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归义非唐 > 第364章 俯首称臣
夜间

归义非唐

        

“唱——”


        

“上千万岁寿……”


        

咸通六年九月初五,随着西川轻骑将一封封奏表送抵长安,便是不喜上朝的李漼,也不免在过去十天里,连续召开了三次常朝。


        

第一次常朝是为了庆贺高骈突袭灌口,击退多康吐蕃。


        

第二次常朝是为了商讨刘继隆出兵占据三州,三川西北屏障丢失。


        

如今第三次常朝召开,但好在消息是好消息。


        

十日前,高骈集结四千精骑,一万步卒向嘉州开拔而去。


        

祐世隆得知消息,当即裹挟百姓撤往嶲州,唐军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嘉州。


        

不过祐世隆对嘉州的手段,完全可以称呼为刮地三尺。


        

十万嘉州百姓被裹挟走大半,唯有二三万人逃入他州或山中才得以幸免。


        

若是在算上大礼在成都府掳掠而走的百姓数量,被大礼掳掠而走的百姓数量不会少于二十万口。


        

除此之外,多康吐蕃占据灌口的一个月里,所掳掠而走百姓数量也不会少于二十万口。


        

剑南道不过才四百万口,而今被掳走的百姓数量便如此之多,接近剑南道旧册上近一成人口,这如何能让李漼等人高兴?


        

“陛下,东川节度使高骈已经率兵筑太和镇于大渡河中游,日后南蛮想要入侵嘉州,必然困难。”


        

徐商开口安慰着李漼,李漼冷着脸颔首回应,而后目光扫视殿上群臣。


        

“番贼、南蛮均已经被击退,然丢失七州却只收复了一州,其余六州,三州为刘继隆所侵占,三州为番贼所侵占。”


        

“朕想询问诸卿,以为此事该当如何?”


        

群臣心中忐忑,谁都不愿意开口做出头鸟定调。


        

这种时候,反倒是路岩明了皇帝心思,果断站出来作揖道:


        

“陛下,臣以为刘继隆调兵越境,虽有收复失地之心,但亦有不臣之举。”


        

“倘若刘继隆愿意退兵,将三州交归东川,则其罪可免。”


        

“倘若刘继隆执迷不悟,则可举兵讨伐!”


        

路岩的开口,将朝会的内容给定了调,而百官之中的张议潮、封邦彦、杨知温等人脸色一变。


        

“陛下,臣附议!”


        

当路岩话音落下,不少官员眼见皇帝露出满意的表情,于是纷纷站出来表示认同。


        

只是这种关键时刻,以往向来支持朝廷的兵部侍郎郑畋却难得唱了个反调。


        

“陛下,臣请陛下三思,眼下并非讨伐刘继隆的最佳时机!”


        

郑畋站出来后,所有人都用惊讶的目光看向他,就连李漼都不免询问道:“郑侍郎平日里向来支持朝廷讨平陇右,如何今日有了不同意见?”


        

“陛下……”郑畋整理了情绪,随后才继续道:


        

“此前朝廷无大敌,便是番贼南蛮也被阻拦在三关、黎州以外。”


        

“如今故桃关丢失,虽有西川官兵修筑灌口关,但西川官兵此役死伤严重,收复嘉州实乃侥幸。”


        

“高使君平调西川节度使后,又抽调五千精骑及七千马步兵赴任西川,致使东川兵力不过二万三千余,而西川也仅三万五千余。”


        

“山南西道兵马不过二万,凤翔镇折损兵马后,仅存兵马二万。”


        

“如此一来,京西北八镇仅兵九万,而三川仅兵七万八千。”


        

“朝廷若是还要防备番贼和南蛮、北虏,那可用之兵,恐怕仅有十万之数。”


        

“臣以为,眼下可派人询问刘继隆是否愿意归还三州,即便其不愿归还,也不可轻易开战,而是应该等三川、京西北等镇补充足够兵马,再开战也不迟。”


        

西川一役,唐军死伤近四万众,这对于大唐来说,已经是不小的损伤了。


        

郑畋也从中看出了地方藩镇的兵马实力,所以不敢再轻言开战。


        

李漼见他说的有理有据,当下微微皱眉,而一些不识局面的官员却仍然在叫嚣。


        

“京西北八镇与三川兵马虽然遭受折损,然禁军十万之众,为何不能讨平刘继隆?”


