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林苍佑是个聪明人!”
放下那份大马将用实行五年时间逐步推行包括“五险二金”的通告,李毅安颇为感慨的做出了这个评价。
其实,当初在大马独立前,在支持谁作为大马总理的问题上,李毅安曾考虑过不少人选。
最终他选择支持林苍佑,并不仅仅是因为他存在抗战时期,放弃私人诊所,回唐山参加抗战,而是因为他对大马的未来有着非常清楚的规划。
这一点就是非常难得。
而更重要的是,他制定的产业政策规划,在李毅安看来也是非常现实的,从初期的纺织、玩具、鞋包等轻工业制造,到中期的机械、冶金、造船等重工业,他遵循着产业升级的步骤。
显然,他是做过功课的。
而李毅安并不知道的是,在另一个世界,林苍促是“槟城奇迹”的创造者,而在这个世界,他有了更大的舞台,更好的环境,所以也就创造了“大马奇迹”。
“确实,他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推行什么样的政策,他确实非常聪明。”
在李奕轩做出这个评价后,他又补充道:
“父亲,以大马的经济水平,他们应该是可以负担这一支出的。”
“本身就不是多么沉重的开支,毕竟,我们的社保体系和西方国家的不同。”
李毅安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SEA的养老保险政策充分借鉴了后世欧美社会保险政策的失败经验。
在社会保险的养老储蓄上,欧美国家大多选择的是现收现付制,即以当前正在工作的一代人的缴费来支付同一时期已经退休的一代人的生活开支。出于政治正确,西方政客一方面不断增加的福利承诺,而另一方面却因为人口结构的重大变化使这种制度面临严重挑战。
而SEA养老金实行的是个人基金制,由个人每月将自己一部分工资收入存入“全民年金”的个人账户,退休后依靠所积累的缴费金额和投资收益安排老年生活。
这一制度源于对人性的洞察以及“政府不搞施舍”的主张,虽然sEA基本上就是把钱往百姓口袋里装,但绝对不是施舍。
无论是员工股票,还是全民年金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上的——首先你必须要工作。
只有你工作了才能够享受这些福利,如果不工作的话,仅仅只能享受基本的福利——也就是基础医疗保障之类的。
所以不搞施舍在这里一直是贯彻始终的。
在李毅安看来人的产权意识是天生的,强制每个人为自己储蓄,个人不仅会珍惜自己的财产,还会因拥有产权而产生归属感。由官方的包揽的养老制度必然懒汉滋生、资源浪费,没有哪个政府可以在不提高税收的情况下承当如此庞大的责任。
从社会整体上来说,大多数人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很难主动储蓄,也不具备投资能力。因此,SEA就强制要求每个人自工作之日起就为自己的住房、医疗、退休生活而储蓄,所有账户存款由“全民年金”统一管理。
这是在借鉴了欧美失败经验上制定的养老金制度,其实,欧美各国养老保险失败的原因非常简单——一个国家不论多么富有,也不可能挑起保健、失业和养老福利的重担而不必大量抽税。
欧洲福利国家的失败还不是不言自明的,它的害处需要两代人的时间才会显现,而站在在上帝视角的李毅安恰到好处的避开了这个坑。
在SEA“全民年金”是由年金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和投资的,每年的收益都是非常可观的,年收益超过15%,最高时曾达到30%。也正因如此,虽然根据年金管理规定,允许个人用其个人账户不超过5000元的公积金来购买200多种经核准的金融产品,也就是公积金投资计划。
但是,只有不到10%的会员选择自己投资,大部分会员选择将资金留在年金账户由政府代为投资。
这是因为多年来,“全民年金”被视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投资机构”。
正是靠着个人储蓄以及投资回报,95%达到退休年龄的SEA人,都可以领取二档养老金——在SEA年轻时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退休金都一律平等。
注意这个制度适用“所有人”,无论他是农民、工人、服务员,还是律师、医生、教师、政府高官,所有人的退休金都是平等的。
而这个平等指的是三档——以其个人账户总额是否达到对应档级为标准,实际上也就是多缴多得。
而约大多数人在退休时,都可以达到二档。
不过,这只是官方的基本退休金,是普惠性的。
很多大公司为了保障员工福利,都会为其员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做为补充,而这也是大公司受到人们欢迎的原因。
但无论是“全民年金”,还是商业养老保险,所有老人拿到的钱,实际上就是自己年轻时候存的钱,这就避免了年轻人产生被剥夺感。
其核心概念,并非“我养其他人”,而是“自己养自己”。
“从整体上来说,“全民年金”的制度是合理的,而这些年金大部分是用来购买政府债券。剩下的钱,大部分交给投资部门进行全球投资。去年,我们最大的国企投资公司康和,靠投资赚了280亿美元。”
提到去年投资收益时,李毅安的嘴角轻扬,那280亿美元之中,有超过100亿美元,是在石油危机之中,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投机对冲获得的,去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收益年”——SEA百姓的“年金账户”收益率,普遍超过18%!
