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电子书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151章 袁氏二女,你我共享之何如?
夜间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李翊将一为官之道,教授给了赵云。


        

赵云暗想,为官者清,为人者宁。


        

当官为民请命,本是分内之事。


        

只这么一点事,却也难煞世人。


        

“云谨受教。”


        

赵云一拱手,明白了李翊的用意。


        

“既然先生非是看上这几位袁女,那又为何在刚才与夏侯惇撕破脸皮,两相冲突?”


        

李翊慨然一叹:


        

“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袁术虽死,但其身后之事着实麻烦,我等不可不妥善处理。”


        

后世有一个说法是,整个三国争霸,都是二袁争霸所遗留下来的。


        

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有人说韩馥白白将冀州让给袁绍,是很愚蠢的作法。


        

用韩馥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本袁氏故吏,才不如本初,度当而让。


        

现实就是河北之人大多都心向袁绍,韩馥根本压不住,只能把冀州让给袁绍。


        

官渡之战后,袁绍身死,袁氏四分五裂。


        

袁谭、袁尚相互攻伐,大肆消耗袁氏内部实力。


        

而曹操仍旧了七年时间,才彻底平定河北。


        

袁术也是如此。


        

他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却坐到了吴国郎中的高位。


        

女儿直接嫁给了孙权作妃。


        

并且袁曜的女儿,还嫁给了孙权的儿子。


        

等于说都已经到第三代人了,孙氏仍旧保持着和袁氏的联姻关系。


        

由此,你便能看出袁氏在当时有多么强大的影响力了。


        

所以袁术的后人,李翊必须把她们妥善安置了。


        

包括袁术本人,李翊也是命人收敛其尸。


        

之后他也会建议刘备将袁术厚葬,用来收买人心。


        

毕竟这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含金量,不能不善加利用。


        

很快,李翊回到寿春。


        

此时,寿春内部局势几乎趋于了稳定。


        

刘备的人马,曹操的人马,吕布的人马都已经进入了寿春城内。


        

只不过曹操、刘备各自将大军屯于城外,自己只带了少量人马入城。


        

夏侯惇、李翊各自找到曹操、刘备,备言其事。


        

尤以夏侯惇情绪最为激动,大言李翊无礼。


        

曹操却道:


        

“今同为国家讨贼,玉玺迟早要上交朝廷,不必争个先后。”


        

微微一顿,又道,“只是寿春中的府库,尔等可有接管?”


        

夏侯惇答:


        

“我等入城的晚,已叫刘备抢先。”


        

曹操一捋长髯,微一沉吟。


        

“且去见刘备!”


        

一言蔽,曹操领着手下人,朝刘备人众方向去了。


        

此前李翊曾命许褚带人看管好府库,又命刘晔负责清理。


        

一番折腾下来,李翊回到寿春之时,刘晔已将府库财物粗略的统计完成了。


        

这不统计不知道,一统计吓一跳。


        

寿春城内,竟有储粮一百万斛。


        

饶是李翊,亦觉惊诧。


        

他们来到寿春时,居民多面有饥色,百姓折骨为炊,易子相食。


        

士兵们更是饿到去河边摸河蚌吃。


        

结果袁术手里明明还有这么多粮食,竟舍不得拿出来分给军民。


        

真要说你舍不得给百姓,至少也拿出点粮食来给士兵吃啊。


        

士兵要是饿着肚子,谁给你卖命?


        

当然了,一百万斛只是对袁术而言算充裕。


        

对于徐州而言确实不算太多,甚至够不着老刘此次出征所耗费的基础成本。


        

除粮食之外,真正多的还是金银,多达万斤之重。


        

这倒是在李翊的预料之内。


        

以淮南之富庶,加上骷髅王竭泽而渔的能力,这点金银已经算少的了。


        

除此之外,上佳的汉五铢不计其数。


        

良好的绢帛丝绸多达上千匹,明珠百十颗。


        

正统计间,曹操带人走了过来。


        

“……啊,玄德公久违了。”


        

刘备当即拱手还礼。


        

“备自陈地得拜君颜,嗣后天各一方,今奉诏讨贼。”


        

“与君合力,共伐袁术,待还朝之后,自当为天子表奏曹公功绩。”