        

“郑侍郎未免有些助长藩镇气焰,灭朝廷威风了。”


        

“陛下,臣请命讨平陇右……”


        

那些只有虚职的官员不断煽动着李漼,好在李漼清楚禁军的情况,所以并未答应下来,而是颔首道:


        

“既然如此,便以杨知温为采访使,亲自走一趟陇右吧。”


        

“臣领旨……”


        

人群中的礼部侍郎杨知温走出来作揖行礼,心中也松了口气。


        

与此同时,李漼继续道:“诏令东川节度使李福、西川节度使高骈、山南西道节度使王式招募兵马,补足兵员。”


        

“臣领旨……”徐商与路岩作揖行礼,而此时却见殿外有宦官走进来。


        

来人是内侍田允,而他也没有停留,直接走上了金台,并呈出了一篇奏表,同时在李漼耳边耳语了几句。


        

李漼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难看下来,随后打开奏表简单看了几眼后便说道:


        

“刘继隆奏表朝廷,言番贼肆掠,邻镇难以节制,致使松州失陷。”


        

“眼下他已经率军收复松州及文扶龙茂维翼等七州,番贼已被其驱逐维西。”


        

“此外……万年县县令奏报,同平章事高璩病卒,朕欲追谥,诸卿以为如何?”


        

两个消息不仅让李漼脸色难看,也让群臣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


        

“陛下,高璩生前与贪官、恶商人来往频繁,臣建议不予追谥!”


        

众人还未反应过来,便见一名官员站出来,反驳了皇帝想要追谥的想法。


        

众人闻声看去,这才发现是太常博士曹邺。


        

面对曹邺的这番话,李漼暗皱眉头:“高璩生前有功,朕何以苛待功臣?”


        

“陛下若是真的要追谥,便以“刺”为谥吧!”曹邺话术不改,这让群臣先后倒吸了口凉气。


        

“剌”是恶谥,如果真的以此追谥,那高璩估计死了都不得安宁。


        

“你……”李漼勃然大怒,但一想到这是在庙堂上,他还是压下了脾气。


        

“诸事以此前所定为准,散朝!”


        

话音落下,不待群臣询问,他便起身走下金台,而鸿胪寺卿也连忙唱礼:“散——”


        

“上千万岁寿……”


        

在群臣的山呼万岁间,李漼离开了紫宸殿,往咸宁宫乘舆而去。


        

他没有定下新的宰相,也没有说是否还要追谥高璩。


        

不过有的时候不表态便已经代表了其态度,因此群臣都渐渐升起了心思。


        

相较于他们试图登临相位的想法,此刻的路岩却觉得精神气爽,担忧隐隐掺杂着些许忧伤。


        

高璩这个常与他唱反调的人死了,只是因为一场简单的风寒,这让他感到唏嘘,同时也感到了些许寂寞。


        

此前他恨不得高璩早点死,但等到他真死了,他却又有些难受起来。


        

“唉……”


        

他在心底叹了口气,随后瞥了眼徐商。


        

徐商眉头微皱,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


        

徐商这个人处事公正,但也知道大势不可阻,哪怕是知道路岩私下收受贿赂严重,却也不曾弹劾他。


        

只因为他十分清楚,路岩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却是大唐眼下需要的那种人。


        

在他这么想的同时,路岩却也对徐商作揖道:“徐相,依某所见,陇右恐怕不会归还六州。”


        

路岩虽然不善兵事,可他也知道六州的重要性。


        

有了六州,陇右便可视西川为后花园,轻易可进取,刘继隆自然不会放弃这种要地。


        

相比较他,徐商则是看得更多,因为他毕竟亲自领兵打过仗,知道攻城有多么困难。


        

正因如此,刘继隆轻易收复四州,并准备收复维茂翼三州的速度令他不禁怀疑起来。


        

“这刘继隆与尚摩鄢真的决裂了?”


