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回到八零机械厂 > 第80章 转身又是一阵心痛!
夜间

回到八零机械厂

        

随着出租车不断驶向丰南,


        

此刻的北大校园里,


        

科研处的杜怀远正翻看从教务处转来的项目申请报告。


        

“劲霸小汽车维护修理中心?”


        

这不是前两天跟力学系合作的校外实验点吗?


        

杜怀远盯着报告书上面的名字,眉头轻轻皱起。


        

前两天,力学系的张殿才来学校交涉,要在修理厂建造校外实验点。


        

他对这个事儿印象非常深。


        

堂堂北大力学系的课题研究,居然不是跑兵器院,也不是挂工业研究所,


        

反而找到一个小汽车修理中心申请联合实验点!


        

结果不到一周时间,


        

经济系申请项目,居然还是同一家修理厂!


        

杜怀远继续翻开申请材料。


        

这一看,他眼神就渐渐变了。


        

调研报告整整三十多页。


        

最前面是几种常见车型的小汽车通用件调研清单,包括火花塞、喷嘴管、橡胶垫片的型号汇总、故障率统计、互换结构对比分析。


        

后面的几页图纸副本则是通用火花塞的结构图、喷嘴组合接口的改进草图。


        

三款橡胶垫片的标准剖面视图,标注完整,材料说明和加工公差全写得一清二楚。


        

尤其火花塞图纸右下角,还写着一个名字:


        

“绘制:张殿才”


        

嘶……


        

这修理厂有点门道啊!


        

张殿才那轻易不出手的力学系教授能亲笔画图,


        

这个修理厂有点门道啊!!!


        

杜怀远的念头动了。


        

现如今,教育部正推行“高等院校与地方工业合作试点”,鼓励大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基层,做些真正“沾泥带土”的实用科研项目。


        

市教委和市科委也在筹备“大学生工程实践基地”评选,要求各大高校报送项目、推荐基地。


        

北大自然不甘落后,早早便组织各院系准备申报材料。


        

只是这些申报的项目要不就是过于偏重文献访谈,缺乏实际操作场景,也没有明确的产业对接路径。


        

要不然就是需要地方单位配合,牵扯力量很多,进展缓慢。


        

没有一个像陈露阳的项目这样,以实物样品为成果、以校外合作单位为支点的落地型项目。


        

别人都是各种努力,想尽办法往结果上奔。


        

可陈露阳却是拿着成果过来立项。


        

这不批都说不过去了。


        

当即,


        

杜怀远提笔在审批意见一栏写下:


        

“项目具备政策响应、试点成果和校外协作三大要素,建议直报处长办公会并列入‘成果推广类’储备目录。”


        

……


        

随着科技处副处长的审批意见下达,陈露阳的项目申请被顺利送进了处长办公会,进入校级科研立项的正式程序。


        

没过几天,一份盖着红头章的《立项批复表》便被送到了经济系办公室。


        

当陈露阳接到消息,冲到经济系办公室的时候,连英华正在和几个老师高兴的唠嗑。


        

一瞧见陈露阳,连英华两个大扫帚似的粗黑眉毛“歘”一下就展开了。


        

“哟,小陈来了!”


        

连英华笑着招呼他,“你那份项目,科研处批下来了。”


        

“真的?!老师,真批了?!”


        

陈露阳的声音透着不敢置信。


        

这还是他第一次向学校提出项目申请,


        

“批了!”


        

连英华豪迈开口,从桌子上拿出一份红头文件递给陈露阳。


        

“不但批了。”


        

“科研处还把你这项目列为‘校级青年科技项目’,推荐进‘成果推广类’储备目录,说是打算年底当学校典型,统一报送给市教委那边。”


        

……卧槽。


        

陈露阳嘴张着,愣了几秒才憋出一句:


        

“我……我这是当上典型了?”


        

“你要硬说典型吧,也不算错。”连英华笑着调侃一句。


        

“反正咱们学校里,你这是第一个以学生主导的产学研通用化试点的立项项目。”


        

“这是学校批给你的经费,一共300元。你点点。”


        

三百???


        

陈露阳声音都有点破音了。


        

“之前不是还说一百块吗?咋还多给了两百??”


        

“多给你钱,你还不高兴了?”


        

“高兴!我这是太高兴了。”


        

陈露阳打开信封看着里面厚厚的一小沓钱,脸都乐开花了。


        

还是搞项目来钱快啊!