        

曹操暗想自己讨贼有功,刘备亦不遑多让。


        

当即也牵唇说道:


        

“刘将军涂山一战,大破袁术主力,还为国家找回了遗失多年的传国玉玺。”


        

“当真功著千秋,名垂青史。”


        

“还朝之后,操亦当在天子面前,为刘将军表奏功绩。”


        

二人相互寒暄一阵,随后一同入了宫殿。


        

寿春城破,袁术身死,接下来便是要瓜分袁术死后的领土、外加政治遗产了。


        

刘备、曹操各自落座。


        

两队人马亦分站左右。


        

曹操这边文臣以荀彧为领袖,依次站着程昱、郭嘉、荀悦、杜袭、赵俨等一众奇才。


        

光看曹操这个文臣班底,你就知道为何荀彧会是曹营里的文臣领袖了。


        

这里面除了程昱以外,剩下的人才包括郭嘉在内,全是颍川的。


        

并且全是荀彧推举上来的。


        

荀彧作为颍川士人的代表,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帮曹操拉起了文官班底。


        

武官方面,则以谯县曹氏、夏侯氏为首的宗族武将领衔。


        

依次站着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等宗室武将。


        

外姓武将则以于禁为首,依次有满宠、吕虔、李典、乐进等辈。


        

这个阵容属实豪华,光是往那里一站,就不免令人望而生畏。


        

但老刘这边的阵容亦不遑多让。


        

文臣领袖以李翊为首,依次站着刘晔、鲁肃、王脩、孙乾等辈。


        

武官以关羽、张飞为首,依次有赵云、田豫、牵招、徐晃、许褚、太史慈等将。


        

这其中还有很多人没来,并不在此地。


        

比如陈登,即他麾下的周泰、蒋钦等将,现在正在据守合肥,阻断袁术的残余势力。


        

两边人马,俱是龙精虎猛,各不相让。


        

曹刘两人虽面上和谐,但内心里都各有想法。


        

曹操皮笑肉不笑,率先开口:


        

“适才听闻玄德率先入城,命人暂接管了府库,不知此事确否?”


        

刘备颔首,正色道:


        

“是,备命人将府库封存好,为的就是防止有人居中牟利。”


        

“……善。”曹操又道,“不知玄德打算如何处理府库中的银钱?”


        

刘备不假思索答:


        

“寿春既为我两家合力而破,战利品自当两家均分。”


        

曹操眼眸一蹙,他暗想自己自颍川出征,渡汝水,横扫袁术汝南大部分郡县。


        

的确在西线拖住了袁术大量人马,为此次南征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刘备也明白,若无曹操在西线分担压力,自己东线的战事断不可能进行的如此顺利。


        

可曹操却说:


        

“玄德公此次在涂山,击败袁术主力,又率先攻破寿春。”


        

“不妨便自行处置寿春府库里的钱粮。”


        

曹公,这!!


        

此言一出,适才刚在李翊那吃了瘪的夏侯惇,顿时站不住了。


        

他们兄弟一路拼死打到寿春来,眼看着城破,将士们都盼望着瓜分战利品。


        

结果曹操居然说让就让,一点不给自己留,这令他如何绷得住?


        

正欲上前进言,却被荀彧伸手拦住。


        

刘备眼眸微蹙,寿春里的战利品的确不在少数。


        

但对于目前的曹刘两家而言,都不至于据有之后,便能够使自己实力腾飞。


        

像那一百万斛粮食,听起来多,但也就只够弥补刘备此次出征的销的。


        

算上征用的民夫、后勤消耗,以及将来赈济淮南百姓,那都是完全不顶用的。


        

曹操明白这一点,他愿意把这些战利品让给刘备。


        

那就说明,他会在别的资源上索求更多。


        

刘备看出了曹操的心思,当即开口说道:


        

“不然,若无你我两家合力,焉得据有寿春?”


        

“城池既破,府库中的银钱,合该两家均分。”


        

刘备不卑不亢,将曹操的“好意”又给打了回去。


        

在这件事上我不占你便宜,那么接下来谈论的事上,你也别占我便宜。


        

曹操眼眸翕动,表情未有任何变化。


        

但一旁的李翊却敏锐地察觉到了曹操嘴角,刚刚似乎轻轻地抽了一下。


        

估计是在暗骂刘备难缠。


        

“寿春既破,玄德公打算交由谁来接管?”


