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啊!”
在离开了父亲的办公室之后,李奕轩一边这么自言自语着,一边眉头紧锁着思索另外一件事。
先前对南洋经济圈进行一圈盘点之后,他注意到一个问题——掸邦。
他既是整个经济圈之中,最北方的,同样也是经济最差的,唯二没有突破百亿美元的国家。不过,按照,缅甸官方的说法,应该是地区。毕竟,现在只有SEA以及一些盟友承认其独立,而缅甸官方始终坚持其对其拥有主权,而且受到苏东集团等国的支持。
但是几年前,国际法院就掸邦案发表咨询意见,认为其宣布“独立”并“不违反国际法”,所以,他已经开始参加奥运会、世界杯等赛事。
当然,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其经济上是落后的,星洲“落后”是因为人口少——只有两百多万人口,论人均,它远远超过掸邦。
而掸邦有700万人口,人均GDP也就是1100美元而已。
虽然和缅甸的40美元相比,是一个天一个地,但是在整个南洋经济圈里,这就是妥妥的软肋啊!
况且,那里还有极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真的有些让人担心啊!”
为什么会担心,是担心掸邦发展不起来,虽然南洋经济圈各国都在一波又一波的全球产业转移中赚得盆满钵满,经济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但掸邦在内陆啊!
“看来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推动萨尔温江孟东水电站的建设了,必须要帮助他们打通出海通道!”
作为官邸秘书室副主任的李奕轩,当然知道“萨尔温江出海通道”的内幕,当然他也很清楚,这件事背后需要如何操作。
现在情报机构正在策划着孟邦、克伦邦的独立,他们独立后,会和掸邦签署相应的通海协议,从而实现掸邦的出海。
“时间啊,关键还是时间……希望所有的一切,都能来得及吧!”
嘴上这么自言自语着的时候,李奕轩的忍不住嘀咕一声。
“还不如当初直接打下来得了!”
别说,千里之外有知音,在掸邦新安的总统府,李云辉这位掸邦总统,在看着孟东水电站的规划方案以及出海航道建设的时候,忍不住也这么嘀咕一句。
“当年就是几个冲锋的事情……”
他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当年他确实有机会打下克伦邦以及孟邦,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本身就存在地方分裂武装,更重要的是——他真的能打得过啊,萨尔温江战役,一战歼灭一万多缅军,从而实现了对掸邦全境的控制,要不是考虑政治和国际影响,他甚至能打下曼德勒。
这些年,掸邦在军事上一直都是压着缅甸的,况且,在过去几年中,还接受了大量的美援——毕竟,这里是对抗的最前沿。
“军事扩张会让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相比于军事扩张,我们更倾向于采取一些手段解决。”
方景仁看着李云辉笑道:
“所以,这个问题,最终会由其它部门解决,至于掸邦,只需要好好的进行经济建设就好,毕竟,最重要的是经济。”
因为方景仁早年间作为国际开发署驻掸邦办事处主任的关系,与李云辉的关系非常亲近,所以他们说话倒也很随便。
“就像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人来这,不就是因为经济好嘛,北边有人来,就连西边的缅族人,嘴上说着反对掸邦独立,可是只要有机会,还是会逃到这里,所以,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这倒是事实,对于现在的南洋自由贸易区来说,发展经济是大问题,但是内部的非法移民问题也非常严峻,尤其是对于这里更是如此。
毕竟收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是因为这边对非唐人非法移民一直都是严防死打,这边甚至都有可能被非法移民给冲垮。
“你说的很对。”
李云辉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我是军人出身,但我知道,想吃饱饭,就非得发展经济不可。这些年,多亏了你们的帮助和指导,才有了现在的掸邦,甚至就是现在,阁下仍然关心着这里,云辉真的是深受感激,请您转告阁下,掸邦一定不负阁下厚望,加快经济发展。”
其实,李云辉是有些妄自菲薄了,他虽然是军人出身,但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上,从来都是态度坚决的,他是不懂经济,但是他懂得用人,在他的总统府之中,有一大批经济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作为职业官僚,制定着掸邦的经济发展策略,推动着经济发展。
而正像长安担心的一样,过去他们最担心的也是运输——这是制约掸邦发展的瓶颈,可是现在,这个问题却迎刃而解了,他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先是表示了感谢之后,李云辉又继续说道:
“至于孟东水电站,我们会把它作为最重要的大项目,全力推动它实施,当然在,这需要你们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帮助。尤其是资金,景仁,你知道的,掸邦还是很穷的!”
