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没有任何意外。
在迎接自己的长子降生当日,几乎是日头刚过正午,刘荣便接收到了来自东宫长乐的召唤。
——东宫两位太后,尤其是窦老太后,召见天子刘荣。
孝大于天,刘荣自然只能乖乖前往。
只是刚打过招呼,并于殿内客席落座,御榻上的两位太后,便齐齐向刘荣投来怪异的目光。
甚至就连近乎全辖的窦老太后,都好似一个双目清明的正常人般,尝试着望向刘荣所在的方向。
而在两位太后望向自己的‘目光’中,刘荣看到了如出一辙的情绪。
“皇长子,乃曹氏女所生。”
“虽是陪嫁滕妾,却也母凭子贵——终究是成了皇长子之母。”
“来日,待皇后孕育子嗣,皇帝有了嫡长子~”
“曹氏……”
“咳,咳咳……”
与过往数十年一般无二——窦老太后轻易不开口,一开口,便必然直击要害。
听闻窦老太后这意有所指的一语,刘荣也只是下意识将目光,移向陪坐于御榻之上的母亲栗太后。
而后,便见刘荣古怪一笑,而后含笑低下头,陷入了短暂的思虑之中。
窦老太后的意思很明白。
——平阳侯曹氏家族,已经凭借刚出生的皇长子,初步具备了后族外戚的政治资本。
等将来,皇后曹淑为刘荣诞下嫡长子,那曹氏一族,就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隐患!
至少对窦老太后,以及栗太后二人背后的两家外戚而言,是不容忽视的巨大威胁。
这也不难理解。
窦老太后心中所想,固然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延长窦氏一族的昌盛。
虽然又薄太皇太后、先帝薄皇后祖孙二人的先例,让窦老太后根本生不出‘插手后位’,从而让汉家再出一位窦太后,一次来延续窦氏一族的荣光的念头;
但除此之外,窦老太后可谓是百无禁忌。
旁的不说——当朝丞相魏其侯窦婴,便是窦老太后通过与刘荣的一系列政治交易,给手把手扶上丞相之位的。
除了丞相魏其侯窦婴,还有太仆南皮侯窦彭祖作为双重保险。
在这两层保险的维护下,窦氏一族的衰败,几乎必定不再会以窦老太后宫车晏驾为开端;
而会是以窦婴、窦彭祖二人被罢官,甚至被免爵失势为开端。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窦氏一族,可以就此躺在窦老太后,以及窦婴、窦彭祖两位朝中重臣的羽翼下,过上无穷无尽的安生日子,并始终保持‘大汉外戚牌面’的超然地位。
和官职一样,外戚在汉家政治生态中的地位,也同样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孝惠皇帝、前后少帝年间,吕太后及其背后的吕氏外戚一族,便占据着汉家‘实权后族外戚’的萝卜坑;
故而,孝惠皇后张嫣背后的宣平侯张氏一族,便始终无法真正染指朝中大权。
哪怕张敖之后,侯世子张偃被封鲁王,也仅仅只是作为吕太后遍封诸吕时,吸引朝堂内外,乃至天下人注意力、怨恨的一枚群嘲棋子。
按照正常的逻辑,张氏外戚要想掌汉家大权,必须等到吕太后驾崩,且吕氏外戚竹简率领、逐渐淡退出汉家的政治舞台。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随着吕太后驾崩,吕氏外戚一族,差点就和刘汉社稷撞了个玉石俱焚。
等太宗皇帝自代地入继大统,后族外戚自然而然,就成了故代王太后、孝文薄太后的宗族:薄氏一族。
至于张氏——饶是孝惠皇后张嫣,都没有在太宗皇帝手中,得到一个像样点的说法或名分;
明明早在前少帝即立时,就已经应该被尊为太后,却是在亡父的弟弟在位时期,仍旧以‘孝惠皇后’的身份避居桂宫,直到默默无闻的死去。
后族外戚,是需要太后掌控,并作为靠山而存在的。
后族外戚的衰败,也基本都是以本族太后的驾崩作为开端。
而在太宗皇帝在位年间,孝惠张皇后虽然尚还健在,但政治生命本质上已经终结——甚至从来都没有开始过。
故而,汉家几乎从来都不会想起曾经,有过张氏这么一家后族外戚。
至于太宗皇帝的母族:薄氏外戚,情况也同样特殊。
——薄昭被太宗皇帝亲自逼死,薄太后避居深宫,从此不再过问朝中!
