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 第284章:晋王还是个孩子啊
夜间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

        

武曌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说道:“正是。太子在洛阳开办纺织厂,研制新纺织机,还大量种植棉花准备制造棉布。”


        

“这看似只是民生之事,实则暗藏乾坤。一旦成功,百姓皆能穿得上新衣,这等功绩,足以让太子的声望如日中天。”


        

“晋王,这其中的利害,你可曾细想?”


        

李治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明白这是太子收买民心之举,可这与我们又有何关联?”


        

对于现在的李治来说,在他的心里,早已经是加入到皇位的争斗中。


        

因此不管是魏王还是太子,都是他的敌人。


        

武曌嘴角微微上扬:“晋王,这其中关联大着呢。如今朝堂局势微妙,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较量。太子有霹雳火在手,又在民生上大做文章,已然占据了不少优势。”


        

“但我们若能在这纺织一事上有所作为,不仅能削弱太子在民生方面的影响力,还能向陛下展示你的治国才能和对百姓的关怀。”


        

武曌循循诱导,让李治在夺嫡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便是我们的机会啊。”


        

李治有些疑惑,挠了挠头,问道:“可具体该如何做呢?”


        

“这可是纺织厂,据说所产生的利益,相比之煤炭厂还要更高。”


        

“太子不会轻易放手的。”


        

“又怎么会给我。”


        

武曌听到这话,手指轻点李治额头:“呆子。”


        

“你觉得太子,真的是为了钱财吗。”


        

李治还是不懂:“难道不是吗?”


        

说着还分析道:“父皇拿走了太子的煤炭厂,太子心里肯定很不愿意,但现在这情况,又不能强行把煤炭厂拉回来,跟父皇翻脸。”


        

“所以这才想到了纺织厂,用纺织厂的利润,来弥补失去的煤炭厂。”


        

“他这是为了”


        

说到这里,李治没再继续说了。


        

意思很明显,太子要这么钱财干嘛,自然是招兵买马,扩充军备,跟父皇一决雌雄啊。


        

不仅是他这么快,大家都是这么看的。


        

武曌心下叹息。


        

如果不是没有选择,她是真不想跟太子对敌。


        

可是现在,已经是站在了对立的立场上。


        

有时候武曌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太子要这么做。


        

以太子现在的情况,明明可以安稳的继承皇位,但偏偏要选择跟陛下,跟世家为敌。


        

只是在心里,对于太子这样的行为,武曌很是钦佩。


        

甚至想着,如果有朝一日,她掌大权,自当也是要如此做。


        

“太子不是为了钱财。”


        

武曌语气很肯定。


        

李治疑惑:“不是为了钱,还能是什么。”


        

武曌有些感慨:“太子是为了百姓,是为了大唐。”


        

这么说,感觉有些可笑。


        

但却是真的。


        

别人不懂,可武曌能懂。


        

因为当初,她也这么想过。


        

感同身受。


        

李治有些沉默。


        

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问题。


        

这么一看,好像太子才是君子,而他则成了小人。


        

李治自然不想当小人。


        

武曌明锐的感觉到李治情绪变化,赶忙安慰道:“太子这是借势,以功德傍身,让陛下无从下手。”


        

李治有些勉强的点点头,同意了这个说法。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


        

武曌缓缓坐直身子,双手轻轻交叠在身前,不紧不慢地说道:“太子在洛阳推广棉花种植,建立纺织厂,我们为何不能在长安也如此行事?”


        

“长安乃大唐都城,人口众多,需求巨大。若能在长安建立纺织厂,推广棉布,这惠及的百姓数量将极为可观。”


        

“且这还能促进长安的经济发展,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


        

“晋王,这可是一举多得之事。如此一来,你便能在父皇面前展现出你的能力与担当,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支持。”


        

“只需要晋王去跟陛下进行汇报,陛下本来就心动,自然会应允。”


        

李治下意识问道:“太子那边.”


