当年的往事,不断在脑海中掠过。


        

作为单雄信的亲卫,将军被杀,他们竟然还苟活至今,这是耻辱。


        

“即便要死,也是我们去死,你不应该让小姐去。”


        

“她是个可怜人,不应该为了将军去死。”


        

老张神情有些激动。


        

陈奇微微沉默,道:“她享受了将军这么多年的荣耀,为将军而死,难道不应该吗。”


        

“如果不是我们,二十二年前,她就已经死在路边了,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听到这话,老张突然就愤怒了起来,一拳狠狠的打在了陈奇的脸上。


        

“你这畜生,你可还有半点良心,你的心都被狗吃了吗。”


        

“这么多年,我们抚养她长大,在我心中,她就像是我们的闺女那样。”


        

“难道你就没有半点亲情吗。”


        

“她也不应该因为我们的事情去送死,她应该还有更好的人生。”


        

被打了一拳的陈奇毫不在意,惨笑道:“更好的人生,你觉得她还能有什么更好的人生。”


        

“你看看,她现在被我们的谎言,已经欺骗成什么样子了。”


        

“在她的心里,除了复仇,还剩下什么,还能有什么。”


        

听到这话,老张犹豫片刻道:“也许,我们是时候该告诉她真相了。”


        

陈奇道:“行啊,那你去说啊。”


        

老张不说话了。


        

两人就这么坐了半天。


        

良久,老张开口道:“这次的刺杀计划怎么说。”


        

陈奇闷闷道:“太子参加元宵诗会,地点在芙蓉园,他说会安排我们提前进入,充当婢女,仆从。”


        

老张问道:“他是魏王党的人?”


        

陈奇摇头道:“应该不是,芙蓉园是魏王的地盘,在这里刺杀太子,他能逃得了干系?”


        

“五姓七望,就是不知道哪一家了。”


        

老张再道:“真让小姐去,就躲不过去了?”


        

陈奇无奈道:“这么多年,他们花了这么多钱,要不给他们点答复,你以为我们还能活下去吗,大家都得死。”


        

“你心里明白的。”


        

老张狠狠一拳砸在地面上,低声道:“也许当初,我就不该听信你的鬼话,搞这些歪门邪道的事情,更不应该把小姐牵扯进来。”


        

“为将军报仇,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事。”


        

陈奇冷哼一声,道:“若没有小姐这个名头,你觉得他们会资助我们?”


        

“得了这么多年的好处,你现在才说后悔?”


        

“儿子娶了媳妇,老父母安享晚年,家有良田百亩,你倒是去后悔啊,把东西都还给他们不就行了?”


        

“还有其他的兄弟们,你倒是去说啊。”


        

老张听闻这话,握紧的拳头,一下子就松了下来,无力道:“我们是骗子,骗了小姐,借用将军的名头,骗取钱财。”


        

“我死不足惜,只是小姐才二十二岁,为什么她要来承受这一切,我不忍心。”


        

陈奇平静道:“我也不忍心,但没有办法。”


        

“届时刺杀太子,我等先行动手,不要给小姐机会,让她逃走便是。”


        

老张嘴唇动了动,但最终还是没开口。


        

刺杀太子,逃走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陈奇警告道:“不要想着告诉小姐真相,念叨了一辈子的东西,如若颠覆,小姐不得发疯?”


        

“他们若从小姐那边得知真相,都会死。”


        

——


        

早朝。


        

太极宫,太极殿。


        

今天是太子的加封典礼。


        

仪式感还是挺强的。


        

内侍张阿难追这个宦官头头,拿着诏书高声朗读。


        

“维大唐贞观之年,圣主临朝,四海升平。太子承乾,天姿英迈,德范昭彰。”


        

“昔者,太子悯农之艰,殚精竭虑,创制曲辕犁。其器精巧,用之便捷,遂使田亩多获,百姓欢颜。此举惠及万民,功在社稷。”


        

“又以仁德为本,礼贤下士,亲善友朋。于学孜孜不倦,博古通今,为天下学子之楷模。”


        

“且胸怀大志,心系苍生,辅弼圣主,共理国政。其智其勇,其仁其义,皆为后世之典范。”


        

