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汉官 > 第11章:狮子博兔【4.5K】
夜间

汉官

        

河水滔滔,一路向南。


        

自郯城而出沿着沂水一路南行一百五十里便可至下邳城。


        

两城之间堪称是一马平川,水陆交通都十分方便。


        

其实下邳城与郯城本来都属东海郡。


        

光武帝刘秀驾崩后,明帝于永平十五年改临淮郡为下邳国,计有十七城,户十三万六千三百八十九,口六十一万一千八十三,乃是不折不扣的中原大郡。


        

毕竟整个徐州也不过只有五个郡国。


        

除了人丁七十万的东海郡外,就要属下邳国的人口最多了。


        

当然,这是黄巾之乱前的户籍数据,如今估计要少些。


        

不过相比于屡遭战乱摧残的豫、兖两州来说,徐州的境况却又好多了。


        

自陶谦平定徐州黄巾后,徐州境内基本上就没有出现过什么灾祸。


        

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徐州总体人口大体在两百五十万人上下。


        

故此曹操别说夺取整个徐州了,便是占据半个徐州都足矣实力大涨。


        

或许正是如此,原历史中曹操二屠徐州才会造成如此大的杀伤。


        

曹军不过占据五县之地,便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唉~乱世之中,徐州人口稠密或许也是一种罪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徐州顶得上两个青州,但在魏哲心中却还差点分量。


        

出了郯城之后他并没有像糜竺等人以为那样救援下邳,而是往西南方行去。


        

……


        

傍晚,大军扎营之后。


        

糜竺终究还是没有按捺住心中的好奇,向魏哲打听起了行军路线。


        

“彭城国!”


        

魏哲并没有隐瞒,直接坦然告知。


        

“彭城?”糜竺闻言顿时一脸茫然。


        

戏志才闻言笑而不语,显然是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


        

糜竺见状不禁有些焦急道:


        

“如今下邳危在旦夕,明公何以去彭城?”


        

魏哲闻言却摩挲着腰间的汉剑,眼神深邃的幽幽道:


        

“既然曹孟德以徐州为猎物,吾为何不能拿他当猎物?”


        

曹操固然贪婪,但魏哲的胃口更大。


        

不就是一个下邳国么?给他!


        

反正现在曹操打哪儿他都不在乎,魏哲只准备断他后路。


        

若是能将曹操这个枭雄绞杀在下邳国,就算是搭上整个徐州也值了!


        

当然,这种话肯定是不方便在郯城说的。


        

一来是不利于徐州郡县各自坚守,二来则是出于保密需要。


        

毕竟下邳陈氏在徐州经营了三代人,谁知道陈珪那个老狐狸有多少眼线。


        

魏哲可不想前脚宣布了作战计划,后脚他的战术就出现在曹操的案几之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这回出现了严重的战略错判。


        

不是他判断错了局势,而是他看错了人。


        

曹操严重低估了他在魏哲心中的地位,这才导致他的战略核心依旧是徐州。


        

只能说世事无常,陶谦之死引发了太多的变故。


        

曹操不得不提前谋徐,魏哲也不得不临时做出绞杀曹操的谋划。


        

牵一发而动全身,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然而糜竺闻言却眉头紧皱。


        

他努力回忆再三,也没想起曹操和魏哲有什么深仇大恨。


        

甚至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两人应该渊源颇深,交情不浅。


        

据说当初魏哲参加诸侯讨董便是应曹操所邀,这才不远千里赴约。


        

但不管是为了什么,见魏哲一副欲除之而后快的架势糜竺识趣的没有再劝。


        

而随着大军逼近彭城,魏哲顺便询问起此地的风土人情来。


        

还真别说,糜竺虽是东海人,可对于徐州各郡的风物却都了如指掌。


        

身为徐州巨贾的他当即便如数家珍的介绍道:


        

“彭城八县俱乃膏腴之地,良田沃土,河流密布,堪称是徐方粮仓。”


        

“是故自京师遭董卓之乱,人民流移东出,多依彭城之间,不过……”


        

言及此处,糜竺先是微微一顿,而后忍不住摇头感慨道:


        

“此地受沙门影响颇深,自世祖驾崩,明帝于洛阳立白马寺以来,沙门之说便在此地流传,士族、官吏多有信奉者,笮融便是于此寻得诡诈之机。”


        

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是作为陶谦的心腹糜竺对笮融的手段却心知肚明。


        

这厮以往在扬州时压根就不信奉什么佛陀菩萨,只是来了徐州才搞这一套。


        

因陶谦让他督彭城、下邳、广陵三郡漕粮,这厮方才想尽办法搜刮。


        

实际上供奉佛陀是假,笮融以此为借口搜刮财货才是真。


        

毕竟他若是真心信奉沙门经义,也不会行如此诸多残民之举了。


        

如今洛阳的白马寺已经被董卓烧成废墟,天下间反倒是下邳三郡佛徒最多。


        

对于这一点,次日彭城西郊,彭城相汲廉也证实了糜竺的说法。


        

这让魏哲忍不住眉头微皱,如此一来彭城的消息估计是隐瞒不了多久了。


        

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让汲廉准备大军十日的粮草。


        

待汲廉回去之后,魏哲方才开口道:


        

“伯远到哪了?”


