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33章:李世民:太子你这是要起飞啊
夜间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安市城城主府。


        

贺兰楚石一脸担忧的离开。


        

侯君集那边的情况,已经传了过来。


        

是陛下诏敕,废除了丈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的职位。


        

陛下此举,其实已经很是明显了,这是在告诉太子,你跟侯君集之间的那点事情,我已经知道了。


        

李承乾不在乎,可贺兰楚石很在乎。


        

因为他的所有权力,地位,都是来自于丈人侯君集。


        

原本来说,在太子这边,丈人是他最大的依靠。


        

如今,依靠没了,本来就不怎么重视自己的太子,自然就会更加忽视。


        

他想请太子出兵,阻拦李勣,然太子却拒绝了。


        

一时间,贺兰楚石不知如何作好。


        

府内。


        

李德謇道:“殿下英明,此刻若发兵阻止李勣,便是跟陛下翻脸了。”


        

“陛下如今,大概是不想跟殿下翻脸的,所以只是让班师回朝。”


        

李承乾点点头:“侯君集这块,确实没有办法,父皇给了密诏,在侯君集被拿下后,谁又敢反抗。”


        

不管从哪方面说,营救侯君集,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只是这样做,他跟二凤之间仅存的那点平衡就被打破了,等于是明着反对二凤,这不值得。


        

“好了,不说这事了。”


        

“侯君集即便被押回长安,至少在我跟父皇闹翻之前,性命还是能有所保障的。”


        

“现在继续说说关于军制的事情,诸位可是有什么想法。”


        

李承乾继续道。


        

侯君集的罪名,就是谋反罪,但李承乾知道,二凤暂时不会给他定下谋反罪。


        

一旦定下,等于他这个太子也只能废了。


        

如今李承乾手中有制造雷火之法,还有平定高丽的大功劳,加上本身手中的军队数量。


        

若二凤逼反,大唐将会内战不断。


        

就像是太子打高丽这样,雷火落在唐军阵营中,一样会有巨大的杀伤。


        

二凤能不能稳赢,这也是个未知数。


        

“殿下,这等军制,对于俘虏来说,是否过于优待了。”


        

李德謇问道。


        

李承乾的军队改革,主要就是在纪律,供应,俸禄这块。


        

大唐的府兵是没有固定俸禄的,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高丽的军队自然也是差不多。


        

但是现在,李承乾要打造职业兵,首先就是五万数目的军队,名神武军。


        

这五万兵,其中三万为高丽兵,两万为大唐兵,采取混合编制,军官九成就是汉人。


        

而这支军队,不仅是有固定的俸禄,包括餐食都有严格的标准。


        

甚至是战死的抚恤,后代子女赡养,老父母赡养问题,都有所安排。


        

而在这其中,并不区分大唐兵跟高丽兵。


        

只要是这五万军中的一员,都能享受差不多的待遇。


        

军官方面,会略微优厚一些。


        

还有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比如战死后,子女可免费上学,男子十六岁后,若能通过选拔考试,则能直接加入神武军。


        

家庭每月还能从当地官府,领取一定的口粮,并且赐予上告之权。


        

所谓上告之权,便是但凡是神武军或神武军的家属,若遇到不公平的事情,都可以直接上诉神武军高层进行处理,类似于军事法庭差不多的概念,但稍微有些不同。


        

这是为了保障神武军的家属,不会收到当地官府的欺负。


        

“以后不要说俘虏这些话,德謇,你要记住,从今往后,再没有谁是高丽人的说法,都是大唐的子民,不能搞区别对待,当一视同仁。”


        

李德謇微微低头:“是,殿下。”


        

苏定方想了想道:“殿下给予将士们这般厚待,谁还敢不为殿下舍生忘死。”


        

“神武军的名号,必然在以后响彻寰宇。”


        

“只是咱们现在手里的钱粮也不多了,或是要想点其他办法。”


        

五万职业军,不仅是一笔开支,而是属于长期开支,哪怕说每个士兵的俸禄都不算高,可叠加在一起,也不是个小数目。


        

现在来说,李承乾定下的俸禄,是按照铜钱算,神武军每人每月三百钱。


        

五万军,意味着李承乾每月要发放一千五百万钱的军饷。


        

