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 第269章孤说完了,你是真该死啊!【求月票】
夜间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

        

原本因为李承乾的打脸,尴尬得不知所措的李世民,现在听到李承乾的决断,顿时有种如获新生的感觉。


        

因为他没想到李承乾会自己给自己挖坑,这不是把脸送上来给他打吗?


        

要知道,就算是他推崇的汉文帝,都没做过这样大胆的决断。


        

所以,在经历了短暂的情绪恢复,以及仔细斟酌之后,他抬手示意了下疯狂谏言的众臣,淡淡道:“太子真要释放那三百九十名死囚回家?”


        

“是的父皇。诚如儿臣刚才说的,贞观二年初到现在,死囚竟有三百九十名,这实在是太多了。”


        

说着,李承乾又扭头看向戴胄,道:“大理寺卿,孤问你,武德年间,一年的死囚最多有多少人?”


        

“这”


        

戴胄迟疑了一下,然后看了眼李世民,略微思忖地道:“具体有多少人,臣要查阅卷宗后才能知晓,但据臣的记忆,应该没有一年超过两百人。”


        

哗!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就连李世民都没想到,自己父亲干了九年的皇帝,一年连两百人的死囚都没有。


        

要知道,他可是当着所有大臣的面讽刺过他父亲是昏君的啊!


        

他自己登基还不到四年,一年都差不多有四百人的死囚。


        

这让他这个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皇帝,情何以堪啊!


        

他可是励志要超过自己父亲,打造贞观盛世的千古明君啊!


        

不得不说,李承乾这一问,直接让李二破了大防,连带辅助他治国的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都感觉脸颊火辣辣的疼。


        

娘的!


        

这脸也打得太狠了吧!


        

怎么一个接着一个的打!?


        

然而,李承乾却没有理会他们现在的情绪,又估摸着朝戴胄道;“那依大理寺卿之见,若孤将这些死囚放回家,他们有几成人会返回来受刑?”


        

“这个.”


        

戴胄闻言,不禁迟疑了一下,然后满脸为难地道:“不瞒太子,这些死囚都是罪大恶极之人,若将这些死囚放回家,别说有几成人会返回来受刑,能不影响地方治安就算好的了。”


        

“更何况,释放这些死囚得有法可依,如今又没有皇帝大赦天下,就这么贸然释放这些死囚,恐怕也不妥。”


        

“呵,谁说一定要大赦天下才能释放这些死囚,为了体现皇帝的仁爱,难道就不能释放这些死囚吗?”


        

“可是.”


        

“怎么,你也不看好孤这决断?”


        

还没等戴胄把话说完,李承乾就出言打断了他。


        

而戴胄闻言,则直接默然不语。


        

意思很明显,确实不看好。


        

这时,李承乾又将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笑着问道:“父皇可看好儿臣这决断?”


        

“你自己看着吧!”


        

李世民含糊的说道。


        

其实当李承乾说出那句‘为了体现皇帝的仁爱’之后,他就心动了。


        

毕竟他一直想要建立的皇帝人设,就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形象。


        

而好皇帝形象,怎么能缺少‘仁爱’之心呢?


        

不过,这件事若成了还好,若没成,那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


        

他自然不想冒这种险,于是才让李承乾自行决断。


        

而就在李承乾得到李世民首肯的下一刻,之前疯狂进谏的大臣再次站了出来。


        

“陛下三思啊!太子此举看似有理有据,实则漏洞百出,若那些囚犯不能返回,我朝威信将大打折扣,于国朝不利啊!”


        

“是啊陛下!您可千万别任由太子胡来啊,那些死囚是不会回来的!”


        

“陛下.”


        

“行了!孤既然敢这样决断,就能保证他们会回来!”


        

还没有等李世民开口,李承乾就没好气的打断了进谏的众臣。


        

但众臣并没有因为他的打断,就停止进谏。


        

比如侍御史张玄素就义愤填膺的站了出来:“太子你拿什么来保证?这里是朝堂,不是太子的一言堂,臣等是大唐的官员,不是太子的奴仆,太子若一意孤行,必将人神共弃!”