        

虽然事发突然,但魏哲轻骑离开邺城之后还是给青州下了调令。


        

不过青州屯兵召集需要时间,三万大军的速度也不能和骑兵化的府兵相比。


        

“已至琅琊国东莞县。”戏志才知道魏哲在担心什么,当即解释道:“东莞毗邻沂水,顺流而下两日可至郯城,三日之内必能出现在下邳城外。”


        

闻听此言,魏哲当即果断道:


        

“告诉伯远,下邳之战不在一城一地之得失,一切以牵制曹操为主。”


        

待传令兵离去后,魏哲略作沉吟便又吩咐道:


        

“传令横海将军魏慕华率渤海水军南下,自东海入淮河,配合伯远行事。”


        

然而在布置了两条绞索之后魏哲还是觉得有些不稳妥。


        

曹操虽说算不得真龙,但绝对算是一条潜龙。


        

想要缚住这样的蛟龙,魏哲觉得怎么认真都不为过。


        

于是思量再三之后,魏哲不由咬牙道:


        

“传令邺城,命张辽率剩余冀州府兵即日南下,攻东郡;太史慈率幽州府兵两万攻济北国;并州徐荣率部入兖州,攻陈留。”


        

“首战即决战,这次我要让曹孟德无路可逃!”


        

此言一出,帐内众将俱都大惊。


        

毕竟这样一来魏军动用的兵马没有十万也差不多了。


        

自入徐州以来众将知道魏哲重视曹操,但还没有想到他竟然如此重视。


        

不过戏志才在惊讶过后倒是忍不住缓缓点头:


        

“确实,首战即决战,此言大善!”


        

狮子搏兔,亦需全力。


        

既然出手,确实应该不要给曹军还手的余地。


        

而随着一道道命令从彭城传出,魏哲同时也随手安排一招闲棋。


        

……


        

广陵郡,江都县。


        

一处平平无奇的宅邸中,只见一名俊朗英武,笑容阳光的青年长身而立。


        

也不知他说了什么,却是逗得廊下一位仪态素雅的中年妇人掩嘴而笑。


        

在妇人身旁,一个高鼻碧眼的少年则与妇人身后的少女挤眉弄眼。


        

一时间,不大的院子中俨然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和美景象。


        

良久之后,那妇人忍不住叹息道:


        

“可惜你父早逝,享受不到此等天伦之乐了。”


        

没错,此人便是孙坚的遗孀吴氏,院中的青年自然就是孙策了。


        

见吴氏忽然伤感起来,孙策当即宽慰道:


        

“若无父亲拼搏厮杀,我等如何能享受此等余荫。”


        

闻听此言,吴氏倒是认可的点了点头:


        

“这话倒不是不错……就是可惜他跟错人了。”


        

此言一出,孙策顿时无言以对。。


        

一旁的少年孙权更是忍不住面露不忿之色。


        

话说孙坚被朱儁推荐为佐军司马攻打黄巾军时,曾将家人留在寿春居住。


        

中平六年(189年),孙坚参与讨伐董卓后孙策便携母移居庐江郡舒县。


        

只是初平三年孙坚意外战死,于是当时才十七岁的孙策不得不又带着家人搬到了广陵郡江都县,一边守孝,一边照顾家人。


        

毕竟纵观周边区域,也就只有徐州比较太平了。


        

只是去年当孙策守孝结束,欲找袁术讨回其父孙坚的旧部时袁术却变卦了。


        

不仅一兵一卒都没有还给他,甚至连军费都没有给他半个铜子。


        

只表示他已任命孙策的舅父吴景为丹杨太守、堂兄孙贲为都尉。


        

袁术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呢?


        

其言外之意无非就是他已经不欠孙坚什么,孙策要的兵马自然就没了。


        

说实在的,以袁术的品行做出这种翻脸不认人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


        

但即便如此,孙策也只能无奈的吃下这个闷亏。


        

可是这件事情对于孙家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要知道孙坚这些年积累的底蕴几乎全在那些旧部兵马上面。


        

袁术扣下来不还,对于孙家人而言就相当于孙坚的遗产被袁术给侵吞了。


        

这便是为什么即便事情过去了一年,再提起此事孙权依旧忿忿不平的缘故。


        

甚至就连吴氏这个一介妇人,都忍不住叹息孙坚跟错了人。


        

即便事情已经过去很久,如今吴氏依旧忍不住心生感慨:


        

“当年你父曾与骠骑将军并肩作战,共击黄巾。”


        

“只可惜他心高气傲,错过了此人,否则今日成就恐怕不会低于太史慈。”


        

闻听此言孙策倒是没说什么,但角落处守卫的韩当却忍不住苦涩一笑。


        

说句老实话,如今后悔又何尝只有吴氏呢。


        

要知道当年平定黄巾之乱时他可是也在汉军之中,也曾与魏哲并肩作战。


        

