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92章 呼风唤雨,人前显圣,天神莫过如此
夜间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却说李翊与左慈对赌,由李翊出题。


        

众人拭目以待,李翊缓声开口:


        

“我只与你比一样,油锅洗手。”


        

话音方落,在场诸人无不为之色变。


        

“……油锅洗手?”


        

左慈先是一愣,然后一捋胡须,缓声道:


        

“只是不知是由贫道先洗,还是由相爷先洗。”


        

李翊笑道:


        

“既是吾提出来的,自然由吾先洗。”


        

左慈这才宽心,当即同意比试。


        

须臾,


        

官员们安下油锅,架起干柴,燃着烈火,将油烧滚。


        

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不一会儿,便火花熊熊,油锅翻滚。


        

显然,这就是一锅烧红了沸腾的油锅。


        

唯一的区别就是,油锅隐隐飘来淡淡的酸味。


        

李翊取出两枚铜钱,掷于油锅之中,道:


        

“汝与我各取一枚铜钱,若汝取出,即算汝胜。”


        

左慈暗忖:


        

“……油锅滚滚,常人若伸手进去,岂得生全乎?”


        

“且看这李翊如何将之取出。”


        

“……善。”


        

左慈犹豫再三,到底是点了点头。


        

“……那就请相爷先去。”


        

众人都以为李翊要伸手下油锅了,李翊却忽然开口道:


        

“……吾之道法,岂能只用于己身哉?”


        

“愿请一人上台,替我取钱。”


        

啊?


        

此言一出,众皆哗然。


        

暗道怎么到了最后关头,李翊却不肯亲自去取了。


        

可若要说李翊怂了,那最后比输,损害的终究是他自己的威信。


        

其奈何如此?


        

原来,李翊心里清楚,现在伸手去取铜钱,是如何也伤不到的。


        

可若是自己亲自去取,旁人只道他动了手脚。


        

若是直接让现场观众上去,必能更加使人相信自己的“道法”。


        

李翊一声问罢,底下无人敢应。


        

魏延见此,主动上前,拱手说道:


        

“……相爷,便让某去罢!”


        

要说魏延完全不害怕,那也是不可能的。


        

但他愿意相信李翊,心里也明白。


        

关键时刻在领导面前露脸,比什么都重要。


        

不过却李翊挥了挥手,拒绝了魏延的主动请缨。


        

他不想自己去,也不想让自己的人上去。


        

只想随机抽取一个幸运观众上去。


        

就在底下群众无人敢应之时,忽听得一道清越的女声传来。


        

“……我敢上去!”


        

话音方落,但见一女子排众而出。


        

众视之,身披赤鳞软甲,腰悬宝剑。


        

杏目含威,青丝高束。


        

步履生风,英气逼人。


        

百姓顿时哗然:


        

“竟是一女流!”


        

荀攸识得此人,乃对李翊介绍道:


        

“此乃吕温侯虎女,玲绮是也。”


        

吕玲绮走至李翊跟前,躬身行礼:


        

“久闻丞相通晓万物之理,末将愿证真伪!”


        

李翊细观其貌,果然英气逼人,英姿飒爽,乃笑道:


        

“温侯镇守辽东,劳苦功高。”


        

“今见虎女,更胜须眉。”


        

“不过这油锅洗手,非是玩笑。”


        

“汝细皮嫩肉,如何敢去?”


        

吕玲绮唇角微微翘起,哼哼道:


        

“但为丞相计,刀山火海亦敢赴也!”


        

李翊大喜,即命吕玲绮去洗手。


        

临去前,又故弄玄虚,口诵仙法护体。


        

吕玲绮会意,走至油锅前。


        

在场诸人,无不屏住呼吸。


        

如此娇滴滴的美人,倘若就此残了手足,未免太过可惜。


        

玲绮站在油锅边,缓缓蒸腾的水气熏红了她的脸。


        

而那张俏脸上,没有半分惧色。


        

玲绮只是觉得空气中隐隐传来股淡淡的酸味,似是陈醋。


        

乃深吸一口气,伸手探进油锅之中。


        

只那一瞬,玲绮便觉得这油只是稍有些烫。


        

但并不至于烫伤人,不由大喜:


        

“……李相爷果真天神也!”


