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45章 周郎英姿取庐江,曹操腹背受强敌
夜间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却说马超因屡犯魏国边境,招来了曹操一系列的报复打击。


        

曹操用马腾为人质,胁迫马超交出并州兵权。


        

马超踌躇难决,问计于庞统。


        

庞统言道:


        

“将军岂不闻大行不顾细谨?”


        

“今齐王以并州之事尽托将军,委以重任。”


        

“将军岂欲负齐王厚望乎?”


        

“况此为曹操钓鳌之计,将军若降,必为所烹。”


        

“今曹贼所以不敢加刃马公者,惟惮将军铁骑虎啸并州耳。”


        

“若解甲往邺——”


        

“则父子俱为庖厨俎上之肉,任其宰割矣!”


        

手上有兵权,曹操出于忌惮,不敢动马腾。


        

手上无兵权,曹操再无顾忌,马腾父子俱成砧上之鱼。


        

在庞统的开导下,马超乃释心结。


        

坚定了自己抗曹的决心,并不向曹操投降。


        

曹操闻说马超不降,大怒,即命人斩了在邺的马腾父子。


        

程昱急忙拦住,劝曹操说道:


        

“明公且慢。”


        

“今马超据险抗命,若戮其父,是授彼复仇之柄也。”


        

“莫若羁縻马氏父子,使马儿瞻前顾后,不敢轻动。”


        

曹操乃纳程昱之言,暂不杀马腾父子。


        

又唯恐深陷与马超的战事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乃留曹洪守壶关,自提大军回去了。


        

……


        

话分两头。


        

却说孙权得了刘备的资助,遂有了敢挑战曹操的底气。


        

此前在与刘表的战事争斗之中,由于刘表不愿使荆州下场,使得孙权很快攻破了庐江。


        

庐江太守刘勋向孙权投降。


        

今有齐国为后台,孙权乃召群臣商议,如何取曹操的北庐江。


        

众臣皆曰:“此大任非周郎不能当也。”


        

孙权大喜,即召周瑜过来,问策于他。


        

周瑜言道:


        

“前降庐江时,刘勋举众投降。”


        

“刘勋乃曹操故友,今可使刘勋诈降,以赚曹军。”


        

孙权乃用周瑜之计,密召刘勋。


        

使他作书,向北庐江投降。


        

并承诺,“若破庐江,卿为头功。”


        

刘勋不敢违命,即拟了降书,发往北庐江。


        

庐江太守乃曹休也,时年二十七岁。


        

曹休为曹操族子,幼年时因天下大乱,流亡于吴地。


        

曹操举兵后,便从千里之外,北归中原,向曹操效力。


        

曹操称赞其为,“吾家千里驹。”


        

又因其早年流于吴地,出于历练,乃命他为庐江太守。


        

曹休得刘勋书,书中备言刘勋无奈降吴之事。


        

希望寻找机会,投靠曹操。


        

于是承诺在三日后,举兵为内应,助曹休平定南庐江。


        

曹休召左右人问:


        

“刘勋言说要举兵为我内应,助我收南庐江。”


        

“诸公以为此计可行否?”


        

左右人纷纷谏道:


        

“吴人多诈,未可轻信。”


        

曹休却道:


        

“刘勋乃魏公故友,兵败无奈投于孙氏门下。”


        

“公等又何疑焉?”


        

人们只会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事情。


        

眼下的曹休,正值年轻气盛之时。


        

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功,为曹操称公作贺礼。


        

若是能够帮曹操平定南庐江,将能够极大的扩张魏国在南方的势力。


        

所以与其说曹休相信刘勋,不如说他是潜意识里希望刘勋是真心投降。


        

左右人再道:


        

“纵然要收降刘勋,至少先通报一声魏公才好。”


        

曹休不耐烦道:


        

“庐江往返邺城,少说一月有余。”


        

“若耽误太久,吴人便有了防备。”


        

于是不听众人之言,执意进兵南庐江。


        

早有人报知周瑜,周瑜喜谓众人说道:


        

“曹休以亲见任,非智勇之将也。”


        

“今轻信刘勋诱言,深入重地。”


        

“我以伏兵击之,曹休必败。”


        

“此天助我东吴也。”


        

于是命陆逊引五千人马,伏于夭桂山处。


        

又命吕蒙引五千人马,伏于龙舒处。


        

曹休依言引兵而进,行至正中一芦苇荡处。


        

曹休暗疑,思量芦苇荡是一个设伏兵的好去处。


        

可刘勋献给自己的图册中,却并未提及此间有一处芦苇荡。


        

何也?


