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一四零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数据说话
夜间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臣朱善拜见陛下,问圣躬安。”


        

朱善一路快步走到武英殿。


        

来到门口时,仔细的整理了身上衣冠,立在这里小心等候。


        

片刻后,有宦官出来说皇帝召见。


        

朱善闻言,小心的走进武英殿内。


        

来到近前,对朱元璋躬身行礼,分外恭敬。


        

“不必多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你的这封奏书咱看了,确实有道理,言之有物。”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善心中顿时为之大喜。


        

心中最后的一些忐忑,也随之不见。


        

事情真的如同自己,所想的那般。


        

皇帝对于自己的这等奏书,确实很认可。


        

这下子好了!


        

自己的政绩有了。


        

只从奏章被皇帝看到之后,立刻单独召自己前来奏对上来看,就已经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接下来的一年,自己不用太慌了。


        

“但咱觉得,你在不少事情上认识还不够,有失偏颇。”


        

正在心中为之欢喜的朱善,闻听朱元璋的话,忍不住一愣。


        

什么情况?


        

怎么还有转折?


        

皇帝看了自己奏章之后,这般快的就差人把自己给召来,竟然不是对自己的奏章大为认同,反而是觉得自己的奏章不行?


        

心中为之惊疑的同时,也升起了诸多的不服气。


        

自己的这封奏章,深思熟虑,考虑到了各种情况。


        

岂能因为皇帝的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这些努力给否决了?


        

“陛下,臣才疏学浅,见识也短。


        

在不少事情上,确实考虑不到位。


        

还请陛下您不吝赐教。”


        

他态度很是诚恳,言语说的也很谦卑。


        

但是读出来的意思,却是分外不服。


        

他觉得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很不对,想要和皇帝就这件事儿,好好的理论一番。


        

朱元璋就知道,会是这么个情况。


        

这也是他要把朱善,给喊过来的原因。


        

“朱卿奏章中说,表亲之间可以相互成亲,说他们是同辈,从伦理纲常这方面来论,能说的过去。


        

表亲之间成亲,不会乱了纲常。


        

这点儿咱是认同的。


        

他们之间成亲,确实不会乱了辈分,乱了纲常。”


        

听了朱元璋这话,朱善有些奇怪。


        

皇帝既然认同自己的这个论点,那为什么还觉得自己的这个提议不行?


        

又如何能反驳得了自己?


        

承认了自己的这个论点,那就等于说是,自己立于了不败之地。


        

他有些懵,同时也很是好奇,皇帝在承认了自己这一点后,又该用什么样的理由,来反驳自己这个考虑有失妥当。


        

莫非是觉得,在这婚姻律法颁布之后,民间已经成亲的表亲,因为仇人的上告,而被官府处罚,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是假的?


        

如果从这方面来反驳,那皇帝这话,就越发的站不住脚。


        

他朱善并不是一直就在翰林院任职。


        

是在今年年初之时,方才从地方上,考进了翰林院之中。


        

之前有多年的地方为官经验。


        

对于这些,了解的很清楚。


        

非是无的放矢。


        

皇帝在这上面来否定自己,自己可就有东西和皇帝说了。


        

“朱卿所言,新的婚姻法律颁布实行之后,在此之前所进行成亲的表亲之间。


        

有不少是民不告,官不究,生活没什么影响。


        

但也有不少因为有一些仇家,被仇人给告到了官府,从而受到处罚。


        

并因此对于他们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点儿咱也相信。


        

也觉得你说的对。


        

朱卿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而咱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皇帝。


        

咱也是活在最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


        

对于下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很清楚。


        

确确实实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话一出口,顿时令的原本已经卯足了劲儿,要在这件事情上和皇帝,进行好好一番理论,证明自己所说没错,是皇帝错了的朱善,一下子就懵掉了。


        

提起来的一口气,瞬间就憋在了喉咙里。


        

不上不下的,特别难受。


        

心里面也变得越发的懵,无尽的茫然浮现在心头。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皇帝怎么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把自己奏章上的这两点都给承认了,觉得自己没有说错。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皇帝还要说自己的这些论断有失偏颇?


        

他不认同?


        

这是朱善,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结果。


        

“这事儿,朱卿从伦理纲常上面来论没有错。


        

从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后,所出现的这些不利影响上面来说,也同样没有错。


        

这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是,有些方面,朱卿没有考虑到。


        

朱卿饱学之士,那咱便问一问朱卿,我华夏为什么会出现姓氏?”


