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 第二零零章 马皇后被开了大眼
夜间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

        

什么?!


        

马皇后闻言,噌的一下从朱元璋的怀里站了起来,整个人的神情为之剧震!


        

居然……居然阖府自焚了?被逼到了这种程度?


        

话说,得知老四因为削藩造反,以及重八所说的朱允炆这家伙,在此之前所干出来的一些事情里,她已经知道,削藩这事儿必然让人难受。


        

毕竟她的孙子和儿子们,属于是骨肉相残了。


        

老五没有什么错,就被污蔑造反,废为庶人,贬谪云南。


        

其余被削的藩王,下场肯定也不会太好。


        

但是,却绝对没有想到,事情的最终结果居然会是这样的!


        

老十二居然被逼的阖府自焚!


        

这事儿,简直惨绝人寰,是她所不能接受的。


        

“这个畜生!这个小畜生!”


        

马皇后胸膛的为之起伏,出声大骂。


        

看得出来,是真的被气到了。


        

话说,之前时她听自己家重八,对朱允炆一口一个畜生的骂,还觉得听起来有些不太好听。


        

毕竟不管怎么说,这朱允炆都是自己家标儿的后代,骂他畜生,那真的细算起来,岂不是连自己两个都给骂了?


        

可这个时候,马皇后在听了老十二的结局后,瞬间态度就改变了。


        

觉得自己家重八骂的是真对。


        

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畜生!说他是个畜生都便宜了!


        

那可是他的亲叔叔,他怎么能残酷至此?


        

他想要进行削藩,马皇后能理解。


        

可是,削藩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一味的杀人蛮干。


        

如此做,完完全全没了一点的人情味。


        

如此做,岂不是把他的那些亲叔叔们,都当成了寇仇来对待了?


        

削藩这事,历史上不是没有过。


        

西汉削藩,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汉武帝时的推恩令,便是最好的办法。


        

朱允炆想要削藩,那么完全可以把推恩令给用出来。


        

没必要如此残酷行事。


        

这小畜生属于抄作业都抄不好,当真是愚蠢,当真是一个畜生!


        

或者说,他一开始时根本就没有往推恩令这上面想,没有想着要给他的这些叔叔们留一个体面。


        

只想往死里整!


        

“妹子,妹子,消消气儿妹子!


        

为这么个畜生生气没必要,可千万不能气坏了身子。”


        

朱元璋连忙给自己家妹子拍背,并倒了一杯茶给自己家妹子,让妹子喝两口压一压。


        

“重八,继续说吧,我没事儿,扛得住。


        

就是……没有想到我大明的第三代。就出现了这样的货色。


        

当真是又蠢又坏!”


        

‘老十二闻讯既惊且怒,仰天叹道:“唉!我观前代大臣,遇到昏暴之朝而下狱,往往多自尽而亡。


        

身为太祖之子,父皇逝世,我既不能探望病情,亦不能参与葬礼,抱憾沉痛,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呢!


        

今日又将受辱于奴仆之辈吗?我岂能如此苟且求生!”


        

朱柏说罢痛哭不止,在与家人饮酒诀别后,朱柏随即亲手放火焚其宫室妃妾,并穿戴好亲王的衣冠,手执弓箭骑着白马跃入火中自尽,阖宫皆从朱柏而死……’


        

这么一段儿关于老十二的记载,朱元璋都不敢给自己家妹子说。


        

只是听了一个老十二被朱允炆这么一个蠢货,给逼成了这个样子,自己家妹子就气的心绪不稳。


        

这要是把事情说得更为详细一些,自己妹子真要是被气出一个好歹,那这事儿可就不值了!


        

朱元璋心里面,对朱允炆也同样是气的血压为之飙升!


        

为了给他尽可能的铺路,让他能坐稳皇位,自己也干出来了太多太多的事儿。


        

比如,预感到身体快不行后,专门下诏书给各路藩王,让他们在自己去世后,不许来京师进行吊唁。


        

自己真就这般绝情,不想让儿子们,在自己百年之后和自己见最后一面,送最后一程吗?