        

曹休心中扬起一股不好的预感,只听得一声号响。


        

吕蒙率弩手千余众先出,箭带硫磺,射燃芦苇。


        

立时火光骤起,黑烟铺地袭来。


        

曹休大呼:“吾中计矣!”


        

于是即命人撤退。


        

陆逊趁势从夭桂山中杀出。


        

所驱之前部,正是丹阳精卒。


        

众丹阳战士,齐齐从草垛中跃出,人手持丈二长矛,专刺马腹。


        

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被火逼入沼泽,陷毙者数以千计。


        

曹休金盔坠地,亲执长槊突围,身被六创,方得脱重围。


        

一夜奋战,曹休早已是蓬头垢面,灰头土脸。


        

残部退回北庐江时,清点仅余人马,忽见林间悬布幡,上书:


        

“谢文烈馈赠甲胄粮秣,他日必亲赴邺都答礼!”


        

“落款:江东周郎。”


        

曹休见此,大叫一声。


        

吐血昏厥,倒在地上。


        

众急救起,良久方醒。


        

曹休精神颓废,颤声对众人说道:


        

“吾不听公等良言,乃有此败。”


        

“今损兵折将,吾无颜回去见魏公。”


        

众人纷纷道:


        

“吴人胜了一场,必定趁势来取庐江。”


        

“将军要早作准备!”


        

曹休无奈,只得打起精神,收整残兵败将,回北庐江去。


        

而周瑜也的确趁着大胜,立马作出了一举夺下整个庐江的部署。


        

“魏军新败,胆气已堕。”


        

“当乘势北进,一举而定淮南!”


        

“如若有迟,曹魏便有了防备。”


        

兵贵神速,周瑜现在就是要打一个时间差。


        

他不希望曹操反应过来,派兵来救曹休。


        

不然仅凭东吴现有的实力,还不足以与曹魏抗衡。


        

于是将兵分作三路。


        

一路使吕蒙率舟师八千溯濡须水而上,截曹军粮道。


        

一路令陆逊引轻骑三千,昼伏夜行,潜袭安风津。


        

自己则亲统一万大军,鼓行而进,直逼北庐江城下。


        

虽然曹休败了一阵,但好在城池尚坚固。


        

曹休这下也不敢出战了,只命人固守城池,坚壁不出。


        

一面又发书,先遣人至汝南李通处求救,然后再报魏公。


        

曹休的思路很清晰。


        

若是直接禀报曹操,前后耽误的时间就太久了。


        

还是先就近原则,把庐江之围解了再说。


        

周瑜至城下时,先叫人围住,然后谓身边人道:


        

“曹休坚壁不出,必是在等候援军。”


        

“今若费日月而夺坚城,曹魏援军骤至。”


        

“我意趁着军士士气方锐,正可乘此锐气,奋力攻击。”


        

“来日平明进兵,午未时便当破城。”


        

于是,于次日五更造饭,三军鼓噪大进。


        

城上矢石齐下,陈武手执铁链,冒矢石而上。


        

早早登城,士卒皆一拥而上。


        

曹休见大势已去,只得弃了庐江,望北而逃。


        

时汝南李通,引军至半路,正欲来救曹休。


        

哨马却报庐江已失,李通只得回兵归了汝南。


        

周瑜既克北庐江,由此尽收庐江全境。


        

先使人献捷孙权,然后大犒三军,设宴庆功。


        

孙权得了庐江,自己也是高兴不已。


        

为何?


