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王业不偏安 > 第111章 直取长安?
夜间

三国:王业不偏安

        

细柳营。


        

汉军大帐气氛压抑。


        

今日已是五月初四,大军来到此处扎营已满一月。


        

虽说营垒日益坚固,可他们是来打长安的,不是来守营垒的。


        

连月的固守不战,无所事事,大汉将士连战连胜而大涨的士气,已经衰竭到了一定程度。


        

而司马懿据上游竭流断道已有二旬,细柳营的粮食已经见底,高层军官都晓得,这粮食最多还能再撑四五日了。


        

普通士卒虽不晓得粮食到底还有多少,但二十天的时间没有得到外来补给,常识告诉他们,大军马上就要断粮了。


        

“讨寇将军,司马懿既已中丞相引蛇出洞之策,岂不正是我大军夺他营寨的大好时机,为何还不行动!”


        

“丞相大军没到,咱们龟缩,丞相大军到了,咱们还龟缩,到底要龟缩到何时?!”


        

“没错,咱们是来打长安的,不是来这守营垒的,这营垒造得再坚固,于取长安何益?!”


        

“咱们面临断粮之危,将士们军心动摇,怨气已经很重了,再不与魏寇一战,我大军恐怕要不战自溃了!”


        

一众校尉都尉哓哓不休。


        

讨寇将军王平坐在上首,神色平静内敛。


        

“诸位少安毋躁,丞相跟赵老将军并非不知我大军底细,却仍岿然不动,必然已有定计,只要还有一日粮食,我们便在此坚守一日,无须慌乱。”


        

众将面面相觑。


        

“讨寇将军,丞相跟赵老将军是不是已把全盘计划跟你说了,让你瞒着我们?”阳群忿然问道。


        

众将虽都晓得事以密成,语以泄败的道理,但到了此时仍不知计划到底是什么,焦急难免。


        

王平一滞,摇头:“没有。”


        

众将再是一觑。


        

这位讨寇将军不会说谎。


        

说没有,那就是真没有。


        

“确实没有。”就在众将心中难安之时,一道一听便令众将感到心安的声音,自帐外传入帐中。


        

声音未落,一身轻甲的赵老将军掀帘入内,帐中众将当即离席前趋,一一见礼。


        

老将军上前将王平扶起,还不及再说些什么,众将就炸开了锅。


        

“镇东将军,您终于来了!”


        

“镇东将军,是不是马上要有行动了?!”


        

“再不行动,将士们军心士气恐怕就全散了!”


        

赵云看着一众亢奋的将校,笑着颔首:


        

“好了好了,少安毋躁。


        

“命营中将士们做好准备,留三千人守寨,分五千精锐,做好渡河作战的准备。”


        

“渡河作战?”阳群一滞。


        

余将亦然。


        

邓铜问:“镇东将军,渡河作战于军不利啊,既然司马懿倾巢而出,依我看,不如先去解决司马懿!”


        

阳群想到了什么:“难道说,丞相主力不在渭北,而是准备去袭夺司马懿南寨?我们渡河作战,是阻止长安魏寇往彼处支援?”


        

魏军在细柳营正南,隔着渭水也立了一寨,魏将毌丘俭、令狐愚等人聚于其内,人数与细柳营相当,都是七八千人。


        

司马懿大军粮草,便是由长安运至毌丘俭处,再由毌丘俭安排人手押运护航送到司马懿大寨,两地也是三十余里。


        

若丞相去攻打司马懿营寨,毌丘俭等人或许会往彼处支援。


        

王平想到了关键:“镇东将军,我们是要围城打援?”


        

赵云抚须摇头,随即胸有成竹地笑笑:“司马懿自以为深沟高垒,立于不败,事实不过是作茧自缚,不必理会,我们直取长安。”


        

直取长安?!


        

众将俱是猛地一愣。


        


        

天明。


        

日升。


        

陈圭、州泰、孙礼、王观四人收到司马懿将令,按兵不动,但命将士出营列阵,作势西向。


        

将士朝食过后,便拎上了自己的甲兵,带上了一份干粮,跑到寨外空地上列起了阵势。


        

两千余骑则在昨日占领的那座台地上四散放马。


        

可以看到,蜀骑仍在蜀军营寨北面的台地上虎视眈眈,作势阻止魏军哨骑靠近。


        

而令王观、陈圭等人惊疑的是,十里外那座营寨,今日非但没有蜀寇出营樵采取水,甚至早上连炊烟都没有升起。


        

似乎是在告诉他们,彼处已是一座空营。


        

“蜀寇又在耍什么花招,要不要派人去看看?”陈圭问道。


        

王观也疑惑不已:“夜哨不是探到蜀寇自渭南北移吗?


        

“难道说那是障眼法,蜀寇真如骠骑将军所料,已不战而走?又或是举军去袭骠骑将军大寨?”


        

州泰摇头:“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怎可能不战而走?