在国际开发署面前“哭穷”,基本上都是正常操作,对此,方景仁只是笑了笑了,直接说道:
“国际开发署会提供一笔贷款,同时“全民年金”也会进行投资,对了,你们的国民年金,同样也可以进行投资,毕竟,水电站嘛……一本万利!”
水电站确实是一本万利的,虽然它的投资大,动辄需要几千万,像孟东那样大型水电站,至少需要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的投资,但是它的回报周期却很快——只需要10年左右,就可以收回投资。
然后就是一本万利了,年发电量三百多亿度的大型水电站,一年仅仅只是电力销售额就有一两亿元,再加上未来的船闸通行费,每年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
也正因如此,方景仁才会建议的李云辉用掸邦的“国民年金”投资水电站。
听着他的建议,李云辉笑道:
“景仁,有什么好事,你总会想着我们,投资我们肯定会投资的,不过,你们远道而来,又怎么不让你们赚钱呢?这样从股本上来说,你们可以占30%……”
虽然双方的关系非常好,但是涉及到利益,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的。
“这个问题,到时候,会有投资公司和你们谈,我并不关心这个。”
方景仁直接回绝了对方,毕竟,他只是国际开发署的官员,像生意啦,投资啦,肯定会有专业人员和他们谈。
大家都会为了彼此的利益那里寸步不让的谈判,但是最终会通过谈判达成共识。
几个小时后在总统府用完晚餐之后,方景色仁便离开了。亲自将他送出总统府的李云辉看着他的坐车离开时,眉头时而紧皱着。
站在他身边的李永诚也是他的长子,看着父亲的这副模样,便说道:
“父亲这个水电站建成之后困扰我们最大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不也就解决了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看了一眼儿子,李云辉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
“其实我从来都不担心经济。”
看着远去的车尾灯,李云辉的语气变得有些低沉。
“对于我们来说,只要紧紧的跟随着长安,在经济上就不可能会比其他人落后多少,毕竟,长安所要的并不是从我们身上榨油,而是希望我们能够真正的富裕起来。
所以他们才会千方百计的帮助我们发展经济。有他们的帮助,当然不用担心经济了。”
这番话绝对是李云辉的肺腑之言,毕竟当年他们不过只是一群衣衫褴褛的难民,甚至仅仅只是在雨林中苟延残喘而已。
正是在长安的帮助下,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站住了脚,然后一步一步的发展了起来。
当年的新安是什么模样?不过只是一个仅仅只有5万人口的小城而已,可是现在呢它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拥有几百万人的大都市。
当年他们第一次在雨林中建起了楼房,第一次建起了工厂,第一次建起了发电厂,所有的一切都是在长安的帮助下一步一步的实现的。
也正因如此,虽然李云辉在全力以赴的发展经济,但是他从来都不曾担心过经济问题。
因为他知道,在长安的帮助下,这里的经济必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那父亲您担心的是……”
李永诚想了一下,然后说:
“是安全问题吗?”
点了点头,李云辉没有说话,而这是李永诚自说的。
“但是,父亲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自从三年前,奈温访问之后,那边就停止了对这边的支援,他们开始进行了收缩。
从理论上来说,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形势比以前更好了。”
摇了摇头,李云辉说道:
“这仅仅只是理论而已,我们都非常清楚,他们在不断的加大对另一边的援助,甚至连美国人撤出之后也没有停止。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那边取得了成功,他们会不会把目标指向缅甸?毕竟那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在这边全力以赴了。”
父亲的问题让李永诚一愣,原本感觉还非常安全的他突然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有时候一时的收缩是为了更好的进攻,拳头只有收回去才能够再打出去。所以……”
说到这儿,李云辉不禁长叹了一口气,他就这样仰望着天空,眉头紧锁着。
看着父亲的这副模样,李永诚想了一下说道。
“父亲,我们还有长安,而且我们还是东约组织成员,我想……在安全上应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点了点头,李云辉说道。
“我知道……只是,将来,真的很让人担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