        

庐江即淮南也。


        

早在曹刘盟军攻灭袁术时,两家就一起合作,修了芍陂水渠。


        

用此水渠,灌溉淮南良田。


        

每年产粮甚巨。


        

等于孙权这是把曹操多年的耕耘成果,一举给收入了囊中。


        

同时庐江的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


        

它虽然没有长江天险,但却有着大量的水网。


        

包括淮水、濡须水、颍水、泱水等等。


        

这样密布的水网,会使得陆军行进极为缓慢。


        

给了防守者大量的准备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此前征袁术时,曹操的行军速度远比刘备行军速度要慢的原因。


        

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南下要先打荆州。


        

往益州打是绵延不绝的群山,往扬州打是水网密布的河道。


        

当然了,孙权从虎口拔牙的行为,除得到庐江之外。


        

还将得到盛怒的曹贼。


        

孙权也担心会遭来曹操的报复。


        

庐江还没捂热,也给夺了回去。


        

于是便命人发书往徐州,问刘备下一步该怎么做。


        

表面是询问,实则是希望他能帮自己顶住曹操的压力。


        

未多久,刘备回信。


        

书略曰:


        

“得报庐江大捷,快慰平生。”


        

“曹贼失此重镇,必如断脊之犬,狂吠反噬。”


        

“吾已令陈元龙整饬广陵水军,旦夕可顺流西援。”


        

“倘曹贼举兵南下,自有徐州水军,为君相助。”


        

“愿将军勿疑。”


        

话锋一转,刘备又写道:


        

“然庐江乃江东门户,曹贼早晚来取。”


        

“君宜深沟高垒,以待魏军。”


        

“可收庐江旧部,以壮实力。”


        

“广布烽燧于芍陂、巢湖。”


        

孙权观其书,掷于案上,叱道:


        

“刘备何以老猾如此?”


        

“昔日彼令我发兵攻庐江,吾依言照做。”


        

“今开罪了曹操,彼许下的皆是空言,具体实际援助,只字未提。”


        

“欲使吾家与曹操两伤,彼好从中取利耶?”


        

蜜月期一过,孙权便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


        

虽然刘备承诺了,会使广陵水军支援孙权。


        

但承诺怎么比得上实际派兵过来,这样实打实的好处?


        

到时候曹操真打过来,要是刘备不想支援,还不就是随便找个借口敷衍过去了。


        

周瑜安慰孙权道:


        

“庐江之役,虽使刘备坐观成败,然细察其利,亦壮我军。”


        

“我得庐江,魏人舟师再难顺流窥我吴地。”


        

“庐江旧部尽为百战锐卒,稍加抚慰便可为用。”


        

“早晚要取,何必计较刘备鼠窃之谋?”


        

孙权皱着眉,沉声说道:


        

“可若无刘备相助,曹操大军压来,何以拒之?”


        

话落,陈武、黄盖等将,纷纷掷杯吼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吾等千生万死才夺下此城,岂能拱手让给曹贼?”


        

孙权挥了挥手,蹙眉道:


        

“曹贼势大,非刘备不能相抗。”


        

“彼若执意坐观成败,吾东吴早晚为曹操所灭。”


        

此前,刘备与他签订了一系列友好条约之时。


        

孙权实打实地从刘备那里得到了好处,


        

包括粮秣器械,还有从丹阳处征募得到丹阳劲卒。


        

彼时孙权正是志得意满之时,以至于向曹操开战的前一天都不带皱眉头的。


        

可但夺了曹操的庐江,而刘备对此事的态度,却又有些暧昧不清时。


        

孙权的压力一下子骤增。


        

感觉自己仿佛陷入了刘备的甜蜜陷阱之中,


        

先尝到一点甜头,结果等真得罪曹操后。


        

那就完全要看他刘备的脸色了。


        

陆逊见此,乃柔声宽慰孙权说道:


        

“今曹操失庐江,必倾兵来犯。”


        

“刘备坐观,虽怀卞庄刺虎之谋。”


        

“然以逊观之,此局有惊无险。”


        

哦?


        

孙权眉梢一扬,连忙问:


        

“伯言此话何意?”


        

陆逊有条不紊地解释道:


        

“如今魏国强,东吴弱。”


        

“若刘备执意坐观成败,则曹魏尽得江淮之地。”


        

“徐州之门户亦将洞开,彼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


        

“而曹操已迁都至魏郡邺城,便说明其重心已在河北。”


        

“北有马超、李翊,曹操焉能久耗于我?”