        

这边一个项目刚批,三百块就到账了。


        

再加上之前张殿才的课题,他现在已经到手400块钱了。


        

要是以后项目弄得再大点,拨款肯定更多!


        

说不定还能往千儿八百上靠!!


        

可是还没等他高兴呢,连英华一盆冷水就泼了下来。


        

“校内项目一般都是一次性拨款,算种子基金,用完了就没有了。”


        

啥玩意儿??


        

一次性的?!


        

陈露阳的笑容僵了一下。


        

他还以为这拨款跟张殿才的课题的一样,是每个月都给呢。


        

那想到是一锤子买卖啊!


        

“要是项目后期资金不够咋办啊?”陈露阳急了。


        

“那就要看你中期成果出得怎么样了。”连英华回答。


        

“等你跑完样本、试完件,有个像样的东西出来,再写报告走程序,就可以从学校的专项里追加经费。”


        

有成果了,一切都好说。


        

顿了顿,


        

连英华道:“你是经济系的学生,本身在贴近政策、贴近实践就有优势,更容易在项目上发挥!”


        

“老师们会支持你的!”


        

不知道是不是陈露阳的错觉。


        

他觉得连英华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亮晶晶的,像看见个能下金蛋的鹅似的。


        

……能不亮么!


        

能在全校立项的有几个?


        

能够被推到市科委的又有几个?!


        

结果他们经济系就冒出了一个。


        

人家理科系还在画电路图呢,他们这边已经把零件送车间试制去了。


        

年底那一摞“优秀项目展示案例”里,不出意外,准有他们经济系的份儿!


        

牛逼!


        

……


        

是啊,真牛逼!


        

我真牛逼!!!


        

走出经济系的办公室,


        

陈露阳深吸一口气,一脸高傲的站在教学楼楼梯拐角的窗户前,俯瞰着美丽的学校校园。


        

中期成果……那不有的是么!!


        

那一台汽车上,动辄几十上百的零部件。


        

这要是造出一个零部件,就写一份报告,要来一笔经费的话,


        

那经费不得跟自来水管淌水一样,哗哗的来啊!


        

简直薅羊毛都没有薅这么爽的!!


        

就是这钱还是太少了。


        

陈露阳轻轻皱皱眉头。


        

找工厂打零件可不便宜。


        

材料得买,工费得给,样本做出来还要测数据。


        

之前打造的万能火花塞、万能垫片和喷嘴,每件的成本分别在2元,8毛和3元一件。


        

他当时想得也干脆。


        

为了方便后续的统一试装、配对测试,就一口气每样打了50个。


        

这总价加起来就已经300元了。


        

而现在与张殿才、张楠合作的“点火线圈模块’、‘制动推杆’和‘联轴器套筒’更复杂。


        

尤其是点火线圈,不但要绕线圈,还得压壳体、接触头、电极全套组装。


        

最便宜也得10块钱一个。


        

50个,那就是500块!


        

“哪够啊这是……”


        

陈露阳叹了口气,脑袋抵着窗框,整个人从“雄心勃勃”直接跌成了“财政困难”。


        

原本他还打着算盘,想靠学校项目的资金独立把零件搞出来,来个“生产—测验—反馈—总结”一条龙全干。


        

结果呢?


        

项目是批了,经费是下来了,编号也给了,红头文件他都揣在兜里。


        

可钱还是不够花。


        

“看来还是得回厂里蹭饭钱……”


        

陈露阳郁闷的叹口气。


        

“先干吧!!”


        

陈露阳拍拍脸蛋子,重新挺起胸来。


        

“办法总比困难多。”


        

干就完了!


        

就在陈露阳意气风发准备回宿舍的时候,班主任商老师在走廊经过的时候瞥了他一眼。


        

“陈露阳,系办有一个你的包裹,来取一下。”


        

“好嘞!!!”


        

陈露阳一嗓子喊完,向着系办就跑了过去。


        

这时候的包裹邮寄,会统一送到学校的总收发室。


        

再有总收发室送到各个系办,由系办公室秘书贴到公告栏,告知同学来取。


        

有时候同学和老师经过的时候,也会主动告知。


        

“怎么还是两个包裹?”


        

陈露阳看着手里一大一小两个包裹,在登记册上签字确认之后,抱着两个包裹回到了宿舍。


        

此时的宿舍里,以陶润泽为首的中青年学习组正一个个的躺在炕上看书。


        

瞧见陈露阳家里来了包裹,几个人也没有多问。


        

毕竟出门在外,家里给寄个东西也正常。


        

伴随着一抹鲜红在眼前划过,下铺视野最好的潘玉一个激灵,诧异问道:


        

“小陈,你家里咋还给你邮红领巾呢?!”


