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中药逆袭:从每日情报开始 > 第58章 四损之脉
夜间

中药逆袭:从每日情报开始

        

李旭蹲下身,卷起老人的裤腿。


        

老人的小腿已经肿胀发亮,皮肤绷得紧紧的,膝盖处泛着不正常的紫红色,摸上去发烫。


        

关节处有明显的变形,像是被无形的力量生生拧歪了一样。


        

很典型的症状,和书上描述的一模一样。


        

“风湿痹症,寒气入骨。”李旭皱眉道,“您这腿疼了多久了?”


        

老人想了想:“有十来年喽,年轻时候下雨干活落下的病根。前些年还能忍,这两年疼得厉害,阴天下雨就跟针扎似的。”


        

“巧了。”


        

李旭今天刚采了一些天麻。


        

天麻能治疗关节疼痛麻木,不过需要和羌活、秦艽等祛风湿药配伍。


        

他手中没有。


        

“我明天去镇上一趟,给您老配药,喝上几天……就算治不好,也能减缓疼痛。”


        

李旭说道。


        

只是在说到喝几天的时候,李旭有明显的停顿。


        

天色已暗,土坯房里亮起灯光。


        

昏黄的光晕里,李旭蹲在灶台前生火,老人坐在小板凳上揉面。


        

“您歇着,我来吧。”李旭抢过面盆。


        

“你会烙饼?”老人怀疑地看着他。


        

“试试呗。”李旭咧嘴一笑。


        

结果面揉得太硬,烙出来的饼子像鞋底。


        

老人哈哈大笑,大黄狗也凑过来闻了闻,嫌弃地走开了。


        

最后还是老人亲自出马,三下五除二擀出几张薄饼,往铁锅上一贴,滋滋作响,香气顿时飘满屋子。


        

就着咸菜疙瘩喝粥时,老人讲起了往事。


        

原来这村子最热闹时有百来口人,后来年轻人一个个往外走,最后就剩他一个。


        

“前年镇上说给办低保,让我搬去养老院。”老人咬了口饼子,“可大黄怎么办?那些老伙计的坟谁扫?而且我一个人过惯了,想了想还是留下了。”


        

灯光照在他皱纹里,每道褶皱都藏着故事。


        

说到高兴处,老人从墙缝摸出个布包,小心翼翼地展开——里面是张泛黄的合影,几十个青壮年站在村口老槐树下,个个精神抖擞。


        

“这是……”


        

“六四年修水库时的合影。”老人枯瘦的手指划过照片,“现在啊,就剩我一个喽。”


        

大黄狗突然把脑袋搁在老人膝头,轻轻的拱着老人的大腿。


        

老人顺手掰了块饼子喂它,笑道:“还有大黄陪着我。”


        

临睡前,李旭把狗尾巴草洗净煮水。


        

金黄的穗子在沸水里舒展,渐渐熬出琥珀色的汤汁,散发着清冽的草木香。


        

“您喝了它,眼睛好受些。”


        

稍稍冷凉,李旭把碗递给老人。


        

老人吹了吹热气,突然把碗凑到大黄狗跟前:“你也尝尝?”


        

狗子竟然真的舔了几口,尾巴摇得像风车。


        

老人这才仰头喝尽,咂咂嘴:“不苦。”


        

中药中的苦味药材通常与清热、泻火、燥湿等功效相关,常见如黄连、黄芩、龙胆草等。


        

狗尾巴草不属于这几种。


        

而且单独一味,并无多少苦味。


        

当然,也不会太好喝。


        

夜深了,山风掠过屋顶的茅草。


        

李旭躺在临时搭的木板床上,听着隔壁传来老人均匀的鼾声和大黄狗偶尔的呜咽。


        

月光从窗缝漏进来,在地上画出一道银线。


        

山里的白噪音本应能让人安心入眠。


        

不过李旭想到傍晚时给老人把的脉,却又辗转难以入睡。


        

他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很多。


        

望、闻、问、切,也都掌握了。


        

但其实,并无多少实践经验。


        

一名真正的中医,想要成长起来,需要拜师父,师父手把手的教导,再经过许多年的磨炼,才能说是入门。


        

仅仅一项脉诊,就能难倒绝大多数人。


        

甚至,一些行医多年的中医,也不敢说直接能够准确把脉。


        

李旭的一些同学,虽然进入了正规医院,但都不能独立坐诊。


        

比如苗丽都跟着郭宇。


        

胡启明也有人带。


        

中医的治病理念是“辨证论治,整体调节”。


        

如果能够通过脉诊,准确的辩证病人的情况。


        

绝对能称得上大师。


        

李旭每年放寒暑假,父亲手把手教。


        

才勉强掌握一点。


        

能够粗略诊断一些简单病症。


        

傍晚时,他给老人脉诊,怀疑老人是四损之脉。


        

这可是大事。


        

他不敢确定。


        

毕竟自己的水平是半吊子。


        

如果弄错,那就丢大人了。


        

可关乎老人身体。


        

李旭也不敢大意。


        

他寄希望于明天的情报。


        

根据情报系统的规律,每天的情报都和他经历的事情有关。


        

李旭赌明天的情报和老人有关。


        

“希望我诊错了……”


        

李旭渐渐睡去。


        

第二天,天还没亮。


        

李旭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系统。


        

【今日情报:周树根,四损之脉。】


        

简简单单一句话。


        

李旭看了许久。


        

“唉!”


        

长叹一声。


        

自己昨天竟然诊断对了。


        

但,他宁愿自己错了。


        

何为四损之脉?


        

《伤寒论》之中记载:


        

平人四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


        

凡脉四损,三日死。


        

平人五息,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


        

脉五损,一日死。


        

平人六息,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


        

脉六损,一时死。


        

这其实就是说凡出现四损之脉的,三天就会死亡。


        

所谓的四损其实就是平常人呼吸四次,病人脉搏再来一次。


        

如果出现五损之脉,病人一天就会死亡。


        

五损其实就是平常人呼吸的五次,病人脉搏来一次。


        

如果出现六损之脉,一个时辰就会死亡。


        

六损其实就是平常人呼吸六次,病人脉搏来一次。


        

……


        

很明显,老人已经油尽灯枯,时日不多。


        

连系统情报都没有给出诊疗方案。


        

老人的情况已非人力能够逆转。


        

他单身一辈子,无儿无女,常年在山中辛劳。


        

活到七十九,其实算是长寿了。


        

但是,他这辈子没享福。


        

现在还想着收好农具,以待明年再种。


        

像极了大多数人——一生辛苦,如蚂蚁搬运着岁月的碎屑,却始终凑不齐一个完整的春天。


        

李旭本打算今天就走。


        

现在,他决定再等两天。


        

早饭是面条。


        

两人一狗,安静的吃着。


        

“周爷爷,山里空气好,我打算再呆两天,我去镇上买点东西,你有什么需要捎的吗?”


        

“……我想想……你帮我捎点黄瓜和豆角种子吧,我要在山坡上种一些,对了,再帮我买一些骨头,大黄跟着我天天吃面,都瘦了。”


        

老人返回堂屋,从一个布包里拿出一张崭新的银行卡,“我的五保金都在里面,密码是……”


        

李旭把银行卡推回去,“周爷爷,一些种子和骨头用不了多少钱,我给你买了。”


        

说着,他快步向村外走去。


        

村子外面有一条碎石小路,


        

走大概五六里,就有一条三米宽的柏油山路,连通外面。


        

李旭昨天为了采摘天麻,走的野山,所以比较麻烦。


        

走山路的话,可以搭顺风车去镇里。



中药逆袭:从每日情报开始》是作者:黑天天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