        

而李翊则全神贯注地看着油锅,见底下气泡翻滚,乃催促玲绮道:


        

“……女公子,可速取铜钱。”


        

“莫要耽搁,吾道法不能久持。”


        

吕玲绮听话地点了点头,手在锅里去寻。


        

台下诸人皆提心吊胆,注视着这小娘子的一举一动。


        

俄顷,玲绮青葱的玉手从油锅里伸出来,手中多了一枚铜钱。


        

观者无不惊叹,不少人更是拍手叫好。


        

“彩!”


        

“彩!!”


        

众人直呼过瘾,大饱眼福。


        

就连左慈亦是瞠目结舌,从未见过如此景象。


        

“相爷!”


        

玲绮兴高采烈地走至李翊跟前,双手奉上铜钱,恭恭敬敬地交给李翊。


        

李翊微微一笑,接过铜钱,转而对左慈冷声说道:


        

“……道人,该你了。”


        

左慈战栗不能进,强颜欢笑道:


        

“丞相神术,无人能及,贫道甘拜下风……”


        

“嗯?”


        

李翊剑眉一扬,面露不悦之色。


        

魏延当即按剑上前,厉声叱道:


        

“……老匹夫,汝敢不去?”


        

左慈无可奈何,战栗地走到油锅前。


        

望着翻滚的气泡,不由吞咽了一口口水。


        

然后颤巍巍地伸手入釜。


        

“啊呀!!”


        

只伸手的一瞬,但见左慈枯手骤缩,皮开肉绽。


        

慌得他踉跄后退,撞翻香案。


        

道冠跌落,白发散乱。


        

众人望一眼左慈的手,果然被油锅烧坏了皮肉。


        

“……那油锅果然是真,相爷竟真有如此道力!”


        

群众再确定油锅是真的以后,情绪一下子被点燃了。


        

不少人开始叱责左慈,呼道:


        

“汝不是说自己有仙人么?如何连油锅都不能下?”


        

“下油锅!”


        

“下油锅!”


        

“……”


        

群众们开始起哄,嚷嚷着要左慈下油锅。


        

李翊拍案怒喝:


        

“妖道惑众,死不足惜!”


        

“来人,将左慈扔进油锅里去。”


        

话落,一众武士上前,将左慈架了起来。


        

此刻的左慈,对李翊的畏惧已经胜过对油锅的恐惧了。


        

因为他与李翊下的是同一个油锅,可那娇滴滴的小娘子却安然无事。


        

自己只是一伸手,就被烫的皮肉翻卷。


        

看来,传说中的天枢先生,果真得真传于仙人呐!


        

“道友饶命!”


        

“道友饶命呐!”


        

左慈连连求饶。


        

被众人一把推入油锅之中。


        

“啊啊啊!!”


        

油锅里传出一阵惨嚎之声。


        

只见道袍触油即燃,其枯瘦身躯沉浮三遭。


        

皮肉立溃,白骨浮沉。


        

焦臭弥散于市井。


        

百姓中有曾受骗者,泣而高呼:


        

“苍天有眼!使相爷诛此妖人。”


        

众人对李翊佩服的五体投地,齐齐拜伏于地。


        

唯李翊知道,此非仙术。


        

实乃陈醋其中,以油掺醋。


        

看似沸腾,实则温如浴汤耳。


        

盖因醋的沸点仅60℃,而油的沸点大约约200℃。


        

故在醋烧开之时,李翊先叫吕玲绮去取。


        

等吕玲绮取完之后,油也渐渐烧开。


        

故左慈凡人身躯,承受不了。


        

随后,李翊命人将左慈尸首打捞出来。


        

曝尸于市,以警示后人。


        

又见群众的情绪都被调动了起来,乃谓众人说道:


        

“公等皆知吾师从于得道仙人。”


        

“吾既晓道术,自然懂得祈风祷雨。”


        

“岂不见赤壁之时,吾设坛求来一场东风乎?”