甚至他还出自令支韩氏,与魏哲也算是半个乡党。


        

若他当初选择跟随魏哲而不是孙坚,如今恐怕成就远不止如此。


        

毕竟韩忠那厮都能魏军中混到校尉的位置,他自认为不会比韩忠差。


        

只是如今两人的地位却是截然不同了。


        

韩忠已经贵为校尉,而他韩当却只是孙氏家将,权且充作家丁护卫之职。


        

可以说吴氏的一句无心之言,瞬间就让韩当遍体鳞伤。


        

不过她并没有察觉,而是继续看着孙策苦头婆心道:


        

“伯符,我知你志向高远,然而世上的很多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机缘与能力,缺一不可。”


        

“纵然以你父之才能,一朝踏错也难免战败身死,何况你呢?”


        

吴氏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她之所以忽然提起孙坚的旧事就是想要告诉儿子一个道理,那就是选择比能力更重要。


        

就比如孙坚,就因为选错人所以战死沙场,甚至死后都被袁术吃绝户。


        

相比之下,魏哲以往的种种举动显然要比袁术讲究多了。


        

说到这里,只见吴氏从袖中缓缓取出一枚玉珏递给孙策。


        

见孙策面色不解,吴氏却是眼神复杂的摇头一笑道:


        

“这件事你父应该未曾好意思与你说起过。”


        

“当初汉军在下曲阳大破黄巾后,你父曾欲招揽魏骠骑为部曲,为其所拒后便将这枚玉珏赠与他,允诺日后倘若遇到难事,可来寿春县寻求帮助!”


        

听到这里,孙策顿时忍不住哑然失笑。


        

一旁的孙权和孙尚香头一次听说此事,此刻亦是瞠目结舌。


        

一时间他们都不知道该夸自家父亲眼光好,还是自不量力。


        

要知道即便他们远在江都都听说过魏哲的威名。


        

一想到自家父亲竟试图招揽这样的天下霸主当部曲,他们就有点……


        

好吧,只能说他们父亲眼光好的有点过分了。


        

然而孙策很快便反应过来,转头惊讶的看向自家母亲。


        

见此情形,吴氏这才拿出了一封征辟书交给自家儿子。


        

孙策打开快速扫了一眼便当场愣住。


        

因为这封征辟是骠骑将军幕府发出的,魏哲破格征辟他为“破虏校尉”,授其节制广陵郡兵之权,令他配合钟扈合击下邳曹军。


        

这让孙策霎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毕竟他父亲孙坚往日的封号便是“破虏将军”。


        

如今魏哲拜他为“破虏校尉”,显然是希望他能继承先父的威名。


        

与此同时,见孙策这幅模样,吴氏想了想干脆道:


        

“我兄长并不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没有那个胆量背弃袁术辅佐你。”


        

“纵然他如今官居丹阳太守,但你去了依旧不会得到太多的助力。”


        

“他姓吴,不姓孙,吴氏的利益才是他首要考虑的。”


        

“如此一来,与其去丹阳蹉跎岁月,你还不如随魏骠骑建功立业。即便事有不谐,以魏骠骑的为人和你父的关系,想必他也不会亏待你的。”


        

不得不承认,吴氏虽为女子,但她的眼光还是很犀利的。


        

原历史中孙策被袁术拒绝后就曾投靠自家舅舅吴景。


        

但彼时的吴景虽为丹阳太守,却只帮孙策召募到了数百人。


        

这个人数看似不少了,但和吴景的地位相比却显得太寒酸了。


        

须知当年周昂为丹阳太守的时候,可是毫不犹豫就资助了曹操万余丹阳兵。


        

而见自家母亲都说的这么直白了,孙策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母亲莫要再说了,我依您的意思便是。”


        

虽然孙策有心闯荡出一番事业,但如今的他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刚满十八岁的他此刻心中只想着不要堕了自家父亲威名。


        

除此之外,恐怕就是迟早有一日要找袁术算账的心思了。


        

故此当魏哲的征辟摆在他的面前之后,孙策犹豫之后倒是很自然的接受了。


        

就这样,江东猛虎尚未出柙,便已经被魏哲纳入麾下。


        

但说实在的,对于孙策,魏哲并没有处心积虑的算计。


        

他只不过是见孙策刚好在广陵郡,这才想着给曹操再添点堵。


        

至于孙策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魏哲还真没有抱太大的期待。


        

毕竟孙策再如何勇猛,如今也不过才十八岁而已!


        

但魏哲虽是这么想,孙策却一点没有妄自菲薄。


        

在接受了魏哲的征辟之后他甚至有些跃跃欲试,想要和曹操掰腕子。


        

而孙策受命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给他的好基友周瑜写了一封信。


        

内容很简单,大致可以概括为:“我要砍人,你来不来?”


        

长江对岸的周瑜也有意思,看罢书信立刻率领家兵五百人,兼船粮器杖,星夜驰赴江都,主打的就是一个迫不及待。


        

于是在曹操不知道的角落,两个来自江东的同龄青年就这样开始整起活来……



汉官》是作者:江汉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