        

自然是想的。


        

可自己是皇帝,为了江山稳固,为了皇位顺利的延续,只能把亲情给舍弃,做出了这么一个不近人情的规定。


        

一方面,担心各个藩王在此时进京会搞事情,比如弄出类似玄武门的事。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去世,新皇帝登基,皇位交替之时,最是不稳定。


        

周边的那些国家,也最容易在这个时候搞事。


        

而自己的这些儿子们,有不少身处的位置都很重要,担负重任。


        

这个时候,他们若是要大规模的回京,很容易让边地等地变得更糟。


        

除此以外,还有更为隐私一点的考虑。


        

那就是不让自己当藩王的儿子们回京奔丧守孝,却让孙子回来。


        

一方面是权宜之计,让他们代父守孝,来尽一点孝道。


        

更为深层次的一些,比较隐私的想法则是。


        

自己的这些孙子们在京师,自己的那些儿子们,若是想要趁机作乱,都得掂量掂量。


        

毕竟他们的儿子都在京师待着,算是质子。


        

为了能让朱允炆顺利继位,自己是真的把自己所能考虑,所能做的都给做到了极致。


        

结果朱允炆这个畜生,他是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这份苦心孤诣。


        

刚一当皇帝,就给自己拉了一坨大的!


        

“老四也是在老十二被逼死之后,开始造的反。


        

而在此之前,朱允炆这边针对老四,也做了不少的小动作。


        

比如,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老四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


        

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也是这个事儿让咱觉得,老四是被朱允炆给被逼造反的。


        

毕竟依照老四的能力,还有在北平那边的威望。


        

老四一开始,若是真的想要造反,朱允炆想要轻易的完成这些事儿,可真没那么容易。


        

当时就会起兵反抗。


        

若说老四没有做相应的准备,那也不可能。


        

以老四的聪明机敏,以及朱允炆上台之后,就摆明车马往死里削藩的架势,老四这边要是没有一些什么准备才是怪事儿。


        

总不能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吧?


        

而在朱允炆开始动手削藩,一直到老四造反的这个过程里。


        

老四除了暗中做了一些准备,以防不测之外,还装了病。


        

请求朝廷,让那老四的几个在经世为咱守孝的儿子们回去,见他最后一面。


        

有人觉得不应该把高炽,高煦这几个老四的儿子们给放回去。


        

应当留在京师作为质子。


        

但朱允炆却听了另外的一种说法。


        

那就是这个时候,应当把高煦高炽他们几个给放回去。


        

因为如此做,可以安老四的心,表明朝廷这边并没有要对老四削藩的念头。


        

从而用来麻痹老四。


        

然后,朱允炆便将朱高煦他们几个给放了回去,让他们去陪伴老四……


        

“唉!”


        

马皇后叹了口气:这是真蠢啊!”


        

她揉着脑袋出声说道。


        

她是真的被朱允炆的这些操作给蠢到了。


        

她发现,自己方才才对朱允炆那又坏又蠢的那个评价是非常中肯贴切。


        

朱允炆真是愚不可及,蠢笨如猪!


        

朱元璋用力点头,对于自己家妹子的这个说法,特别的认同。


        

这畜生是真的蠢到无药可救了!


        

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他想要对老四动手的心思,那是路人皆知。


        

结果,还在这里搞了一些自欺欺人的把戏。


        

自己在生命走到最后时,给他弄的这张牌,他就这般的轻易的给废了。


        

若不是把高炽,高煦这几个孙子放回去,老四后面想要造反没那么利索。


        

而高炽高煦这两个孩子,在后面的靖难里,也同样立下了不小的功劳,起到了不少的作用。


        

高炽在后方,帮着统筹管理后勤。


        

高煦这孩子,则是妥妥的翻版的老四,战场之上极其勇猛。


        

在靖难的过程里,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甚至于,就连老四有几次若不是因为高煦,很有可能得交代到战场上。


        