        

众人纷纷喝彩,表示知道知道。


        

李翊便顺势说道:


        

“方今天旱,明日我便吾尔等祈雨一场,求得三尺甘霖如何?”


        

众人大喜,连呼大善。


        

吕玲绮亦不曾想,自己一来冀州就见着了李翊。


        

还能见到他祈风祷雨,真是不枉此行。


        

于是,有些直女地问李翊说道:


        

“相爷神通广大,只是为何要明日求雨,而不在今日?”


        

为何在明天,不在今天。


        

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猜猜我为什么要选择明天祈雨?


        

早在前日时,李翊便与自己的科研团体,推算出来明天大概未时时分,会降甘霖。


        

虽然具体时间可能有误差。


        

但是没关系,反正李翊是设坛求雨。


        

会有一套祈雨仪式动作。


        

等雨真正下来的时候,自己再结束动作就可以了。


        

包管万无一失。


        

“……天机不可泄,汝明日便知。”


        

李翊澹澹地回复道。


        

遂命设坛于渤海南郊。


        

翌日,万民聚观。


        

九丈高台上,青幡招展。


        

铜龙吐雾,玉磬鸣雷。


        

李翊身披鹤氅,执桃木剑。


        

吕玲绮在台下注视着李翊,忍不住悄声问荀攸说道:


        

“丞相当真能够呼风唤雨?”


        

荀攸捻须微笑,“且观之。”


        

午时三刻,但见乌云渐至。


        

李翊抓准时机,以剑指苍穹。


        

登时狂风骤起,风过处,四下阴云渐合。


        

“太乙敕令,雷部听宣。”


        

只见李翊剑尖处竟燃起一道火光。


        

乃是李翊提前准备好的磷粉,专于此刻自燃。


        

众人见此,无不惊呼。


        

李翊又是一指,


        

霎时风起云涌,雷电齐发。


        

大雨如注般落下。


        

顷刻之间,电闪雷鸣,雨落如豆。


        

街市成河,溪涧皆满,足有三尺甘雨。


        

百姓欢呼跪拜:


        

“李公真神人也!”


        

吕玲绮目眩神驰,按剑叹曰:


        

“向闻相爷在赤壁设坛借风,我神往已久。”


        

“今日竟见得丞相召来雷雨,真大开眼界。”


        

李翊佯装力竭,由侍者搀下。


        

至夜宴时候,荀攸密问道:


        

“相爷何以……”


        

李翊乃一指案头的《天文志》,笑道:


        

“此非我之力,乃格物院三十人演算半月之功耳。”


        

“吾布政河北,民众信鬼神,而不干实事。”


        

“故吾处置左慈,设坛祈雨。”


        

“此皆是为了稳定人心,使河北稳固。”


        

“目今正是多事之秋,尔等也当打起精神来。”


        

“勿得松散懈怠,使奸佞之徒,趁虚而入。”


        

荀攸喏喏趁是。


        

如此一来,河北的要紧之事,总算一一解决。


        

至于剩下来的公务,李翊乃回到自己久违的相府。


        

召集幕僚,与自己一起讨论,一起处理。


        

一年中,有不少新人加入。


        

众人皆急于在李翊面前表现,各自埋头苦干,宵衣旰食。


        

不表。


        

……


        

荆州,江陵。


        

却说诸葛亮至荆州后,以李翊为榜样,每日夙兴夜寐,辛苦工作。


        

再伊籍、马良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总算将荆州的民生恢复到了战前水准。


        

由于诸葛亮并没有上来就去动荆州豪强们蛋糕,所以众豪强还算安分。


        

基本上也配合诸葛亮的工作,各取所需。


        

这日,诸葛亮在江边观望许久,迟迟等不到想见的人来。


        

不由眉头蹙起,长长地叹了口气。


        

“……子乔负我也。”


        

张松答应诸葛亮要回江陵来看他,可最后却没有回来。


        

诸葛亮知道,张松不回来,说明他不止去见过曹操了。


        

甚至肯定还与曹操达成了某项交易,以致于最后不敢回来见自己。


        

“……先生不必烦恼。”


        

