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62章 曹操:只要曹仁坚持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夜间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却说鲁肃用李翊之计,提点关羽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关羽起初不信,直到夜巡营寨中时,忽闻有官员私语:


        

“……关将军既换新装,吾等也不必再作此苦修之态。”


        

另一人笑答:


        

“早该如此!那件破袍我藏了两年,今日终可弃之。”


        

朔风呼啸中,关羽独立于辕门处。


        

手抚身上貂裘,立于风中,若有所思。


        

他一生秉持内心深处的信念,直到这一刻,才不禁发问。


        

自己太过执着,总是抵触自己所鄙夷的那些东西。


        

现在看来,这世上的确有很多他不知道的事情。


        

关羽阖上双目,深吸一口气。


        

想不明白,怎么也想不明白。


        

此事虽对他有所触动,可骄傲如关羽。


        

又岂会因这件事,就对他的信念产生动摇呢?


        

帐外,


        

鲁肃遥望关羽的身影,心下也知,想改变云长的缺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


        

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调和前将军与淮南诸将的矛盾。


        

在战事完全结束之前,鲁肃都不会走了。


        

因为只要有他这个太傅在,两边的矛盾就不会进一步激化。


        

只要战事结束,关羽就会回青州。


        

纵然两派有甚矛盾,那又如何呢?


        

反正他鲁肃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上对得起齐王,下也不负丞相的交代。


        

接下来几日,


        

众人都以战事为先,全都心照不宣的,不再提及此前甘宁虐杀俘虏之事。


        

关羽此前也承诺,先以汝南战事为重。


        

此为战略第一优先级。


        

现在没有比击破曹仁更加重要的事了。


        

至于剩下的事……


        

没有人知道关羽会怎么处理,只盼此事就此翻篇。


        

可包括陈登、甘宁、蒋钦在内的一众淮南武将,他们心里都清楚。


        

矛盾的种子已经埋下。


        

至于未来会不会生根发芽,谁也无法解答。


        

……


        

话分两头,


        

却说新城周围,白浪滔天。


        

水势势益甚,城垣渐渐浸塌。


        

时曹魏南区总司令曹仁,不得不组织男女担土搬砖,填塞缺口。


        

好在新城是大城,没有像于禁的安阳那样,被大水一举冲垮。


        

可饶是如此,曹仁诸将领也被困在了城内。


        

全然不知城外是个什么情况。


        

那边于禁盼着曹仁来救自己这边时,曹仁又何尝不想于禁能从安阳来救自己?


        

可这只是一种奢望罢了。


        

安阳城是夯土做的城墙,大水一冲就垮。


        

于禁现在只怕不会比自己好过多少。


        

曹仁如是想到。


        

忽有一将来报,于禁的安阳城已经被关羽用淮水冲垮。


        

三万大军,全部被俘!


        

此言一出,曹军众将,无不丧胆。


        

俘虏可比纯斩杀要强多了。


        

因为很多时候,即便敌人主动投降,你都不能收降他们。


        

因为你不知道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


        

你就必须留人看守,但这样一来你的兵力也被分散了。


        

正如乳法段子一般,


        

法军挡不住德军,被德军平推。


        

结果因为太多法国民众向德军投降,德军为了接受他们的投降。


        

反而被拖慢了行军速度。


        

所以两军交战之时,除非已经完全控制住敌军了,不然都是应杀尽杀。


        

而即便敌人士气被打崩了,也是不可能在交战之时投降的,都是扭身就跑。


        

因为他们知道,跑了还有一线生机,不跑就是死。


        

所以,三万魏国精锐被俘,是一个极其震撼的战果。


        

有了这三万俘虏,就代表着齐国在未来的和平谈判中,拥有极高的主动权与弹性。


        

当然,其最大的效果。


        

还是对剩下尚在负隅顽抗的魏军,带来深深的震撼。


        

曹仁面色煞白,颓然地坐倒在地。


        