        

“以逊观之,吾东吴只需坚守百日,便可使曹军疲敝。”


        

“然后反邀刘备共击之,则曹兵可退也。”


        

孙权闻言大喜,于是留吕蒙守庐江。


        

命其抚定这里的降军。


        

一面又再次发书,催督陈登加紧派遣水军,来援东吴。


        

最好是能派出小股舰队,帮忙袭扰魏军的漕运。


        

一面又派人去往邺都,找曹操求和。


        

虽然不指望能与曹操真的和谈,但只要能拖延一会儿,便是一会儿。


        

……


        

公元204年,冬十一月。


        

曹休兵败淮南,损失万余,丢失庐江全境。


        

自知有罪,乃单骑走还邺城。


        

是日天雪初霁,曹解甲释剑,负荆跪于相府门前。


        

曹操闻报,勃然作色,击案震碎茶盏,骂道:


        

“竖子丧师辱国,该当何罪!”


        

即令虎卫押曹休入殿,


        

殿中诸将屏息,唯闻曹休膝行时,铁链拖地之声。


        

曹操掷竹简于地,简裂如刀,叱曰:


        

“孤念汝为吾曹家千里驹,故留汝于庐江历练。”


        

“汝怎敢擅自进兵,轻信贼人诈降之计。”


        

“以丧我江淮精锐,使吴儿气焰嚣张!”


        

话落,喝令左右,命将曹休推出去斩首。


        

众人闻言皆惊,曹操背过身去,做出一副不愿听众人求情的样子。


        

程昱立时明白,不愿别人求情,就是在暗示他们赶快求情。


        

于是程昱率先出列,谏道:


        

“今刘备虎视兖、豫,若斩大将,是自毁长城!”


        

“况文烈尚且年轻,哪是周瑜敌手?”


        

“不若先暂时收押,等来日再给其戴罪立功的机会。”


        

众人一开始见曹操如此愤怒,以至于真不敢去给曹休求情。


        

见程昱去求情,还暗道他如何这么勇时。


        

却见原本盛怒的曹操,竟陷入了踌躇,仿佛正在纠结要不要杀曹休。


        

这下即便是傻子也明白曹操是什么意思了。


        

丢失庐江是重罪,不严惩不能服众。


        

但曹休又是老曹家的后起之秀,曹操不可能真的杀他。


        

既然曹公想演这场戏,大伙儿们也只能是配合他演出。


        

于是,众文武纷纷出列,向曹操拜道:


        

“请魏公暂赦其罪,令其戴罪立功罢!”


        

曹操面色稍霁,背身而立。


        

良机,才长叹一声:


        

“诸公皆以为不可杀耶?”


        

遂转身,叹道,“罢了!然国法不可废——”


        

乃削去了曹休庐江太守的职位,贬为荡寇校尉。


        

另罚俸一年以抚阵亡将士。


        

众人听完曹操的处罚,纷纷庆幸刚才求情是求对了。


        

曹操是真没打算要严惩曹休。


        

收回庐江太守之职?


        

现在庐江都丢了,收不收回都没什么两样。


        

贬为荡寇校尉。


        

意思就是曹休丢了庐江,损兵折将,居然还能保有兵权?


        

至于罚俸一年,问题是曹休作为曹家宗室,也不指望那点俸禄养家糊口啊。


        

戏演完了,曹操也该真正处理眼下的问题了。


        

一年不到的时间,马超寇略魏境,袭扰边关。


        

东吴举兵,袭取了庐江。


        

失庐江,丢上党。


        

曹操在全力与刘备争斗之时,不知不觉间竟面临了南北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一定不会是巧合。


        

“……李翊。”


        

曹操目光蹙起,咬牙切齿。


        

这是一个令他又爱又恨的名字。


        

当初屠徐州时,使这小儿意外被刘备所救。


        

不想一遭失纵,竟酿成如此大患。


        

可怒,可恼也……


        

“……奉孝,依汝之见,何以应之?”