就连后面的渡江之战,同样也是给朱高煦画了个世子多疾的大饼,让朱高煦爆发出来了极其强劲的战斗欲望,一举渡过了江,围困了京师。


        

并很快在李景隆等人的贴心开门下,进入到了应天城,结束了三年多的靖难。


        

要知道,老四这次在渡江之时,遭遇了强烈的阻击,都有了想要退兵回去的念头了……


        

只能说朱允炆太蠢了,蠢到了不可救药的那种程度。


        

后面说起靖难时,不少人戏言说李景隆是靖难第一功臣。


        

可在朱元璋看来,按照这个个说法,那老四靖难的第一功臣不是李景隆,而是朱允炆这么个蠢货才对。


        

若非这个畜生太过愚蠢,过于无能,老四就算能力再强,想要从北打到南,依照当时朝廷所掌握的雄厚资本来看,那基本上也不可能。


        

就像是岳武穆坟前,最应该跪着的人是赵构这么个狗东西,是同样的道理。


        

只不过是大多数人,都会习惯性的为尊者讳,仅此而已。


        

“妹子,你是不知道,咱家老四这小子,到底多能演戏。


        

咱之前可没有看出来,老四这家伙是个天生的演员。


        

装病这事,他不止用了一次。


        

第一次装病让朝廷那边把他的儿子们给放了回来,第二次装的是疯病。


        

在老四正式造反之前,朱允炆这边和老四这里,那也是你来我往各种手段齐出。


        

如朝廷那里,把老四派去朝廷汇报消息的使者给拿下了。


        

秘密行审问,并在后面将其给杀害。


        

老四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于是决定装疯。


        

对了,老四装疯这事儿,是在他的几个儿子被放回来之后所发生的。”


        

朱元璋着重补充了一句。


        

听到朱元璋的话,马皇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蠢!真是太蠢了!蠢到没有边际了!


        

前面才因为怕老四起疑心,将老四的几个亲儿子给放了回去。


        

结果后面,就又对老四的使者来了这么一出。


        

这样一来,那岂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老四,他这边就是要对老四下手了吗?


        

既然如之前,那把老四的儿子给放回去,又有什么意义?


        

除了让老四那边今后,在起兵之时少了一些顾虑,好像别的什么意义都没有。


        

真是太蠢了!


        

……


        

“阿嚏!”


        

“阿嚏!”


        

百花岛这边,朱棣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揉揉鼻子,又是四五个喷嚏接连打出。


        

“殿下是着凉了?”


        

汪大渊望着朱棣的出声询问,带着关切,有让朱棣休息一下的意思。


        

朱棣一闻言,摇摇头。


        

‘不是着凉了?肯定是老三这个贱人,在背后蛐蛐我。’


        

当然,这句话朱棣也只是在心里面这么想想,并不会真的说出来。


        

朱棣才不会如同汪大渊所言那样,来到船舱里去休息。


        

这个时候,他们这边取得了大胜,正是精神亢奋之时,他哪里能休息的进去?


        

“这些海寇,真是肥的流油!


        

居然带着这么多的金银铜钱!这下子发财了!”


        

朱棣看着汇集到他所处战船上的战利品,分外的高兴。


        

这些海寇们的富裕程度,超过了他的所想。


        

此时,他这边才不过是弄了两艘两千料海船上的战利品,不说其余的,仅仅是金银铜钱这些,加到一起初步估算,便已经超过五千贯。


        

这还不说被他们这里给夺取控制的战船。


        

若是把这两千料的大海船再给加上去,那这收获就更多了。


        

只看目前的收益,他们这次打海寇所获得的金银财宝等加到一块儿,至少要超过二十万贯,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了。


        

能够将这次打海寇的开销,给抵了不说,还能再赚上不少。


        

“只是这些海寇,就已经这般有钱了,这要是等一下来到海寇老巢那边,把他们的老巢给端了。


        

那岂不是能获得的更多?”


        

朱棣说的话时,已经是不自觉的搓手了。


        

对于这事儿,他是当真期待。


        

钱嘛,谁不想要?