        

曹操又试探着出声询问。


        

转而将话题引到了最为关键的部分,即领土的瓜分。


        

刘备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正色坦言道:


        

“此前天子亲自敕封赵云为九江太守,寿春亦在九江之列。”


        

“现在战事方定,人心不宁。”


        

“至于人事安排,备之后自有定论,就不劳曹公操心了。”


        

言外之意,寿春即整个九江郡,他刘备都要了。


        

嘶……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暗道这刘备胃口倒还真大。


        

直接就索要了淮南东部的全部领土。


        

但这也在曹操的意料之中。


        

毕竟从地图上看,下邳毗邻九江,刘备不可能不给徐州西南增添一个屏翼。


        

何况,


        

陈登已经自长江绕袭了九江后背,等于九江大部分领土,都确实已经落在了刘备手里。


        

不管曹操同不同意,九江基本都已经属于刘备的了。


        

你要是反对就得开打。


        

但开打也没有正当理由,毕竟赵云是朝廷封的九江太守。


        

你打他就等于是谋逆。


        

更何况曹刘现在是同盟,别说将来还要一起对付袁绍。


        

就是现在的袁术,都还没有完全灭掉。


        

庐江的刘勋、丹阳的袁胤,都是袁术的残余势力。


        

曹刘两家怎么可能现在就撕破脸皮?


        

那边夏侯惇此前受了闷气,见刘备态度傲慢,张口索要了淮南东部全部领土。


        

大感不爽,便出言道:


        

“适才刘将军还说是你我两家合力击破的袁术。”


        

“怎么这偌大的九江,便被你一家侵占了。”


        

见此,不等刘备开口,李翊亦出面回应道:


        

“赵云乃朝廷敕封的九江太守,合当据有九江。”


        

“夏侯将军亦是朝廷敕封的庐江太守,庐江自然该由夏侯将军据有。”


        

言外之意,淮南西部的领土,就交给你们老曹家了。


        

袁术留下的政治遗产太多,老刘光是要消化一个九江就要耗费不少时间。


        

没办法同时把庐江也给吃下来。


        

何况荆州刘表,馋庐江久矣。


        

他与刘备明面上也是盟友关系,若是刘备现在把庐江占了。


        

刘表肯定会大为光火,毕竟刘备是承诺过要把庐江、豫章让给刘表的。


        

所以把庐江让给曹操,也是李翊的外交策略。


        

既可以甩锅给曹操,又不会让刘表势力进入到扬州来。


        

同时,刘表与曹操接壤的领土也变得更多起来。


        

两家的实力都不弱,凭着边境摩擦,很容易激发冲突。


        

到时候曹操疲于应付多方势力,是没办法在一线集中大量兵力的。


        

官渡之战的曹操,之所以前线兵少,就是因为西部、南部、东部都驻守了大量兵马。


        

没办法调到前线,去跟袁绍打决战。


        

“哼~”


        

曹操闷哼一声,他也是个精明人,自然看出了李翊的用意。


        

丢了个火药桶给自己,但偏偏自己还不能不要。


        

毕竟庐江富庶,还留有大量袁术的政治遗产。


        

只是明面上被李翊摆了一道,着实令人不爽。


        

“好一招阳谋。”


        

郭嘉摸了摸下颔,在人群中,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李翊。


        

此人只比自己小个一两岁左右,却能坐到徐州二把手。


        

现在更是在淮南问题上,设下一个坑,逼着曹操跳。


        

曹操只要侵吞庐江,他与刘表的关系就必然会决裂。


        

但不要,又只会坐看刘备做大。


        

到时候刘备便可左右逢源,趁着曹操被多方势力牵制之时,从中牟利。


        

说着,悄悄地攥了攥荀彧的衣袂,问道:


        

“文若,你知李子玉否?”