        

曹操问计郭嘉,该如何应对李翊这一套打下来的组合拳。


        

郭嘉乃道:


        

“李子玉假外兵犯我魏地,盖因其新定幽燕,远征辽东。”


        

“士民疲敝,不宜大动兵戈耳。”


        

“今明公宜抚定内部,修耕植以蓄军资。”


        

“待养足气力之后,方才好与李翊争河北。”


        

郭嘉劝曹操趁着河北刚刚打完辽东,国力疲敝之时,抓紧时间搞生产。


        

“幽州豪族甚多,久不沐王化。”


        

“可密使人赍金珠,贿赂当地豪强耆老,煽动幽州诸郡叛乱。”


        

曹操大喜,采纳郭嘉之计。


        

用枣祗为典农校尉,命他来魏地组织新的屯田。


        

一面又遣满宠执行间谍工作,暗中资助幽州的地主豪强。


        

使他们在李翊背后,煽风点火。


        

至于庐江,曹操则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


        

他竟真的没有报复孙权,反而使人交好于他。


        

此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曹操就是想把孙权拉出孙刘同盟。


        

你刘备不是资助了孙权大量粮秣器械吗?


        

好,我直接让出庐江来收买孙权。


        

看谁更狠!


        

曹操这一举动,可以说是震惊了天下人。


        

有人骂曹操软弱无能,白白浪费土地,资助强敌。


        

但也有人称赞曹操善于隐忍。


        

牺牲庐江,拉拢了一个潜在盟友。


        

倘若孙刘关系因此破裂,曹操的计划便成功了。


        

到时候,刘备要是想征讨孙权,他便有机会将孙权拉到自己这边来。


        

果不其然,在得知曹操不会发兵庐江的消息后。


        

孙权又惊又喜,待看过曹操的书信之后。


        

孙权也回信一封,又命人采了四十担橘子,送去邺城,表示感谢。


        

至于刘备处,孙权也不是傻子。


        

依然写信,向他表达了感激之意。


        

反正东吴弱小,齐魏两国都得罪不得。


        

最好的方式,就是慢慢苟着发育,等待像这样夺取庐江的机会。


        

刘备见曹操如此能沉住气,亦是颇感震惊,乃问孔明说道:


        

“曹操于孙权不予征伐,先生如何看?”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笑对曰:


        

“大王当浮一大白!”


        

刘备诧异,他原计划是希望曹操征伐东吴。


        

使得魏国在与齐国竞争发育之时,疲于奔命。


        

最后两国生产力越拉越大,刘备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吞并魏国。


        

可曹操的隐忍不发,的确令刘备有些始料未及。


        

诸葛亮分析道:


        

“庐江乃乃淮南锁钥,今归东吴,曹操失一粮仓。”


        

“如断一臂,于齐有利。”


        

“孙权惧报复而益亲我,此畏威怀德之效。”


        

“吾料孙权必不为魏所拢。”


        

“李丞相所定之国策,乃固根制本。”


        

“今马超兴于上党,孙吴崛起于淮南。”


        

“曹操已失其势,吾料汉室必兴于大王之手。”


        

刘备大喜过望。


        

乃使贺孙权得庐江,又赠战船三十艘,阳示支援。


        

不表。


        

……


        

冀州,渤海。


        

就在曹操为南北两处的战事,急得焦头烂额之时。


        

李翊正在全力与民生息,休养国力。


        

自甄家举家搬迁至渤海后,李翊又亲自接待了甄尧之母张氏。


        

给足了甄家面子,进一步提高了甄家的商界地位。


        

然后,接着这个机会,李翊又单独找到张夫人,问道:


        

“夫人诚乃巾帼雄杰,久著河北商界之望。。”


        

“今欲烦请夫人,召冀州诸贾。”


        

“择其重信义者,选资财雄厚之家,来我渤海。”


        

张氏便躬身问:


        

“妾自先夫弃世,独力撑持门户,幸得商界同仁抬爱。”


        

“若下帖相召,想必不至推辞。”


        

“惟丞相此番大集商贾于渤海,未知有何深谋?”


        

“妾愿闻其详。”


        

商界也有商界的规矩,越是有势力的,越不能明着坑同行。


        

尤其是要掺和政治的时候。


        

即便是李翊贵为丞相,张氏也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询问细节。


        

“……哈哈。”


        

“张夫人勿忧,翊并非不怀好意。”


        

“只是单纯想宴请冀州诸贾来我渤海饮宴,仅此而已。”


        

饮宴?


