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一柄陌刀压大唐 > 第四十二章: 长安
夜间

一柄陌刀压大唐

        

王忠嗣的奏章抵京时,长安城的风雨刚歇。


        

平康坊东南隅,月堂内。


        

李林甫已经独自在这儿待了半月有余。


        

皇甫惟明与韦坚被贬那日,李林甫狂欢饮醉。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如此。


        

可没过几天,李林甫便得知王忠嗣如今再度兼任河西,陇右两道节度使。


        

如今王忠嗣同时被任命了河东,河西,陇右,朔方四大节度使。


        

大唐万里边疆,尽数都在王忠嗣之手。


        

如果说皇甫惟明是太子党的犬。


        

那王忠嗣便是如今圣人最最放心的皇权刀。


        

当年李林甫提出“寒族潘将,自幼习战,若陛下抚之,必效死力。”


        

本意是为了防止汉人边帅入朝为相,威胁自己地位。


        

这次圣人提拔王忠嗣,何尝不是对自己的打压与制衡。


        

就在思索之际。


        

忽闻家奴急报:“老爷,高将军奉圣人敕令至!”


        

李林甫豁然起身,半月来紧锁的眉峰舒展。


        

迅速抚平紫袍褶皱:“快开中门!”


        

待李林甫出门相迎,高力士扶着小宦官的手缓步进来。


        

李林甫在香案前拜首后跪听。


        

“敕:吐蕃使臣入朝,一应礼仪、赏赐、宴飨,皆由卿总领处置,务显天朝威仪,钦此。”


        

李林甫双手接过敕书,恭敬道:“臣谨遵圣谕,必不负圣人重托。”


        

高力士倒也不急着走,轻声说道:“李相这府邸好生气派,不旦离圣人宫阙不到四百步。只是这规制,也与各位亲王只怕相差不大了吧……”


        

李林甫起身,面上带着笑意,同时朝身侧管家使了个眼色。


        

待管家捧着漆盒回来,李林甫亲手揭开盒盖,露出叠得齐整的蜀锦与越罗。


        

高力士看着那蜀锦下方一抹金黄色,顿时也就眉开眼笑起来。


        

“前儿蜀地送来的新料子。”李林甫压着声音将盒子推过去。


        

“将军替圣人分忧劳苦,正好裁几件常服。”


        

“有劳将军奔波,圣人这几日……”


        

高力士指尖在锦缎上划过,忽然叹了口气:“相爷可知,圣人这几日瞧着金明池的鱼都没了兴致。”


        

“皇甫惟明战败不久,吐蕃使者的文书便到了。”


        

“圣人嘴上没说,昨儿个却把玉如意砸了。”


        

李林甫心领神会,亲自相送高力士出府门。


        

李林甫深得帝心,一半是自身能力确实入了李隆基的眼。


        

但更多的,便是通过高力士。


        

“这百金花的不冤啊……”


        

……


        

定戎城,赤水军中军军帐内。


        

沈潮生正听着哥舒翰指正自己行刀错处。


        

这几日哥舒翰除了跟随王忠嗣去边关查探情况,剩下的时间,都在与沈潮生对练。


        

沈潮生那一手行刀如今越发熟练,隐隐有几分大家风范。


        

“沈小子,王公今日得圣人传令,明日便要前往长安。到了长安,规矩多如牛毛,少说话,多看路。”


        

哥舒翰好意出言提点。


        

沈潮生几日前才明白。


        

这位每日大大咧咧的哥舒翰,已是上柱国,西平郡开国公,陇右节度副使,兼任河源军使。


        

位高权重,却依旧愿意给自己指点,心中难免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些许期待。


        

“末将省的。”


        

哥舒翰笑了:“此番入长安,估摸着你小子往后也不必再称末将了。”


        

翌日辰时。


        

王忠嗣只点了一旅亲卫,带着沈潮生身后那百余骑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


        

沈潮生依旧负责“维护吐蕃使臣安稳”。


        

此行路途遥远。


        

马车内的玛祥仲巴杰倒也安静。


        

许是过于无聊,玛祥仲巴杰又起了心思。


        

“小子,你可知这王忠嗣是何出身?”


        

沈潮生只管赶马车,丝毫不会理会。


        

可玛祥仲巴杰却似是来了劲。


        

“王忠嗣是太原王氏,他爹王海宾做过太子右卫率,既能护着东宫,又能提枪打仗。”


        

车轮碾过石子,颠了一下车内的玛祥仲巴杰。


        

可玛祥仲巴杰丝毫不恼,依旧说道:“当年他爹王海宾,把我们吐蕃杀得哭爹喊娘,结果呢?唐将们看着他孤军深入,没一个肯援手。最后这般的猛将,还不是活生生耗死在咱们吐蕃境内。”


        

“唐军边将,谁人心中不是满满的算计?”


        

“你瞅着如今王忠嗣位高权重,唐军内部勾心斗角,边将之间互相倾轧,你以为王忠嗣能安稳多久?”


        

“所以说,你给大唐卖命有啥好?”


        

“大唐能给的,我吐蕃也能给。”


        

“大唐不能给的出路,我可以许你。”


        

“吐蕃赞普求贤若渴。”


        

玛祥仲巴杰见沈潮生不答。


        

“只要你肯投靠,高官厚禄不在话下,何必要在大唐受这勾心斗角的气?”


        

玛祥仲巴杰的话如魔音绕耳,无时无刻不在蛊惑沈潮生。


        

沈潮生握着缰绳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却依旧一言不发。


        

望着前方王忠嗣的背影。


        

想起这几日哥舒翰的指点,想起王忠嗣往日柔和,他愿意再赌最后一次,赌这个大唐名将,自有风骨。


        

“啪。”


        

沈潮生猛地一甩马鞭,惊得拉车的马匹一个趔趄,车厢也随之剧烈晃动了一下。


        

“使臣大人还是安分些吧。”


        

沈潮生声音冷硬。


        

“再过几日便到长安了,届时有的是你说话的地方,不必急在这一时。”


        

……


        

越靠近长安,乡野景象渐次繁华。


        

官道两侧农户聚居,村落相隔不过数里。


        

沈潮生从未见过这般景象。


        

西北大多戈壁苦寒,唯有稀疏牧草与骆驼刺,哪得见如此稠密的人烟与生机?


        

他自小困于边地,向县衙递文书需打点吏员。


        

远行更要五户连保画押。


        

此番随王忠嗣入京,才算挣脱樊笼。


        

远望,长安城墙似巨龙盘踞。


        

明德门牌匾下。


        

五道门洞彰显帝国威仪。


        

中央御道专供天子,两侧门洞车马川流不息。


        

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百姓人人可走。


        

而这座朝堂,却无一门是为百姓而开。


        

念头一起,那百米宽的朱雀大街,如今便再无风采。


        

一行人抵达驿馆时,已接近黄昏。


        

金吾卫按名册分批次验看文牒,沈潮生因官阶低微,被安排在西跨院。


        

吐蕃使臣玛祥仲巴杰已由礼部官员引往鸿胪寺,明日便要入宫觐见。



一柄陌刀压大唐》是作者:成角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