        

话没说完,就停住了。


        

如果按照武媚娘说的那样,太子不是为了钱财而开设纺织厂,推广棉花种植,那么就会同意在长安也开设纺织厂。


        

“我该怎么说。”


        

略微停顿后,李治问道。


        

武曌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此事倒也不难。”


        

“你可向陛下提议在长安建立纺织厂,以造福百姓为由。”


        

“陛下圣明,定会权衡利弊。”


        

“如今大唐正处发展之际,民生之事乃重中之重。”


        

“陛下深知纺织厂对长安百姓乃至整个大唐的重要性,若陛下同意,晋王自可毛遂自荐,前往洛阳,面见太子。”


        

“如此一来,功劳自然就落在了晋王头上。”


        

李治缩了缩脖子:“我去洛阳面见太子吗。”


        

他以前不怕,可现在有些怕。


        

心虚。


        

武曌道:“晋王自可放心,太子心高气傲,自然不会为难你这个亲弟弟的。”


        

李治沉思片刻,觉得媚娘所言有理。


        

抛开夺嫡的心思不谈,他跟太子之间,关系还是很不错的。


        

现在也不是他参与的时候,也没做过什么地不起太子的事情。


        

所以也不需要担心什么。


        

——


        

次日。


        

阳光明媚,金色的光辉洒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


        

李治早早地便来到了皇宫,等着君臣议事结束。


        

不多时,内侍张阿难过来。


        

“晋王,陛下召见。”


        

李治随着内侍张阿难走了进去。


        

屋内。


        

只见父皇正坐在龙椅上,看着案几上的奏疏。


        

“拜见父皇。”


        

“免礼。”


        

李世民有些疑惑:“稚奴怎的今日又来,是有什么事吗?”


        

李治有些苦涩。


        

他这个当儿子,难道没事就不能见父皇了?


        

最近这两年,自从成为金吾卫大将军后,李治就可以频繁见到父皇。


        

可两年过去了,父皇那边对自己一直温和,可再也没有别的了。


        

李治也清楚,在父皇的心里。


        

排在前边的,是魏王跟太子。


        

自己虽也受重视,但比起魏王跟太子,可就相差远了。


        

“禀父皇,是关于纺织厂之事。”


        

李世民闻言,顿时来了兴趣,道:“哦,稚奴对于纺织厂有什么想法?”


        

李治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父皇,稚奴近日听闻大兄在洛阳开办纺织厂,研制出新的纺织机,还大量种植棉花准备制造棉布。”


        

“稚奴认为,这是造福百姓的好事。长安作为大唐都城,人口密集,对布匹的需求极大,也可效仿此举。


        

“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百姓穿得上便宜的新衣,还能带动长安的经济繁荣,增加朝廷的赋税收入,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说话之际,李治暗暗观察父皇的表情。


        

李世民听后,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思索。


        

此举虽有造福百姓的初衷,但也难免有与太子争功之嫌。


        

要知道太子那边可是放出了话,纺织厂不会比煤炭厂利润更少。


        

李世民虽然不觉得,但也知道,一旦真如太子说的那样,赚取的钱财肯定不会是少数。


        

只是这等好事,太子会同意吗。


        

思索间,李世民看向李治。


        

此刻,李治的脸上满是认真。


        

这让李世民不觉得,晋王是为了去夺取太子的纺织厂。


        

毕竟对于晋王来说,没有意义。


        

所以,晋王真的是为了长安百姓,乃至于大唐百姓着想。


        

沉思片刻,李世民缓缓说道:“稚奴,你所言之事,朕也有所耳闻。”


        

“只是这纺织厂的建立,并非易事。”


        

“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最为关键的纺织机。”


        

“如今这些都在太子手中,你可有解决之法?”


        

“再者,此事若处理不当,恐会引发你们兄弟之间的矛盾,你可曾想过?”