三百钱很少,但在伙食这块,实行包吃包住,包括医疗免费,甲胄军服等军备都由军队提供。


        

在神武军服役的士兵,三百钱完全是属于白拿,可以直接补贴家用。


        

本身只要是神武军的士兵,家里面还能享受一定程度上的赋税减免政策。


        

不过暂且来说,这些政策在高丽这边,会比较好的实行,但在大唐,当地官府认可不认可,就是另外回事了。


        

“审判的事情,可以全面开展了。”


        

“相信我,高丽的贵族们,只会比你们想象得更加富有。”


        

二凤那边自然不可能给军费开支了,高丽国库这边,想都不用想,就是个大窟窿。


        

但李承乾可没打算就此停止,那就只能从高丽贵族的袋子里拿钱。


        

哦,还有新罗。


        

直接让新罗女王过来,不过是再来一次鸿门宴,反正最后历史上,新罗王族,也就是圣骨传承也会断绝。


        

现在不过是早一点罢了。


        

如果听话,还能稍微保留一点特殊地位,不听话就怪不得李承乾辣手摧花了。


        

次日。


        

有关于神武军的制定方案,很快就在全军通传。


        

那优厚的福利待遇,听到的士兵,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兵不仅包吃包住,每个月还能拿钱?


        

这样的事情,在如今的时代,完全是不可相信的。


        

随即,大选拔开始。


        

不是什么人都能进入到神武军的。


        

首先就是年龄限制,十六岁至三十五岁。


        

超过三十五岁,除军官外,神武军不再招收。


        

这年头普通百姓的身体状况一般不怎么好,到了四十,便开始下滑厉害。


        

三十五岁这个年纪,也是刚刚好。


        

毕竟这是经过后世科学计算出来的最佳年龄。


        

因为大选拔的关系,原本定于三日后出发高丽王都的事情,又延迟了几天。


        

一直到十月初九,李承乾这才开始启程出发。


        

这个时候,大量的民夫已经被遣散了。


        

更多的大唐民夫们,也开始逐一被安排到高丽的各个城池中去,担任武侯,县尉等官职。


        

虽说很多城池还没有去攻打,但已经不需要去攻城了。


        

只需要一道文书过去,自然而然就投降了。


        

——


        

长安。


        

高丽大捷的消息传了回来。


        

满城沸腾。


        

关于高丽战场的情况,报纸是会经常有消息传出的,这让长安的百姓们,也能知晓大概的情况。


        

比如盖牟城被攻破,又比如太子半日破辽东城。


        

那个曾经隋朝百万大军,三征高丽,都没有打下来的地方,如今只是花费了三个月,就已经全面平定。


        

作为大唐子民,都为此感到骄傲。


        

大量的文人书写诗词进行赞颂,不少商铺都趁机推出优惠活动。


        

李世民也进行了一次大赦。


        

各国使臣对大唐的态度,更加的卑微了。


        

这次大唐东征高丽,让许多国家看到了如今的唐军,是多么的强盛。


        

尤其是大唐的太子,吸引了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那雷火攻城之物,如今这天下,还有什么城池能够阻挡。


        

虽说李世民废除了侯君集,让李勣夺兵权,并且令平壤道行军也班师回朝。


        

但大多数人,是察觉不到这行为下,大唐皇帝跟太子之间的那些微妙关系。


        

按照正常人的角度来看,高丽被平定,大部分兵力回国,让民夫也能回家团圆,是大唐朝廷的恩赐。


        

这就是明面上的妥协。


        

不管别人怎么去猜测,只要李世民跟李承乾没彻底翻脸,那就能维持目前的和平稳定。


        

宫廷大内。


        

君臣议事。


        

李靖带来了最新的消息。


        

“陛下,李勣已经率领大军离开安市城,向营州行军。”


        

“侯君集其所属军队,已尽归李勣所掌控。”


        

李世民面色平静,问道:“太子呢,他有什么动作。”


        

“是否要派兵进行阻扰?”


        

李靖回道:“暂且没有任何动静,太子传令让新罗女王金德曼,即日前往高丽王都迎接车架。”


        

李世民微微沉默。


        

传令新罗女王,这其中含义,不言而喻。


        

不由冷哼一声道:“这般大的高丽还不能满足他,难道还要去折腾新罗吗。”


        

“诸卿觉得,太子此举,是何用意?”


