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528章 《修月鲁般经》,去不去甘肃?(月票加更)
夜间

重生1977大时代

        

方言还记得,这个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在12月21日《人民日报》就开始使用。


        

今天的时候《光明日报》和一些其他报纸上,也相继出现了运用。


        

正因为这些报纸上开始运用,所以校验室的众人才会觉得有些慌。


        

另外一些地方的公共场所,市场商场路牌也出现了这些字。


        

比如“鸡旦”“仃车”“快歺”这些字。


        

甚至还有消息,教育部要在明年小学语文,初中语文初中地理,三种教材上使用。


        

方言知道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中小学老师,普通民众,还有语言文字专家,书法家。


        

其中就肯定会有程老。


        

因为他是华夏书法家协会会员,卫生部老工作人员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首都国画研究会会员,华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杏林书画协会顾问。


        

就这些名头,他就坐不住。


        

只不过这段时间肯定是撕逼的阶段,肯定有的单位会用,有的单位不会用,可能会对日常的汉字使用造成一些困扰。


        

只是方言完全不担心结果,因为事实证明这事就成不了。


        

只不过,这事儿拉扯了将近十年时间,一直到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才批准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关于废止和纠正社会用字混乱现象的请示》,宣布废除“二简字”。


        

……


        

在方言用肯定语气分析了这事儿成不了过后,校验室几百号人都认同了他讲的。


        

现场众人有些慌乱浮动的心思,也都被抑制了下来。


        

接下来就开始工作了,大家也没人用那劳什子二简字,现场几百号人,就没一个支持那玩意儿的。


        

中医书里用上里面的那些简化后,直接就变得不能看了。


        

属于是灾难级别的。


        

这也就证明了,当初为什么人家老棒子编写《御修医方类聚》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原版汉字,后面不管是日本人自己翻译成日本字,还是从日本字翻译成朝鲜字,越翻译越完蛋,里面的东西牛头不对马嘴。


        

还好这次借到的是最原始版本,换做他们第二版的日文,翻译起来都够呛。


        

也不知道是不是冬至午饭吃了国宴的缘故,一下午的时间又发现了三本书,两本是宋代朱肱的《无求子活人书》和《伤寒活人书》。


        

另外一本是元代的《修月鲁般经》。


        

后面元代这本,作者真名不详,不过方言看到里面有的药方自己居然看到过。


        

那是一个金代被称为河间先生的人。


        

这个人本名叫做刘完素,自号通玄处士,别号宗真子。


        

出生在北宋大观四年也就是1110年。


        

是金代著名的“寒凉派”医学家,他也是后面“温病派”的奠基人之一。


        

背后世称为金元四大家之首。


        

刘完素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医学理论上,还体现在他的临床实践中。


        

他善于运用寒凉药物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治疗伤寒病和温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他的学术思想影响了许多后世的医家,形成了“河间学派”,成为金元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


        

方言怀疑这本书要么是刘完素写的,要么就是他传人写的。


        

虽然方言自己不是温病派的,但是也看得出来《修月鲁般经》是一本温病派的医书。


        

里面好多方子还是方言看过的,将其默默的用系统加持后,方言感觉自己对温病一派的理解又加深了。


        

温病派大师,现在最出名的就是广州的邓铁涛了。


        

当然了,另外还有四川的张之文。


        

这位也是首届国医大师之一。


        

不过影响力还是邓铁涛大一些。


        

方言他们这些书籍,后面发出去,温病派那又有得研究了。


        

虽然不少是现在重复的方子,但是也有没见过的。


        

《修月鲁般经》还是相当有研究价值的。


        

今天一下午接连三本,研究院的副院长赵锡武依旧过来对大家表示了庆贺,现在每发现一本,老赵都要过来给大家打鸡血,让所有人都努力,下个人可能就是你们。


        

因为发现的这些古籍,确实是价值相当的大。


        

这里面能甚至还有一些断绝的中医手段,就是写出来马上会被打成封建迷信,第一眼觉得这就是一骗子书的那种。


        

方言都只是记忆加持了下来,并没有试用机会的那种书。


        

对于这些,赵院长他们依旧照样收了。


        

原因也没别的,只因为它记录在《御修医方类聚》里。


        

他们可以怀疑棒子的人品,但是不会怀疑他们的眼光。


        

他们要抄的东西,肯定不会抄感觉没用的。


        

这就让方言想起了后面持续的气功热。


        

抱着有枣没枣打三杆的想法,全国上下都在研究。


        

到时候那些书估计也会被拿出来研究。


        

等到了下班的时候,方言照例找老季询问甘肃黑松驿那边的情况。


        

老季说有发现,但都是些瓶瓶罐罐的。


        

他想看的是竹简,帛书,石碑,玉牌这些记录了文字的玩意儿。


        

或者是官方的度量衡之类的工具。


        

方言听着真是着急,要不是太远了,他都想亲自去挖土了。


        

还能顺便去看看二姐现在咋样,反正武威和黑松驿也不远。


        

考古一层层的用小铁锹小刷子往下弄,这得弄到猴年马月啊!


        

老季看到方言这样,询问是不是有啥感应了?


        

他现在可太信这个了。


        

要不是现在打击封建迷信,他都想让方言去给考古队开个光作个法。


        

没办法啊,现在校验室只要方言在,那就顺顺利利,还能出新书,要是不在上午就基本白干,甚至还会出现夹子把纸弄坏的情况,还得他们自己修。


        

方言现在在老季眼里,那就自带光环的高级人类。


        

不光是脑子比他们高级。


        

就连他在的地方,气场和运气都会好不少。


        

不过方言大部分时候都是否认这种说法的。


        

但是今天方言稍微沉吟了一下后,突然凑到老季耳边,压低声说道啊:


        

“有,我感觉应该加快速度往下挖,应该会发现个大玩意儿。”


        

老季听到这话,当即就兴奋了。


        

大玩意儿?!


        

啥东西?


        

于是他想了想,对着方言提议道:


        

“要不咱们加快速度弄完这里的事儿,一起去一趟甘肃?”


        

PS:到底写不写去甘肃呢?


        

更完这章,还欠大家106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老凤更努力去码明天的去了。



重生1977大时代》是作者:凤山鹤鸣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