        

荀彧眉头一皱,本想着主公谈论大事之时,他们这些当下属的最好不要出声。


        

这个郭奉孝什么都好,就是不尊重礼法。


        

偏偏曹公还特喜欢他。


        

自戏志才病死后,曹操让自己给他举荐新的人才。


        

荀彧便举荐了与自己同样出身颍川的大族郭嘉。


        

郭嘉出身于颍川阳翟县的郭氏一脉。


        

颍川郭氏其实已经算是当地的豪族了。


        

但它跟其他家族比起来,依然排不上号。


        

因为看看其他家族是什么成分就行了。


        

颍川四大家族,分别是阴颖县的荀氏、长社县的钟氏、许县的陈氏、舞阳县的韩氏。


        

所以三国有句俗话叫,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天下奇士出汝阴。


        

曹操的文臣班底,几乎全是来自颍川的,颍川的利益基本上与曹操绑死在一起了。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大部分地盘都在兖州,却要把治所迁到豫州许昌去的原因。


        

“奉孝以为李子玉如何?”


        

荀彧本不想此时谈论这些话题,但李翊此人他尤为关心。


        

既然郭嘉问起,便询问他的看法。


        

郭嘉咧嘴笑道:


        

“青云之士,一时人杰。”


        

“其谋如何,尚不可尽知。”


        

短评了两句,郭嘉又斜目去看了李翊两眼。


        

旋即又接着补充道:


        

“若能为我等所用,当用之。”


        

荀彧叹一口气,“此前曹公曾欲拉拢李翊,奈何其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


        

郭嘉又是一笑,“我话还未说完,若不能用,当杀之,早除后患。”


        

荀彧一捋胡须,蹙眉道:


        

“此事却难呐~”


        

郭嘉眉梢一挑,却是轻笑:


        

“正因为难才要去做,若凡事求易,倒不如不做。”


        

两人正小声谈论着李翊,那便曹操、刘备亦是争执不下。


        

“庐江刘勋尚在,我如何据有庐江?”


        

曹操沉声问。


        

刘备正色答:


        

“庐江太守乃是曹公之人,如何据有庐江,非是备所能干预的。”


        

“这个问题,还是由曹公自行定夺吧!”


        

曹操之所以如此不爽,另一个原因就是,庐江还有袁术的残余势力在。


        

刘勋还在庐江待得好好的。


        

曹操倒是不将刘勋放在眼里,但凭什么刘备能够不费吹灰之力据有更加富裕的九江。


        

而自己却还得接着派兵,处理庐江问题?


        

“既然玄德公都如此说了,那曹某自无反对之理。”


        

曹操并未在淮南问题上抓住不放,反而开始转移到另一个问题上。


        

“不过汝南诸郡县,曹某到时候会上奏表文,请奏天子册封我手下诸将去汝南任职。”


        

言外之意,自是曹操还想要汝南。


        

与刘备横扫九江诸县一样,曹操自汝南出兵,自然占据了大半个汝南。


        

“此议不妥!”


        

李翊马上站出来开口反对,“汝南太守乃是吕布,此前汝南诸郡县为袁术所侵占。”


        

“今曹公既为朝廷夺回袁术所侵占的领土,就该把汝南领土归还给朝廷。”


        

“而吕将军乃是朝廷亲封的汝南太守,自然该据有汝南!”


        

汝南是天下第二大城,人口高达两百万。


        

李翊当然不可能让曹操把整个汝南都占了去。


        

由于吕布此时势力太过弱小,甚至都没资格进殿来谈领土瓜分的问题。


        

此刻还傻乎乎的带兵在城中巡逻,幻想着灭了袁术之后,朝廷会怎么封赏自己。


        

估计他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稀里糊涂的,竟真的要成为有实权的“汝南太守”了。


        

李翊背着手,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义正词严地说道:


        

“为作出表率,此前我等在汝南占有的汝阴、慎县等地,也将交由吕将军统领。”


        

你特么!


        

曹操差点儿没被气得直接暴起。


        

汝阴、慎县此前是袁术的地盘,被刘备打下来后,也是飞地。


        

根本不可能直接管理,本来之后就会吐出来的。


        

而曹操打下的汝南中西部领土,那时实打实的与他的治所颍川接壤。


        

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只有据有了汝南,曹操的势力才能跟庐江接壤。


        

要是把汝南给吕布了,他怎么管理庐江?