        

“举军突袭我南寨倒有些可能,但也未可知。


        

“毕竟这偃旗息鼓,空营诱敌,乃是蜀寇惯用伎俩了。


        

“当年太祖与刘备争汉中,蜀将黄忠与赵云先后来劫我大魏军粮,太祖率军追至赵云大营。


        

“赵云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太祖疑其有伏,引兵而退。


        

“赵云乃擂鼓振天,以弩追射,太祖大军惊骇而走,自相蹂躏,堕汉水而死者甚众。”


        

“竟有此事?”陈圭、王观、孙礼几人皆是吃惊不已。


        

于大魏不利的战事,大魏自然不会大肆宣扬,他们这些人确实从来没有听说过。


        

州泰还知道,就是这一战,赵云率十几轻骑在魏大军中数进数出,且战且退如入无人之境,刘备战后夸赞赵云“一身都是胆也”,之后蜀军将士更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这些事迹,是屯驻襄阳的荆州老兵告诉他的,那些老兵也曾是蜀军中的一员。


        

他被征辟为骠骑府属前,是荆州刺史裴潜的治中从事,屯于襄阳,陈圭、王观这些随骠骑将军屯宛城的府僚不知道也属自然。


        

“先把消息告诉骠骑将军,让骠骑将军定夺吧。”陈圭听到赵云的事迹后才忐忑起来。


        

蜀军骑兵还在远处虎视眈眈,就算真是一座空营,也没法探出来。


        

哨骑派得少了,必然会被蜀骑绞杀,消息带不回来,白废兵力。


        

派得多了,万一不是空营,又会被步骑联合绞杀。


        

真要全军压上去,蜀寇昨夜才把兵力往北寨转移,里面若真有两三万战卒以逸待劳,那就完蛋了。


        


        

芒水西。


        

芦苇荡南。


        

汉军向东而行。


        

大张旗鼓,烟尘四起。


        

魏军两千人屯于芒水东畔,见到汉军浩浩荡荡举大军而来,象征性地抵挡了一阵,便匆忙撤走。


        

什么击敌半渡,根本不存在的。


        

这芒水二十余里长,除非几万大军全部布于此地,汉军一旦移动,则大军针对性调度,否则根本做不到所谓击敌于半渡。


        

魏延作为前锋,见到魏军溃走,直接遣五十亲军突骑及天子带来的三百大汉虎骑追杀而去。


        

一直越过芒水,随即便在司马懿营寨正南的鄠县地界,清理起了魏军布置在四处的哨骑,压缩魏军哨骑的视野。


        

魏军留在此地哨骑不多,布置在芒水之畔的不过百余骑。


        

见到汉军来骑人多势众,心知这前哨战绝对是打不过了,便根本不多招架,一部分继续东退,另一部分直接逃回了魏军大寨,把消息带给了司马懿。


        

几乎同一时间,司马懿中军大帐收到了陈圭等人传回的消息。


        

“空营计?”司马懿若有所思,只觉越来越摸不透诸葛亮到底在想什么了。


        

一开始笃定诸葛亮会保全实力而避战,结果诸葛亮却兵分南北,表现出了强烈的战心。


        

又以为诸葛亮可能是虚张声势,派兵过去吓唬一番,或许就会不战而走,结果诸葛亮没走,反而真的举大军前来夺营。


        

现在又是设下所谓空营之计,尽举大军前来攻这座坚垒。


        

种种行径,越来越不像权臣了。


        

难道自己高估诸葛亮了,诸葛亮根本不懂政治?


        

不过也无所谓了,诸葛亮既敢来攻,便让他有来无回。


        

“什么空营不空营的,让文钦带上两百骑,赶一群徒隶进去探探不就知道了?”周当不屑道。


        

贾栩白了一眼:“说得轻巧,蜀骑就在彼处以逸待劳,两百骑过去不是送死吗?”


        

周当一下噎住。


        

贾栩略一思索:“依我看,也别管他是不是空营,先让文钦把虎豹骑调回来吧,否则也难以知晓南面这支蜀寇是虚是实。”


        

骑兵不够,视野被压缩,也就无从得知蜀军究竟来了多少人。


        

就算是打防守反击,完全丧失视野也是一件很被动的事。


        

司马懿抚须,思索片刻后徐徐出声:“不必,若把虎豹骑调回,蜀寇骑兵必然也会跟至此地。


        

“蜀寇多弩,我大军若不出营接应,单凭虎豹骑,在蜀寇步骑手中讨不到好处。”


        

贾栩言:“既然如此,那就趁蜀寇远来疲惫,立足未稳,出营与蜀寇一战!


