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07章 荀攸来了,甘宁还会远吗?(求订阅!)
夜间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鲁肃一到襄阳,将差人打听荀攸之所在。


        

一经探得消息,便亲自领了数名随从,骑马奔往。


        

到了目的地后,众人纷纷下马,让马儿暂些。


        

鲁肃身边这几位随从,那都是他东城会的人。


        

忠心耿耿,少有勇力。


        

众人先取盐巴,捏碎了掺入口粮里。


        

然后晃匀挂在马脖子上,让马儿自己舔食。


        

似乎已经做好了,此次绝不空手而归的准备。


        

“几位稍后,容我等先向先生禀报。”


        

下人见鲁肃这帮人来头不小,赶忙将消息报给了荀攸。


        

荀攸则气定神闲,命人将鲁肃请进来,但只见他一人。


        

鲁肃遂令众人留在屋外等候,自己单身进屋见荀攸。


        

双方相互叙礼一毕,随后各自落座。


        

荀攸暗自打量鲁肃形貌,体貌魁奇,颇有膂力。


        

“子敬先生自徐州而来,怎有空来襄阳见我一闲人?”


        

荀攸含蓄一笑,语气非常客气。


        

这时,侍婢敬上茶汤,鲁肃饮过之后才开口说道:


        

“今我主刘玄德在徐州立业,闻说公达先生素有贤名。”


        

“故遣我来征辟足下。”


        

鲁肃依旧保持了自己开门见山的说话习惯,没有什么弯弯绕绕。


        

荀攸闻言,尽管仍是强作镇定,可鲁肃却敏锐发觉他神情微微变动。


        

“我闻公达先生叔父荀彧,现任曹兖州司马。”


        

“颍川又是先生本乡,既不愿去投刘徐州,何不去投曹兖州呢?”


        

鲁肃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既然你荀攸来自颍川,颍川又是曹操的附属势力。


        

你叔父荀彧更是在曹操身边位居高位,为何要留在荆州呢?


        

其实荀攸并不想留在荆州。


        

他是想去当蜀郡太守。


        

因为蜀地山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


        

只是由于道路不通,才被迫暂时留在荆州。


        

“今天下未定,群杰并起,何者为雄尚不可尽知也。”


        

荀攸迎了一口茶汤,对鲁肃的问题答非所问。


        

而鲁肃却更加能够猜到荀攸心中所想了。


        

“……呵呵,诚如公达先生所言。”


        

“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也。”


        

“而公在荆州,观变蜀汉,不已久乎?”


        

历史上,荀攸是在他叔父荀彧投靠曹操五年之后,才加入曹操阵营的。


        

并且还是曹操主动征辟,荀攸才去的。


        

那么荀攸这期间到底在想什么呢?


        

其实,用曹操评价荀攸的话就大概能知道原因了。


        

曹操评价荀攸为:


        

——“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


        

荀攸表面看起来憨厚、胆小、怯弱。


        

而实际上睿智,勇敢,强大。


        

从来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夸大自己的功劳。


        

即“智可及,而愚不可及也。”


        

也许别人能达到荀攸的智慧,但他的低调别人却永远做不到。


        

其实,从这段评价就能看出荀攸是一个非常低调内敛,且善于隐藏自己锋芒的人。


        

他敢为了诛董而献身,又会因为想要明哲保身放弃任城相,转而求取蜀郡太守的位置。


        

曹操在征辟荀攸时,


        

曾对他说,我知道您在观察天下形势,现在我觉得您已经能够做出判断了。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荀攸他已经具备争雄天下的实力了,你可以来投靠我了。


        

因为这时候曹操不仅平定了兖州叛乱,还向豫州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并且他还迎奉了天子,手握了汉末最重量级的政治筹码。


        

荀攸认为曹操可以成事,所以选择北上。


        

现在,


        

荀攸在荆州韬光养晦,实则就是在观察天下诸侯中谁能够成事。


        

而鲁肃所要做的,正是要告诉荀攸,加入他们徐州大家庭是可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的。


        

“我主虽与袁术交兵,未分胜负。”


        

“然广陵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又有陈元龙之才,兼周幼平,蒋公弈之勇。”


        

“虽百万之众,不能克也。”


        

“今我主礼贤下士,正欲寻求贤才辅佐。”


        

“公达之智计,正是徐州之所需。”


        

“今不随我同返徐州共创大业,徒留荆州虚度光阴,忍看髀肉渐生。”


        

“何也?”


        

荀攸并未作答,只是自顾自地喝着茶汤。


        

鲁肃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又道:


        

“今我主与袁术大战于广陵。”


        

“公达皆有豪情,何不往广陵走一遭?”


        

言外之意,就是让你先去“面试”一下自己的老板。


        

看他合不合你的心意,若是不合,咱们也不好强留你不是?


