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大时代
方言还是压低声回应道:
“劳您记挂,都好着呢。”
说完方言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意思是旁边的廖主任还在讲话呢,就先不说了。
何佑笑了笑,心领神会的点点头不再言语。
他好像是知道方言已经清楚知道他的情况了。
也表现的一点都不着急。
方言这边却在思考,待会儿要怎么和何佑说话。
猜测他待会儿会怎么说,自己又应该怎么样来应对。
他思考的很快,想到了好几种可能性。
在心里已经预演了好几套对话,把这位叔外公安排的明明白白。
接下来廖主任讲话完毕,和之前的环节一样,后厨开始上菜,方言则是被廖主任叫上开始给一众人敬酒,和他在一块儿在这些回来的侨商面前混脸熟。
廖主任因为身体原因,加上方言在一旁,就以茶代酒。
这也是目前这么多次下来,唯一一次以茶代酒的。
不过这地方也没哪个不长眼的说“你不喝酒就是看不起我”,倒是方言今天喝了不少,不过他本身身体好,所以回到位置上的时候并没有什么不适感。
倒是跟着一起的院长这次没有选择喝茶,反而喝的有点高了。
毕竟年龄大了,身体的机能下降的厉害,回到座位上的时候,方言就拿出银针开始给院长解酒。
一旁的何佑和黄启明看到方言手里的海龙针,两人都眼前一亮。
“这是疍民巫医针吧?”黄启明对着方言问道。
“是。”方言点了点头,海龙针是另外一个叫法,疍民巫医针这个说法也没错。
“没想到你在英国也知道这个?”院长在方言行针的时候感觉好多了,好奇的对着黄启明问道。
黄启明表情严肃,扯了扯嘴角干笑道:
“哈哈,英国的华夏人可不少,虽然没有统计,但是保守估计都有接近十万人。”
“里面的各种沿海城市过去的人最是多,这种东西在当地的一些老医生手里,像是传家宝一样的保存着,我们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
方言看着他皮笑肉不笑的样子,就感觉有些不适感,这家伙简直就像是个伪人似的。
院长倒是没有在意这个,对着他们问道:
“黄教授在利物浦大学教中医,你们英国的中医都是教什么?学的都是外国人还是咱们自己人?”
黄启明说道:
“在利物浦大学任教中医的课程,来学习的大部分都是英国本土的学生。他们学中医,原因多样。”
“英国本土学生占多数,他们学习中医的动机很实际。”
“有些人本身有顽固性湿疹、偏头痛,西医治疗效果有限,就想从中医里找方法。还有一些是学护理或理疗的年轻人,看到针灸缓解疼痛效果好,想在诊所兼职多赚份收入。当然也有一部分纯粹是被东方神秘学吸引过来的。”
“他们能够接受咱们的阴阳五行?”方言问道。
黄启明说道:
“英国大部分人的的思维讲究证据与可操作性。如果是教普通民众阴阳五行,我会把它类比成人体正负电荷平衡系统;讲五藏六腑,就画图对标西医器官功能关联。”
“但是教大学生,他们会让我教原汁原味的风格,因为如果不充分了解原版,他们是没办法知道中医本来面貌的,这点可能和你们想的不一样。”
院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西方的大学居然教纯中医,但是国内却有人在推中西医合并,这就很有意思了……
接下来,黄启明转过头来,对着方言问道:
“不知道方大夫能不能把这套疍民的巫医针卖给我,我对这些不一样的银针很感兴趣。”
方言听到后,回应道:
“不好意思,我这套是一个好朋友送的,不能卖。”
黄启明一怔没想到方言拒绝的这么果断。
其实本来他设想里面,是自己提出要求购买,然后方言就直接把这套针送给他的,他知道国内的人对他们这些归国的华侨是相当的喜欢,不管是自己提出什么样的要求来,他们都会想办法去实现。
结果没想到,失算了。
不过他依旧保持着风度,点点头说道:
“朋友送的东西确实应该好好保存,是我唐突了。”
“没关系。”方言笑了笑。
心中腹诽:
一来就想买海龙针,你怎么不上天呢?
老子自己都不知道去哪里买。
这时候何佑对着廖主任问道:
“廖主任,不知道京城什么地方能买到这种针?”