七军被俘,就意味着新城已经是孤立无援了。


        

魏公不可能在河北再凑一支三万人的七军过来救新城。


        

即便河北还有人,他也得留着防刘备。


        

眼下的曹仁真正成了瓮中捉鳖了。


        

众人纷纷劝谏曹仁说道:


        

“今日之危,已非人力可救。”


        

“不若趁敌军未至,乘舟夜走。”


        

“虽然失城,尚可全身。”


        

“否则关羽一来,吾等俱如于禁等辈一般,为阶下囚矣。”


        

来劝曹仁的都是城中的高级官员。


        

这也是政府的人员通病了。


        

一旦当大佬当习惯了,真遇上了事,就光想着怎么活命了。


        

于禁等人是这样。


        

关羽来了,他们来不及跑,就只能投降活命。


        

曹仁这边的人也是这样。


        

都劝曹仁趁关羽还没来,赶紧乘船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退一万步讲,


        

众人逃命虽然是有私心,但从战略上讲的确是为大局考虑。


        

毕竟现在新城的情况,就是孤立无援。


        

仅靠曹仁的守军,是挡不住关羽的大军。


        

更别说关羽还有淮水为助,兼有陈元龙淮南水军为辅。


        

是真正的如鱼得水。


        

不得天时,不占地利,更无后续援军。


        

继续留在新城,就是坐以待毙,慢慢等死。


        

曹仁一时踌躇难决,左右人纷纷劝道:


        

“关羽决淮水灌新城,我军困守孤城,水及雉堞。”


        

“岂见生乎?”


        

“自于禁七军被俘以后,南征之势已颓。”


        

“魏公此时,亦必谋和议。”


        

“今当惜士卒,勿增上忧。”


        

“若复为关羽所擒,恐刘备非唯索河北,更欲得汝南!”


        

“惟将军熟思之!”


        

说白了,当于禁率众投降以后,就已经宣告曹魏在南方战事的失败了。


        

现在大伙儿劝曹仁走,就是希望保存魏国的有生力量与精英。


        

因为魏公看到现在这个战果,肯定会及时止损,找刘备求和。


        

刘备现在手上不仅有魏国的三万俘虏,还有于禁等一众高层将领。


        

如果连我们也被关羽俘虏了的话——


        

那就是外姓第一人,宗室前三人俱为齐国阶下囚。


        

那刘备更要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了。


        

所以我们现在走,其实是帮魏公在将来的谈判中,不被齐国勒索的保证啊!


        

众人信誓旦旦地向曹仁劝道。


        

曹仁望一眼城外的滔滔洪水,又见士卒攀檐待毙,终长叹道:


        

“……唉,公言是也。”


        

“今若不走,必为关羽所擒。”


        

遂命人备船,打算弃城而去。


        

满宠急忙制止,问:“将军何往?”


        

曹仁答,“大势已去,宜先撤回颍川,别作良图。”


        

“公言差矣!”


        

满宠拦住曹仁,苦苦劝道:


        

“山水骤至,岂能长存?不旬日即当自退。”


        

“我新城大军尚在,城池又坚,关羽岂能计日而克?”


        

“今若弃城而去,豫州以南,不为国家之有矣!”


        

“愿将军固守此城,以为保障。”


        

“魏公必有法子,相救我等。”


        

满宠不愧是一位勇而有谋的将领,他一针见血地指出。


        

虽然我军目前处于大逆风,但也不能被关羽打出一场震撼的战役,就乱了自家阵脚。


        

说白了,关羽一战俘七军,还是利用了淮水的天时。


        

兼之于禁等人疏于防范,没有提前做准备,才打出如此震撼的战果。


        

但不能直接等于,我们跟关羽交手,也会落得如此下场。


        

因为雨季已经过去了,大水很快就会退去。


        

而我们的新城,城高池深,粮草又多。


        

有什么好怕的呢?