        

反正你待在荆州整天吃喝玩乐,闲着也是闲着。


        

这个提议就相当中肯了。


        

荀攸顿时大喜,起身拜谢道:


        

“如此,就多谢子敬的美意了。”


        

正如李翊所言,汉末这些世家大族通常不会把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而是多面下注。


        

其实这些士族与主公的关系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是股东。


        

只有寒门出身的,才是主仆关系。


        

这种背靠大世家的,那叫入股。


        

既然是入股,自然不会盯着一家下注。尤其现在天下局势不明,谁也说不清未来会走向何种局势。


        

所以,荀攸还是决定亲往广陵前线见一见刘备。


        

两军交战,是最能体现一个主公的魄力与才能的时候。


        

荀攸待看过刘备表现之后,即便最后不为他效力。


        

至少也能当面向他表达谢意。


        

这是士人之间的礼节。


        

……


        

荆州,江夏。


        

水军大寨。


        

江夏太守乃是黄祖,苏飞任其水军都督。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此时的苏飞正在堂中观看文书。


        

忽听得堂外传来阵阵脚步声,声中还夹杂着铃音,门外卫兵竟未通传。


        

苏飞抬眸一笑,来人果然正是好友甘宁。


        

他身着锦袍,头戴帽,腰间还系着铃铛。


        

这铃铛原本是甘宁做水贼时,习惯随身佩戴的。


        

如今虽然从良,依然习惯戴着。


        

估计是想用它来怀念过往的时光。


        

也有可能是单纯觉得这样很有逼格。


        

毕竟史书上写的是,“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


        

只要人们一听到铃声,就知道是甘宁来了。


        

甘宁可能比较享受这种感觉。


        

“兄长唤我前来所谓何事?”


        

甘宁与苏飞关系甚笃,在他面前并无多少顾忌。


        

直接大摇大摆走至近前,一屁股便坐在了他的身边。


        

苏飞摇了摇手中的文书,笑道:


        

“兴霸,你猜我今日收到了什么?”


        

甘宁身上带着很重的酒气,似乎醉酒未醒,直接躺在其身侧。


        

对苏飞说的话,不理不睬。


        

“兄长有话直说便是。”


        

苏飞顿觉无趣,便直接说道:


        

“今日我江夏收到了主公的文书。”


        

“徐州的使者要来荆州购置战船,我江夏这边的水师亦要出面配合来使择选战船。”


        

唔!


        

甘宁闻言,顿时酒醒,一个鲤鱼打挺翻身坐起,忙问道:


        

“徐州的使者,来我荆州购船?”


        

“做什么!?”


        

瞧见甘宁这激动模样,苏飞又好笑又有些心疼。


        

甘宁自从改读兵书之后,便立下壮志,要建立不朽功勋。


        

他依附在刘表麾下,却见刘表不习军事。


        

于是认定刘表在这个天下不宁,群雄纷争的形势下,终将无成。


        

本来想走,却被好友苏飞挽留。


        

苏飞知道甘宁雄猛逸才,于是数次想将甘宁推荐给江夏太守黄祖。


        

但黄祖却以甘宁是锦帆贼出身,坚决不肯任用。


        

甚至还派人去诱化甘宁手下之人。


        

甘宁早有去意,但是黄祖不肯放行。


        

所以甘宁每日只能借酒浇愁,独自忧闷不堪。


        

苏飞看在眼里,一直想找机会帮甘宁脱身。


        

“听闻是刘徐州与袁术大战于广陵。”


        

“因江南多水,故而欲寻求战船。”


        

苏飞偷偷看了一眼甘宁的神色。


        

果然甘宁眼神变得坚毅起来,正色说道:


        

“若只是保守广陵,何须用这般多的战船?”


        

“更别说还要使人来荆州另外添置战船。”


        

“吾观刘徐州志向不小,恐有并吞江南之志!”


        

甘宁说这话时,语气都变得激动起来。


        

他弃贼从正道,本就是为了建立功业。


        

哪里可以施展他的才华,他就要去哪里。


        

历史上甘宁之所以投靠东吴,也是因为听说孙权在江东“招延俊秀,聘求名士。”


        

当时鲁肃、诸葛瑾都成了东吴的上宾,所以甘宁也想去试试运气。


        

当然了,这期间甘宁始终被黄祖困于江夏。


        

尽管甘宁立下过不少战功,黄祖却仍是不肯重用。


        

“我曾荐卿数次,惟主公不能加用。”


        

“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卿宜自远图,或可得遇知己。”


        

苏飞拍了拍甘宁的肩膀吗,柔声宽慰道。


        

甘宁叹息一声:


        

“我虽有此志,不知何所可为。”


        

苏飞便将手中的帛书举过头顶,笑道:


        

“此岂非是兴霸脱离江夏的好机会?”


        

甘宁精神为之一振,忙近前问道:


        

“兄长此言何谓?”


        

苏飞开口解释道:


        

“如今主公择选战船,卖与徐州。”


        

“其数量多达三百余艘。”


        

“如此巨量的战船,岂能不派兵携往?”


        

“所以在昨日,州府中便下令,要挑选精锐之士,护送战船与徐州使节,回到广陵。”


        

“这江夏到广陵,要走过大半个长江,中间还要穿过彭泽湖。”


        

“水上风浪甚大不说,还得防范水贼侵扰。”


        

“兴霸,此岂非你的机会吗?”


        

(本章完)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是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