一少年郎自身后走出,替诸葛亮披了一件鹤氅。


        

“外边儿秋风甚紧,先生还是回屋里去罢。”


        

诸葛亮望他一眼,唇角下意识地勾起了一抹浅笑。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马良的弟弟,马氏五常中的幼常马谡。


        

诸葛亮到荆州后,大肆征辟本土人才,马氏五兄弟俱在其中。


        

这马氏可不简单,他们是地地道道的襄阳本地人。


        

此前说过,刘表将荆州打造成世外桃源,大量北方来避难的士大夫都集中在了襄阳。


        

故而襄阳号称天下第一大郡。


        

所以土生土长在这里,有着襄阳户籍,那是真正的“爷是爷”了。


        

虽然乡里人都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但诸葛亮最喜欢的,却还是五兄弟中的小子马谡。


        

此时的马谡年仅十八岁。


        

可别欺马谡年幼,


        

即便是历史上的马谡,才二十出头就已经当上荆州从事,绵竹县令了。


        

如今其刚满十八岁,诸葛亮便将他征辟为了自己幕府上的功曹。


        

也就是秘书,帮自己处理文案,有军事要务时也常与其相商。


        

见其来到,诸葛亮当即便问:


        

“……刘公子病体好些了么?”


        

马谡摇了摇头,叹道:


        

“……不太乐观,刘琦公子今日又咳血了。”


        

“医者看过,说公子这是酒色过度,以致脾虚肾亏。”


        

“只恐、只恐活不过两年了……”


        

历史上的刘琦,大概率是染上了肺结核。


        

这对于医疗技术落后的古代而言,是相当棘手的。


        

诸葛亮闻言,忍不住叹了口气:


        

“可令医者好生照看。”


        

微微一顿,又道:


        

“待公子病体好些,将之送去襄阳养病罢。”


        

“那是他的故土,留在那里,或许公子的病能好的快些。”


        

“先生,将刘琦公子送回襄阳,万一……”


        

马谡小声提醒诸葛亮。


        

襄阳是刘表一朝的州治,也是荆州派系最顽固的势力。


        

现在凭空将刘琦给送回到襄阳去,那万一襄阳人拥戴刘琦上位。


        

咱们对汉水一带的控制力,可就要减弱了呀。


        

而且真要再腹黑一点去想,万一刘琦是装病,就是为了脱离咱们的掌控。


        

那不是纵虎归山么?


        

诸葛亮一挥羽扇,沉吟道:


        

“刘公子虽然懦弱,但秉性善良。”


        

“荆州方历战火,其必不忍再见兵燹。”


        

“今吾将其送回襄阳养病,正为告诉襄阳之众。”


        

“吾不仅会善待刘景升后人,更会善待荆州老臣。”


        

马谡听罢,当即拱手作揖:


        

“……先生远见,无人能及。”


        

诸葛亮无奈一笑:


        

“亮之见识,比之李相来,可真是萤虫比皓月矣。”


        

马谡乃正色说道: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


        

“非是谡不敬李相,只是在下认为。”


        

“李相不过比先生早生几年。”


        

“倘使先生与李相同龄,先其一步遇着齐王。”


        

“未必便不能有今日之基业。”


        

诸葛亮闻言,只是弯唇笑笑。


        

既不反驳,也不认可。


        

要知道,他也是一个意气风发,极度自信的人。


        

不然的话,如何敢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


        

只是李翊的光芒太过耀眼,功业也基本建成。


        

说句大不敬的话。


        

即便李翊现在突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凭他现有功绩。


        

也足能够名垂青史,与管仲、韩信、邓禹等先辈们比肩了。


        

“……幼常,汝如何看待西川之事?”