        

徐商心中疑惑,接着不免想到同样与刘继隆断了联系的张淮深。


        

他心里捉摸不定,面对路岩的询问,他只能搪塞道:“待杨知温返回朝廷,便知晓刘继隆是否愿意归还了。”


        

“即便不愿归还,眼下也不是讨平刘继隆的好时机。”


        

“现在即将秋收,秋收后就是入冬,届时陇山难行,不是开战的好时机。”


        

徐商话音落下,随后便对路岩作揖道:“衙门之中尚有政务,便不与路相寒暄了。”


        

他转身离去,路岩则是站在原地捉摸着他的这些话。


        

在他琢磨的同时,返回咸宁宫的李漼却召来了亓元实、齐元简二人。


        

几日前,王茂玄致仕,虽说他举荐的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官职,但北司却还是成了亓元实与齐元简的一言堂。


        

随着二人走进咸宁宫,李漼这才开口道:“朝廷若是要讨伐刘继隆,禁军能出多少兵马?”


        

他沉着脸色,开门见山的询问二人,但即便如此,二人却还是装傻。


        

“陛下若是决意征讨刘继隆,禁军十万之师,动如雷霆!”


        

亓元实搪塞着皇帝,倒是齐元简看出了皇帝的认真,思虑过后补充道:


        

“若要守卫京畿,恐怕只能出兵三万。”


        

齐元简这话令李漼皱眉,心道这群人吃了那么多年虚额,结果朝廷存亡之时,却还想着吃干抹净。


        

“关中距离陇右,仅仅相隔陇山和秦陇二州。”


        

“倘若二州被攻破,禁军能挡住刘继隆吗?”


        

李漼质问二人,二人闻言皱眉,都听出了皇帝的弦外之音。


        

这些年关中土地越来越少,但土地并非消失,而是被隐匿起来了。


        

这其中固然有世家的身影,但更多的土地还是被北司的这些宦官所占据。


        

可以说,他们的财富都在土地上,而若是刘继隆攻破秦陇,那他们的土地便要变成无主之物了。


        

若是朝廷还能杀回来,那他们还能有机会收回土地,若是朝廷回不来,那关中数百万亩耕地都要划归陇右所有。


        

想到这里,亓元实和齐元简也不免忐忑起来。


        

思虑再三,齐元简还是咬牙道:“臣以为,可裁汰些许老弱,编练三万禁军驻守。”


        

兵马数量没有变,那是因为神策军眼下确实有三万人,而且他们也不愿意再重新招募。


        

不过齐元简愿意裁撤老弱,这代表神策军纸面上的兵卒将会消失一批,能为朝廷节省不少钱粮。


        

“既然如此,此事便交给二位吧。”


        

李漼颔首,随后摆了摆手,示意二人退下。


        

二人见状咬紧牙关,但还是退出了咸宁宫。


        

几日后,神策军重新抄写兵册,见册上兵额九万四千余,声称裁汰七千老弱,为朝廷节省了近三十万贯的钱粮。


        

与此同时,时间也渐渐走入了秋收,天下各处百姓都开始抢收起了粮食。


        

不过流民遍地的淮南、河南两道则是盗寇滋生,不少盗寇劫掠村寨,数量越来越多。


        

似乎只要到了需要缴纳夏税、秋税的时候,便会凭空出现一批批盗寇与流民。


        

赴任宣武军的刘瞻将此事奏表朝廷,希望朝廷能减税来安抚百姓,但奏表往往石沉大海,没有半点回应。


        

西川之役虽然结束了,但受灾的百姓数量却不少,而高骈则是下令赈灾,设置粥棚来安抚灾民,使其复业。


        

此外,高骈还从流民中征募了许多健儿,致使西川兵马恢复至四万。


        

高骈的这些手段都被陇右的探子收集送往了刘继隆面前,而此时的刘继隆则是率兵抵达了茂州的汶山县。


        

汶山县外,旌旗蔽日,十数万人的营盘将河谷挤得满满当当,便连耕地都被踏平了。


        

饶是如此,却并没有人在意这几千亩耕地,只因刘继隆所率兵马来到了此地。


        

三日前,刘继隆与斛斯光会师南下,所率精骑五千,甲兵一万五千,全军二万人,另有三万民夫周转车马,从松州运粮南下。


        

得知刘继隆只率领两万人南下,不少多康将领都心生邪念,明里暗里的暗示尚摩鄢趁此机会将刘继隆击破。


        

四万甲兵、五万部众,这是他们的底气。


        

即便被高骈击破于灌口,他们也只觉得是高骈偷袭,他们轻敌所致。


        

不过当刘继隆真的率军前来,他们这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


        