“今颂太子之功绩,特此加封农泽圣睿太子,昭告天下,中外皆知。”


        

百官朝拜:“臣等拜见农泽圣睿太子。”


        

农泽圣睿,这个封号是很高的。


        

华夏自古以来,农耕乃国之根基,百姓赖之以生,社稷依之以稳。


        

这就相当于给太子套上了一个免死金牌。


        

简单来说,历史上的李承乾谋反,是因为李世民的心软跟疼爱而免死。


        

那么现在太子谋反,大家就会考虑一个问题。


        

谋反这个现象的发生,到底是太子的错,还是皇帝的错。


        

这个加封,可以说给李承乾脑后上了个功德光环。


        

以至于房玄龄都有些迟疑,自己针对太子的计划,还要不要继续。


        

然而仔细一想,陛下肯定是不会放弃的。


        

以圣人平衡之道,现在既然把太子抬到这么高的层次,那么肯定后面就要想办法去进行压制。


        

否则魏王那边快速落败,陛下岂非要跟太子对上。


        

陛下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这里头的道理,比谁都要懂得。


        

那为何还要如此高抬太子呢。房玄龄略一沉思,就想清楚了。


        

曲辕犁一经推出,必然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笔墨,陛下是很在乎自己在史书上的评价。


        

太子有这么高的功绩,陛下却有功不赏,只因自己关系而去打压太子。


        

这要后世人怎么看待。


        

所以为了在史书上表现出父慈子孝,陛下才会选择如此行为。


        

从总的方面来说,太子声望高,也是利好大唐传承的。


        

房玄龄心下叹息,自己还是逃不了这关啊。


        

加封典礼后。


        

李世民又宣布了个重磅消息。


        

由张阿难再度朗诵《大唐檄高丽及诸国书》。


        

大唐皇帝诏示天下:高丽之国,本当恭顺事唐,同沐盛世之辉光。然今背信弃义,悍然不再臣服。此等逆行,实乃大悖天理,断不可恕。


        

大唐仁德布于四海,亦具雷霆之威。今决然对高丽施经济制裁之策。


        

断其互市之路,设关卡以拒其商品入境。严禁大唐之丝绸、瓷器、茶叶等珍稀之物流入高丽之地。


        

且尽逐境内高丽商贾,严禁其再度入境。


        

若有大唐商人胆敢私与高丽交易者,必没收其家产,重罚不饶。


        

另遣使者通告周边诸国,同断与高丽通商之渠道。


        

诸国当明,大唐此举乃为维护天下之纲纪有序,保四海之长治久安。


        

凡与大唐为善者,必同享繁荣之盛景。忤逆大唐者,必遭严厉之惩处。


        

望诸国谨遵大唐之命,共襄盛举,同伐高丽之不义。


        

传告檄文一出,群臣哗然。


        

大家虽然都知道高丽这边肯定是要打的了,但没想到在年初,这都正月十五都没过呢,直接就出檄文了。


        

经济制裁,这个新鲜的词汇都没听说过,但檄文里对此描述得很是清晰。


        

这对于高丽来说,绝对是个重大的打击。


        

“肃静!”


        

群臣作揖:“臣等谨遵圣命。”


        

随着大唐皇帝对高丽的檄文传告天下,一场针对高丽人的行动迅速展开。


        

长安,这座宏伟的都城,此刻仿佛笼罩在一片庄重的氛围之中。


        

一百零八坊的告示牌前,人群渐渐聚集。


        

檄文张贴其上,专人声情并茂地朗诵着,声音在街巷中回荡。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人们的心灵,宣告着大唐对高丽的强硬态度。


        

东市西市,曾经热闹繁华的商业之地,如今却迎来了一场巨变。


        

左右金吾卫与县衙差役联合行动,他们身着整齐的甲胄,面容严肃。


        

高丽商人开设的店铺前,官兵们迅速戒严,店铺被强制关闭。


        

店主们惊慌失措,有的试图求情,有的则默默地收拾着物品。


        

然而,在这强大的国家意志面前,一切求情都显得苍白无力。


        

街道上,高丽人被有序地驱赶着。


        

他们或背着行囊,或拉着简单的行李,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迷茫。


        