        

现在要是弃城而走,等于是直接把豫南地区拱手相让。


        

魏公在未来的谈判中,只会更加被动。


        

听完满宠的分析,曹仁这才冷静下来。


        

“……伯宁言之有理。”


        

曹仁当即命人将船只收回。


        

又亲自登城,去望城下之水。


        

果然发现水势已不如前两日,只要再等一段时间。


        

大水就会退去,关羽的淮南水军也发挥不出什么优势来。


        

“……嗯。”


        

曹仁眉头蹙起,又问满宠道:


        

“照此下去,大水不出一旬,便会退去。”


        

“可饶是如此,于禁七军被俘,我等已无后援。”


        

“魏公只恐也无法从河北调派更多援军过来。”


        

“新城之危,恐怕仍是不易解。”


        

满宠乃有条不紊地为曹仁解释说道:


        

“今战事胶着,两疲俱伤。”


        

“和议之事,势在必行,惟待时耳。”


        

“然齐国方面,实急于我等。”


        

“哦?”曹仁眉梢一扬,“君何以见得?”


        

“夫赤足者不畏履,魏既大败,复败何惧?”


        

“齐则汲汲欲化胜为利,如商贾之速售然。”


        

“关羽虽虏于禁七军,然三万降卒日耗粮千斛,实为齐后勤大患。”


        

“故刘备之盼和,犹旱苗望雨,急于我等,必先遣使至魏。”


        

满宠的思路很清奇,他认为魏国已经被打败了。


        

所谓虱子多了,不怕痒。


        

继续败下去,也不会比现在的情况糟糕多少。


        

反倒是齐国方面,急切的想要转化胜利果实。


        

尤其于禁那三万人吃马喂的俘虏,


        

虽然是谈判中的重要筹码,却也成了齐国方面的后勤负担。


        

刘备巴不得早点和谈,甩掉这三万人的包袱。


        

满宠也是吃准了齐国高层,都没有坑杀俘虏的习惯。


        

刘备这个齐王自不用说。


        

前线总指挥关羽爱护士卒,更不会杀这些俘虏了。


        

至于丞相李翊,他向来信奉生产力,重视人力。


        

一切减少人口的行为,他都反对。


        

满宠正是吃准了齐国这一点,认为可以辩证地看待七军被俘的问题。


        

于我军而言,是重创不假。


        

可于齐国方面,又何尝不是一个难以甩掉的包袱呢?


        

刘备常常挂在嘴边说的: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刘备可不会像曹操那样,给俘虏们扣一个“假投降”的帽子,然后尽数坑杀了。


        

但是直接招降他们,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这些降兵的家眷都在魏国,尤其是高级军官们。


        

不论是高堂父母,亦或妻子小孩,俱在国内。


        

投降了不单单是跟亲人永别,更有可能会害死全家。


        

毕竟曹操不是刘备,投降了还有可能善待你的家属。


        

老曹肯定是要应杀尽杀的。


        

当然,这种手段也很正常。


        

哪有不留人质在国内的,不然你不随便潜逃出国吗?


        

所以这三万俘虏不好处理,刘备希望赶快还给魏国。


        

继续打下去,齐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满宠认为,刘备之所以咬着牙坚持,托着不和谈。


        

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新城给一并拿下。


        

如果拿下新城,曹仁等众再被俘虏。


        

那曹操是真要放大血了。


        

所以他们只要坚持下去,顶住关羽的攻势,帮老曹争取时间。


        

刘备肯定会先提出和谈的。


        

曹仁大悟,乃拱手称谢满宠:


        

“非伯宁之教,几误大事!”


        

于是命人取白马一匹上城,聚集众将在一处。


        

然后指白马立誓:


        

“我知诸位皆想着弃城逃生。”


        

“然吾奉魏公命,前来保守此城。”


        

“岂可弃去?”


        

“今但有再言弃城而去者,立斩!”


        

话落,命人将白马杀了。


        

士卒依命,将白马推入水中淹死。


        

众将士见此,皆被曹仁的决心所打动,纷纷拱手道:


        

“将军如此深明大义,我等愿效死力!”