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自成立以来,它的股东总回报率为15.4%,最近十年,股东回报率最高时曾达到了31%,赚到的钱,也都回馈人民了。”
“是的,父亲,也正因如此,大马和南洋经济圈各国才会推行“全民年金”制度。”
“这正是我们的示范效应,”
李毅安笑着说道:
“因为我们不搞房地产,所以整个南洋经济圈都不搞这个,因为我们搞“全民年金”,他们才会搞相同的年金政策,现在……”
手点着从驻大马代表处发来的报告,李毅安说道:
“大马全面推行社会保障机制以及劳动标准法在企业的全面落实,对于整个南洋经济圈都是有示范作用,现在的时机恰到好处……”
李毅安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五年之后,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格局的变化。
伴随着东方大国国门的打开,世界贸易体系中将会再多一个成员,实际上也就是竞争者。
如果现在,南洋经济圈不完成社会保障机制尤其是劳动标准法案的落实,等几年之后再做这些,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问题——会有企业用脚投票。
就像港岛一样,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的时候,遍地都是工厂,到处都是工业大厦,也就是工厂大楼。但是伴随着劳工法案等措施的实施,再加上港岛本身自由港零关税的优势,企业主们迅速用脚投票,纷纷将工厂迁往粤省。
短短十几年时间,原本名噪一时的港岛制造,就变成了昨日黄花。
当然,这里却不一样。毕竟,南洋自由贸易区实施的是对等关税,而且这不局限于关税本身,还有包括非关税贸易壁垒,比如进口配额、指定进口代理商,附加税等壁垒。
就像与墨西哥进行贸易,墨西哥对进口的工业制成品收重税,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而SEA也是有样学样的对墨西哥征收高额关税,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结果导致墨西哥对SEA出口几乎为零——毕竟,墨西哥的产品太低端,全世界都是同类产品。
总之一句话,对信奉“公平”原则的SEA来说,他的贸易原则就是公平——主打一个,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
虽然这可以最大限度确保贸易公平。
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提前做好准备。
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会在月前的“贸易会议”上,与各部讨论自由贸易区的劳工权益、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的问题,与美国动辄指责自己的盟友不同,SEA这边更倾向于“委婉的建议”。
当然了,如果他们不听劝的话,李毅安的后招就是把两者纳入到“自由贸易协定”的修正条款里。
谁不改,谁退出!
当然,这只是下策。
而现在大马的带头,则大大的推进了这项工作。
“有了大马的带着,接下来,棉兰老、泗水以及暹罗、掸邦也会跟进的,嗯,不出意外的话,几年后,自由贸易区基本上也就构建起了完善的社保保障和劳工权益保障制度,如此一来,我们才会真正走向成熟……”
说到“成熟”时,李毅安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什么?
是欧洲!
没错,就是欧洲,在李毅安的规划之中,未来的“南洋自由贸易区”,应该是一个类似欧盟的团体,通过经济上的一体化,一步步的实现其它方面的一体化。
在这个自由贸易区之中,所有人都应该享受富足祥和的生活,而社会保障、劳工权益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必须要完善。
而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这些措施的完善,才能真正构建起消费市场——让民众敢消费。
“当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之后,民众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就会像SEA人一样,愿意消费,有了内部的消费,自然也就有了市场,有了市场,就有了经济。到时候……嗯,大概是5年之后,我们将会成为继欧共体、美国之外的世界第三大市场。”
听着父亲的的期待,李奕轩想了一下,说道:
“现在已经是第三大市场了,根据专家的估算,今年北美经济圈的经济规模是1.7万亿美元,而欧共体经济规模是1.4万亿美元。而我们今年的GDP将超过6000亿美元,大马有可能突破300亿美元——这是得益于石油涨价,其近海油田今年上半年的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暹罗受石油涨价影响,预计今年的GDP增长速度低于8%,但仍然会达到550亿美元。泗水可能突破300亿美元,棉兰老是350亿美元,撞邦85亿美元,星洲55亿美元,从市场规模整体上来说……”
在心里稍微计算了一下,李奕轩说道:
“一共是7640亿美元。”
在儿子得出这个数字之后,李毅安无奈的耸了下肩膀,说道:
“你看,南洋经济圈的经济规模也就只是欧共体的一半,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距离欧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一部分距离。”
虽然如此,但是李毅安对未来是充满信心的,毕竟,SEA的第三波经济增长高峰期,将在明年到来……
然后话音稍顿,李毅安的眉头轻扬,用充满信心的语气说道:
“不过,这并不是问题,三十年前,我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空白,可是我们却可以在雨林中崛起,从无到有一步步的达到现在这一水平,而且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快,整个南洋经济圈都是如此,四年,最多五年之后,我们整体市场规模就会超过一万五千亿美元,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才有资格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在此之前嘛……要知道,苏东经济体的规模还是超过我们的。”
随后,李毅安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说道:
“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