“唏律律……”


        

汶川县外,陇右军的三辰旗猎猎作响,两万大军列阵河谷之中,虽然没有展露任何进攻意图,却仍旧让对面的九万多康大军身体紧绷。


        

一方面是陇右两万将士行动整齐划一,阵中寂寂无声,无时无刻彰显着其军纪。


        

另一方面则是插科打诨,站如乱兵,甚至还有吵闹声传出的多康大军。


        

二者对面,孰高孰低,抬眼可见……


        

多康吐蕃是有四万甲兵,但其中只有一万老卒,其余三万都是穿上甲胄的部众,而他们根本没有经历过什么操训。


        

望着己方散乱的队伍,多康的将领纷纷闭上了嘴巴。


        

与此同时,陇右军阵中却走出百余精骑,缓缓行军来到百步开外的多康吐蕃阵前。


        

斛斯光勒马阵前,对阵内叫嚷道:“尚摩鄢,不用调遣这么多人马来欢迎节帅,节帅请你过去一叙!”


        

他对尚摩鄢直呼其名,这让不少多康将领攥紧了缰绳。


        

不过不等他们生气,便见尚摩鄢策马而出,而没卢丹增则是被他留在了阵中。


        

“兵马太少,彰显不出节帅的威望!”


        

尚摩鄢虽滋生野心,但明面上依旧不敢与刘继隆撕破脸皮。


        

为了彰显诚意,他只带了两名精骑便跟随斛斯光前往了陇右军的军阵。


        

军阵前已经搭建好了一处帐篷,待斛斯光他们到来并下马走入帐内,尚摩鄢也见到了多年不见的刘继隆。


        

相较多年前,刘继隆没有任何变化,仿佛停留在了二十五的年华。


        

若非他蓄有翘脚胡,尚摩鄢或许都以为刘继隆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这才保住了年华。


        

“坐下吧。”


        

刘继隆不似许多将领那样,喜欢穿着华丽的盔甲,而是一套普通的扎甲。


        

饶是如此,上位者的气势却并未因为他穿着普通扎甲而消失。


        

反倒是身穿金甲的尚摩鄢在他面前,宛若一只发了情的雄鸡。


        

尚摩鄢不免觉得有些尴尬,于是干笑着坐在了刘继隆面前。


        

帐内没有太多东西,一张圆桌、两把椅子,还有圆桌上的茶炉茶具,其他便什么都没有了。


        

刘继隆动手为尚摩鄢煮茶,不多时倒出茶汤,推到了他的面前:“喝!”


        

尚摩鄢下意识伸手,可茶汤太烫,他虽然把茶杯端到嘴边,却迟迟喝不下去。


        

“节帅让你喝……”


        

站在旁边的斛斯光不紧不慢的说着,可手却搭到了刀柄上。


        

尚摩鄢额头冒出冷汗,他本以为自己实力强大,已经不再畏惧刘继隆。


        

可是当刘继隆就这样坐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却还是忍不住的怯场了。


        

正当他准备喝下这滚烫热茶时,刘继隆主动开口:“七日前我让你撤出茂州,可你现在却屯重兵等我过来,你打算做什么?”


        

“我……”尚摩鄢不知道该说什么,眼神飘忽,不敢与刘继隆对视。


        

过了半响,他才从牙缝中试图挤出:“我只是……”


        

“你翅膀硬了,想要与我对阵?”


        

刘继隆打断他的话,可说出的话却让尚摩鄢忍不住惶恐:“我没有……”


        

“那你集结这么多兵马在这里想要做什么?!”


        

刘继隆猛地起身,斛斯光更是将刀拔出七寸,尚摩鄢惊惧,抱着头盔单膝下跪:


        

“我只是想请节帅检阅我麾下的兵马……”


        

面对他这不算借口的借口,刘继隆没有回应他,而是朝帐外走去。


        

走到门口,他回头看向尚摩鄢下跪的背影:“我不希望有第二次!”


        

话音落下,他朝外走去,斛斯光则是冷哼一声,收刀跟随刘继隆脚步向外走去。


        

待他们走远,尚摩鄢这才在两名亲随的搀扶下起身。


        

他好似从水中捞出那般,浑身都被汗水打湿,额头发冷。


        

“扶我…扶我回去……”



归义非唐》是作者:北城二千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