那场变故,虽然还说不上是终结了薄太后的政治生涯,却也基本等同于薄太后,与太宗皇帝达成了政治默契。
薄太后通过避居深宫、不问朝政,来委婉向太宗皇帝承诺:在太宗皇帝在位期间,东宫太后,不会成为太宗皇帝圣君路上的绊脚石和掣肘。
而这个代价换来的,是太宗皇帝投桃报李,接受了母族外戚:薄氏的联姻请求,为自己的储君太子刘启,安排了以为薄氏的太子妃,也就是后来的孝景薄皇后。
简而言之便是:薄太后通过‘自废武功’,换来了一个为薄氏谋未来、谋求第二位‘薄太后’出现的可能性。
只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大家都知道了。
先孝景皇帝,愣是做到了让自己的正宫皇后,在前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始终不曾诞下一儿半女!
而这,也让先孝景皇帝的母族外戚:窦氏一族——尤其是当今窦老太后,深切的意识到了一点。
——无论哪家外戚,都绝对不要奢望自家,能出第二位汉太后!
汉太后,对于任何一个家族而已,都只是一次性的体验券。
用过了,就失效了。
出了一个太后,这个外戚家族就应该知足,并在这位太后在世期间,尽最大可能延长家族的显赫期。
与此同时,‘萝卜坑’的问题,也在太宗皇帝与先帝年间,薄、窦两家外戚此消彼长,进行权力交接的过程中显现了出来。
——上一代后族外戚不退,下一代后族外戚,就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后族外戚,也无法真正享受到属于后族外戚的特权!
如太宗皇帝年间,哪怕薄太后因薄昭一事而隐退,薄氏一族却仍旧稳坐外戚头把交椅,根本没有窦氏冒头的机会。
等到太宗皇帝驾崩,薄太后更是进阶为太皇太后!
若非薄太后真的不愿意争,且薄氏一族人丁不兴旺,只有薄昭之子薄戎奴能勉强撑起场面,窦氏一族想从薄氏手中,接过外戚头把交椅,也必然是要花费好一番功夫,外加三五年的时间。
当然,还有现如今。
——先孝景皇帝驾崩,当今刘荣即立,窦太后进阶为窦太皇太后。
且随着当今刘荣即立,窦氏一族非但没有走向衰败,反而像是一个被压抑多年,一朝爆发的火山般,迅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期。
汉家默认不能由外戚担任的丞相,窦氏的魏其侯窦婴做成了。
朝堂内外心照不宣的,同一个外戚家族不能出第二位公卿重臣的潜规则,也同样被二世南皮侯窦彭祖所打破。
最关键的是:作为汉家真正意义上的第三位太皇太后,窦老太后即不同于吕太后那般强势,也不似薄太皇太后那般淡薄。
——朝政,窦老太后已经不怎么插手了。
但权力,却是被窦老太后握着越来越近!
不管朝政,不是管不了,而是不需要管、不屑于去管!