        

“为将军据守,保住新城!”


        

有时候就是这样,


        

可能一个团体中众人各怀心思,但一旦遇到了万分紧急的情况。


        

领头人只需站出来振臂一呼,所有人都会抛弃旧怨,拧成一股绳。


        

相反,大顺风的时候内部矛盾才是最严重的时候。


        

因为胜利了就要分蛋糕了,蛋糕分布不均,难免引得众人不满。


        

这就是人性。


        

曹仁见众将士皆已沆瀣一气,大喜过望。


        

既叫人在城上设弓弩数百张,命军士昼夜防护,不可松懈。


        

又动员城中老幼居民,担土石填塞城垣。


        

旬日之内,水势渐退。


        

这边关羽也总算打扫完了战场,安顿好了军民百姓。


        

留了一部兵守安阳,自率剩余军马,来克新城。


        

这关公自擒魏将于禁之后,可谓威震天下,无不惊骇。


        

今日仗着顺分之势,关公亦是志得意满。


        

先把新城四面围了,然后亲自到前头领兵,要来攻城。


        

关公径直奔至东门,立马扬鞭,指而问道:


        

“汝等鼠辈,见吾到此。”


        

“不早来降,更待何时?”


        

正言语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


        

暗忖:“关羽如此傲慢,我早叫人再次伏有弓弩手。”


        

“若将之射死在这里,战场形势必然逆转。”


        

于是,急召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


        

城上登时箭矢如雨,淅沥沥落下。


        

关羽见此,急掣马回奔本阵。


        

回奔时,右臂为一流矢所中。


        

关羽面不改色,以口衔矢,将箭拔出。


        

等曹仁率军杀出城来时,关羽已经归寨了。


        

曹仁气得将弓把摔落在地,只得退回城中去。


        

眼下也是浪不得的。


        

关羽退回寨中,众将皆来看望。


        

关羽便道:


        

“大丈夫纵横天下,何惧刀枪斧箭?”


        

“今日不过被一流矢所中,岂可误我军中大事?”


        

遂命赵云率本部军马,前去攻打新城。


        

陈登在旁侧,谏道:


        

“目今大水已退,曹仁并未弃城。”


        

“我白日观新城时,见城头守备森严,军民上下一心。”


        

“足见曹仁已做足准备,专待我军来攻。”


        

“不若先退回徐州,别待商议。”


        

掘开淮水,有两个战略目的。


        

第一个,就是拿大水当攻城锤,轰开安阳城门。


        

可以说,第一个战略目标圆满完成。


        

安阳城被毁,于禁七军受降。


        

第二个战略目的,就是通过安阳战事,震慑曹仁所在的新城守军。


        

只有曹仁等人害怕了,弃城而走。


        

那么南征军便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将新城给收入囊中。


        

汝南战事也宣告着完全胜利。


        

但就目前来看,第二个战略目标并未实现。


        

曹仁不仅没有被吓走,反倒是修筑城防,团结众将。


        

拼死守卫城池。


        

既然目的没有达成,陈登便建议先收取眼前的战果,退回徐州再作商议。


        

关羽闻言大怒,叱道:


        

“吾取新城,只在目前。”


        

“取了新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颍川。”


        

“剿灭曹贼,以安汉室。”


        

“曹仁不过一守户之犬,岂吾敌手耶?”