        

轰!


        

此话一出,全场轰动。


        

在场的所有大臣,都不禁脸色一变。


        

除非一个人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绝无可能配上这句‘人神共弃’来警告。


        

别说李承乾堂堂大唐太子,即便是一个普通人,在听到自己被这样骂的情况下,恐怕也会拔刀相向。


        

而另一边,原本打算让儿子扛雷,自己在后面捡便宜的李世民,在听到这句‘人神共弃’的时候,也明显的吃了一惊。


        

因为张玄素在他的印象中,一直都是一位忠耿直言的臣子。


        

虽然比起魏征来,少了点足智多谋,但品行上还是没问题的。


        

甚至在李承乾执掌东宫之前,他让房玄龄整理的东宫属官名单,就有他的名字。


        

而且给他的官职还不低,是东宫左庶子。


        

可惜李承乾根本不愿别人插手东宫属官的选任,这件事最终的结果,只能不了了之。


        

然而,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张玄素竟敢这么跟李承乾说话。


        

这一刻,李世民开始怀疑,自己看人的眼光是不是有问题?还是说,自己对大臣是不是宽容过头了?以至于他们竟敢当着自己的面侮辱自己儿子。


        

其实,李世民也就是没看到宋明两朝的儒家文人在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后的骚操作。


        

比如孔家世修降表,跪迎王师这些肮脏的事,都被后人给说烂了。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头太痒,水太凉之类的主动投靠异族的简直不要太多。


        

在那些儒家大佬的衬托下,就连平日里袖手谈心性,临难一死报君王的臣子,都显得格外珍贵,被后人大加夸赞。


        

而回过头来,再看张玄素这类人的操作,就不难理解了。


        

他们有时候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激怒君主,让君主惩罚他们,从而博得个忠耿直言,不畏生死的美名。


        

可别小看这种美名,有时候稍加被人推崇,就能流芳百世。


        

但是


        

李承乾会让他如愿吗?


        

明显不会!


        

他从来都是那种杀人诛心的主!


        

你敢跳出来找死,那我绝对会送你死。


        

而且还会让你臭名昭著。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旋即冷冷看向张玄素,道:“侍御史说孤一意孤行,必将人神共弃,很好。且不说孤会不会人神共弃,先说侍御史你吧!”


        

“其实孤从重阳宴那晚就开始注意你了,甚至觉得,你应该是我大唐的第二个魏征。可惜,孤让锦衣卫调查了你的底细,才知道,原来你有这样不为人知的一面。”


        

张玄素愣了一下,旋即板着脸道:“臣听不懂太子殿下在说什么!”


        

“听不懂吗?”


        

李承乾眉毛一挑:“孤听说你一直在搜集王羲之的书法贴,对吗?”


        

张玄素闻言,不禁浑身一颤。


        

而这一幕,恰好被李世民与房玄龄等人看在眼里,顿时眼睛微微眯了起来。


        

或许张玄素恐怕并非表面上看起来的忠诚耿直,实际上可能是沽名钓誉,私德有亏的伪君子。


        

却听李承乾又道:“本来这件事,孤是打算交给大理寺审理的,既然你提到了‘人神共弃’这四个字,孤今天就好好跟你说说,什么是‘人神共弃’!”


        

话音落下,扫视了一圈众臣,又笑着看向李世民,道:“父皇恐怕还不知道吧,因为你酷爱王羲之的书法,您的臣子可是煞费苦心啊!”


        

“为了给您弄到王羲之的书法贴,这位侍御史大人,竟然纵容自己侄子,将一个珍藏王羲之书法贴的积善之家,灭了满门!”


        

“简直触目惊心,触目惊心啊!”


        

“什么!?”


        

李世民与众臣闻言,顿时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错愕。


        

特别是李世民,整个人身子都是一紧。


        

因为他确实收到了张玄素进献的王羲之书帖。


        

为此,他高兴之余,甚至打算将张玄素安排到东宫担任左庶子。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那份他如获至宝的王羲之书帖,竟然是这样来的?!