        

“自然是为了区分自己人,和外人。


        

只要一看,是同一个姓氏,便能够追根溯源,找到相应的出处,以及和自己关系相近的人。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婚姻。


        

可以让人不违背伦理纲常,所谓同姓不婚,便是如此。”


        

朱元璋问的这个问题很简单,朱善是信手拈来。


        

对于他而言,这不是一个什么难以回答的问题。


        

姓氏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


        

也有着诸多的好处。


        

同姓不婚,只是其中的一项。


        

不过朱善知道,这个时候和皇帝所谈论的便是婚姻的事儿,所以便着重讲了这些。


        

“即朱卿知道,是为了避免亲近之人相互成亲,又有同姓不婚这么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在。


        

那这有些事儿,就比较好说了。


        

朱卿说的,这个表亲之间相互成亲,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陛下,同姓不婚,是更早之前的一个说法。


        

各个姓氏的人少,同姓之间,基本上都是自家人。


        

同姓成亲,确实容易出现有违伦理纲常的事。


        

但有句话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出了五服,基本上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了。


        

到了现如今,各个姓氏之间人都很多了。


        

尤其是张王李赵这些大姓,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


        

同姓之间成亲的不在少数。


        

而且臣所赞成的,是表亲之间成亲。


        

表亲之间也不是同姓,他们之间成亲,只会亲上加亲。”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那朱卿知道为什么,不支持同姓成亲吗?”


        

朱善闻言微愣了一下,这事不自己不是已经回答过了?


        

“是为了不乱纲常。”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这是其一。


        

更为重要的,是血缘相近的人之间成亲,生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会有先天缺陷。


        

比如智力上面,远远低于常人。


        

比如会有一些身体残疾,再或者是什么隐性的病,容易夭折。


        

表亲之间,从伦理上来论,确实问题不大。


        

同姓不婚,在表亲上也基本不存在。


        

毕竟表亲之间,大多不是同一个姓


        

可是,他们血缘关系很近。


        

表哥和表妹之间,他们的爹娘是亲兄妹。


        

一母同胞。


        

他们体内流着相同的血。


        

作为他们生下的孩子,表亲之间,也有一半的血是相同的。


        

不违背伦理纲常,也不是同姓,但是他们的关系却比很多的同姓之间更近。


        

从血缘上来讲,表亲之间,和堂兄妹之间没什么区别。


        

血缘关系越近,生的孩子出问题几率也就越大。


        

这么一个问题,我等先祖早便已经发现。


        

所以便会有姓氏之区分,又有同姓不婚的说法。


        

亦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


        

毕竟五代人下来,通过和别的不同姓氏、没有血缘关系之人的成亲,彼此之间的血脉,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个时候就算是同姓之人成亲,乃至于是同宗同族之人成亲。


        

生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都不大。


        

这就是咱说,朱卿在这个事上有失偏颇的原因之所在。”


        

近亲成亲的危害,朱元璋在现代没少了解。


        

也是因此,他在此时才会坚决反对朱善的这个提议。


        

朱善闻听朱元璋的话,再度为之愣了一下。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皇帝如此坚决反对自己的这个提议,原因居居然会是这个。


        

这是一个,他在此之前所从来没有考虑过的方面。


        

“陛下,近亲之间成亲,生出来的孩子容易出问题?


        

这……应该不怎么准确吧?


        

臣见过不少表亲之间成亲的,有些人的孩子确实有问题,但是那些不是近亲成亲的人,所生下的孩子,也并不是说就都健全,什么问题都没有。”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朱卿,咱所说不是近亲成亲,生出来的孩子都有问题。


        

而是说他们出现问题的几率远远高于,不是近亲成亲之人,生下的孩子的几率。


        

这些事儿,朱卿不能只靠感觉,而是要用事实说话。


        

用数据来说话。


        

很多事情上,人的主观认知会出现偏差,但是数据却不会骗人。


        

既朱卿觉得,咱说的这个你不怎么认同。


        

那咱便交给朱卿一个任务。


        

朱卿接下来,可以进行一个比较。


        

比如朱卿可以随机找五百对,近亲成亲之人,对他们进行一个调查。


        

看看他们都各自生了多少子女,而子女出现问题的又有多少。


        

再随机找五百对,不是近亲成亲的人来问一问,他们各自生了多少孩子。


        

而孩子出现问题的人数,又有多少。


        

把这些都给详细的记录下来,进行一个统计归纳,后面再进行一个比较。


        

如此,朱卿的疑惑便能自去。


        

朱卿也能明白,咱为什么要坚持近亲之间不能成亲了。”


        

这就是朱元璋把朱善,给喊来当面说的最大目的。


        

朱善能上奏章说这事,说明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后,在推行的过程中,确实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重视起来,想办法解决。


        

不能够粗暴的进行解决。


        

既然是朱善提了这事,那么就让朱善前去调查。


        

“朱卿,很多事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人的立场不同,所看到的东西也会不同。


        

在很多事上,得出来的结论也就不同。


        

咱觉得,看问题不能只从小范围来讲,不能用个体来取代全体。


        

尤其是调查之时,样本要多,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这也算是咱交给朱卿的一个任务。”


        

朱元璋已经决定了,在朱善这事儿有了调查结果之后,他这边就会让罗贯中写篇文章。


        

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尤其是近亲成亲的危害,着重进行描写。


        

刊登在大明日报上。


        

让世人都清楚的明白这件事。


        

许许多多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也没有哪个人,想要自己生出来的孩子有缺陷。


        