曾经以为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能够找到商机与安稳,如今却不得不面对被驱逐的命运。


        

人群缓缓移动,如同一条流动的河流,向着城门的方向涌去。


        

整个长安城仿佛都在见证着这一历史时刻。


        

坊与坊之间,人们驻足观望,低声议论着。


        

看着高丽人离去的身影,心中既有敬畏,也有担忧。


        

但更多的,是对大唐的坚定信心,还有身为大唐人的骄傲。


        

各国使臣纷纷行动起来,有的急忙修书回国,详述所见所闻,有的则四处奔走,试图打探更多大唐的动向。


        

这一刻,他们切身的体会到,大唐帝国的威严强盛,不容许任何的亵渎。


        

东宫里。


        

李承乾听着内侍文忠对长安城内情况的汇报。


        

在长安的高丽人其实不算多,一百多万人口里,大约也就数千到一万的规模。


        

这其中主要是商人,还有留学的学子。


        

王朝时代就是这样,皇帝的意志高于一切。


        

其实从李承乾的角度来看,这些高丽的百姓是无辜的。


        

有些高丽人定局长安,花费了大半身家,购置房屋,却在一日之间,多年努力化为乌有。


        

然有句话说得好,慈不掌兵。


        

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对这些高丽人进行驱赶,一是可以震慑诸国。


        

毕竟高丽本身就一直在拉拢大唐周边国家,共同挑衅大唐。


        

二是能对高丽国内,造成极大的政治影响。


        

这些返回高丽的百姓,部分人或许明白事理,但更多人会把矛头对上高丽的统治者,发泄他们的愤怒情绪。


        

至于同仇敌忾的可能性,几乎不太会发生。


        

毕竟说到底,高丽一直是大唐的附属国,渊盖苏文叛乱,杀死大唐册封的辽东郡王,拥立新王,这本身就是谋反行为了。


        

这一波,大唐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高丽发动舆论攻势。


        

有没有可能高丽也学大唐这样,驱赶境内大唐人出高丽。


        

要真是如此,李承乾做梦都会笑醒。


        

都不用大唐出兵,高丽就要乱成一团了。


        

要知道在高丽临近大唐的这些城池里,生活着大量隋朝遗民,士兵。


        

他们都是在隋末乱世的时候,去高丽躲避战乱。


        

又或者是战败的将领,带着士兵投奔高丽。


        

这才使得高丽在隋末后,迎来了一波整体国力的拔升。


        

渊盖苏文之所以能杀死辽东郡王,掌控高丽,也是因为很多隋朝将领跟士兵到了他的手上,这么做,相当于自断臂膀了。


        

“孤明日夜里,参加元宵诗会,此番要防止高丽人狗急跳墙。”


        

“你去跟苏定方说一声,让他多调派一些兵力去芙蓉园。”


        

李承乾吩咐道。


        

高丽人肯定是没有彻底被赶绝的,定然会有少部分被人藏了下来,又或者是隐藏了高丽人的身份,没有被查出。


        

毕竟从面相上来说,都穿上汉服的话,高丽人跟大唐人的样貌相差不大。


        

金吾卫跟两县公廨的差役,也不能凭借说谁长得像高丽人,就把人给驱逐长安吧。


        

内侍文忠迟疑道:“殿下,如今长安动荡,风声鹤唳,要不明日的元宵诗会还是不参加了吧。”


        

今天一道加封昭告,一道檄文。


        

太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本太子针对高丽的事情,在有心人的眼里,也算不得什么秘密。


        

况且这里头还有魏王党人帮着宣传。


        

而大唐本来就是包容宽厚之国,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去想,驱逐高丽人,就是太子的主张。


        

作为大唐储君,太子的政治理念,便就是以后大唐的政策方向。


        

这样强势的太子,可没人愿意看到。


        

李承乾冷哼一声:“孤若不去,岂非是告诉天下人,孤怕了他高丽不成。”


        

“这长安城,还是大唐的长安城吗。”


        

内侍文忠赶忙回道:“殿下恕罪。”


        

李承乾淡淡道:“就按孤的吩咐去办吧。”


        

“是,殿下。”


        

(本章完)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是作者:执笔见春秋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