        

“汝等再敢以此惑言,慢吾军心,以军法论处!”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大伙儿都没想到,关羽居然想趁着此次大胜,直取曹操的颍川。


        

那里是曹操的核心领地,有重兵把守。


        

我们在汝南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已十分不易,及时消化掉这些土地才是上策。


        

不想关羽居然想一步到位,灭了曹操。


        

这未免就有点太夸张了。


        

饶是豪气如陈元龙,都觉得关羽这个想法有点不切实际。


        

急忙谏道:


        

“将军神威,天下震动。”


        

“今虽降于禁七军,然我师远征,粮道悬远,日费千金。”


        

“更兼三万降卒,日耗粮秣无数。”


        

“诸葛孔明十日来三令五申:‘新城可速取则取,不可则暂退沛地,以纾粮困。”


        

后勤一直是诸葛亮在负责,他早在一旬前就提醒了前线军士。


        

说新城能速取就速取,速取不了,至少得先退回沛地。


        

减少后勤运输压力,不然真的要坚持不下去了。


        

陈登拿出诸葛亮的送来的书信,证明情况属实。


        

“今新城犹在曹仁之手,将军不思破城之策,反欲远征颍川,岂非舍近求远乎?”


        

“且曹操虽败,根基犹固。”


        

“颍川乃其根本,必以死守。”


        

“我军若孤军深入,恐蹈当年官渡袁绍之覆辙。”


        

“惟将军审度之!”


        

关羽闻言不悦,嗔目怒道:


        

“元龙乃湖海之士,豪气冲天,今何故畏首畏尾?”


        

“岂不闻项羽‘破釜沉舟’之势乎?”


        

“我大军只要进兵神速,纵然粮缺,亦能进取河南之地。”


        

“届时,我主在北,与李丞相取河北之地。”


        

“河南、河北俱已光复,周边诸侯,自然望风而降。”


        

“天下早日一统,黎庶亦可安乐。”


        

“此岂非美事乎?”


        

关羽自纳于禁七军之后,意气风发,志得意满。


        

一直筹划着,想要一鼓作气拿下整个河南之地。


        

今见陈登身为征南将军,俱不配合自己,便责备他道:


        

“齐王命汝为征南将军,督淮南军政。”


        

“元龙可否是因久镇淮南,而失壮士气概?”


        

陈登拱手拜道:


        

“登非为畏战,实为三军之计。”


        

“昔韩信背水一战,亦先据井陉之险。”


        

“今将军无险可据,若粮道被断,虽孙吴复生,亦难以为继!”


        

“况交战至今,我军已取大胜。”


        

“倘若逼曹操甚急,彼必倾力来战。”


        

“届时反而不美。”


        

监军鲁肃在侧,也跟着劝道:


        

“眼下可先作破新城之策,新城若克,再思进取事宜亦不迟。”


        

众人纷纷应和,都认为还是先把曹仁收拾了再说。


        

毕竟八字还没一撇。


        

关羽乃从鲁肃之言,便命赵云先带兵攻城。


        

赵云领命,携众将猛攻新城。


        

曹仁守备城池,城上矢石如雨。


        

赵云云令军士负土填堑,造冲车十余架,昼夜攻城。


        

城上曹仁亲执弓弩,见冲车近,辄以火箭射之。


        

连焚三车,尸骸枕藉。


        

赵云又改掘地道,欲作穴攻,潜入城中去。


        

曹仁于城内作瓮听之法,察其方位,反以滚汤灌之。


        

掘地士卒惨嚎之声,闻于数里。


        

赵云见两计不成,勃然大怒,于第五日,亲披重铠前来夺城。


        

曹仁亲披甲胄,手执白刃,来城上厮杀。


        

须知,曹仁作为一区总司令,竟要亲自来近身肉搏。


        

足见其守城之决心。


        

守城将士皆为曹仁所动,抖擞精神,奋力死战。


        

赵云枪挑数员魏将,甘宁等众亦是持刀连破盾阵。


        

曹仁甲胄尽赤,浑身是血,犹大呼:


        

“今日势穷,诸君何不奋力死战?”


        

众魏兵乃一拥而上,与齐兵拼死交战。


        

至夜幕时,总算打退齐兵攻势。


        

城上、城下,俱是尸骸遍野。


        

赵云回营检点,折兵两千余人。


        

不禁对左右人感慨道:


        

“曹子孝,真熊虎之将也!”