        

李世民就差没明着说,这事跟他没关系。


        

其实李世民也不是没想到在长安也搞纺织厂,但又担心太子那边不同意。


        

已经抢了煤炭厂,现在又抢纺织厂,怕是太子要翻脸。


        

如今这局面,李世民也不想跟太子直接闹翻,还是希望能够和平解决的。


        

不想废太子,也不想太子太过于势大。


        

李治心中一紧,但他早有准备,连忙说道:“父皇,稚奴愿前往洛阳,向大兄讨要纺织机。”


        

“大兄心怀四海,天下百姓,自然是想推广棉花种植,大力发展纺织厂的,对于稚奴的提议,想来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李世民闻言,深深看向李治。


        

试图从李治的眼神中探寻出真实的想法。


        

不过看到的,都是真诚。


        

或许李治根本就没想太多。


        

终于,李世民缓缓说道:“稚奴,你能心系百姓,朕很欣慰。此事朕准了。”


        

“不过,这件事,朕可没有诏书给你。”


        

不给诏书,意味着李治前往洛阳,完全就是他自己的意思了。


        

李世民倒不觉得有什么危险。


        

都是亲兄弟,太子不会怎么做的。


        

在太子没有腿疾之前,跟稚奴的关系,可是一直很要好的。


        

现在争斗方面,也是在青雀跟太子之间,还不至于牵扯到稚奴身上。


        

李治躬身作揖:“是,父皇。”


        

——


        

洛阳城。


        

仅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座古老的城市,因为太子的到来,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洛阳虽然是大唐东都,对比其他地方来说繁华昌盛,可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街道狭窄逼仄,每逢车马通行便拥堵不堪。


        

排水系统陈旧落后,一遇雨天便污水横流,百姓苦不堪言。


        

治安管理也存在漏洞,时常有盗窃、斗殴事件发生,影响百姓生活。


        

因是天下之中,靠着大运河,自五湖四海来的三教九流繁多复杂。


        

尤其是贫富差距极大。


        

而李承乾自掌控洛阳以来,下达了诸多政策。


        

首先就是城市建设了。


        

这一方面,还是跟先前长安的法子差不多,征集洛阳各坊大量徭役,让洛阳百姓修建自己家门口的渠道。


        

整个城市的排水排污重新打造。


        

只是水泥这块,暂且刚成立水泥厂,还不能大量打造水泥路。


        

治安这块,增设大量治安司。


        

洛阳每个坊,每个街道,都设立治安司进行管辖。


        

一口气,就增设大大小小一百二十个治安司。


        

每司约莫七至十二人,加上其他人员,便是两三千人。


        

人员的挑选,自然是退役的将士优先。


        

也算是解决了大量就位问题。


        

再就是成立大量的工厂了。


        

纺织厂是一方面,其他的工厂也不能少,包括附带的技术学堂。


        

整个洛阳城所有百姓,好像一下子就都能找到事情做了。


        

闲散游民几乎尽皆消失不见。


        

这也极大的减少了治安的压力。


        

商业发展这块,李承乾充分利用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毗邻大运河的交通优势,大力拓展贸易路线。


        

并且组织人手对大运河的航道进行了全面勘察与疏通,清除了河道中的淤积泥沙和暗礁,确保商船能够畅通无阻地往来。


        

同时在洛阳城外,开始新建多个大型码头,以作商用。


        

为了活跃市场,李承乾推出了一系列商业扶持政策。


        

对于有南市、北市和西市这三个市集,都设置更多市壁师职位。


        

市壁师也可称为市师,主要负责市场管理工作。


        

新增市壁师更多权力,主要在于负责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为商家和百姓营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


        

除此之外,李承乾招聘人员成立洛阳报。


        

洛阳报的内容,主要是以商业动态为主,让商品数目,价值更加清晰化。


        

而对于各市集内的店铺,更是强制规定,所有货物必须都要明码标价。


        

这年头,同样的东西,每个人买的价格都不同。


        

乃至于为了保密价格,还发明了许多议价的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袖中搭手谈价。


        

听起来很有意思,然而对于百姓,尤其是不懂行的人来说,就是吃亏。


        

明码标价,才是流动最快的方式。


        

至于最受关注的纺织厂,因为棉花供应不足,实际上还属于是个空架子。


        

是以李承乾开始对洛阳周边,乃至于更多地区,强行推广棉花种植。


        

对于种植这样新兴的棉花,其实很多百姓还是抵触的。


        

李承乾早有安排。


        

但凡所种植的棉花,均以太子名义全部收购。



家父李世民,请陛下称太子》是作者:执笔见春秋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