        

“此议不妥,吕布反复无义,志在逆乱。”


        

“将汝南交由他,绝非汝南百姓幸事。”


        

“依操之见,倒不如先由操暂代吕布管理,之后操也会上奏朝廷。”


        

“料陛下定然能够理解。”


        

这个时代毕竟有枪就是草头王,别以为一味地拿出朝廷来压曹操,曹操就没办法了。


        

随便找个借口代管就是了。


        

李翊仍是继续争辩道:


        

“此次吕将军在南征袁术的战役中,立有大功。”


        

“非但不赏,反而夺其治权,恐有伤陛下之明。”


        

曹操亦是不肯妥协,努力反辩道:


        

“吕布讨贼有功,操自会上奏朝廷表奏其功绩。”


        

李翊则道:“吕将军人马众多,总得有个治所来歇养。”


        

“总不好让天下人觉得朝廷亏待功臣罢?”


        

一时间,两人争执不休。


        

但总体而言,李翊这边更加占理。


        

毕竟吕布确实是天子刘协亲自敕封的汝南太守。


        

据有汝南,名正言顺。


        

但要曹操把汝南这块肥肉白白送给吕布,是不可能的。


        

更别说汝南是他一手打下来的,尤其还连接着扬州。


        

若是不要汝南,曹操就直接失去了染指扬州的机会。


        

结果一番激烈的争吵,最后两家各退一步。


        

曹操只要汝南中西部的领土,可以把南部的一些县城交给吕布。


        

但刘备这边也需要把此前打下来的汝南县城,也交给吕布。


        

刘备这边肯定是不亏的,毕竟他们此次的目标是九江。


        

汝南也没打下几个县城,吕布给也就给了。


        

倒是曹操自颍川入汝南出兵,打下了汝南大部分领土。


        

对于曹操而言,他也不算太亏。


        

基本上保住了自己打下来的汝南郡县,只是没办法继续东扩,把整个汝南都收入囊中了。


        

但曹操总觉得自己又被李翊算计了。


        

或许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自己不会吐出汝南。


        

之所以如此咄咄逼人,无非就是想在汝南中间塞一个吕布进去而已。


        

不过想想也算了,虽然自己没办法东扩,吃下整个汝南。


        

但留一个吕布在中间作为缓冲区,也能防止刘备西扩。


        

这算是互有利弊吧。


        

商议完后,双方各自派人去通知殿外的吕布。


        

告诉他汝南的郡县划分完了,之后他便可以派兵到那里去歇养人马了。


        

不知为何,李翊总有种列强瓜分领土的感觉,吕布就是那个不由己的局外人。


        

在瓜分完淮南的领土之后,接下来便是袁术的政治遗产了。


        

人才方面,其实倒没有起太大冲突。


        

毕竟两家出兵各打各的,该招募劝降的人才都劝降了,不降的未降的也都斩了。


        

至于寿春剩下的一些人才,倒也没必要硬抢。


        

因为这些士人利益的都划分的很明了,让他们自行站队选择就行了。


        

没必要吃强扭的瓜。


        

比如说袁涣,他是袁术手下的功曹。


        

刘备之前在小沛当豫州刺史时,给袁涣举了茂才,算是他的举主。


        

袁涣自然顺理成章地投到了刘备帐下。


        

至于剩下一些没有被曹操、刘备收入麾下的人,比如说杨弘。


        

这等陪着袁术在淮南作威作福,收刮民脂民膏的,直接问斩于市,为民除害。


        

再之后,便是袁术的家眷了。


        

别看袁术的妻妾高达上百人,但这些女子很多都是出自名门。


        

比如说袁术宠爱的冯方女冯妤,她爹就是灵帝朝的大司农,兼司隶校尉。


        

考虑到这是一个极为看重的出身门第的时代。


        

这些女子,看似是战利品。


        

实则身上有着巨大的政治价值。


        

尤其袁术的两个女儿,正宗嫡出的袁氏女。


        

孙家人到后期都不惜与之联姻的存在。


        

这些女子,曹操那是馋的很。


        

不单单是馋她们的身子,更是馋她们背后的姓氏。


        

“不知玄德公,打算如何处理袁术妻女。”


        

终于到了曹操最喜欢的环节了。


        

“备也不知如何安置,未知曹公有何高见?”