        

张夫人眼睛骨碌碌一转,商人最是精明。


        

她当然不会听信李翊的一面之词。


        

乃俯身向李翊拜道:


        

“妾家若无丞相力保,早为曹贼所掳。”


        

“甄家永念丞相恩情,绝不反叛。”


        

“惟望丞相以实言相告,但有用我甄家之处。”


        

“甄家自当肝脑涂地。”


        

张氏向李翊表忠心,表示相府不管有什么安排,他们都会努力配合。


        

但李翊依然只是说道:


        

“今欲借夫人之力,宴请冀州诸商魁,仅此而已。”


        

“夫人当知,寒荆麋氏本商门之女,其兄现居齐国上卿要职。”


        

微微一顿,又漫不经心地提了一句。


        

“令郎资质颖秀,大可栽培。”


        

“吾欲为其迁升久矣,恨不逢其时耳。”


        

话暗示到了这个地步,张氏再无任何顾虑。


        

罢了,李丞相不愿说就不愿说呗。


        

就算真赌上甄家的商界名誉,害了冀州的同行,那只能怪你们倒霉。


        

这下加起来也比不上她儿子,平步青云重要。


        

商政不分家。


        

商界的尽头是仕途,亘古如此。


        

于是,张氏乃以甄家名义,向冀州同行广发请帖。


        

言丞相在渤海设宴,想邀请各家族族长前来赴宴。


        

由于李翊的名声摆在那里,众人仅是出于攀附权贵的需要,都得前来赴宴。


        

更别说由甄家出面牵头。


        

一时间,冀州各郡县大家商贾,纷纷赶赴渤海南皮。


        

万人空巷,车水马龙。


        

南皮衙署院落之内。


        

几十张桌案依次摆放,一个个商贾快步走入其中。


        

不时的交头接耳说着什么。


        

每有一人坐在桌案的一侧。


        

就有仆人将一盏温酒,摆放在他们身侧的案几上。


        

不多时,众商贾坐定。


        

他们当中有来自渤海的,有来自章武的、中山的,巨鹿的。


        

甚至还有从曹操常山郡、巨鹿郡偷偷跑来的。


        

足见李翊如今在北方的影响力之大。


        

但众人还不知道李翊这么隆重地召他们过来,是要干什么。


        

汉朝重农抑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其实是偏低的。


        

但到了汉末时,商人的地位骤增。


        

因为天下大乱,饭都吃不饱了,谁管你是商人还是农民?


        

此所谓,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实而知礼节。


        

只要你有钱有粮,能养多余的人口,那你就是牛逼。


        

所以很多诸侯要么自己间接的经商,要么也要重用商贾,给他职位。


        

以取用他们背后巨大的财富。


        

而商贾也需要诸侯们强大的兵力,来保护自家的产业。


        

这使得汉末诸侯与商贾之间,形成了一道微妙的社会关系。


        

众商贾方窃窃私议间,忽闻环佩锵然。


        

但见紫云出岫,李翊着绛纱紫袍。


        

腰缠紫绶,相映生辉。


        

眉如利剑出鞘,目似寒潭映月。


        

行至堂前,忽展袖朗笑,声若清磬破云:


        

“劳诸君久候矣!”


        

众商不觉屏息,久闻李翊丰神飘洒,神仙气概。


        

今日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而李翊今天也的确是精心打扮了一番,毕竟是重要宴会,又是请的宾客。


        

紫色是很难染的颜色,所以古代以紫为贵。


        

一般都是重要的宴会,或是庆祝丰收,才会穿紫色。


        

李翊今日穿紫衣,也是为了表现自己对此次宴会的重视。


        

李翊拱手向席间揖道:


        

“诸君今日惠临寒舍,翊不胜欣幸。”


        

复环视四座,朗声道:


        

“座中皆商界翘楚,各擅一方之利。”


        

“故不敢虚言,今请诸公来,实有要事相商。“


        

众商一下子屏住了呼吸,纷纷将目光落在了李翊身上。


        

李翊见此,忍不住扑哧一笑,温声道:


        

“诸君毋需惶惧,寒荆亦出商门,与诸君本是同源。”


        

“今日之会,惟求互利,断无相难之意。”


        

一顿,又缓缓吐出几个字。


        

“翊所求者——”


        

“一曰粮,二曰人。”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是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