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 第九百九十三章 三本奏折,女王踪迹
夜间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

        

玛多县城北门,难得温和天气。


        

刘审礼骑马缓缓出门,李谨行,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跟在左侧。


        

李绚,丘贞沐,周乾等人,跟在右侧。


        

停马,刘审礼拱手:“王爷便送到此处吧。”


        

“大帅沿途小心。”李绚拱手,然后从袖子里面取出三本奏章递给刘审礼。


        

“这是?”刘审礼诧异的接过。


        

“第一本是辞章,绚上奏辞去昌州刺史之职。”李绚温和的笑笑,然后说道:“绚以刺史之身,检校左卫将军,多有不合时宜之处,如今正好辞去刺史职位,专心征伐吐蕃之事,朝中纷争,亦可避免一二。”


        

“你!”刘审礼一时无言。


        

朝中的纷争,刘审礼如何不知。


        

李绚以二十之龄,任昌都都督,不知多少人眼红,不知道多少准备抓他的错处。


        

所以,李绚主动辞去昌州刺史之职,然后专任右卫将军,攻伐吐蕃。


        

他离得长安越远,长安的那些纷争,就越波及不到他的身上。


        

刘审礼心里清楚,李绚的这本辞章,其实也不过是做个样子。


        

昌州刺史之位,是他多番征战,屡次搏杀拿来的。


        

今年一战,李绚的功勋更在去年之上。


        

如果真的让他辞去昌州刺史,那么他就要实任右卫将军。


        

如果李绚真的实任右卫将军,抛开后面昌州那些事情的牵累,谁知道他会做到什么地步。


        

征伐吐蕃,李绚这里有良策,步步为营,蚕食之法;凶猛突进,效骠骑将军故事。


        

前者是刺史之事,后者是将军之事。


        

这件事情根本不用别人多选,皇帝和皇后已经做了选择,那就是前者,步步为营,蚕食吐蕃。


        

这样就需要李绚任昌州刺史。


        

看着手里的奏折,刘审礼心中一阵腹诽:你如果真要辞,那就辞了右卫将军,这样反而更容易些。


        

但刘审礼心里清楚,李绚正是因为知道这些,所以才对辞掉检校右卫将军丝毫不提。


        

“这本奏章,本帅替你送到长安。”刘审礼翻开第二本奏章,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名字。


        

“这些都是大帅前阵子让绚收拢的当地党项头人的名字来历,他们会在年底,随大帅一起前往长安。”李绚神色肃然起来。


        

这一本奏章上,前后有上百个名字。


        

刘审礼不由皱眉,问道:“为何如此多人?”


        

“只要这些人全到了长安,见识过长安繁华之后,那么便再不会有人想着背叛大唐,去做吐蕃那等牲畜不如的奴隶。”李绚轻声一语,刘审礼顿时了然。


        

一个是光明大道,一个是为奴为婢。


        

是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更别说这里面还有其他很多手段。


        

刘审礼翻开最后一本,一眼他就明白,这是附近诸党项族人的户籍。


        

“这……王爷这么短时间,便已经弄成了?”刘审礼满脸诧异。


        

党项族人起码有三万余户,他们来到此处,前后不过两月,竟然已经全部登记户册。


        

“今年年底的时候,大帅正好送回朝中,为陛下庆贺。”李绚神色恭敬的看向刘审礼。


        

刘审礼微微一愣,随即神色肃然起来,他点点头道:“王爷之事,本帅会处理妥当。”


        

“多谢大帅,”李绚轻轻松了一口气,然后拱手。


        

刘审礼一点头,然后快催马匹,朝着乌海的方向而去,其他人紧紧跟上。


        

刘审礼这一趟返回乌海,最重要的职责,便是要筹备撤军事宜。


        

李谨行,黑齿常之,李多祚,全部都要撤军。


        

如今的通天河北岸,由王孝杰镇守,柏海岸边,李绚镇守。


        

以柏海为基,辐射四周,三万人口全部都在李绚的控制之下。


        

他们一旦入了大唐户籍,便是大唐的人。


        

不说是论钦陵,便是其他那些党项头人,想要再彻底控制他们也没有那么容易。


        

朝中既然有信,要李绚为昌州都督。


        

李绚就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


        

李绚为昌州都督,其他的无非就是朝中的一些小人不忿,试图污蔑构陷,但此事,武后认可,北门学士就不会动;皇帝认可,朝中的宰相和六部尚书就不会动。


        

但这还不够,李绚假模假样的递上一封辞官奏折,自然不希望它变成真的。


        

中枢刘仁轨,郝处俊,李敬玄,来恒,赵仁本他都能够得上关系,如今加上一个刘审礼,想来朝中的那些事情就能够平息。


        

那些官册户籍,便是李绚送给刘审礼的礼物。


        

只是刘审礼和太子之间的关系究竟到了哪一步,却是很不好说。


        

……


        

书房之内,一幅画逐渐的在李绚笔下成型。


        

鄢陵湖,扎陵湖,星宿海,巴颜喀拉山口,通天河,昌都,乃至于唐古拉山口,逻些,都在画中。


        

那些官册户籍,是李绚送给刘审礼,让刘审礼以他自己名义,在年底大朝会的时候,上献的礼物。


        

刘审礼要献礼,李绚自然也要献礼,这幅画,便是他所献之礼。


        

当年贞观时,李靖便打到了柏海。


        

如今李绚和王孝杰他们,不仅重新拿下乌海,甚至前窥苏毗。


        

说到苏毗,李绚就忍不住的想起了论钦陵。


        

“王爷!”一道人影从黑暗的角落里走出,肃然拱手,正是李墨。


        