        

这方面刘备的经验确实不如曹操。


        

曹操眼眸一亮,要是聊这个他可就不困了。


        

“这些女子多为苦命人,半数为袁术所强掳来的。”


        

“若置之于不顾,非丈夫所为。”


        

“不若你我各自许配给手下将校,也好给她们寻个好归处?”


        

乱世中,女子本就是战利品的一部分。


        

赏赐给手下人,用来收买人心,再正常不过。


        

所以刘备也没什么反对意见。


        

这对那些女子而言,反倒是一个好结局。


        

袁术后宫多达百十人。


        

曹刘两家各分一半。


        

当然了,这些女子的地位都比不上袁氏二女。


        

由于此二女已经被李翊给提前安置好了。


        

曹操便主动找刘备要。


        

“操闻袁术有二女,不知是否在玄德公军师处?”


        

未等刘备回答,李翊主动站出来承认道:


        

“正在李某处。”


        

“可否容曹某一观?”


        

曹操又问。


        

“此二姝此前遭受离难,为贼所扰,正是心神不宁之时。”


        

“不宜多见外客,还请曹公见谅。”


        

李翊回绝了曹操想要一观袁氏二女的提议。


        

袁女的政治价值是最高的,李翊宁可将袁术后宫剩下的妻妾交给曹操,也不愿把这二女给他。


        

“哦?莫非此二姝,玄德公想独占?”


        

曹操顿时不乐意了,两个女儿多少得分我一个吧?


        

刘备本身不好女色,袁女背景复杂,处理起来他也觉得麻烦。


        

索性直接送曹操一个,正欲开口,李翊抢先道:


        

“还有一姝,乃前司隶校尉冯方之女。”


        

“若是曹公不嫌鄙贱,可将此女纳之。”


        

曹操眼眸睁大,启唇道:


        

“吾久闻冯方女有天姿国色,可否借步一观?”


        

李翊便命人带曹操去见了冯妤。


        

曹操见冯妤果有美色,又是人妻,顿时大喜过望。


        

遂出声问道:


        

“不知夫人今宵愿与我同席共枕否?”


        

冯妤亦知曹操乃当朝司空,雄踞一方。


        

今袁术已亡,须得有个依靠才好,遂颔首道:


        

“若能侍奉曹司空,乃妾身之幸事也。”


        

曹操大喜,即命曹仁备好了一辆马车,再派五百精锐甲士保护。


        

护送她回颍川许昌去。


        

既得了冯方女,曹操自是不再索要袁氏二女。


        

兴高采烈地,又去挑选袁术的后宫。


        

在全部扫过一眼之后,选了三个姿色最美的,充入宫室。


        

剩下的,自是让曹氏、夏侯氏宗族武将挑选。


        

等他们挑剩了之后,才是外姓武将挑选。


        

至于刘备这边,他没有宗室武将,自然是直接让手下兄弟选了。


        

不过袁氏二女身份特殊,就不在这挑选之列里。


        

刘备单独找到李翊,埋怨道:


        

“袁公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


        

“今虽身亡,然诸多故吏尚存。”


        

“此二女牵扯太多,留在身边只恐惹出祸事来。”


        

“适才曹操想要,我本欲将之交给曹操,奈何军师劝阻。”


        

李翊分析道:


        

“正因此二女出身名门,主公才更应该纳之,用以收拢人心之用。”


        

“我纳之吗?”


        

刘备一愣,暗道平日都是自己给军师做媒,奈何今日军师给自己做起媒来了?


