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我的饭馆通北宋 > 021 鸿鹄之志
夜间

我的饭馆通北宋

        

这个小插曲并未耽误生意。


        

不消半个时辰,两大锅饭和四大盆菜便见了底。


        

李二郎数着钱眉开眼笑:“掌柜的,看来明日得备双倍……”


        

吴铭摇摇头说:“这个量正好,过犹不及。”


        

盒饭的利润实在太低,把每天多余的食材消耗掉就可以了,专门做这个就没劲了。


        

真要赚钱,还得做士大夫的生意。


        

“行了,别数了,一共九百七十三文,不会有错。”


        

“可算上了那小泼皮的钱?”


        

“自然是算上了。”


        

“掌柜的既写得一手好字,又精通算筹,二郎佩服!”


        

写得一手好字……


        

吴铭看着摊前的木牌,一时分不清李二郎是吹捧还是嘲讽。


        

木牌上“吴记盒饭”四个字跟鬼画符似的,无论按照哪个时代的审美标准看,也绝对和“好”字沾不上边。


        

但见李二郎笑容真诚,不似揶揄,或许在这种文盲眼里,这蚯蚓一样的字迹的确算是好看的?


        

“嗝~”


        

食客打着饱嗝走出来。


        

吴铭赶紧叫住他:“刘牙郎,请留步!”


        

说到书法,这货才是正经八百的“写得一手好字”。


        

刘牙郎显然是个不差钱的主儿,明明家住得不远,走过来不过一两分钟,他却没有自带碗筷,摆明了瞧不上这一文两文的小钱。


        

“吴掌柜安好。”


        

刘牙郎立在摊前长揖,日光斜照在他瘦削的身形上,拉出一道细长的影子。


        

听说他曾在太学念过书,见他举止言谈,确有几分书生气质。


        

“正要请掌柜的给个准话,寻铛头这事……”


        

吴铭径直将一荷包交到对方手中,正色道:“这里有二百文定钱,就按先前说好的,给我寻个识字且刀工不错的铛头,事成后再付你三百文。”


        

刘牙郎拉开荷包看了眼,也没细数,只是掂了掂,问道:“吴掌柜明日几时得空?我好把人领来试手。”


        

吴铭想了想说:“明日巳正吧。”


        

巳正也就是上午十点,届时已经卖完早餐,当天的食材也已采买齐全,大概率有空。


        

“使得。”


        

刘牙郎微微颔首,又问:“我有一事不解,吴掌柜深谙庖厨之道,在我看来,比之正店铛头亦不遑多让,为何还要另寻铛头?”


        

他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是因为类似吴记川饭这种规模的小店,大多是夫妻店或者兄弟店,总之,两个人经营绰绰有余,委实没必要再觅人手。


        

他却不知,吴铭正同时经营着两家店,即便再招一个铛头,他仍嫌人手不够!


        

这话没法说,吴铭只好抬头望天,作豪情状,慨然道:“终有一日,吴记川饭必将名列东京七十二正店之一!”


        

刘牙郎恍然,再度叉手作揖:“刘某鄙薄,竟不识吴掌柜鸿鹄之志。”


        

他忽然将到手的荷包递还给吴铭。


        

“这是何意?”


        

刘牙郎笑道:“吴掌柜有此壮志,将来定有用得着刘某的时候。这二百文定钱权作贺仪,待贵店分号遍及东京,还望吴掌柜记得今日之情。”


        

哎哟喂,你小子!


        

吴铭脑海里忽然蹦出一个哈士奇拿手指指点点的表情包,不免对他另眼相看。


        

刘牙郎告辞而去,待去得远了,又想起下午归来时正好撞见欧阳学士离去,一副酒足饭饱的模样,不禁微微扬起嘴角:“看来欧阳学士果真是在这里用的饭,这个吴大郎,也不知何时攀上了贵人……”


        

吴铭回到后厨。


        

李二郎刚把锅碗瓢盆收拾进来,正卷起袖子洗刷刷。


        

真勤快啊……


        

这小子自打到了店上就没歇过,精力依然充沛,竟似不知疲倦一般。


        

吴铭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泡着吧,晚些时候再洗,你先去外面照看着店铺,来客人了便喊我,喊大点声。”


        

“使得!”


        

李二郎拿抹布擦干净手,快步去了。


        

吴铭看一眼时间,差两分钟六点半。


        

回到川味饭馆,毫不意外的,吴建军同志仍然窝在前台斗地主,连屁股都没抬一下,和另一边的李二郎形成鲜明对比。


        

吴铭忽然明白为什么老爸拉不开那扇门了,倘若真把这尊佛送回宋朝,饭店怕是开不过三天就得倒闭。


        

目光落到那一碗蒜上,发现蒜已剥完,忍不住笑起来,心想:还算有救。


        

指关节扣向桌面。


        

“咚咚!”


        

“龟儿!”吴建军浑身一激灵,“吓(hei)老子一跳!走路也不出个声!”


        

吴铭脸有点黑:“这都六点半了,一个客人也没有?”


        

“这个点年轻人都在上班呢,哪来的客人?”


        

“就你这专注程度,怕是有客人来了你都不知道。”


        

“瞎说!我的眼睛就是尺,哪怕进来只苍蝇我也看得一清二楚!”


        

吴建军收起手机,站起来抻了抻腰,边做转体运动边笑:“忙完了?”


        

吴铭点点头,到临近的方桌旁坐下,拍了拍桌面说:“坐这儿聊,你窝在柜台里客人来了还以为店里没人呢,就算想进来也不敢进来了。”


        

“你这话说的,好像没客人全是我的锅,你怎么不找找自己的原因……”


        

吴建军唧唧歪歪地在儿子对面落座。


        

吴铭懒得同他哔哔,吴家三代单传,爷爷和孙子都是勤快人,偏生中间这位是个懒汉,也不知道随谁?


        

“我该从哪儿说起呢……”他略显苦恼地挠挠头,“你之前在厨房里见到的那个人叫李二郎……”


        

吴铭没有隐瞒,对自己的亲爹也没什么可隐瞒的,按照我国的法律,等老爷子驾鹤西去,这个店面都是他的。


        

讲述过程中,吴建军同志的嘴巴就像被人按了慢放键,一点一点张成了O形。


        

“你是说,那扇门的后面是一千年前的北宋?!”


        

“是这意思。”


        

吴建军难以置信:“那为啥我拉不开呢?”


        

“你看不见门上的字吗?”


        

“字?”


        

看来老爸确实看不见。


        

吴铭耐心解释:“千年光阴,唯店长和美食可穿越;后厨重地,仅至亲和员工可进入。这是规则。现在我是店长,只有我能跨越时光,你和李二郎只是员工,只能进入后厨,你回不到过去,他也到不了今天。”



我的饭馆通北宋》是作者:庄申晨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