        

诸葛亮话分一转,忽然将话题转到益州来。


        

他之所以喜欢马谡,就是因为这个年轻人非常有才华,器量也远远超过普通人。


        

尤其他还是一个军事迷,可以说是一个行走的军事辞典。


        

一旦他聊起军事来,那必然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能聊一宿。


        

诸葛亮一直很关注西川问题。


        

因为他人在荆州,西川可以说是荆州的后花园。


        

至少对于目前的刘备阵营而言,唯一能进入西川的道路,那就是从荆州走。


        

这也是最便捷的路。


        

你要真从汉中打进去的话,那西川会狠狠地教你什么叫: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眼看刘备无心于马上夺取西川,心急如焚地诸葛亮,多次上书刘备。


        

盼他允许自己,干涉西川之事。


        

然刘备多次安抚诸葛亮,告诉他,先稳定住荆州后,再讨论西川事宜。


        

马谡乃作揖,向诸葛亮进言道:


        

“禀先生,在下以为,齐王之意。”


        

“图西川者,当先固荆州。”


        

“今齐王以荆土托先生,必欲治安而后取。”


        

“若荆襄未稳,遽伐西蜀,是犹筑台于流沙也。”


        

“曹操虽觊蜀地,然齐王顺天应人。”


        

“但得中原,则万民景从,孰不谓汉室当兴?”


        

“彼时西川传檄可定,何须劳师远征?”


        

诸葛亮眉头稍缓,静静地转身往室内走。


        

马谡小心翼翼地跟在身后,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荆南四郡易取难守,可徙荆北官吏以治之。”


        

“分其党羽,弱其根基。”


        

“如此一来,大族不敢妄动,新政得以施行。”


        

“先生在荆州的根基,也能够日渐深厚。”


        

末了,又是一个长揖。


        

“愿先生思之。”


        

诸葛亮听罢,连连颔首。


        

笑着握起马谡的手,赞叹道:


        

“……幼常真是机敏过人,机敏过人呐!”


        

这就是诸葛亮喜欢马谡的原因。


        

要知道,


        

历史上的诸葛亮,每次跟马谡讨论军事谋略之时,都是从白天一直聊到黑夜。


        

人诸葛丞相是何等的大忙人?


        

那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真正日理万机的存在。


        

结果百忙之中的诸葛亮,却仍愿意抽出时间每次跟马谡聊那么久。


        

足见诸葛亮是真的很喜欢马谡。


        

当然了,我们都知道。


        

刘备临驾崩前,专门叮嘱了诸葛亮: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不仅提醒诸葛亮不要重用马谡,还专门说,如果你不信,可以考察他。


        

诸葛亮还真就认真去考察了。


        

仔细一考察,发现不是这样啊。


        

马谡这人其实很有军事谋略,先帝看人也有过失误。


        

比如曾经错看庞统和蒋琬,和错用彭羕。


        

所以我应该坚持自己的判断!


        

诸葛亮不仅没听刘备的,还直接将马谡提拔为了参军。


        

直到街亭之战爆发之前,马谡一直都是诸葛丞相的心头好。


        

当然了,你真要说马谡一点本事也没有也不至于。


        

正如上面所说,马谡能够和诸葛亮聊军事,一聊聊一宿。


        

这事儿可不简单,


        

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军事家。


        

现实中,


        

你要是真跟国内外高层次的人才、专家、教授甚至院士交流学术的话。


        

用不了五分钟,你就得词穷。


        

可马谡能跟诸葛亮聊这么久,足见其肚子里是有货的。


        

他的军事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肯定有特别之处,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眼下,马谡提出先抚荆南,在望西川的战略,受到了诸葛亮的大加赞赏。


        

乃回到府中,又与马谡聊具体的抚定荆南事宜。


        

“荆南恃其险远,不服江陵久矣。”


        

“幼常既劝我先抚定荆南,可先说说汝之看法。”


        

诸葛亮一边剥着橘子,含在口中,一边与马谡讨论。


        

马谡一捋胡须,沉吟半晌,声若沉钟:


        

“……长沙最近,可先讨长沙。”


        

“太守韩玄,平生性急,轻于杀戮,众皆恶之。”


        

“若见我军至,民众必竭诚欢迎,不助韩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韩玄失其道,长沙可不战而下。”


        

“然后次收桂阳,零陵。”


        

“桂阳太守赵范生性怯弱,见旗即降。”


        

“零陵太守刘度庸碌无志,见我大军,亦必献印绶。”


        

“如此一来,荆南四郡,可定其三。”