        

“……正是。”


        

李翊点了点头,“主公乃一州方伯,汉左将军,下邳侯。”


        

“将此二女纳入宫闱,再合适不过。”


        

“何况主公到现在都还无后,也该充实一下内室了。”


        

刘备本来是有一个儿子的,但早早地死于战乱。


        

后面便一直没有生过了。


        

不过这期间,刘备并不是一直没有生育。


        

他其实是生了两个女儿的。


        

历史上这两个女儿都被曹操麾下的部将曹纯给掳了去。


        

当然,现在这两个女娃娃都还是小孩儿。


        

也不用像历史上那样跟着老刘颠沛流离了。


        

李翊原本想着老刘生之所以儿子生的晚,是因为他前期一直在颠沛流离。


        

没什么机会干那档子事儿。


        

结果没想到,在自己的帮助下,老刘的政局虽然趋于了稳定。


        

但这反倒让老刘变得更忙了。


        

有时候工作的太晚,干脆就直接不回去了。


        

甘夫人不止一次守过空房。


        

为此,甘夫人还专门派人提点过李翊。


        

因为李翊是徐州重臣,老刘的心腹副手。


        

甘夫人误以为是李翊工作不尽心竭力,才使得老刘夜宿不归。


        

李翊对此直喊冤枉啊。


        

他自受命以来,又何尝不是勤勉精进,夙夜忧叹?


        

在现代时,他就是一个工作狂加内卷狂。


        

不然人人都嘲笑他是富二代,靠爹上位,才当上集团高管的。


        

为了证明自己,李翊养成了非常自律,加内卷的习惯。


        

如果说有工作太忙的话,晚上不睡觉都有可能。


        

什么时候把当天的工作完成了,什么时候才睡觉吃饭。


        

而这个内卷的性格,也被李翊带到了这个时代来。


        

要不然老刘为什么总劝他少工作,不要过于留恋州府事务?


        

肯定是因为李翊自己每天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准备工作。


        

“说来军师年纪也不小了,却只有麋夫人一位妻室。”


        

“至今也无子嗣,也该充实一下宫闱了。”


        

“此二女,你我各纳一人如何?”


        

刘备想了一个好法子,他既不善于生孩子,也不善于应付女人。


        

若是一口气嫁给他两个生长于温室里的大小姐,那以老刘草根起身的性格,是绝对受不了的。


        

他的性格就是节衣缩食,时时砥砺自己,不要松散懈怠。


        

但这两名袁女,那跟在袁术身边每天过着的可都是锦衣玉食,奢侈荒淫的生活。


        

有其父必有其女,刘备可不惯着千金小姐。


        

他需要的是懂事的贤内助,不会给他工作添麻烦的那种。


        

“此二女适才我已见过了,确实生的貌美。”


        

“主公当真不尽数纳之?”


        

李翊再三确认。


        

刘备一挑眉,正色道:


        

“先生以备为何人也?”


        

“大丈夫在世,就该以苍生为念。”


        

“怎可留恋于女儿乡,玩物丧志?”


        

好,好气魄!


        

李翊嘴角微微翘起,忍不住称赞刘备。


        

这才叫百折不挠,终不为下。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像某个电视上接着奏乐接着舞的于狈,属实是把刘备黑的够惨。


        

“……善,既如此,便请主公去择选一位袁女,纳入宫闱吧。”


        

李翊同意了刘备各分一女的建议。


        

这让他想起了孙策攻破皖县时,也是和周瑜各分二乔。


        

孙策与周瑜的君臣关系自不必多说。


        

用胡承珙的话说就是,


        

——“伯符公瑾俱夭折,到得白头能几人。”


        

李翊与刘备的君臣关系虽未到寝则同榻的地步,但怎么也不能输给孙策周瑜啊?


        

“备不喜择选女眷之事,还是由军师代劳吧。”


        

“待军师选完之后,剩下一女,备自纳之便是。”


        

刘备将选女的任务交给了李翊,又撂下一句:


        

“备再去府库那边看看,有无他事。”


        

便如蒙大赦一般,匆匆走了。


        

看来老刘是真不喜欢这档子事。


        

李翊也只好代劳,去见了袁氏二女。


        

此二女被李翊安置在内寿春宫殿里,仍是原来的住所。


        

又命许褚领了三百虎卫,在殿外看守,防止宵小之徒打扰。


        

这袁氏二女,长女唤作袁瑛,历史上嫁给袁术部将黄猗为妻。


        

小女唤作袁莹,历史上嫁给孙权为妃。


        

此二女出身名门,整体的形貌气质,自是要远胜寻常女子。


        

自被李翊安置在宫内之后,由于哪也去不得。


        

二女倒也百无聊赖。


        

长姊袁瑛年已及笄,心思要成熟许多。


        

她明白现在她们姊妹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故而对未来之事忧心忡忡。


        

反倒是小妹袁莹,年纪尚幼,心思单纯,未想太多。


        

只是趴在窗前,睁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发愣出神。


        

“……小妹?”