廖主任听到他这话,看了方言一眼,他可是知道这针是谁送的。
也知道这个针非常难搞。
不过他就是装作外行的样子,说道:
“银针的话,回头我让医院送你们一人一套。”
说完还对着正在解酒的院长问道:
“没问题吧?”
“当然,不就是两套银针嘛,好说好说。”院长也是装傻的高手,乐呵呵的就答应了下来。
何佑和黄启明想要解释这个东西不一样,但是廖主任让他们赶紧动筷子吃菜,说完又岔开话题,对着他们问起了关于何佑回来探亲的事儿。
这一打岔,两人也不好继续话题了,只能让何佑接着这个话题,诉说起来:
“我是很早就离开家到国外去了,最开始是在南洋,后来又去了美国,再然后就到了英国落地生根了……”
说到这里他一顿,立马改口道:
“不过,我依旧记得自己的的家在什么地方,这人啊年龄大就想着落叶归根回到自己年少时候的地方看看,只是现在已经大变样了。”
“故人一个都不在了。”何佑有些唏嘘。
接着他对着方言说道:
“不过回来能看到家中的后辈人,能有如此成就,也算是相当欣慰了。”
听到这话,在座的一些人还没反应过来,接着他就对着众人说道:
“我这次回来探亲,主要还好是听到了方言的故事。”
“当时知道国内出现了一个很厉害的年轻中医,吸引了很多的侨商回国治病,后来又听说了更多他的新闻,就感慨这个年轻人确实厉害,结果实在是没想到,经过我一番托人打听后,发现居然是我三哥何休的外孙。”
“当时都给我听得有些恍惚了,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接着更巧合的是,我听到我这老朋友黄启明,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听到了那边穆勒教授要给方言提名的事儿,于是我就下定了决心,不管是怎么说都要跟着回来一趟,看看我三哥的后人。”
“也让家里的后辈来看看当年我生活的地方。”
至此,他算是亲口承认了和方言的关系。
在座的人都把目光看向方言,想看看他的反应。
方言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点了点头,然后对着何佑喊了一声:
“叔外公。”
表现的是相当的丝滑。
大概是何佑也没想到方言能这么快的改了称呼,他一时间有些愣住,好几秒才反应过来,对着方言说道:
“诶诶,好孩子!”
然后方言笑呵呵的盯着他。
何佑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自己是不是忘了什么事儿了?
这时候院长笑呵呵的问道:
“何老先生当着众人认亲,打算给这个侄外孙一点什么见面礼?”
“英国可是好地方,怕是带了不少稀奇玩意儿吧?”
何佑这才想起来,这种场合下认亲,应该是要掏东西才行的。
怎么也该给个礼物吧?
不给礼物你当着这么多人在这个场合认亲,你是想说你自己很牛批,方言认了你也很有面子吗?
但问题是何佑这话也是被牵着说出来的,他是真的没准备东西。
一旁的黄启明看出了何佑的尴尬,但是他手里也没东西。
好嘛,这下何佑尴尬住了。
他最后只好说道:
“人老了就会老忘事儿,东西放在房间里了,方言,叔外公回头再给你啊。”
方言到时也没纠结,摆摆手说道:
“不碍事。”
这种情况下,面对何佑的尴尬,方言大方表示“不碍事”,就是将“欠礼”转化为道德筹码。
后续如果何佑提出秘方交易,方言大明着拒绝,其他人也可借“长辈未尽责”反制,占据舆论高地。
你认亲不带礼,还得让人家把秘方拿出来,你什么人啊?拒绝你不是很正常的事儿嘛。
就算是以后老头倚老卖老的说什么,方言不用说,其他人也能戳他脊梁骨。
不过这会儿的一切都还没展开,何佑觉得有些不妥,但是方言这边也没纠缠,让他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院长那边的酒也醒的差不多了,接着大家就开始吃喝起来。
等到吃到一半的时候,林文峰,林素心两兄妹带着人过来了,其中一个手里还提着个大手提箱。
他们到的时候,先对着廖主任打了个招呼,然后廖主任起身让高秘书去叫来了今天记录的拍摄的记者同志。
在这里摆好了相机和录像机,对着这边。
然后林文峰朗声说道:
“我代表大马的中医同僚,这次专门过来感谢方言大夫,为中医扬名做出的贡献,特此带回了一批流失海外的中医古籍,赠送予方言大夫!”
PS:更完这章欠大家34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