这就使得汉家的外戚家族头把交椅,仍旧死死焊在窦氏一族的屁股底下。
栗氏一族哪怕背靠汉太后,在太皇太后健在的当下,也依旧毫无办法,日子都快赶上吕太后年间的张氏一族了。
有窦太皇太后扛着窦氏一族,栗太后的栗氏外戚尚且要乖乖排队,自更枉论当朝皇后曹淑背后的平阳侯曹氏家族了。
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
对于窦老太后,以及背靠老太后的窦氏一族而言,只要窦氏还撑得住场面,那后族外戚的头把交椅,就轮不到栗氏、曹氏去坐。
反之,栗氏、曹氏外戚要想尽快,尽早坐上后族外戚的头把交椅,那窦氏一族,就是必须要买过去的槛。
只有把窦氏这个占着坑的萝卜给拔掉,把萝卜坑空出来,栗氏、曹氏两家外戚,才会拥有占据萝卜坑的机会。
而从方才,窦老太后如此直言不讳的提醒刘荣:先后孕育皇长子、皇嫡长子之后,曹氏外戚已经成为隐患的举动,其实就不难看出,从曹氏外戚身上,窦老太后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感。
当然,并不是因为曹氏外戚一族有多么强大,甚至强大到让窦老太后这样的老牌政治人物都如临大敌。
而是窦老太后,已经很老很老了。
五年前,先孝景皇帝驾崩,享年三十七岁。
如果先帝至今都还健在,便该是四十二岁。
作为先帝的母亲,窦老太后如今,已近花甲之年。
虽然按照原本的历史走向,刘荣能得知窦老太后,还有至少十年的寿命,但这并不意味着窦老太后自己,有信心能再活十年。
还是那句话。
在这物资贫瘠,医疗条件季度欠缺的公元前,人类个体的存活,真的有很大程度都要仰赖运气二字。
但凡运气差点,随便染上个头疼脑热,那就很可能一命呜呼,与世长辞。
——不单是老人、小孩,而是每一个人!
哪怕是壮年男性,在这个时代染上疾病——染上后世人眼中稀松寻常的小病,都会面临严峻的生命威胁。
所以,窦老太后还能再活十年,仅仅只是刘荣这个穿越者,从‘天眼’中得知的讯息。
对于自己的寿命余额,窦老太后自己心里是肯定没低的。
抛开老太后双眼基本已经完全失明不谈——哪怕是个务必健康的小老太,在这五十大几将近六十岁的年纪,也已经到了要考虑、安排身后之事的时候了。
而对窦老太后而言,这世间唯一还值得操心、还需要老太后亲自操心的,无疑就是背靠着自己的窦氏一族。
主动延长窦氏的荣光,自然是应该做的,且老太后已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了极致。
但与此同时,老太后还要防备栗氏、曹氏——尤其是曹氏,在自己‘有可能命不久矣’的当下,过早的觊觎窦氏外戚所占据,且未来还将占据一段时间的后族外戚头把交椅。
栗氏,窦老太后并不十分担心。
不只是因为栗太后没那个手腕和段位,也同样是因为栗氏外戚一族,本身也并非多么能打。
这么些年就出了个中人之姿的栗仓,放在窦氏一族,就栗仓这样只能凑合用的男丁,老太后掰着指头都数不过来!
但曹氏一族却不同。
在成为汉家的后族外戚之前,曹氏一族,首先是开国元勋中数一数二的代表性家族:平阳侯家族。
自有汉以来六十来年,其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也就是近三十年,平阳侯家族都始终屹立于汉室朝堂中央权力核心。
太祖高皇帝、孝惠皇帝在位年间,前后将近二十年,是初代平阳侯曹参;
而在吕太后掌权的那八年时间里,则是二世平阳侯曹窋。
虽然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以来,平阳侯家族就始终走在落寞的路上,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最重要的是:哪怕暂时衰败,平阳侯家族也有再度显赫的底蕴,以及曾经显赫的经验。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窦老太后对曹氏一族有所防备——至少是防备曹氏一族,不允许曹氏过早、过快成为汉家的外戚牌面,也实属寻常。
只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窦老太后似乎不止是眼睛全然失明;
就连一向能洞察人心、人性的政治目光,以及无比敏锐的政治嗅觉,似乎也随着窦老太后愈发老迈,而逐渐退化。
“皇祖母,怎就不想想呢?”
“若非朕有意为之,曹氏一族——平阳侯曹氏家族,又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成长为让皇祖母都为之忌惮的力量?”
“呵……”
如是想着,刘荣面上不动声色,佯做对窦老太后言听计从之状。
但暗地里,刘荣却仍旧坚定无比。
——窦氏一族,实在是在汉家的朝堂中枢,显赫太久了。
从太宗皇帝年间,在太宗皇帝的默认下,以章武侯窦广国为代表,向薄氏发起挑战至今,几近二十年。
窦氏的日子,过的实在太美。
美到饶是窦老太后,都似乎忘记了汉家的天子,想来不允许太过强大的后族外戚家族出现。
甚至就连为天下人奉为‘在世圣人’的太宗孝文皇帝,亦尚且未能免俗。