        

袁瑛唯恐妹妹是被吓着了,怕她出事,轻声唤她。


        

然袁莹仍是双手托腮,只做不理。


        

姊姊一连唤了三声,妹妹都未曾听到理会。


        

袁瑛有些气恼,走至妹妹跟前,准备伸手掐她的腰肢。


        

忽瞧见她的神色,心中顿时明了。


        

伸手抢过她跟前的茶盏,一把倒出窗外。


        

然后瞟了妹妹一眼,突然娇笑道:


        

“小鬼,我知你在想什么。”


        

袁莹一惊,被姊姊吓了一跳,“……你、你难道是我肚里的蛔虫?”


        

袁瑛笑着拧她,袁莹笑着讨饶。


        

袁瑛的手,突然伸进了袁莹宽大的袖子里。


        

袁莹更笑得直不起腰来,喘息道:


        

“好姊姊,你就饶了我罢。”


        

袁瑛也在喘息着,面色绯红,道:


        

“饶你也行,瞧你魂不守舍的,你且说。”


        

“你是不是在想他?”


        

袁莹眨了眨眼眸,问,“他是谁?”


        

袁瑛又将手伸进妹妹的袖子里。


        

“……小鬼,你不说,你敢?”


        

袁莹笑得直不起腰来,连连喘息道:


        

“……我说我说,好姊姊,我不敢了。”


        

袁瑛这才罢休,又问:


        

“那你适才是不是在想他?”


        

袁莹闻言,不觉低眉含羞,点了点头。


        

哼~


        

袁瑛自己动手倒了一杯茶水,一饮而尽。


        

方才一番嬉闹,早已累得没了力气。


        

“……你如何看他?”


        

袁莹未加思索,脱口答:


        

“常听人说李子玉龙章凤姿,天日之表。”


        

“今日一见,果真见之不俗。”


        

“若非有他庇护,咱们姊妹尚不知流于何处。”


        

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补充道:


        

“况李郎年纪尚轻,却能有今日之高位。”


        

“平日在父亲身边多见当世名流,然多夸夸其谈之辈,并无真才实学。”


        

“小妹识人虽多,却未见有如李郎者。”


        

李翊给袁莹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


        

他不同于常人,洒脱自信。


        

虽为士人,却又感觉没有其他士人那样迂腐。


        

袁莹与他接触的时间虽然并不长,但却能在他身上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给不了的。


        

仿佛只有李翊能够做到。


        

这种感觉很奇怪,袁莹自己也想不通李翊身上到底有何魔力。


        

能让他与其他人有种天差地别的气质。


        

袁瑛又到了一杯水,却只看不饮,瞟着她,轻笑:


        

“小鬼,瞧你那脸红模样,莫不是动了春心罢?”


        

袁莹咬着嘴唇,道:


        

“还不是你……你,你适才那只手。”


        

袁瑛咯咯笑道:


        

“我的手又有什么,要是他的手……”


        

袁莹闻言,顿时尖叫起来。


        

往姊姊身上扑去,轻轻锤她胸口。


        

“我没有,我才没有……”


        

袁瑛唇角笑意不减,也学着妹妹的模样,打趣道:


        

“你骗人,你骗人……适才给他倒茶之时,你连茶壶都拿不稳。”


        

袁莹被一语戳穿,脸更红了,支支吾吾道,“我我……我……”


        

袁瑛叹一口气,轻抚妹妹的发顶:


        

“你又何必害臊?这样的郎君,是女儿家都会心动。“


        

“现在我等身为阶下之囚,尚不知将归何处。”


        

“刘世叔尚在庐江,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我等困坐于此,之后等待我们的会是什么,尚不可尽知。”


        

“现在咱们姊妹只能是听天由命。”


        

被姊姊这么一说,袁莹又想起父亲的身死,不觉心生凄怆,悲从中来。


        

扑倒袁瑛怀里,放声痛哭起来。


        

这时,屋外传来一声响动。


        

……


        

(本章完)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是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