        

“无怪曹操以其为南方所倚。”


        

“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此战未等未能克城,机会已失,可先暂撤攻势。”


        

这次城头没能夺下,赵云便知继续使将士进攻,也是徒劳无益了。


        

只得先命人将曹仁围住,再另作商议。


        

赵云也感到压力山大,他也跟随李翊征战过一段时间,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作战经验。


        

只是曹仁也有话说的,


        

我来汝南之前是在哪里啊?


        

我之前是在河北啊!


        

我打的都是什么人呐?


        

我打得那是李翊、张辽、徐晃等辈啊!


        

虽然最后都打输了,但曹仁也算是磨炼出来了。


        

知道了很多齐将惯用的战法。


        

将经验稍加总结,便挡住了齐兵的数次攻势。


        

当然了,这几日的交战,曹仁也反应过来了。


        

那就是齐军的后勤看来是真的出了问题,不然不可能这么着急来攻。


        

也正因为齐军打得太着急,才让曹仁有机会抵住他们的攻势。


        

又过两日,赵云暗想,继续拖延下去终究不是办法。


        

乃命将士置备云梯,打算最后再强攻一次。


        

众儿郎依令做了,连夜打造云梯等攻城设备。


        

次日清晨,狂风大作,云梯皆折。


        

众军士皆以为怪,中有人言道:


        

“东风不与我等为便,将助曹贼耶?”


        

赵云闻说之后,怒叱道:


        

“天时岂如人和?”


        

“我大军在此,必要取新城。”


        

乃亲自擂鼓,声震屋瓦,城砖簌簌落灰。


        

众齐兵最后一次奋起,向新城扑去。


        

……


        

魏国,邺都。


        

却说关羽擒了于禁,斩了成何。


        

威名大震,华夏皆惊。


        

探马报知到邺都,曹操惊不可遏,叹曰:


        

“吾与于禁相交二十年,其怎会背我!”


        

曹操也觉得,于禁就该战死在安阳战场,以身殉国。


        

他的不抵抗,令曹操感到很难堪。


        

因为他是魏国的左将军,外姓第一人。


        

但眼下,还有一个更令曹操头疼的问题。


        

那就是关羽的军队该怎么办?


        

无奈,曹操只得聚集众文武商议:


        

“孤素知云长智勇盖世,今据淮南,如虎生翼。”


        

“于禁被擒,成何被斩,曹仁困于新城。”


        

“魏兵连挫锐气,倘彼率兵直至颍川,如之奈何?”


        

“颍川乃孤之南都,不可弃却。”


        

“吾意尽割汝南之地,以换刘备退兵。”


        

“不知公等意下如何?”


        

不可!


        

话甫方落,一人马上出言反对。


        

众视之,乃议郎司马懿也。


        

司马懿谏道:


        

“于禁等被水所淹,非战之故,是天要助关羽取胜。”


        

“今七军虽然被俘,然曹仁大军尚在新城抵抗。”


        

“其所以为此,正是欲为魏公保汝南也。”


        

“今反要割去汝南于齐国,以求苟一时之安。”


        

“懿窃为公不耻。”


        

主簿蒋济亦劝道:


        

“仲达之言是也。”


        

“曹仁将军尚在抵抗,齐兵一时不能下。”


        

“此绝非求和之时也。”


        

“况刘备须养三万战俘,后勤压力骤增。”


        

“只要能够守住新城,刘备必先魏公一步,来找我国和谈。”


        

“届时才是谈判之时。”


        

“此时和谈,我国绝讨不得便宜。”


        

曹操然其言,即命汝南太守李通,前去支援曹仁。


        

下令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帮曹仁守住新城。


        

务必要坚持到刘备先坚持不住为止!


        

李通得令,携汝南之众,自汝西向东。


        

进驻新蔡,随时准备策应曹仁。


        

曹仁闻说李通到来后,信心倍增。


        

传告诸将,此战魏军必胜。


        

此战,一时陷入了焦灼。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是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