“明日,会有一支使团前往苏毗,伱也跟着去,见到论钦陵之后,告诉他,若是无事,便让河州刺史元明早归,不然本王今年就打过去……顺带查一查,那女儿国王,究竟有没有什么后人遗留下来。”


        

“喏!”李墨立刻拱手,然后缓缓的退了下去。


        

李绚停笔,然后翻开另外一侧的旧档。


        

苏毗,女儿国。


        

《隋书》记载,苏毗“人有万家”。


        

在前隋时,苏毗已是有户逾万的大国,兼之地域广阔,更是雄长一方。


        

苏毗之所以被称之为女儿国,便是因为其国执政者为女王。


        

或者说苏毗以女权为核心立国,是一个母权国家,女性地位极高。


        

“女王之夫,号曰金聚,不知政事”。


        

“其俗贵妇人,轻丈夫,而性不妒忌”。


        

女王之夫,无权处理政事。


        

重女轻男,便是苏毗风俗。


        

……


        

通天河,星宿海,女儿国。


        

李绚感到有些好笑,后世写西游记的那位,怕是将走吐蕃的这条路,当成了西游之路吧。


        

可惜,女儿国在几十年前,便已经灭国了。


        

原因,便在于苏毗国内奇葩的女王与小女王的共同执政的体制。


        

《隋书·西域传》:其国代以女为王,王姓苏毗,字末羯,复有小女王,共知国政。


        

女王五日听朝政一次,小女王协助管理。


        

女王死,则由小女王继任。


        

颇有类似皇帝和太子的味道。


        

但实际上,这个太子的权利很大。


        

甚至于女王和小女王的居住之地,相距都有数百里远。


        

时间一久,自然出现了裂痕,矛盾激化。


        

唐初,苏毗女王达甲吾昏庸,骄纵暴戾,大臣念·几松上言劝谏,反为达甲吾所逐。


        

念·几松乃暗中策划,杀死达甲吾,投奔小女王墀蚌苏。


        

墀蚌苏大喜,重赐念·几松,继承王位。


        

苏毗女重男轻,念·几松之妻恣意妄为,残虐奴户,激起民怨,而墀蚌苏亦非明君。


        

之后,苏毗一些大臣暗中联系吐蕃赞普起誓结盟,里应外合,一举占据苏毗王宫,处死了女王墀蚌苏。


        

苏毗早年间还与前隋大唐有所毛衣,消息也广有传播,但后来吐蕃占领之后,便逐渐的断了消息。


        

……


        

“奴隶制。”李绚冷哼一声,缓缓将桌案上的东西收起。


        

吐蕃人的奴隶制,可以说从吐谷浑到党项,再到吐蕃国内全部都有,苏毗没道理没有。


        

大唐吐蕃常年征战,大唐犹自困难,吐蕃又能好到哪里去,无非就是强行压榨。


        

甚至不客气的讲,吐蕃人对治下臣民的压榨,还要在大唐百倍之上。


        

如今大唐已至,那么只需抓住这一点奴隶制度穷追猛打,自然可以动摇吐蕃人的根基。


        

苏毗女王后裔之事,李绚只是需要一个由头罢了,他并不需要一个真正有着苏毗女王血脉的人回来继承王位。


        

一个虚假的,听话的女王,反而更适合他来操纵,只是这个人选谁呢?


        

一连串的名字出现在李绚的脑海中。


        

随即被他记在心里。


        

从一侧拿过一张纸,李绚开始认真的写起了家信。


        

之前因为祭祀柏海和通天河,稍微耽搁。


        

现在,李绚需要将事情一一处理妥当。


        

首先,是他有儿子了。


        

李绚脸上带出一丝欣喜,但仅仅只有一丝欣喜。


        

或许是女儿霞娘出世更早,李绚对于子嗣之事,已经更加适应,所以对于儿子的出生,他并没有那么特别激动。


        

手指闪动之间,一个字已经出现在李绚的笔尖。


        

一个“昭”字。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这个名字,可比其他乱七八糟的名字要好的多。


        

下一辈,按照宗室谱牒,应该是“志”子辈。


        

所以,他的儿子,便是李志昭。


        

大唐金昌郡公李志昭。


        

皇帝啊。


        

李绚转身看向长安方向。


        

李贤不过是个传旨的角色,真正下诏的人是皇帝。


        

在他的儿子刚刚出生,不,甚至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便已经准备好了,要册封他为郡公。


        

皇帝这一手,看起来是重视,但其实何尝不是在拿他做人质。


        

有了这个人质,皇帝才放心让他在外任都督。


        

这件事情,其实已经铁板钉钉,李绚的辞章,也不过是让朝中少些风雨罢了。


        

二十岁,从三品。


        

李绚站了起来,走到门前,看向南边的天空,轻声说道:“以后怕是很难有大战的机会了。”


        

……


        

小雪稀薄,上千骑兵行走在高原之上。


        

高原之路早就被昌州州兵在大战之后,彻底夯实。


        

路已经修到了通天河。


        

上百名党项大小头人,跟着李绚一起前往大唐,参加半个月后的正旦大朝会。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在身后响起,李绚回头一看,李墨已经近在眼前。


        

李墨拱手:“禀王爷,事情已经查清楚了。”


        

李绚点点头“说。”


        

“当年吐蕃人占据苏毗王宫,处死了女王墀蚌苏,苏毗王子芒波杰孙波逃遁突厥。”


        

“突厥。”李绚马蹄停步,身后上前黑甲同时停步,他抬头看向东北方向,轻声道:“今年看样子,要好好的和突厥人打交道了。”


        

(本章完)



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词条老不正经》是作者:太清妖道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