在把这个事实给摆出来之后,相信有很多人,都会重新看待这婚姻法。


        

对于近亲成婚之间,也会有一个新的认识。


        

肯定还会有越过雷池的人。


        

但越过雷池的人,肯定不会再有那般多。


        

移风易俗的事儿,也能就此取得一个不小的进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朱善听了朱元璋的话,只觉这话听起来很是新鲜。


        

但是细细品味,却蕴含着很多道理。


        

让人不自觉的想要认同。


        

“陛下,臣接下来在完成正常公务之余,会抽出时间,按照陛下所言。


        

就这个事儿,进行一个调查。


        

把各项事情都做好。


        

臣答得出结果之后,会将之呈送陛下。


        

请陛下御览。”


        

朱元璋点了点头:“行,那朱卿便如此去做。”


        

朱善辞别皇帝,返回翰林院的途中,心情显得有些复杂。


        

他是真没有想到,自己这次卯足力气办的事,以为能够得到皇帝赞赏。


        

能够凭此弄到很多的政绩。


        

最终居然会以这种方式收场。


        

他本能就觉得皇帝所说的,近亲之间成亲生的孩子,容易出问题这话不对。


        

但对于皇帝所说的,这个验证的办法也很认同。


        

皇帝又说的如此之笃定,也让他对此产生了一些不自信。


        

或许……在这件事情上,皇帝是对的。


        

不然皇帝不会如此笃定。


        

所以结果究竟如何,还是要自己好好验证一番才行


        

原本这一次,皇帝大发慈悲,一下子放了这么多天的年假。


        

朱善觉得这次过年时,可以好好的歇息一番了。


        

可哪能想到,又出了这样一遭的事儿。


        

看来,这个年自己是不好过了。


        

不过看皇帝的态度,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这份奏章,而对自己产生不满。


        

那或许,自己按照皇帝之言,认真的进行一番调查,把结果呈送给皇帝之后,还能凭借这事,得到皇帝的信赖,获得相应政绩。


        

朱元璋在朱善离开之后,并没有立刻工作。


        

同样是陷入到了思索之中。


        

这一次朱善的事儿,算是给他提了一个醒。


        

今后在诸多政务里,也要让百官们,以及各级官府讲证据,讲数据,用事实来说话。


        

不能想当然。


        

后世的一些理念,还有做事的办法这些,早已被证明行之有效。


        

这样的好方法,那自然可以弄到自己大明来。


        

让自己大明变得越来越好……


        

……


        

“孩儿拜见父皇,问圣躬安。


        

祝父皇龙体安泰,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


        

转眼之间,便已经到了大年三十。


        

这一日,百官放假。


        

而朱元璋这个当皇帝的,也同样是破天荒的没有处理政务。


        

和自己的家人共度团圆夜。


        

以朱标为首的众儿女,以及朱元璋的儿媳,孙子,孙女等汇聚一堂,共度元宵佳节。


        

吃个团圆饭。


        

众人纷纷送上祝福。


        

朱元璋乐呵呵的全收,脸上的笑容怎么都遮掩不住。


        

有了特殊经历,这个时候他越发珍惜这种,全家人都汇聚一堂的景象。


        

只觉人间最美的情景,也不过是如此。


        

“哈哈,说的好。


        

老四你这次,可是给咱一个大惊喜啊!


        

咱就知道,老四你不简单。


        

可咱也没想到,老四你居然能这般不简单。


        

能把事儿干得如此漂亮。


        

这次若非老四你去,备倭水师的事,可没那般好解决。”


        

朱元璋看着在年底,赶回来的自己家四儿子,脸上都是笑容。


        

分外的开怀。


        

当着众人的面,对朱棣大加赞赏。


        

这是朱棣应该得到的。


        

“父皇,这些都是孩儿应该做的。


        

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


        

朱棣很是谦虚,但是从他的神态语气等方面,却能让人清楚的感觉到,他这个时候的心情,到底有多么的雀跃。


        

可和他口中所说,有着极大不同。


        

朱棣那是真的扬眉吐气。


        

话说,他为什么会在备倭水师那边的事情,整体上告一段落之后,抓紧时间往回赶?


        

可不仅仅是为了回来团圆。


        

更为重要的,便是在这等时刻上,好好的露露脸。


        

在别人面前露脸,可没有在自己家人面前露脸感觉好。


        

要不然,怎么会有衣锦还乡之说?


        

尤其是在老三这个贱人面前露脸,更是让人扬眉吐气,心情舒畅。


        

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老三,见到老三这个贱人把脸扭到了一边。


        

朱棣的心情,那叫一个畅快。


        

若不是此时场合不对,他都想要放声大笑了。


        

爽,实在是太爽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和老三又有话说了。


        

“老四,咱准备修一部大典,名字叫做洪武大典。”


        

朱元璋望着朱棣出声说道,然后把关于洪武大典的设想,给说了出来。


        

而后望着朱棣道:“老四,你觉得咱这个想法怎么样?洪武大典好不好?”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是作者:墨守白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