        

这话一出,几个大哥的目光一起“歘歘”过来。


        

果不其然,


        

一条鲜红的、有些洗掉色的红领巾被拿捏在陈露阳的手里。


        

陈露阳脸上的面容一僵!


        

随即,他一个快速反应,将红领巾缠在自己的脖子上,系了一个标准的领结。


        

“我小外甥~那啥手里也没啥好东西,看家里邮东西,就把最重要的红领巾邮给我了。”


        

“噢噢噢。”


        

众人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小孩子嘛,手里的东西就那么多。


        

想舅舅了又不知道该邮什么,寄给舅舅一条红领巾也是正常。


        

可是旁边的潘玉可就不这么认为了……


        

他距离陈露阳最近,看的也最真楚。


        

那都是啥啊!


        

陈露阳从包里翻出来的不是家里做活用的破布头子,就是鞋垫片子,最后还有勾丝儿的旧毛线脖套。


        

甚至好像还掏出了一份报纸。


        

总之,没一样正经东西!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把家里没处扔的破烂都给儿子邮来了。


        

最诡异的是,陈露阳手里握着一条小裤衩,脸上乐的跟朵花一样。


        

好家伙……


        

收到一条裤衩子这么高兴吗!


        

潘玉的表情不对劲了。


        

看来小陈家里条件一般啊。


        

不能是一般……应该挺困难。


        

大哥顾及陈露阳的自尊心,默默转身。


        

可是转身又是一阵心痛。


        

而另外一边的陈露阳握着厚厚的小裤衩,心里都快把妈妈亲死了。


        

还得是自己亲妈,名侦查员冯久香女士啊!


        

不仅知道自己需要啥,


        

而且还学会掩人耳目,暗度陈仓了!


        

这重重的伪装之下,真正有用的就是这条幸福的裤衩子!


        

这厚实、软中带硬又柔韧丰盈的触感。


        

至少也得四五百打底。


        

呜呜呜……


        

我爱妈妈。


        

这边陈露阳正狗狗祟祟的准备把小裤衩藏好,


        

至于剩下的这些破烂也得收好。


        

以后自己要是想往家里邮什么重要的东西,就可以用这些破烂打掩护,绝对平安落地到家。


        

太惨了……


        

潘玉看不过去了。


        

陈露阳捏个裤衩子当宝贝似的就算了。


        

就连这些破烂布条子,脖套都好好的裹起来收好,这可太让人瞧不落忍了!


        

好歹在外面也有一个修理厂,


        

怎么就把自己的日子过得这么苦!


        

另外一边,陈露阳刚把家里邮来的东西打好包袱,准备拆旁边的小包裹,


        

一个男生敲敲门,好心进来传话:


        

“陈露阳,楼下会客室有人找。”


        

“好,谢谢啊同学。”


        

陈露阳回头应了一声,把小包裹收好之后,赶紧冲下楼。


        

说是会客室,但其实就是宿舍一楼单独开辟出来的小屋子,平时用来接待来访者。


        

屋里的设施也很简陋。


        

只有两张木头长条椅和一个矮方桌。


        

一男一女两个人正坐在长条椅上。


        

女生戴着红袖标,留着齐耳短发,脖子上挂着录音机。


        

男生脖子上挎了个相机,还是个熟人。


        

小眼镜?!


        

他们来找我干啥?


        

这边陈露阳正狐疑呢,


        

小眼镜和短发女生也是一脸惊诧的看着他,表情中甚至还带着一丝怪异。


        

陈露阳热情道:“师兄,你们找我?”


        

短发女生迅速调整状态,动作利落地起身,语气热情道:


        

“陈露阳同学,您好!我们是校广播站的,今天想来做个采访,可以耽误你几分钟吗?”


        

“采访我?”陈露阳愣了一下。


        

“我这没什么可采访的啊。”


        

短发女生笑道:“陈露阳同学,你太谦虚了。”


        

“你申报的汽车零部件通用化试制项目,可是全校首个由学生发起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校级青年科技项目。”


        

“这事儿,不宣传都说不过去!”


        

陈露阳懵了一下。


        

这学校广播台这么神通广大吗?



回到八零机械厂》是作者:腰子少放盐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