        

“至于武陵之计么……”


        

马谡微微一顿,缓声开口:


        

“可遣人赍金珠以交好五溪蛮王沙摩柯。”


        

“许其盐铁百车,幽毳千匹,邀其出兵,攻伐武陵。”


        

“武陵太守金旋见有蛮兵相助,必胆裂请降。”


        

“如此,荆南四郡,可一鼓而下。”


        

诸葛亮站起身来,仔细斟酌马谡的意见。


        

马谡则在其耳边,继续念叨:


        

“待四郡完全平定,局势稳固以后。”


        

“徙荆北能吏以治荆南,调荆南士族驻襄阳。”


        

“分其党羽,弱其根基。”


        

“如此,则荆州如臂使指,西川之门自开矣。”


        

在马谡看来,抚定荆南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削荆北豪族的影响力。


        

通过将荆北人迁到荆南去当官,等于是变相地将其“流配”。


        

这种处理方式,就不会操之过急,逼反荆襄豪族。


        

因为说白了,我就是调你去南方当官儿,难道你还要造反不成。


        

被迁官的人,心里不痛快,但也会勉强接受。


        

等他们一走,其在荆北的影响力自然会被淡化。


        

“幼常之言,甚合吾意,既照此办理。”


        

诸葛亮一声令下,即点兵一万五千人。


        

用老将黄忠为先锋,又用赵云为护军。


        

诸葛亮与马谡为中军,留伊籍、高顺、马良守江陵。


        

大军直奔长沙而去。


        

太守韩玄闻之,急出城去看。


        

遥望见尘头起处,黄忠军马早到。


        

因黄忠之前一直在长沙当官,算是半个长沙人。


        

故诸葛亮遣他去招降长沙民众。


        

韩玄素知黄忠之勇,急忙问众人谁敢迎之?


        

一将应声出列,大喊:


        

“量一老卒何足为患,凭某这口刀,定将之活捉来。”


        

“挫其斩夏侯的声价。”


        

韩玄视之,乃管军校尉杨龄。


        

其人约三十出头,正是年轻体壮之时。


        

他欺黄忠年老,并不将之放在眼里。


        

于是韩玄乃拨杨龄一千人马,飞奔出城去。


        

撞着黄忠军马,张口便骂:


        

“……老卒,何以侵我境界?”


        

黄忠叱道: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吾主汉皇宗亲。”


        

“汝主侵占汉地,尚有理耶!”


        

杨龄大怒,挺枪骤马,直取黄忠。


        

黄忠更不答话,拍马舞刀,来战杨龄。


        

不三合,老将军手起刀落,砍杨龄于马下。


        

率众追杀败兵,直杀到城下。


        

韩玄闻之大惊,急忙来城上观看。


        

见着黄忠兵马雄壮,个个健儿,心中震惧。


        

顾谓左右人道:


        

“古时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


        

“今黄忠年未及七十,吾岂是其敌手耶?”


        

“更兼其有诸葛之谋,长沙必不能保。”


        

于是,率众出降,将大印奉给黄忠。


        

黄忠率军入城,张榜安民。


        

后诸葛亮大军亦至,重赏黄忠。


        

又安抚韩玄,仍令其长沙太守。


        

此举是为了稳住韩玄部众之心。


        

韩玄喏喏谢过,连连感谢诸葛亮厚恩。


        

“吾等再不敢与孔明先生作对矣。”


        

韩玄既降,长沙其余诸县,自无抵抗之力。


        

都向诸葛亮军投降。


        

黄忠又找到诸葛亮,向他举荐人才:


        

“吾有一旧友,此人骁勇过人,万夫莫敌。”


        

“当年与吾同守攸县。”


        

“今正是用人之际,孔明先生何不将之召来?”


        

诸葛亮便问是谁。


        

黄忠答曰:


        

“此人乃是刘景升从子刘磐也。”


        

历史上的刘磐曾经数次侵占孙策的领土。


        

孙策对他头疼不已,派出了太史慈到建昌坐镇,才让刘磐消停。


        

诸葛亮从之,即派人去征辟刘磐来军。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是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