        

李世民没有给太子下诏敕的意思,他清楚,即便是下达了诏敕,现在的太子,也不会听他的,反而是闹得尴尬。


        

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太多忌讳,直言道:“怕是太子想趁此机会,顺势吞并新罗。”


        

房玄龄眉头微皱,本想开口,迟疑了一下,又停止了下来。


        

现在这样的局面,已经不是谋反不谋反的事情了。


        

太子已经成了个难题,陛下现在都无法去解决。


        

只要太子不回长安,谋反的事情证据再是确凿,都只能暂且按下去。


        

逼反太子,对谁都没好处。


        

李世民眉头微皱:“太子是不是吞并了新罗,还要去征讨百济,难道他以为他的霹雳火,真的是无敌的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些高丽士兵,真的会听从他的命令?”


        

“别给朕到时候闹出了什么笑话来。”


        

想了想,李世民继续道:“传信给太子,告诉他过犹不及,要记得,他的手里,只有两万五千唐军。”


        

李世民是吃过亏的,所以很清楚,要想压制异族,须恩威并施,一味的施恩,只会让其越发嚣张。


        

听闻这话,众人不语。


        

最后目光集中于魏征身上。


        

劝谏陛下,还是要靠魏征啊。


        

魏征不负众望,作揖道:“陛下,臣认为此举不妥。”


        

李世民沉声道:“魏卿有何高见啊。”


        

语气有些不满,但魏征不在乎。


        

他早就习惯了。


        

回道:“如今太子携大胜之势,镇压高丽,图谋新罗,此时陛下传书信过去,必然不会被太子所看重。”


        

“臣听说,太子最近在大肆招聘大唐学子,前往高丽从官,不如陛下顺其意,多安排些国子监的学子过去,一是可以更好的治理高丽,二是能在太子遭遇挫折时,能更好的帮助太子渡过危机。”


        

有些话魏征也不好明说,这段时间,各路求官的,都求到他的头上了。


        

有些人情没办法,魏征也只能是写一封举荐信。


        

谁叫魏征是太子太师呢。


        

现在高丽那边当官,都已经被看作终南捷径了。


        

李世民这边得知消息后,也没有反对的意思,这便使得从者云集。


        

其实对于魏征,乃至于房玄龄,长孙无忌看来,太子吞并新罗,再征讨百济是好事。


        

赢是好事,败也是好事。


        

赢,则大唐开疆扩土,一统辽东半岛。


        

败,则散太子骄傲之心,或陛下跟太子之间,尚且有所缓和。


        

事到如今,很大程度上,废太子都已经不是李世民能说了算的,影响太大了。


        

本身李世民虽然对太子的举措感到很气愤,但就目前来说,还没到废太子的程度。


        

这么优秀的继承人,是真舍不得。


        

“就由着太子这般胡闹?”


        

李世民有些不情愿,总感觉很伤面子。


        

“也许太子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真能一统新罗百济,亦是幸事。”


        

长孙无忌迟疑几分,还是站出来给太子说话。


        

这局势,变来变去的,让长孙无忌都有些把握不住了。


        

原本觉得太子被废是肯定的,现在太子这么闹腾,陛下又如何下得去手,又怎么去下手。


        

昨天长孙无忌还在考虑,是不是要给太子偷偷传信,把他谋反已经暴露的事情告知,也好让太子早作安排,不回长安。


        

有这样的想法,说到底还是太子在战场的表现,获取的军功太夸张了。


        

比当年的陛下,还要强势几分。


        

算下来,太子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又要多上几分。


        

长孙无忌也不想跟太子去对着干了。


        

李世民沉吟片刻,对房玄龄问道:“房卿如何看?”


        

房玄龄现在,想哭的心都有了。


        

早知道是这样的太子,他还苦心积虑去跟他作对干嘛。


        

现在弃暗投明,还来得及吗?


        

陛下问我怎么看?


        

我得躺着看了。


        

太子若即位,还能有他的活路吗。


        

思索一番后,房玄龄道:“新罗一直心慕我大唐,听从我大唐号令,太子若强行吞并,怕是师出无名啊。”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是作者:执笔见春秋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