        

再说,父皇让他负责市舶司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了赚钱。


        

现在,这开海第一战收益就这般好,他哪里会不高兴,会不期待?


        

这个时候,海寇已经被他们给解决的差不多了,老巢那边特别的空虚。


        

要是不把这些海寇的老巢给端了,那可真太可惜了。


        

前面的攻坚战斗已经结束,如今就是到了该收获之时。


        

他们若是不去做,必然会被别的人,将之给取走。


        

朱棣才不会做这种出力不讨好,白白便宜别人的蠢事。


        

“殿下,海寇的老巢那里,或许……没有这么多的钱,去老巢所获得的,应该不如现在多。”


        

汪大渊迟疑了一下,开口给朱棣泼冷水。


        

也不能说是泼冷水,汪大渊最为主要的是怕燕王殿下此时兴致勃勃,等到接下来把海寇老巢给抄了之后,发现收入远远按低于预期,会产生巨大的落差。


        

所以,就提前把这事儿给说出来了。


        

好让燕王殿下,心里面有一定的准备。


        

“这是为何?”


        

朱棣道声音之中带着疑惑。


        

按道理来讲,不论如何海寇老巢里面的金银不会太少才对。


        

怎么汪大渊和自己所言,却截然相反?


        

汪大渊道:“殿下有所不知,海寇们的生活,和咱们这些人不一样。


        

海寇弱肉强食,规矩混乱,很多都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没有正常的秩序。


        

海寇之间相互欺诈,彼此下黑手的事儿更不在少数。


        

有些人拖家带口,但更多的却没什么家人。


        

所以,海寇外出时,大部分的人都会将家当给随身带上,免得留着家里面回去之后,被人给偷走了。


        

而且,很多海寇没有什么未来,那是今朝有酒今朝醉,钱财随身携带方便花用……”


        

听了汪大渊所言,朱棣露出恍然恍然之色。


        

“汪先生当真见多识广,对海上之事了解甚多。”


        

朱棣由衷的说道。


        

自己家父皇,也不知是从何得知了有汪大渊这么一个人。


        

此人果真不凡,对于海上的事,可以说是个万事通,许多方面都懂得。


        

若非汪大渊所言,那接下来自己这边带人,前去抄海寇的老巢,得到的钱财远远低于预期,肯定会失望,落差很大。


        

并会感到疑惑,会怀疑是不是有人将这些给贪墨了。


        

“不过是当年不务正业,在海上闯荡的时间有些长,听闻的多一些罢了。”


        

汪大渊满是谦虚的说道。


        

心里面对于燕王朱棣的夸赞,还是很受用的。


        

同时,对于自己的这份机遇,也同样是感到由衷的欣喜。


        

自己的这份经历,过于神奇了!


        

谁能想到,自己这个不学无术之人,当年到海上闯荡,被自己家爹为之痛心疾首的存在。


        

居然能依靠着,当年不务正业所获得的见识,得到皇帝的亲自接见和器重。


        

而今,更能和燕王殿下谈笑风生。


        

且燕王殿下,还对自己分外客气,礼遇有加。


        

当今陛下当真是自己的伯乐!


        

片刻后,啪的一下,朱棣一巴掌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


        

这突如其来的反应,令汪大渊都不由的有些发愣,不知道燕王殿下这是怎么了。


        

“太可惜了!阿嚏……之前把那么多的海寇都给轰到了海里,还有一些战船被烧毁,连人带船都沉入到了海里,这是损失了多少的钱啊!”


        

朱棣为痛心疾首。


        

“阿嚏!”


        

声音落下,又打了一个喷嚏。


        

不是,老三这个贱人没完没了了是吧?


        

还在背后蛐蛐自己!


        

……


        

“妹子,你是不知道,咱家老四装疯装的有多好。


        

连朝廷那边的人都被骗了过去!”


        

“他是怎么装疯的?”


        

马皇后开口询问,成功的被勾起了兴趣……



从现代归来的朱元璋》是作者:墨守白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