        

却听张玄素连忙喊冤道:“冤枉!太子殿下你冤枉臣”


        

“是吗?你真的觉得孤冤枉了你吗?”


        

还没等张玄素辩解的话说完,李承乾就冷笑着打断了他,然后再次开口道:“孤可是有证据的!”


        

“你以为孤像你这样,什么证据都没有,光靠一张嘴弹劾别人吗?你若觉得孤在冤枉你,孤可以立刻让锦衣卫将你侄子押来,看看此事是否为真?”


        

“他可是将你的丑恶嘴脸,原原本本的供诉出来了!”


        

“孤要是你,早就找根绳子悬梁自尽了,哪还有脸在这里大喊冤枉!”


        

“你对得起自家祖宗的在天之灵吗?”


        

说到这里,顿了顿,仿佛想起什么似的,又道:“哦对了,你刚才说孤‘人神共弃’,孤现在还给你!”


        

“你是真该死啊!”


        

轰隆!


        

此话一出,张玄素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就白了。


        

这一刻,李承乾的气场全开,威严尽显。


        

直接让在场的所有人,仿佛看到了一头年轻且鳞甲满身的巨龙,对他们怒吼咆哮。


        

而就在众臣惊愕不已的下一刻,张玄素气得浑身颤抖,一口难以言语的闷气,堵在胸口,导致呼吸都开始不畅起来。


        

他抬手指着李承乾,想要开口说话,强烈的屈辱,愤忾,恐惧,使得情绪越来越激动,加上呼吸越来越不顺畅,最终一口气没喘上来,直接扑通一下就倒在了地上。


        

嘭!


        

一道不算响亮的沉闷声,骤然响起。


        

张玄素就这么被活活的气死了。


        

而在张玄素倒地的这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惊呆了。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李承乾光靠一张嘴,就能杀人。


        

还有李承乾麾下的锦衣卫,居然这么强大,连这种隐秘的事都被查出来了。


        

因为他们不相信,灭人满门这种事,张玄素会堂而皇之的派自己侄子去做。


        

肯定是用了什么特殊手段,隐瞒了当地的官府。


        

可是,就算张玄素做得再天衣无缝,锦衣卫还是查出了真相。


        

这就有点恐怖了。


        

似乎看出了众人的想法,李承乾若无其事的朝殿外的金吾卫下令道:“来人,将犯官张玄素送往大理寺,不管他是死是活,都将此案结了。然后登报公之于众,祭奠死去的那家人!”


        

“诺!”


        

殿外的金吾卫,当即应诺而出,将张玄素的尸体抬了下去。


        

而目送张玄素离开的众人,则不禁面面相觑。


        

这时,一直不知道殿内什么情况的异国使臣,在看到权万纪,张玄素,相继被金吾卫拉出来的这一幕,一个个眼皮狂跳。


        

特别是吐蕃国相禄东赞,在看到张玄素尸体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惊呆了。


        

因为在前段时间,张玄素还偷偷卖了一副王羲之的高仿版《快雪时晴贴》给他,让他以此假书贴坑李承乾。


        

没想到,张玄素竟然就这么死了。


        

那大殿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难道他以假书贴坑李承的事被李世民知道了?


        

想到这里,禄东赞不由开始担心起来。


        

万一李世民拿这事针对他,那他想借吐蕃小论之死对大唐发难的计划,岂不是泡汤了?


        

不可能!


        

张玄素不可能出卖自己!


        

他若敢出卖自己,那位汉王殿下绝不会放过他!


        

心中似乎找到了一丝慰藉,禄东赞迅速冷静下来,然后若无其事的打趣道:“大唐这朝会开得有意思,什么事都还没办呢,先杀自己人,这难道是大唐朝会的传统?”


        

“你少说两句,不要命了!”


        

禄东赞的话音刚落,站在他前面的李思远就连忙低声呵斥他。


        

但是,禄东赞却根本没将他放在眼里,直接无视了他,转身朝身后的慕容顺道:“王子,你有信心回到吐谷浑吗?”