        

“反正有魏平四千伏兵,一旦两军交战纠缠,必能打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


        

司马懿再次摇头:


        

“诸葛亮既然举军而来,则是见陈圭、州泰在北,以为我营垒空虚。


        

“我举军而出,反而将他惊走。


        

“或能小胜,但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命寨中偃旗息鼓,诱他强攻。


        

“待他损兵折将、师老兵疲却强攻不下,我大军再举军尽出,必能大破之。”


        

说到此处,司马懿找来亲卫:


        

“命陈圭、州泰他们继续按兵不动,等我军令。


        

“若诸葛亮强攻我营垒,再命陈圭、州泰举军夺那空营,若我所料不错,彼处必是空营无疑。


        

“拿下之后,试试能否南渡,去夺蜀寇渭南那座营垒。


        

“诸葛亮才至两日,营垒未固,真若夺下,诸葛亮便要退无所据。”


        

吩咐完,司马懿离开中军大帐,登上望楼。


        

然而虽然站在望楼之上,视野也不过是十里出头罢了,连芦苇荡的尽头都望不到,更别提沿着芦苇荡边缘行军的蜀军。


        

没有居高临下的地利,确实只能靠散布在外面的斥候骑兵探知蜀军消息。


        

午时。


        

汉军前部开始渡过芒水,出现在司马懿营垒所在的鄠县平原上。


        

虽已行军二十余里,但军容仍然十分整齐。


        

每走两三百步,负责维持秩序的军侯、司马们便会命鼓手敲响一次战鼓。


        

队伍闻鼓则停,稍作整顿,之后再继续行军。


        

这支队伍很长,加上辅卒、役夫组成的辎重队,总共六七万人,队列绵延十里不止,鼓声也响彻了方圆数十里范围。


        

而自武功以东,人迹渐渐变多。


        

大小坞堡、坞壁隔着数里就有一座,基本是依溪水而建,控制着溪水周围一片片肥田。


        

坞堡、坞壁周围,则立了许多茅屋木屋,形成了简单的小村落,是依附坞堡的堡民所居。


        

他们平日里不住坞堡里,只有打仗了才会聚到坞堡中,坞堡就像一座小城池,庇护堡民不被战火清洗。


        

但现在虽是战时,各坞堡堡民仍在田间地头浇水耘田,除草除虫,战事没能影响他们种田。


        

毕竟关中坞堡帅都明白,他们是汉魏双方都需要争取的对象,谁也不会坏了规矩轻易对他们动手。


        

司马懿前几日还来找他们要粮,他们也给了。


        

汉军更不可能在关中这块大汉祖地毁了自己名声。


        

而这些种田的堡民听到震天的鼓声不绝于耳,便不时直身观望。


        

或许有曹魏细作混杂其中,也未可知,但行进的汉军并不骚扰,也尽量避免坏了百姓的庄稼田地。


        

下午。


        

日渐西仄。


        

汉军的先头部队八千余人,在魏军营垒南面八里外结阵,并朝着魏军营垒缓缓进逼。


        

数量明显已经不止四五百骑的汉军骑兵,疾驰逡巡在芒水与涝水中间的鄠县平原上,驱赶着魏军斥候,压缩着魏军的视野,甚至直接追到了更东方的长安。


        

汉军后续部队仍源源不断赶来,并于先头八千甲士后休息,列阵,掘营,筑垒。


        

司马懿收到消息,再次登到望楼之上,远远观望。


        

看了一个多时辰,汉军已有大约两万甲士列好了阵势,并结阵行至魏军营寨三四里外,最后坐下休息。


        

不得不说,方阵整齐,行进之时确实给人一种其徐如林的感觉,挺像那么回事。


        

司马懿不得不收起了对诸葛亮的小视,毕竟这整齐严肃的军容,比他练出来的荆豫大军也差不了太多,勉强算得上是一支强军了。


        

不多时,有汉骑自阵列中驰马而出,朝魏军营垒射来挑战书,邀请魏军出营野战。


        

魏军有请战者,司马懿不应。


        

日落。


        

汉军维持着相当整齐的阵列,徐徐退还,最后在魏军营垒十里外的新营地驻扎下来。


        

双方都提防对方夜袭。


        

但所幸,竟然一夜无事。


        

次日清晨,一切照常展开。


        

汉军两万余甲士饮食完毕,再次出寨列阵。


        

又有汉骑驰至魏军营垒之前,射来挑战信。


        

魏军仍旧不应,并放出话来,有胆就来攻此营垒。


        

到了中午,司马懿登上望楼,汉军显然被晒得有些疲惫,但似乎仍没有强攻营垒的意思。


        

司马懿脸色凝重起来。


        

来了却又不敢打,那来此做甚?


        

又望了许久,忽然发现东方有一队骑兵绝尘而来。


        

看了片刻,才发现是大魏几十哨骑在被蜀寇的骑兵追逐。


        

司马懿陡然心惊,立时下令,派两百虎豹骑出营接应。


        

一名哨骑杀出重围,进得营垒后迅速奔至司马懿跟前,神色惊恐:


        

“骠骑将军不好了,有万余蜀寇甲士,护着一支几万人的辎重队伍越过了东面涝水,往毌丘中郎将的营垒去了!


        

“细柳营的蜀寇也杀出来了!正在这万余甲士的掩护下南渡渭水!”



三国:王业不偏安》是作者:狗脚朕.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