        

“嗯?”


        

原本一直沉默的慕容顺,微微一愣,而后皱起眉头道:“大论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就是想问问王子,如果还能回到吐谷浑,你是否还像刚来大唐时那般雄心壮志?”


        

“哼!我的事用不了你管!”


        

慕容顺没好气的冷哼一声。


        

他可不喜欢吐蕃人。


        

因为吐蕃时常与吐谷浑作战,双方可以说是仇敌关系。


        

但禄东赞并没有因为慕容顺的态度而不满,又意味深长的笑道:“如果雄鹰还想继续展翅高飞,我吐蕃愿成为助雄鹰展翅高飞的大风”


        

“你!”


        

慕容顺瞳孔猛地一缩,不由满脸诧异的看着禄东赞。


        

他是一个聪明人,怎么可能听不出禄东赞的弦外之音。


        

但是,他却怎么也想不明白,禄东赞为何要帮他。


        

然而正当他想追问禄东赞的时候,殿内再次传来一阵哗然。


        

只见李承乾在目送张玄素被金吾卫抬出大殿之后,又缓缓坐到了自己的太子椅上,平静而淡定地道:“既然诸位大臣不信孤释放那三百九十名死囚,他们次年会回来服刑,孤就跟你们打个赌。”


        

“如果那三百九十名死囚,一个不落的回来了,孤就请奏孤父皇,赦免他们的死罪。如果那三百九十名死囚,但凡有一个没回来,孤就自禁三年,不问朝中任何事,专心学习!”


        

哗!


        

全场哗然!


        

特别是李世民,在听到李承乾要‘自禁三年’的时候,心头差点乐开了花。


        

虽然博得一个‘仁君’的名声是他非常想要的,但若能让李承乾‘自禁三年’,他忽又觉得‘仁君’的名声不那么香了。


        

因为李承乾崛起这一年,实在逼得他快喘不过气来了。


        

比起一个虚无缥缈的‘仁君’名声,让李承乾不再跟他争权,仿佛更切实际。


        

“咳”


        

似乎想通了其中关键,李世民不动声色的轻咳一声。


        

早就与他形成默契的房玄龄,当即会意,然后笑呵呵地上前道:“太子殿下有信心是好事,若此事真能成功,必当成为我大唐一大佳话!”


        

“是啊太子殿下,若陛下答应释放那些死囚,一个可以体现陛下的仁爱之心,二个是那些死囚若回来,也能体现我大唐百姓重诺轻生死的品行,实在是两全其美!”礼部尚书杨师道笑着附和道。


        

其余众臣也纷纷站出来附和:“确实,确实两全其美!”


        

“听你们说得这么好,那孤就不跟你们打赌了?”


        

“咳!”


        

李世民再次咳嗽一声,然后沉稳老练的道:“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太子乃一国储君,岂能言而无信?”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说你可真会捡话说话!


        

不过,这件事也算尘埃落定了,李承乾也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于是也没跟李二与众臣计较,又接着道:“诸位大臣,是否还有本上奏?”


        

“启禀太子,臣有本奏!”


        

李承乾的话音刚刚落下,刑部侍郎侯君集就从队列中站了出来,持笏道:“臣昨晚接到密报,东宫锦衣卫参与了吐蕃小论谋杀一案,以及长安数起命案,似乎都与锦衣卫有关!”


        

“故而,臣请奏陛下,彻查东宫锦衣卫!”


        

轰隆!


        

全场轰动!


        

不少刚刚还在担心锦衣卫的大臣,顿时恍然大悟。


        

心说难怪锦衣卫连张玄素那么隐秘的案件都能查出真相,原来锦衣卫查案的手段也不光彩啊!


        

想到这里,众臣不由'齐刷刷'的将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他们知道,这下子,父子俩算是攻守易行了!


        

却听李世民平静而威严地道:“太子,你可有话要说?”



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是作者:王蜀蜀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